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秋九年级期中考试

20xx年秋九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团风县十力中学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古诗词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8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3.醉里挑灯看剑,

4.《月夜》诗中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空旷静谧的诗句是 , 。

5.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典喻志,表现出词人渴望重新被朝廷重用,报效国家,为国立功的急切心情的句子是: , 。 6.《望江南》中表现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给你与内心的痛苦的名句是:“ , , ”。 7. 《武陵春》中以新颖的比喻来形容自己愁之沉重的句子是: , ”。

8.请写出古诗中有关“惜时”的连续的两个句子: , 。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19分)

9.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2分)

20xx年秋九年级期中考试

10、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造诣(yì) 诓骗 (kuāng ) 辛苦恣睢zì 怒不可遏(è ) B.参(cān)差 襁(qiǎng) 褓 恪(kè)尽职守 锲(qì)而不舍 C.狡黠(jié) 留滞( zhì) 生活拮据 (jū) 成吉思汗( hàn ) D.栖(qī)息 汲取 (jì) 重蹈覆辙(chè) 味同嚼蜡(jiáo) 1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成语大会》,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赞赏,也让人们从参赛的学生身上看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

B.20xx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中老年人感怀感动,他再次提醒人们:时间一去不复返,切记不要蹉跎岁月。

C.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开通,使广大群众的许多困难得到了及时解决。如今,“12345,服务找政府“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D.邵逸夫对国内教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让他的名字不仅镌刻在千万学子的心里,更镌刻在一座又一座的教学楼上。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

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B.人类如果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必定会受益匪浅,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片宁静的天空,更是与....

万物的心灵交流。

C.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几篇文章,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济,屡试不爽。 ....

D.他在谈到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时说,流行音乐本身并没有前车之鉴,这完全是凭自己的爱 ....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垃圾消费”是指一些消费者盲目地买回一大堆无实际用途的商品从而造成浪费,它的出现多与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有关。

B.父母对孩子监护管理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流浪乞讨的根本原因。所以,能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是解决青少年流浪乞讨问题的重要途径。

C.有人批评“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D.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14.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绮丽”“胆怯”“湍急”“沦陷”都属于形容词。

B.短语“断壁残垣”“根深蒂固”“进行斗争”“海枯石烂”的结构都相同。

C.“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句子的主干是“神话是猜测”。

D.“泥土在火中洗了一个澡,就成了瓷器,全身洁白干净”,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出泥土烧制成瓷器的过程。

15.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B.“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写景的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或抱负,如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C.鲁迅的《阿Q正传》、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骆驼祥子》、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都是小说,它们都是以主人公名字来命名的。

D.《水浒》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小说还讲述了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16.语文实践活动(6分) 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开展“废旧电

池回收”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⑴右边是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该

图的主要信息。(不得出现数字)(2分)

20xx年秋九年级期中考试

20xx年秋九年级期中考试

⑵校园内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箱上有两句宣传语,请你紧扣“环保”主题,运用对偶知识补写下句。(1分)

20xx年秋九年级期中考试

(3)学校志愿者行动队到某小区发放有关废旧电池危害的宣传单时,看见一位小伙子正把几节旧电池扔到草坪上,你赶忙上前劝阻。针对小伙子下面这句话,请你结合【相关链接】中的知识对其进行规劝,规劝时语言得体,内容恰当。【相关链接】电池主要成份为锰、汞、锌等重金属。被遗弃的废电池腐烂后,其重金属成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2分)

小伙子说:小毛孩管什么闲事!我只是扔个破电池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20xx年秋九年级期中考试

三、浅层阅读理解(30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6分)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7.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的品质。(4分)

18.“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9-20题。(5分)

艾在端午

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没奶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

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19、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20、第④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三)阅读马宇彤的《朽木可雕》(有删改),回答 22—23 题。(4 分)

①在保守者的眼中,朽木是低能的符号,是无用的象征,是放弃的对象,不值得付出心力雕琢,也不可能出现逆转奇迹。

②于是,“朽木不可雕也”在足够长的岁月里,成为雕琢者冠冕堂皇的借口,成为“朽木”们自暴自弃的理由。

③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朽木亦此。较良木而言,它更像一块试金石,考量雕琢者乍现的灵感和回春的技巧。

④朽木可雕,从理论上说,朽木也是一种材质,只要化腐生肌,就能焕发新的活力;即便无药可救,只要停止腐朽的进程,便只是一段记忆的缩影。

⑤朽木可雕,从实践上看,百草治百病,百人有百用,朽木有朽木的特质与不群。新木生叶,朽木生芝。相信它有用,置于有用之地,让它做有用之事,才是关键。没有信心,纵是金玉良材,也与废柴无异。

⑥天生你材必有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何况朽木。

⑦朽木不是废木。朽木可雕,金贵的是眼光,重要的是技巧,关键的是信心。

21.本文作者以“朽木可雕”为喻,意在表达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本文针对“朽木不可雕也”的习惯看法,提出“朽木可雕”的论点,论述有破有立。

B.第③段运用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论证“朽木可雕”需要雕琢者的眼光和技巧。

C.第④段和第⑤段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论证“朽木可雕”,两段之间是层第关系。

D.本文灵活引用名言俗语,语言生动活泼;结尾用一组排比句总结全文,收束有力。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24—28 题。(15 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

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此人可就见( )

(3)遂用猖蹶 ( ) (4)非学无以广才( )

2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B、时先主屯新野 屯大泽乡

C、遂许先帝以驱驰 高可二黍许 D、咨臣以当世之事 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咨之

2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 (2分)

A、“臣本布衣”中的“臣”指诸葛亮;“君谓计将安出”中的“君”指徐庶。

B、甲乙两段叙了同一件事,但两段内容叙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前者重在表现诸葛亮人物的不同凡响,后者重在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知遇之恩。

C、“时先主屯新野”说明刘备当时的处境极其困难,需要贤人来帮助他。

D、“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此句是刘备前半生经历的概括,也表明他向诸葛亮问计的诚恳态度。

26.有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7.丙文中提到学习与那些因素有关?(3分)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 完成第29-33题(共 13 分),。

但惜夏日长 沐溪

①奶奶养花,养得最多的是凤 仙花。这花儿不金贵,路边的篱笆墙里时常见。开得一簇一簇的,也不怎么招人眼,路过时,往往只是漫不经心地瞥一眼,没有惊艳也没有太多喜悦。

②但是奶奶喜欢这花儿,特意在院落里留了空地来种。于是,每年夏日,奶奶的小院就被这种花苞小小、颜色鲜艳的花儿装扮得异常明媚。待到花苞成熟,奶奶会把它们摘下来,放进小碗里,而后加了明矾,细细地捣碎。我坐在走廊里,安静地支着下巴,注视着奶奶的动作,看花瓣一下一下地被捣成了红艳艳的汁水,泛着鲜艳的光泽。搁置半晌,待到晚间,这些浸着汁水的花瓣泥就会被包裹在我的手指上。过一夜,指甲就会被浸染成丹红色,凉丝丝的,带着喜气。这仿佛是每个夏天都要做的事情。

③故而,我对夏天的印象总是跟指甲花有关。在我们这里,凤仙花也叫指甲花。奶奶常说:“指甲花是凉性的,夏天用来染红指甲最好不过了。红红的指甲,多好看。”真的,十根手指并拢,放在太阳下,碎碎的光打在红红的指甲上,会折射出好看的光圈,我觉得那样子

很美。

④那个时候,所能想到的新鲜事就是观察自己的红指甲。因为要时常修剪的缘故,它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会从满满的圆月变成小小的月牙儿。等到夏天快要过完的时候,仅剩下指尖处浅浅的红痕了。我看着恢复到光洁透亮的指甲,仿佛经历了一场离别似的,心口涨满了沉甸甸的难过,就跑去央求奶奶,让她重新给我染红指甲。奶奶坐在门口的老槐树下,微笑着说:“来年再染吧,你看,指甲花都谢了呢。”我循着她的视线望去,指甲花的残骸散落在泥土里,仿若迟暮的美人,带着几分凄楚。心里虽有几分不甘,却也无可奈何,只好搬了凳子偎在奶奶身旁,悄悄地酝酿着关于指甲花的梦。

⑤16岁的夏天,奶奶喜滋滋地说凤仙花开得特别好,问我要不要染红指甲。我把十指铺展,伸在奶奶面前,指甲上涂着浅粉色的指甲油,亮晶晶的,在阳光下异常闪耀。奶奶看着我的指甲,没有说话,眼睛里分明有一丝黯淡。我只顾忙着自己的事情,没有注意到奶奶蹒跚的脚步和满头的银发。

⑥再后来,奶奶养了一只白猫,总是很喜欢地把它抱在怀里,温柔地笑着。我注视着那笑容,觉得少了点什么。

⑦偶然间看到大槐树下静坐的一人一猫时,心里有瞬间的震撼,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个坐在槐树下为我讲故事的妇人,盘着一丝不乱的头发,衣服上有美丽的花苞盘扣;旁边偎着那个有着五彩斑斓念头的小姑娘。

⑧我转过身去,心里翻滚着阵阵难过,却说不上是为了什么。

⑨忽然注意到奶奶已经不再养凤仙花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年纪大了,拾掇不了花儿了……”我思量着这句话,却不敢深想。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一直待在这颗老槐树下,等着……

⑩我拿了书,坐在奶奶身边,像小时候那样依偎着她。她的手搭在椅背上,干枯的手背,依然纤长的十指,指甲却没有鲜亮的光泽。我想起来,我从来都没有为奶奶染过红指甲。 我轻轻握住奶奶的手:夏天已经深了,凤仙花的季节又来了。

28.根据 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列填空。(2分)

小时候,我喜欢奶奶用凤仙花为我染红指甲;16时, ;再后来,我打算 。

29.文章第⑦段回忆了小时和奶奶坐在老槐树下的情景,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

30.语言赏析。(5分)

(1) 只好搬了凳子偎在奶奶身旁,悄悄地酝酿着关于指甲花的梦。(2分)

(如将“酝酿”改为“做”,有何不好?)

(2) 请从文中另选一个语句,仿照第(1)题的形式,从语言赏析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并写出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3分)

我设计的问题: 我的理解:

31.有人认为本文题目应改为“凤仙花的季节”。对此,你是否赞同?请说说理由。(3分)

五、写作展示(50分)

3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一)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六百字以上的文章。要求文章叙述

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作文中不得

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长跑途中,儿子不时地对爸爸抱怨跑得很辛苦。

跑到江边,儿子看见逆水而游的鱼,又开始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辛苦。”

“可他们正在享受快乐呢!”爸爸说。

“明明很辛苦,怎么会快乐呢?”儿子嘟哝着。

“他们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啊!”爸爸说。

“顺水而行,不是更安逸、更舒服吗?不是可以享受一种更大的快乐吗?”儿子反驳道。

“你看见那片枯叶了吗?”爸爸指着漂流在江面上的一篇枯叶说“他就在顺流而下……”

要求: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结构清晰完整。写记叙文要叙事完整,有感

染力;写议论文要论据典型充分,论证严密有力;字数在600字左右;作文中不得出现真

实的校名和姓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