论《萨迦格言》中的哲学和伦理思想 论文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摘 要

《萨迦格言》是一部在我国西藏地区流传很广的哲理格言诗,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把世间的道理娓娓道出。本文主要论述《萨迦格言》中的哲学思想和伦理思想两部分,哲学思想部分包括崇尚知识、尊重学者的价值观,和辩证思想;伦理思想部分包括道德品质方面和待人接物方面。通过对两部分思想的研究和探讨,来发现《萨迦格言》在当时社会所起的历史作用,并总结其对当今社会人们行为、思想上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价值观;辩证思想;道德品质;待人接物;历史作用;现实意义

I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Abstract

《Saia Maxim》 is one of China's Tibet region in a wide spread of philosophical maxims poetry,there is much truth demonstrated with vivid Words. The article includes two parts, Philosophy and Ethics. The philosophy part includes the value of advocating knowledge,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The ethics part includes moral and contacts. Through the study about the thinking of philosophy and ethics on《Saia Maxim》, To discover 《Saia Maxim》 by the community at that time the historical role, and concluded the ideolog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people in society today.

Key Words: Values; Dialectical thinking; Moral character; Contacts; Historical rol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I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前言 ........................................................................................................................... 1

一 《萨迦格言》的作者生平、作品介绍及产生的历史背景 ............................ 2

(一)作者生平和作品介绍 ................................................................................................ 2

(二)《萨迦格言》产生的历史背景 .................................................................................. 2

二 《萨迦格言》中的哲学思想 ............................................................................. 3

(一)赞扬学者、崇尚学问的价值观 ................................................................................ 3

(二)《萨迦格言》中的辩证思想 ...................................................................................... 4

三 《萨迦格言》中的伦理思想 ............................................................................. 8

(一)道德品质方面 ............................................................................................................ 8

(二)待人接物方面 ............................................................................................................ 9

四 《萨迦格言》中哲学和伦理思想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 12 参考文献 .................................................................................................................. 13 致谢 .......................................................................................................................... 14 文献翻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II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前 言

《萨迦格言》是一部在我国西藏地区流传很广的哲理格言诗,它不仅在藏族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藏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具有重大影响。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伦理思想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被表现出来,为广大藏民深深接受和喜爱。本文致力于发掘《格言》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伦理思想的精华,研究这些思想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并启示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对人们言行的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格言》的作者萨班?贡噶坚赞的生平,并对格言的内容做了简要概括。然后重点论述《格言》中的哲学和伦理思想,把哲学思想分为两部分,一是崇尚知识、尊重学者的价值观;二是辩证思想,包括: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强调事物中的因果联系,正确把握进与退、得与失、利与弊的辩证关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等。伦理思想也分为两部分,一是道德品质方面,包括:强调做人要有高尚的品德,做人要谦逊,要有羞耻心,做人要有诚恳之心,知恩图报,要有风度,注重仪表等;二是待人接物方面,包括:亲贤远恶,以暴制暴,性格不要过于耿直,同心同德,布施、积福德的宗教伦理思想等。最后论述了 《格言》中的哲学和伦理思想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哲学角度和伦理角度发掘《萨迦格言》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希望能够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藏学界对《萨迦格言》的研究;在实践上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所贡献。

1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一 《萨迦格言》的作者生平、作品介绍及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作者生平和作品介绍

《萨迦格言》的作者萨班?贡噶坚赞(1182—1251)是萨迦教派的第四代祖师,出生于后藏萨迦王室,自幼受严格的释典、经学教育,曾投名流释迦宝利为师,成为当时著名的学者,博闻广见,一生著述颇多,被称为萨迦班智达,简称萨班,《萨迦格言》是其主要代表作之一。作者为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做出过突出贡献,曾以63岁高龄,不辞辛劳,长途跋涉,来到凉州(今甘肃武威)与蒙古王室共商统一大业,结束了西藏的分裂割据局面。

《萨迦格言》是一部在我国西藏地区流传很广的哲理格言诗,它不仅对研究藏族文学有一定的价值,而且对研究藏族的哲学和伦理思想也有一定的帮助。《萨迦格言》是西藏最早的一部哲理格言诗,共有457首短诗,包括:观察学者品、观察贤者品、观察愚者品、观察贤愚间杂品、观察恶行品、观察正确的处世方法品、观察不正确的处世方法品、观察事物品和观察教法品等九章。主要内容有对统治阶级专横残暴本性的揭露;对自私、虚伪、贪婪行为的讽刺和抨击;还有求知做学的经验和处事待人的哲理;教诫人们要正直、坚定、谦虚、勤奋;反映当时人们所受的压迫和剥削,主张减轻税收等。

(二)《萨迦格言》产生的历史背景

《萨迦格言》产生的时代,正是西藏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过渡的时期。九世纪中叶,郎达玛死后,吐蕃王室崩溃,西藏开始分裂为许多小的地方势力集团。他们之间相互征伐、战火连绵,直到元朝建立中央政府时,才结束了持续三百多年之久的混乱局面,统一了西藏。由于社会自身生产发展的需要,再加上受到内地封建制度的影响,在十三世纪前后,藏族地区社会经济中封建成分逐步增加,封建农奴制的经济结构已经逐渐形成。此时,曾被郎达玛一度摧毁的佛教,又因各地方势力的崇奉和提倡兴盛起来。某些地方统治者一面不断派人前往印度修习佛法,一面又从印度迎请有名的高僧大德到西藏宣扬教义。由于传承的不同,加之各不同地方政治势力的需要,佛教便形成了宁玛、萨迦、噶当、和噶举四大主要教派。各派为了扩大本派的势力范围,便兴建寺庙,广收徒众,著书立说,用文学形式争相宣传本派教义和主张,因此,佛教哲学一时呈现繁荣景象。《萨迦格言》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由于当时社会环境极为复杂,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有人替他们解答;精神上的混乱和迷茫,需要有人给他们指引。《萨迦格言》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把世间的道理和处事的方法呈现出来,符合了时代的需求,因此《萨迦格言》是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理论指导的需要。

2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二 《萨迦格言》中的哲学思想

在藏族古典文学的百花园里,有一朵和其它花卉并蒂开放、喷放着诱人香气的奇葩,这就是哲理诗——格言。格言的作者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吸取人民的智慧,总结人民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经验,以鲜明、生动、通俗、幽默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激励人们,引导人们进入崇高的精神境界。因此,人们称颂格言为生活的教科书。萨班?贡噶坚赞的《萨迦格言》是藏族最早的一部格言体哲理诗集,其中的体现的价值观和辩证思想无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萨迦格言》都蕴含了哪些哲学思想。

(一)赞扬学者、崇尚学问的价值观

萨班不仅是位赫赫有名的的宗教领袖,而且是一位精通多种学问,具有渊博知识的大学者。他非常善辩,其声望是在与其他学者辩论中建立的。由于他广泛接触各教派的学者和社会上的学者,从而对许多学者的学识品德、为人处事,理想经历等等都比较熟悉,在此基础上,论述学者时就颇能有的放矢,扣人心弦,非常辩证。学者是萨班理想中的人物,他认为学者最值得赞扬,是理应受到尊重的。因此,他极力强调学问的重要性,告诫人们只有学问才是真正的财富,才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格言》中11首写道:

智者用智慧保护自己,敌人再多也不能把他伤害;鸟仗那婆罗的儿子,只身一个人服了所有敌人。

20首写道:是非本来就清楚,如果相混只有学者才能明辩;水奶本来就分明,如果相融只有水鸭才能分开。

不难看出,作者是把学者当作高于所有人的人。不管你拥有多大的权势地位,掌握何等的武器财富,都不能征服学者,因为学者善于用智慧和计谋,他们能分皂白,能辩是非。在这类格言里面显然夸大了意识的作用,而忽视了起决定作用的物质力量,在这点上作者无法摆脱他受他那教派教义的影响。

245首写道:有学问的人与黄金,战场上的英雄与骏马,高明的医生与宝饰,无论到哪里都受到欢迎。

这首格言进一步表现作者对学问的看法,作者认为只要有学问,就会有名望,就会赢得众人的尊重,指出人们是热爱知识,向往学问的。这里强调了学问并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

萨班虽然把学者捧得高于所有人,把学问的作用看得很重,但是,我们从《格言》里

3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许多格言可以看出,他评判一个人的优劣好坏的主要标准是道德品质,而不是学问才智。

226 首又写道:愚者的学识,懦者的才智,暴君的恩赐,对人少有利。

165首也写道:品质恶劣的小人,既使聪明也要疏远,毒蛇头上虽有宝贝,谁敢将它抱在怀里。

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有些学者虽是学识渊博,但一生无所事事,对社会对他人毫无益处,更有一些还是道德品质恶劣或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假学者。作者对这类学者给予否定和加以鞭挞,以此告诫其他学者不要象他们那样作有损于学者尊严的事,同时希望一般人要分清真假学者,拜真学者为师。

(二)《萨迦格言》中的辩证思想

萨班处在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他能够在尊重和顺应客观事务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思想和行动,因而他的思想是趋于革新、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所以,尽管他是以佛家经论来指导《萨迦格言》的创作的,但是他思想里的积极方面均反映到格言中,从而使他的作品闪现出辩证的光芒。

1.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从萨班的《格言》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不仅承认现实生活的重重矛盾,而且对待各种矛盾的态度也是非常鲜明的。他反对四分五裂,主张四海归一,反对互相攻打,主睦相处,反对残酷压榨,主张官民相济;反对无视戒律,主张皈依佛法等等。这些思想带有当时西藏社会的时代特点,反映了当时藏族人民的普遍愿望,而且更重要的是含有辩证法“处处有矛盾”的深刻哲理。尽管它还是无意识的和不自觉的。

如《格言》388首写道:对某些人有益的事,对另一些人可能有害;野蒜对伤风有疗效,有胆病的人吃了就中毒。

用辩证的思维来观察事物,就可以发现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己的对立面,一切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我们已看到萨班没有否认和逃避现实矛盾,而是承认和正视它。下面我们再更多地来看看他在解决矛盾时有哪些方面体现出辩证思想。

2.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萨班对学者的赞美不仅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而且还有进步意义,他并没有把对学者的刻画只停在赞美上,而是客观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地评判学者。

如:194首写道:哪怕是绝顶聪明的人,也很少能精通一切事情;哪怕是极其敏锐的眼睛,也难看见声音。

354首写道:哪怕再有学问的人,也难看到自己的缺点;当众人都有议论的时候,就应该当作缺点去改正。

4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作者认为学者并非是神通广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仙,而同样是具有极大局限性的凡人。无论具有何等学问,具有怎样聪明才智,也不可能通晓世上的一切事情,因为世界是极其纷繁复杂的。他劝诫人们不要对学者过分苛刻、吹毛求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者也难免犯错误,做错事。不言而喻,作者对学者的论述是一分为二的,既强调他们与众不同,又说明他们也是凡人,并不十全十美。

3.强调事物中的因果联系

“前因后果”是人们常说的话。因果联系是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揭示各个对象和现象的起源,展示它们的来龙去脉,确定各个对象和现象的各种联系,是认识这些对象和现象的本质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了解到符合规律地产生一定结果的主要原因时,我们才能深入地了解到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正如列宁所说:“真正地认识原因,就是使我们认识从现象的外在性深入到实体”。[1]辩证法认为任何现象都有其产生的原因,任何原因都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如《格言》406首写道:因果没有任何欺诳,智者博学原在与此,倘若不学能知一切,因果就不会是真理。

这首格言正体现了这一辩证法原理。萨班认为一个人能够变成学识渊博,聪明睿智的原因,是他有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

110首写道:由于过于狂妄自大,痛苦就会接踵而来;由于狮子过于骄傲,就做了狐狸的脚夫。

这一首格言是以实例反映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像这类反映事物的因果关系的格言在《格言》里不胜枚举,这类格言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像上面举的一样符合辩证法原理的;而另一种则是反映宗教迷信的因果报应和命中注定思想的。

295首写道:智者所以积善,因为积善是安乐之本,世人所以能幸福,都是平日积善的报应。

255首写道:众生间的相互关系,都是前世命中注定,就象鹫要背雪猪,獭要供养猫头鹰。

451首写道:因为前世没有学习,今生才成了傻瓜,为了来世不再愚蠢,学习再难也要努力。

宗教是人类对客观现象及其因果性的愚昧无知的产物,它用神的意志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不去揭示事物和现象及其发展的真正原因。萨班所生活年代中的西藏人民,除了受自然力量的控制以外,加上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人们又不理解自己遭受苦难的真正原因,在痛苦绝望的情况下,就把自己的希望寄托给神,以此来寻求一点

5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精神安慰。统治阶级不仅利用宗教的力量,而且还日益扩大其权威和影响,使之成为如同鸦片一样麻醉人民的精神毒剂。“因果报应”是宗教的因果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因果报应”思想的主要内容。它认为富贵贫贱、苦乐祸福,都是“命中注定”的,不可改变的。萨班作为宗教人士不可能摆脱这种思想,也不可能不表现这种思想。因此,我们要对“因果报应”和“命中注定”的这种思想进行批判和剔除。

4.正确把握进与退、得与失、利与弊的辩证关系

现在再回到《格言》本身,从另外一些角度对其包含的辩证思想作进一步的分析。 134首写道:智者有意回避危险,正是勇敢坚强的表现,狮子为了捕杀水牛,避开牛角决不是胆小。

135首写道:不假思索就冲向敌人,那是愚蠢的表现;夜间飞蛾扑向灯火,决不能算作英雄。

作者认为智者有意回避危险,并非胆小,相反是勇敢有略的表现,愚蠢的人不考虑事情的后果,一味蛮干,结果往往是自取灭亡。这两首格言体现了进与退的辩证关系,事物的进退都受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不是主观意志所能决定的。只有具备了客观条件,当进时进,才能获得预期的成果,当退时退,就能避免不应有的损失。如果当进不进,坐失良机,那就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如果当退不退,一味蛮干,那就要遭到应有的惩罚。 360首写道:如果得到大的利益,小的损失不必计较;如能统治整个地方,岂能吝惜些许财产。

363首写道:无论做何事情,都要衡量利弊,如果利弊相等,无疑就该放弃。

这两首格言体现了得与失、利与弊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好与坏,利与弊,积极与消极这样两重性。人们对待事物就有一个权衡利弊,考虑得失的问题,在一定情况下,局部有所失可以换来全部有所得;眼前有所失可以换来长远有所得,这一部分有所失可以换来那一部分有所得。利弊的关系亦是如此。那些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的人,在藏族中普遍受到数落。萨班所说的“利益”是指什么人的,我们暂且不必究原竟委,但我们清楚地看到他对得失、利弊的议论确实是体现着辩证思想的。

5.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145首写道:狡猾的人花言巧语,不是敬你而是谋求私利;夜猫子发出笑声,并非高兴而是不祥之兆。

这首格言体现了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所谓本质,就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这种内部联系是由事物自身的特殊矛盾构成的。现象是人们可以感知的事物外表形态和外部关系,是本质在外部各方面的具体表现。“谋求私利”是狡猾人的本质,“花言巧语”是

6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达到谋求私利而采用的一种手段,即是表现“谋求私利”这一本质的一种现象。

本质是决定着现象发展方向的最深刻的内部联系,它在许多不同现象中作为一般发展规律而重复出现,也只有通过形形色色的现象才能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以某一方面表现着本质,无论现象怎样丰富多彩、千变万化,都是本质的表现。

95首写道:庸人都是嘴巴上的英雄,远离敌人时喊得最凶,真正交锋只会磕头求饶,回到家中又自吹有功。

这首格言体现了本质与假象的辩证关系,在复杂纷纭的现象中,有的与本质直接一至,叫做真象,有的与本质相反,叫做假象。假象是本质在特殊情况下的表现,以歪曲的形式反映本质。正如列宁所说:“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2]“英雄”是庸人的“磕头求饶”即贪生怕死的本质的歪曲表现。

萨班把这些深刻的哲学道理蕴涵在简明易懂的格言诗中,生动、恰当的比喻极具说理性,使其观点无懈可击。《格言》中的这些哲学思想是在当时社会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来的,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能够满足包括统治阶级、学者和广大老百姓等不同阶层的思想需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7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三 《萨迦格言》中的伦理思想

(一)道德品质方面

1.强调做人要有高尚的品德

在《格言》中,作者极力赞扬学者,尊崇学问,把学者的地位抬得高于一切,把学问看成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但作者对学者又有人品道德方面的要求,认为品德对于学者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格言》47首写道:高贵的身份靠德行保持,行为堕落就失去了高贵;芬芳的檀香人人喜爱,烧成了灰烬有谁稀罕。

这首格言说明,学者虽然拥有高贵的身份,但要保持下去,却需要良好的德行,如果在品德、行为上堕落了,即便是学者,品行恶劣,一样不会得到人们的尊敬。

2.做人要谦逊,要有羞耻心

作者认为谦逊是做人,尤其是作为学者应该具备的要素之一,只有谦虚,才能够学到更多的学问,掌握更多的本领,了解更多的事。如果总是骄傲自满、自以为是,那就不可能成为学者,只能成为无知的蠢人。

168首写道:骄傲会使你无知,贪婪会使你无耻;整天折磨自己的仆役,那就要自食其果。

这首格言劝诫人们不要骄傲,不要贪婪,也奉劝统治阶级要实行开明的政策,善待仆役,如果对仆役过分剥削,会造成仆役的反抗,进而会威胁其统治的稳固。

120首写道:由于过于狂妄自大,痛苦就会接踵而来;由于狮子过于骄傲,就做了狐狸的脚夫。

这里道出了狂妄、自大所带来的危害,如果一个人品质上骄傲自大、目空一切,虽然拥有本领,到头来还是会被别人利用,所做的努力最后都给了别人。因此,骄傲对于学者毫无益处,是要切忌的。

243首写道:富有的人慷慨,博学的人谦和;首领能关心下属,三者都是利己又利人。 这首格言概括了富有的人、博学的人和首领所具有的属性,同时慷慨、谦和、关心下属这些属性又是他们富有、博学和成为首领的原因。

3.做人要有诚恳之心,知恩图报

229首写道:任何人若以诚恳之心,多方有益于敌人;敌人亦会对你忠诚敬仰,这样的行为才是伟大。

188首写道:忘恩负义的人,谁敢跟他做朋友;费力而无收获的土地,哪个农民愿意

8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耕耘。

诚实、忠肯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在作者所处的社会年代,豪强四起,战乱不断,人们之间尔虞我诈,人心叵测,很少有人会以“诚恳之心”待人。然而在当时社会道德沦丧、伦理混乱的情况下,恰恰需要人们之间以诚相待,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当时社会的人们早已厌倦了人心不古、怀疑猜忌,作者提出的“诚恳之心”正符合了当时人们的道德、伦理需求,对引导人们正直诚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当时繁杂混乱的社会上,有很多见利忘义的人,知恩不报,因此萨班倡导人们“知恩图报”。用恰当的比喻说明忘恩负义的人,没人会与他做朋友,知恩不报,到头来只能使自己孤立,无人理睬。

4.要有风度,注重仪表

230首写道:高强者何需要发怒,低能者发怒有何益;为点小事大发雷霆,就等于无谓的自杀。

这首格言旨在奉劝人们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格言说得很清楚,“高强者”不用发怒,仍然具有威严,“低能者”即使发怒也无济于事,因为一点小事便生气、发怒,肯定不利于身体,发怒并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就等于无谓的自杀。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保持应有的风度,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给人以威慑,更好的解决问题。

作者在强调“风度”的同时,又强调人们应该注意“仪表”。

如格言217首:尽管满肚子是学问,仪容不整也要受到轻视;蝙蝠的本领虽大,因为无毛而被鸟类抛弃。

很多学者往往由于过分专注于学问,而忽视了自己的仪表,导致仪容不整,这样就很容易受到不了解自己的人的轻视。就像蝙蝠,因为外表丑陋,虽然本领很大,仍然不会得到鸟类的认可。在同他人的交往中,自己的仪容过于拖沓,很容易让人产生烦感,会认为不尊重对方,因为整洁的仪容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萨班用格言诗的形式把对人们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体现出来,诸如高尚的德行、谦和、诚恳、风度、仪表等等,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客观真实地说明了这些要素对树立良好的伦理道德的重要性。这些道德标准的提出,无疑对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建立,教导人们“如何做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萨班提出的这些伦理道德要求,同时具有普适性,对于当今社会人们的言行,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二)待人接物方面

前面所谈到的有关道德品质方面的论述,可以说是《萨迦格言》中体现的伦理思想的理论方面,那么现在探讨的待人接物方面,可以说是《格言》中体现伦理思想的方法论,下面看看萨班在待人接物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哪些方法。

9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1.亲贤远恶

69首写道:和蠢人相亲相爱,对贤者畏而远之;虽然脖子没肉峰,只能算头大黄牛。 142首写道:好人结交坏人,就会走上邪路;恒河的水本来甜美,流进大海就变得苦涩。

143首写道:坏人跟着好人,品德也会高尚;身上抹上麝香,气味更加芬芳。

这三首格言都是在强调亲近贤者,远离恶人的重要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少有人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有些人本来品质很好,却因为结交了坏人而走上邪路,品质恶劣的人,与好人交往多了,也可能改善自己的品行,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萨班如此强调要人们接近贤者,正说明当时社会的复杂性,鱼龙混杂,一旦疏忽大意,就有可能结交坏人,走上邪路,同时也是劝诫人们要谨慎交往,多接近贤者。

2.以暴制暴

162首写道:用凶暴可以降服凶暴,平和的方法则不能;烧割能够治愈疔疮,温良的方法是病毒更凶。

萨班作为一名佛教人士,能够提出以暴制暴的思想,是很独到的。佛教中强调“忍让”,忍受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境遇,把对幸福的追求寄托于来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当时复杂混乱的社会环境下,“忍让”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对于凶暴的行为只能依靠凶暴进行回击,才能制服凶暴,由于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缺失,用温良的方法是制止不了凶暴的行为的。萨班能够超越自己的阶级属性,提出这样的观点,可见其思想在当时的进步性。

3.性格不要过于耿直

66首写道:性格过于耿直者,对人对己都无益;树直遭人砍,箭直易伤人。

在做人方面,作者强调了要为人正直诚恳,但过分的正直对自己和别人又都会造成伤害,所以萨班又用“树直遭人砍,箭直易伤人”的比喻来告诫那些性格过于耿直的人要适当变通,与人交往时如果遇到了分歧等,要注意语言等技巧,通过合适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会使别人更易于接受,同时也没有违背自己耿直的性格。例如在发现别人的缺点、过错时,如果直截了当的说出来,会造成对方的不快,选择巧妙的方式,对方才会理解你。

4.同心同德

萨班所生活的时代,西藏地区正值四分五裂状态,战乱不断,“结束分裂,团结统一”成为当时的社会需要,萨班作为一位宗教学者,没有力量使各豪强停止征伐,走向团结,只能在思想上引导人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

如《格言》中203首写道:只要大家同心同德,小民也能办成大事;许多蚂蚁聚在一

10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起,连狮子都会被咬伤。

很多事情凭借一己之力是很难办到的,把大家聚集起来,同心协力,事情很容易就能办成。萨班倡导人们同心同德,正是给当时的“小民”要办成“大事”指出了有效的途径。

5.布施、积福德的宗教伦理思想

萨班是萨迦教派的领袖人物,虽然其思想在当时社会具有相当程度的进步性,但他始终摆脱不了宗教的本质属性,写这本格言的本质目的是宣扬佛教思想,劝导藏族人民信奉佛教,乐于布施。

131首写道:积福德的人布施得再多,财富仍像春雨连绵不断;不积福德者集聚了钱财,究竟谁来享受都不一定。

256首写道:要想不断的积聚财富,施舍就是最好的保证;要想池水始终盈满,放水才是最好的办法。

这两首格言明显是在欺骗、迷惑藏族人民,僧人不从事生产劳动,只能靠外界的布施来谋求生存,当时西藏社会的老百姓本身就生活在战火连绵的环境下,困苦不堪,萨班还在奉劝人们要慷慨布施,其宗教本质难以掩盖,直接或间接剥削广大百姓的事实无法改变。因此,在我们认识和学习《萨迦格言》中体现的思想精华的同时,还要摒弃这些宗教的残害百姓的思想糟粕。

11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四 《萨迦格言》中哲学和伦理思想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首先,《萨迦格言》崇尚知识、尊重学者的价值观提高了学者的地位,使那些没有高贵出身的学者可以有机会涉足政治,步入统治阶层。王尧先生说“萨班?贡噶坚赞是代表新兴的农奴主统治阶级的。因为他们(学者)并没有高贵的门阀、出身可以夸耀,要想为自己已经取得的实际地位辩护,也只有肯定知识和智慧的力量。”[3]可见这种价值观对于当时学者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格言》中辩证思想的历史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掌握了这些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对当时社会的人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会有相当大的帮助,如:统治阶级适当减轻对农奴的剥削,可以更加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学者们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会有利于自己抱负的实现;百姓和农奴了解到这些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生活的境遇等等。其次,《格言》中的伦理思想提出了做人的标准和新的道德规范,为当时社会的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教导了人们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与他人相处;统治者重用哪些人会更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学者和普通百姓接近哪些人对自己才更有利等,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对人们的言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萨迦格言》中体现的某些哲学和伦理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人们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其中强调知识和智慧的作用的价值观,和诸如一分为二的看问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等辩证思想,对于我们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都会起到积极作用。其中提倡的做人标准和道德规范,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对我们规范自己的言行,与他人相处的更融洽会有很大帮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格言》中蕴含的伦理思想是极为丰富的,因此,学习和研究《格言》中的这些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人民出版社,1959.9:167-168

[2]列宁.《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人民出版社,1959.9:137

[3]王尧 译.萨迦格言.民族出版社,1982.2:3

[4]班班多杰.拈花微笑——藏传佛教哲学境界,1996.

[5]次旦多吉.萨迦格言.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

[6]丹珠昂奔.藏族文化散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

[7]久·米庞嘉措 著,耿予芳 译.国王修身论.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

[8]黄得莲.《论语》和《萨迦格言》知识观探微.青海民族研究,2001(4)

[9]林鸣飞.浅谈《萨迦格言》诗与哲学的统一性——兼谈13世纪藏族哲学诗人萨迦·班智达 .西藏研究 ,2007(3)

13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致 谢

经过近半年的准备和撰写工作,终于能够把论文完整的呈现出来,最直接的感受是如释重负,更深一步的感受是自己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有关藏学研究的理论修养得到了提升,最终的感受是喜悦。首先,我要衷心感谢周拉导师,他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因我的愚钝而放弃对我的指导,大至论文的立意,小至细节处的规范,谆谆不倦。周拉老师对我的帮助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更是生活上,乃至人生的启发。其次,我要感谢藏学研究院的其他老师,他们是周润年教授、曾国庆教授、才让太教授、罗桑丹增副教授、罗桑开珠副教授、切吉卓玛老师、魏强老师和安平老师,他们对我的论文准备和写作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帮助。最后,我还要感谢孙桂玲老师和高建华老师,她们在论文撰写进程上对我进行及时的督促,使我能够顺利完成论文。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