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名句赏析

先秦部分

i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远 《左传·醒公十年》。

一鼓作气,再而衰,碱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庄公十年》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人谁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左传·昭公二十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愿以小人之腹,为群子之心。《国语·晋语九》

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有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战国策·齐策一》

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战国策·赵策一》

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战国策·赵策二》 夜行者不能为奸,不能禁狗使无吠己也,故臣能无议君于王,不

能禁人议臣于君也。《战国策·魏策四》

无谋人之心而令人疑之,殆;有谋人之心而令人知之,拙;谋未发而闻于外,则危。《战国策·燕策一》

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战国策·中山策》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君子周而不比,小从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则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矣。《孟子·腾文公下》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庚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篇》

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荀子·性恶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第六十六章》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秋水》

人生天地之一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人者变,其色亦变,五人而以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吕氏春秋·当染》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

秦汉部分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免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上书谏猎》

狡兔死,走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淮阴侯列传》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与众。《史记·魏世家》 抱薪救火,薪水不尽,火不灭。《史记·魏世家》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记·孔子世家》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乡往之。《史记·孔子世家》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商君列传》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史记·苏秦列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史记·淮阴侯列传》 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史记·淮阴侯列传》

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史记·韩长孺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冠虽蔽,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史记·儒林外史传》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史记·游侠列传》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史记·佞幸列传》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潜夫论·赞学》

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厄。《潜夫论·浮侈》

积上不止,必致嵩山之高;积下不已,必极黄泉之深。《潜夫论·慎微》 志道者少友,逐欲者多俦。《潜夫论·实贡》

不随俗而雷同,不逐志声而寄论。《潜夫论·交际》

修身正行,不能来福;战栗接班人戒慎,不能避祸。《论衡·累害》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非劣也,志意不为也。非拙也,精诚不加也。《论衡·书解》

魏晋南北朝部分

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其名举所知,勿有所遗。《举贤勿拘品行令》

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典论·论文》

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与山巨源绝交书》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运命论》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王肃传》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三少帝纪》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先主传》

一为不善,众美皆亡。《吴主五子传》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诸葛亮传》

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已清操之人,或没世之徒勤。《感士不遇赋》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以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北山移文》

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丘迟《与陈伯之书》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钟嵘《诗品序》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刘勰《文以雕龙·物色》

玉之在山,以见珍而终破;兰之生谷,虽无人而自芳。萧统 《陶渊明集序》

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开上林而竞入,拥河桥而争渡。庚信《春赋》

唐代部分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谏太宗十思疏》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凡吏于土地,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柳宗元《黔之驴》 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

噫嘻!秦之阿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运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宋·林景熙《蜃说》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宋·秦

观《精骑集序》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一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宋·苏轼《前赤壁赋》

第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识者固知元政紊驰,而变兴自下之渐也。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明·方孝儒《指喻》

褊人多求亲而愤疏,庸士多幸易而脱艰。明·何景明《郑子擢郎中序》 马越险则驽骏别,刃试坚则钢铅见。明·何景明《郑子擢郎中序》 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七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明·唐顺之《竹溪记》

余曰:古人贵达,学达则谓学古也,学其惫不必泥其字句也。明·袁宗道《论文》

清代部分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黄宗羲《原君》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

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立修已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为神之用也。王夫之《论梁元帝读书》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袁枚《祭妹文》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弥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钱大昕《弈喻》

二十五史名句赏析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帝本纪》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史记·项羽本纪》

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史记·晋世家》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史记·郑世家》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晏列传》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能行之者未心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隐忍就功名《史记·伍子胥列传》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史记·魏公子列传》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春中君列传》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主为知已者死,女为说已者容。《史记·刺客列传》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起大;河海不择细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从庶,故能明其德。《史记·李斯列传》

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史记·淮阴候列传》

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史记·淮阴候列传》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史记·游侠列传》

女无美恶,人宫见妒;士无贤不肖,人朝见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商君列传》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贷殖列传》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史记·货殖列传》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四方。《汉书·高帝纪下》

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犹不能以化天下。《汉书·宣帝》 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汉书·元帝纪》

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有顾廉耻。《汉书·食货志》

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汉书·项籍传》

忠言逆耳利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汉书·张良传》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汉书·贾谊传》 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有乃灭亡。《汉书·贾谊传》 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汉书·路温舒传》 鸟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汉书·路温舒传》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汉书·董仲舒传》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虽有兹基,不如逢时。《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汉书·韦贤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后汉书·肃宗孝帝纪》

车如流水,马似游龙。《后汉书·马皇后纪》 物之兴衰,情之起伏,理有固然矣。《后汉书·郭皇后纪》 疾风知劲草。《后汉书·王霸传》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浊其源而望清流,曲其形而欲景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死者不可复生,来者犹可救也。《后汉书·和帝纪》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安贫乐道,恬于进趣。《后汉书·韦彪传》

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

仁义岂有常,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三国志·魏书七·陈容传》 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仁施四海者不乏人这祀。《三国志·魏书七·陈容传》

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三国志·魏书十三·司马芝传》 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三国志·魏书十三·华歆传》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三国志·魏书十八·庞德传》 龙骧虎步,高下在心。《三国志·魏书二十一·王粲传》 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三国志·魏书二十四·高柔传》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三国志·魏书二十七·徐胡二王传》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

文为士范,行为士则。《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邓艾传》

海以合流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弘。《三国志·蜀书八·秦宓传》 爵高者忧深,禄厚者责重。《三国志·蜀书八·许靖传》

集众思,广忠益。《三国志·蜀书九·董和传》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三国志·蜀书十四·蒋琬传》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

应龙以屈伸为神,凤凰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三国志·吴书十二·吾粲传》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而害大。《三国志·吴书十三·陆逊传》

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三国志·吴书十四·吴主五子传》

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乐而亡。《三国志·吴书十六·陆凯传》

荆山之璞,不琢不成其宝。《晋书·景帝纪》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晋书·卫瓘》 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晋书·嵇康传》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晋书·刘伶传》 安身存正,在于无私寡欲。《晋书·潘尼传》

道边树而多子,必苦李也。《晋书·王戎传》

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晋书·刘琨传》 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陶潜传》 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苻登传》

函车之兽,离山必毙;绝没之鳞,宕流则枯。《晋书·袁淑传》 喜过则不重,怒过则不威,能以恬莫为体,宽愉为器,则为美矣。《晋书·颜延之传》

秋叶辞条,不假风飙之力;太阳跻景,无俟萤烛之晖。《南齐书·王俭传》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南齐书·孔稚珪传》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南齐书·文学》

量已者,令终而义全;昧利者,身陷而名灭。《魏书·太祖纪》 理有一准,则民无觊觎;法启二门,则吏多威福。《魏书·废出三帝纪》 古人能以寡制众者,皆由预睹成败,决必然之策耳。《周书·杨达奚武传》

穷兵极武,仁者不为。《周书·赫连达·李威梁台传》

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悮饮。《周书·寇雋·李鹏彦传》

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 知臣莫若于君,知子莫若于父。《隋书·文帝纪》

处贵则戒之以奢,持满则守之以约。《隋书·梁毗传》

仁义礼制,政之本也;法令刑罚,政之末也。《隋书·酷吏传》 归师勿遏,古人畏之,死地兵不可轻。《南史·崔慧景传》 据洪图而轻天下,吝寸阴而贱尺璧。《南史·李延寿传》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旧唐书·魏征传》

能思其所以危,则安矣;能思其所以乱,则治矣;能思其所以亡,则存矣。《旧唐书·魏征传》

君子小过,盖白玉之微瑕;小人之善,乃铅刀之一割。良工之所不重,小善不足以掩众恶也;白玉微瑕,善贾之所不弃,小疵不足以妨大美也。《旧唐书·魏征传》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旧唐书·李密传》 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新唐书·张廷传》

卑躬侍士,屈已求贤。《旧五代史·后梁太祖纪》

物不极则有反,恶不极则不亡。《旧五代史·》

尝胆履水,废飧辍寐。《旧五代史·后汉隐帝纪》

人臣望重必危,功崇难保。《旧五代史·后周列传第四》

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巡者患生于所忽。《旧五代史·冯道传》

一杯之难犹若此,滔滔河流可尽乎。《旧五代史·梁臣传》 忧劳者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旧五代史·伶官传序》 佞言似忠,奸言似信。《宋史·李沆传》

惟俭可以助廉,惟怒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传》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党,此自然之理也。《宋史·欧阳修传》

敌强先实后声,以俟其机。《宋史·余端礼传》

开诚以布公道。《宋史·洪咨夔传》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宋史·岳飞传》

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犹可保也。《宋史·文天祥传》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史·文天祥传》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宋史·陆九渊传》

求人之失,虽小而可恕,谓生如泰山;身行不义,虽入大恶,谓轻于鸿毛。《辽史·太祖上》

国强则其人贤,海巨则其鱼大。《辽史·耶律国鲁窘传》

善谏者不谏于已然,盖必先得于心术之微,如察脉者,先其病而治之,则易为功。《辽史·列传第八》

禽兽有哀乐之声,蝼蚁有动静之行,在物犹然,况于人乎?然贤

达哀乐,不在穷通祸福之间。《辽史·耶律孟简传》

朝廷行事敬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

欲治身,先治心;欲责人,先责已。《元史·裕宗传》

当言而不言,尔之责也;言之不听,我之咎也。《元史·博尔术传》 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元史·张养浩传》 足于学而不求知,丰于功而不自炫。《元史·刘敏中传》 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明史·后妃列传》 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 养心莫善于寡欲。《明史·宋濂传》

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明史·宋濂传》

居中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明史·陶安传》

罪已不知正已,格事不如格心。《明史·张养蒙传》

初飞之鸟,勿拔其羽;新植之木,勿撼其根。《明史·循史列传》 不尤人,何人不可处;不累事,何事不可为。《明史·儒林列传》

古代小说名句赏析

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三国演义》

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三国演义》

倒待干戈,授人以柄。《三国演义》

见机不早,悔之晚矣《三国演义》

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三国演义》

扬汤止沸,不如去薪。《三国演义》

溃痈虽痛,胜于养毒。《三国演义》

句正言顺,大事可图。《三国演义》

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三国演义》

招贤纳纳士,屈已待人。《三国演义》

强固不足恃。《三国演义》

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也。《三国演义》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三国演义》

天下高见,多有相合。《三国演义》

用武则先威,用文则先德;威德相济,而后王业成。《三国演义》

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三国演义》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三国演义》

居家为父子,受事君臣,法不徇情,尔宜深戒。《三国演义》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三国演义》

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人笑尔书生气!《三国演义》

清心寡欲,约已爱民。《三国演义》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红楼梦》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红楼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红楼梦》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红楼梦》

是真名士自风流。《红楼梦》

虎头上捉虱子。《红楼梦》

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红楼梦》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水浒传》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水浒传》

求只求张良,拜只拜韩信。《金瓶梅》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儒林外史》

盗虚声者多,有实学者少。《儒林外史》

开弓不放箭。《儒林外史》

君子以果行育德。《儒林外史》

见面礼势不趋,见威不惕。《东周列国志》

幸人之灾,不仁;背人之施,不义。《东周列国志》 大难不死,必有后禄。《古今小·临安里钱婆发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