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名句

李清照的名句

1、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2、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3、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6、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7、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8、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9、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10、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11、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12、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1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4、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6、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17、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8、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19、眼波才动被人猜。

20、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21、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

22、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2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4、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25、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26、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27、多少事,欲说还休。

28、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9、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30、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31、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32、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33、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34、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6、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7、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3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40、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41、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43、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4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5、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46、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47、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48、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49、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50、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51、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52、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53、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54、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55、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56、笑语檀郎,今夜纱橱秋箪凉。

5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8、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5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抒情诗词名句

豪放诗词名句

豪放派诗词

 

第二篇:李清照词

《醉花阴》

教学目标

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作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3、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 教法建议

1、朗读;2、讨论;3、比较拓展;4、多媒体技术支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

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家知道郭老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吗?李清照! 我们从对联中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来?1、金石录是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赵明诚一起写的一本研究考古金石的论著。2、漱玉集是李清照的作品集。后主,南唐后主李煜,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

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二、组织诵读

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可以男女学生比较诵读,齐读,老师示范朗读。

三、切入提问

1、找出全诗的词眼——愁

“愁”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好一个“凉”字,是心凉吧。

2、李清照表达的什么愁?从何处看出来?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即“佳节”“独处”的“少妇”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

3、李清照是如何表达她的闺中之愁的?讨论。

把握表达手段:细节,形象,意象运用,情境,高超的表达技巧(不说而说的含蓄之美;真个事俗而词雅)。进而品词句,品意境。

李清照词

1

这是“一个人”的独守,是一个失眠女子的倾诉。

4、诗歌的情感价值探讨

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要如此“说出”? 讨论。

而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盛行,这样敏感的话题也是直露不得的。“闺怨诗”是中国诗歌的重要传统,文学史上很多著名的闺怨诗的作者都是男诗人。这个话题,封建语境下的妇女是不敢坦白的。而李清照作为女性能够直接坦白这样隐秘的内心情感,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要知道这是封建社会,而不是今天的现代语境,不是今天的改革开放的时代,所以我们从《醉花阴》委婉、含蓄的文字中看见了一个真诚、率真的李清照

5、背诵

在明确上述问题之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明朗的态度了,可以安排检查背诵,看学生是否能够背出,是否能够以声传情达意。

如果时间富裕,可以再播放视频朗诵。

5、处理“研讨与练习”

对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做一个当堂落实。对《醉花阴》的艺术表达作一个深入的讨论。适当讨论李清照如何表达她的“怨”,集中分析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方,人比黄花瘦。”具体落实到“诗歌的意象”分析上。但点到为止。因为仅仅这一首词就不必多说了。

抽象的“愁”通过意象的陈述,形象而生动,具体可感。具有感人的魅力。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之妙。也是我们对古典诗词鉴赏的重点。

可以就中国古典诗歌“人”与“花”的关系设计一个练习,看看学生的积累如何。要注意集中,不可散开。突出“花”的行色与人的情感的对应关系。诗意的表达都是具体形象的。

训练学生的想像与联想。并由此引入写作方法的借鉴,点拨之。

这个“瘦”字,可是全诗的诗眼。为何而瘦,因为诗人少妇强烈的寂寞和相思,相关的香炉里的瑞香也消损了身形,盛开的菊花也不丰腴。酒淡无味,黄昏暗淡,西风恼人。这是多么感人的深秋怀人境界啊。

板书:

“人面桃花相映红。”“芙蓉如面柳如眉。”“芙蓉向脸两边开。”

B、再次回到对《醉花阴》文学价值的提示上,北宋的美女我们肯定见不着了,但《醉花阴》却仍是鲜活的热血情感——李清照因此而不朽。

向下一课引导:李清照是一个只会“想丈夫”的家庭妇女吗?引出背诵:“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还是一个女子的婉约吗?这还是一个深闺少妇的爱情之怨吗?

引入下一课《声声慢》的预习,同样是在晚秋的季节里,看看“亡国”“飘零”“寡居”的李清照有了怎样的哀痛。这又是怎样的暮年的婉约。

李清照词

2

李清照词

《声声慢》

一、解题

慢 就是慢词表示长调,语气比较舒缓。

二、 出示学习目标:在诵读中体会语言、感受形象、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适当的语调吟读词作。

先同学自己吟读,(再次打开“二泉映月”音频做背景音乐),

评点(语速,语调,轻重缓急,韵律,感情),后然让同学评点。再让同学诵读。

四、分析鉴赏

1、用一个字来概括全词的感情基调。

词眼:愁(板书)。

2、知人论世,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

“半世漂泊感生平”

李清照的人生分为前后期,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也是她作品的分水岭。 早年生活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经史学家;母亲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善于音律,能诗能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感情深厚,家庭美满幸福。前期词风天真、活泼,抒写闺愁、闲愁、相思。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全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丈夫赵明诚在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一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词风还是比较婉约清丽。但是到了后期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后,词风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沉郁凄怆。(《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名篇之一。是她在遭受一连串打击(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历来人们公认是她的代表作。)

明确:国愁,家愁,情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颠沛流离之苦。

社会意义:这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作者的遭遇与痛苦是时代造成的

3、《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之词,写愁写悲写得最深,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来表现“愁”的。

李清照词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a、首先是她是用叠词,那种感情那种氛围更浓厚,可以让愁使人感觉更加丰富。她的寻觅、冷清、凄惨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有层次感。

因为她写《声声慢》的时候她的丈夫已经去世,所以说她一个人感到很孤独,开始寻觅。从生活常识来看,人在下列情况下才寻觅:一是我们的东西丢了,寻觅, 3

李清照词

但一般不说“寻寻觅觅”;心中失落的时候,怅然若失就“寻寻觅觅”。那么李清照她在寻觅什么呢?她以前那段所有的美好时光,美好的日子。但最后找的结果只是冷冷清清。感觉到冷清之后,她自己内心的感受,就是非常凄惨。 寻寻觅觅明显是李清照的一个动作,冷冷清清。这里的冷清不仅描写环境,更暗示出内心的环境那么最后的“凄凄惨惨戚戚”纯粹是写心情或者说心理。 动作――环境――心理(板书)

恍惚――寂寞――悲伤(板书)

古人有时只是连用几个叠字,就有无限的妙处。比如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 如果要我们来写可能会是“很深的庭院”,或是深深的庭院。而这就是叠字的妙处。写作时要借鉴。

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么理解啊?愁字写不完,愁字概括不了“我现在的心情”,愁啊,不尽的愁! 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这就是李清照无法言说,也说不尽的愁情。

B、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本文是借景抒情。

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雨 梧桐

选一意象,小组讨论: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假如你是李清照你看到这些景物你会想到些什么?

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李清照词

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李清照词

——柳永《雨霖铃》

李清照词

——李清照《一剪梅》 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

李清照词

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李清照词

——杜牧《清明》 ——李 煜《相见欢》 4

小结:作者就是通过这些意象来抒情的。在此,李清照可谓大家。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柄青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雁鸣,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的氛围,无疑,这是一种凄厉的美。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阅读《声声慢》和《一剪梅》两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同:明确:①风格上:都是婉约词,细腻婉转 ②节令上:秋天 ③情感上: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浸染词人愁情的景(意象)有何不同? ①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花:《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然满院盛开,可由于自己憔悴瘦损,也没有心情去摘花赏花。花向来喻女子,此处菊花愁损容颜,也指词人如今孤独寂寞,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守护,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花自飘零水自流” “红藕香残”从色彩上、气味上写出了荷花的清丽,即使飘零水上,仍是一幅轻盈雅致的图画。

雁:《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说“谁寄”,即是无人寄也。――相思之情。 《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雁”未必相识,却说是“旧时相识”,这里寄寓着作者两层感情:雁足传书为古诗词中常用之典,此指夫亡之痛;秋雁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总结:《声声慢》和《一剪梅》虽然都是李清照写愁的名篇,然而我们从对比中可以发现,两者“愁”的内涵是不同的。《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生离之愁,其时词人锦衣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声声慢》之愁绪却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这是融合了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泣血之作。由此也可看出李清照前后两期诗风的不同。

六、结尾: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词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5

李清照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