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概论论文(选修课)

《工业设计概论》结课论文

题目:论多媒体音箱的工业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

工业设计的产品造型设计价值体现在人与产品的情感交流中,要想增强人们对产品的拥有欲望,一定要在实用的同时注意外形的创新。产品造型设计不同于一般设计,它在具备实用性、科学性的同时,也必须具备了艺术性。设计者要面对人与产品、产品与环境、产品与市场、设计与文化以及设计与制造等关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使工业产品表现出合理的个性化元素。在当今社会,电脑已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而作为一种主要电脑周边产品的多媒体音箱,成了许多消费者必不可少的选择。现在多媒体音箱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产品充斥在我们身边,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实现其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增添了情趣,点缀了我们的生活。人性化、情趣化在多媒体音箱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本文着重分析多媒体音箱的流行趋势以及个性化设计在多媒体音箱的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音箱 仿生设计 造型设计 个性化 多功能 前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在人们对各种产品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地步,庞大的用户市场要求厂商把知识、资本和技术拧成一个整体,正因如此,工业设计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使用的随意性,操作的简便性,产品形象的适合性等方面的用户要求不断提高,优秀设计方案也不断涌出。当今,在怎样把有效率地制造高质量的产品作为主要着眼点的同时,在产品的个性化、人性化设计方面,也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电脑最重要的外设,音箱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本文主要讨论多媒体音箱中的工业设计元素,要想讨论多媒体音箱的工业设计元素,首先要了解一下多媒体音箱的发展历史,通过历史才能更深刻地清楚其优缺点。其次是通过对现在流行趋势进行分析,了解目前多媒体音箱的市场需求和消费群体,了解多媒体音箱的发展方向。

一、多媒体音箱的发展历史

音箱现在已成为电脑最重要的外设之一,但它作为配置项的历史并不长。音箱这种特殊的产品不受摩尔定律的影响,在CPU、硬盘等核心设备的迅猛升级对

音箱行业的影响几乎为零,甚至一些用户的音箱使用寿命都比主机长。虽然相比CPU、硬盘等硬件设备,音箱的技术含量较低,但它却是消费者最能直接体会到效果的外设产品。正因为这些特殊性,音箱的发展之路和电脑的其它配件完全不同。

在电脑问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电脑只是冰冷的机器,除了能发出一些简单的单音节提示音外,基本上与声音无缘。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声卡技术的诞生与进步,电脑进入多媒体时代,开始能播放音乐,也能播放有声视频了。所谓多媒体,即视频媒体和音频媒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电脑有了一个新的伙伴——音箱,为了获得更好实用性,音箱多数被设计为有源结构。所谓源,就是指功率放大器,箱体内置功率放大器的音箱被称为有源音箱。有源音箱又被称为“多媒体音箱”。此时的多媒体音箱仅限于满足功能需要,产品中几乎没有任何工业设计元素,整个行业在沉闷中缓慢前行。

直到19xx年,创新在大陆市场推出了PC Works 2.1,整个多媒体音箱行业才得到了蓬勃发展的契机。 PC Works原是Creative位于美国的子公司,著名的HiFi名厂Cambridge SoundWorks的多媒体音箱子品牌,PC Works音箱由世界音频权威艾美奖得主Henrry Kloss设计,于19xx年进入中国市场,当时PC Works 2.1第一个引入了X.1音箱的概念,在外形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比当时国产音箱的土气造型好看太多,音质在那个年代也是相当不错的。

新推出的PCWorks2.1为大陆市场带来了一次巨大震撼,宣告多媒体音箱进入了2.1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创新的PC Works 2.1带给国内厂商太多的思考和反省。在PC works 2.1的刺激下,国内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品牌,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漫步者、轻骑兵、麦博,以及三诺。

经过1997~20xx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多媒体音箱行业进入了一个平台期。整个行业中在整体上缺乏创新意识,从造型设计到内部技术,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严重,各种问题如同地底涌动的岩浆,随时可能将整个行业拖入衰败的境地。

20xx~20xx年间,可以说是多媒体音箱的探索和转型期。在这个期间,各厂商对多媒体音箱已经不仅仅是在价格方面做广告了,而是愈加重视工业设计的作用,在多媒体音箱的生产中加入了设计元素,让音箱的外观能更加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这次走在行业最前面的是漫步者和傲森两家公司。漫步者分别在20xx和20xx年发布e3100、e2200和e2100几款产品,开始在产品中融入了时尚设计的理念。而作为“新声派”代表厂商之一的傲森,更是在全线产品中凸显了不俗的工业设计功力。傲森的优势在于制造工艺十分先进,业内首屈一指,产品造型独特,做工精致。傲森音箱面世之后,引起业内高度关注,其外形设计和制造能力让同行羡慕不已。它的出现也促使整个行业开始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在“新声派”这一概念开始推广的几年时间里,国内多媒体音箱行业的外形设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中高端产品的抄袭现象减少,后来国内的一些优秀产品还被一些韩国企业竞相抄袭。

因为各厂商对造型设计有了很高的认识,多媒体音箱也就进入了再创辉煌的时期。

从多媒体音箱短短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从最初的仅仅满足于听觉感受的功能,发展到在满足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追求工业设计外观造型的视觉享受。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所以在产品的设计上,要能跟上消费者的需求,要深入工业设计领域寻求更好的发展前景。

二、多媒体音箱的未来趋势

多媒体音箱未来的发展之路,必定是多元化的。个性化、微型化以及无线的多声道产品,这些都是未来产品的拓展方向。

无线的多声道技术是未来技术方面的主要方向。多声道音箱得不到普及的最大原因不是应用条件不够,游戏音效是多声道的,电影音效是多声道的,而且各大厂商很早就有多声道音箱的产品推出,但多声道的音箱之所以不受欢迎,是因为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即环绕音箱的摆位和走线。要布好一个多声道的欣赏环境,各种线缆就会被拉得像一张蜘蛛网一样,影响用户体验。因此用户放弃多声道并不是真不需要,而是嫌麻烦。发展无线音频技术将能解决这个困扰,无线是个很重要发展方向,它可能让多声道音箱重新火热起来。

产品的个性化一直是各大厂商不断追求的目标,各大厂商不断追求工业设计外观造型的独特,希望能更多的吸引用户的注意,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产品个性化依然是工业设计在多媒体音箱上的重要体现,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外,产品的微型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造型设计方向,在现今社会,房间空间的急剧减少,如何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是大多数消费者考虑的问题,如果多媒体音箱能做到微型化,相信产品必定能更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三、多媒体音箱中的工业设计

如今,个性化产品的发展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市场竞争由简单的价格竞争延伸到对顾客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上,厂商们研究如何利用工业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满足顾客个性需求的工业产品已经是势在必行。进入工业社会100多年来,我们的周围的每一类产品,小到餐具,大至汽车都有多款同类产品参与竞争,供消费者挑选。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实用,此外还要求更多的心理上、精神上的需求,对于多媒体音箱更是如此。多媒体音箱本来就被人们视为彰显个性的媒介之一,人们期待着新技术和具有个性化的设计元素。 此外,在时尚的观念与个人的爱好的影响下,设计元素也就直接决定了消费者的选择倾向以及购买欲望。可以说,现今的产品与其说是工业产品,倒不如说是艺术品。这种理念完全可以应用于多媒体音箱行业。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电脑多媒体技术的逐渐发展,多媒体音箱已经是电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各大厂商生产的音箱产品,纷纷往艺术性的设计元素靠近,他们不断生产出拥有个性化,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产品,这一点更是说明,现今的音箱设计的主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满足消费者追求的个性化需求。

所谓个性化的需求,就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对产品提出的要求,又或者是设计出的产品适合消费者的审美观点。这也就是说,消费者的情绪、兴趣和情感,对于其消费需求具有一种放大和强化的作用,由此形成了消费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同时,消费兴趣也成为了促进消费活动的关键因素,它加强了消费行为的自主性和随机性。

然而,个性是复杂多样的,就多媒体音箱的市场来说,为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所使用的制造材料也是各不相同,其中主要分为塑料和木质两大类。而按声道分则有2.0、2.1、3.1、4.1、5.1、6.1等;这些不同的组合能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结论

本次论文的选题是电脑周边——多媒体音箱,因为多媒体音箱可以说是电脑

的“日常必备”,几乎是随处可见。多媒体音箱的结构、分类以及连接方式等,都有很深的学问。出于学科特点,本次论文主要关注多媒体音箱中的工业设计元素。并以多媒体音箱为媒介探索工业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设计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它不是单一的个体,它的发展通常是与很多因素有着关联的,而其与这些因素的相辅相成关系也使彼此共同地发展进步。在整个社会的飞速发展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在物质有了保障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精神生活的高要求,所以,现在的工业设计领域已经不再仅仅注重实用性,而是开始在它的外观或者其他的附属的功能上下功夫。工业设计是产品吸引消费者注意、促进产品销量的重要因素,设计者和生产者都必须考虑。 参考文献

[1]李亮之,世界工业设计史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罗子明,消费者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3]王媚雪,工业设计与人性化设计观念,艺术教育出版社

[4]易 晓,工业设计未来发展趋势.,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第二篇:工业设计概论论文

包豪斯对工业设计影响

摘要: 本文主要探索包豪斯设计学校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对工业设计的影响,并对包豪斯的三个发展阶段作一简单回顾,同时对包豪斯设计思想的起源、发展,以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作概论性探讨,着重分析中国设计教育的思想、方法;教育结构,并对现时代中国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作了个人的、主观的评析。


关键词: 包豪斯 现代设计 中国 设计教育


1. 包豪斯产生的历史背景
手工时代的产品,从构思、制作到销售,全都出自艺人之手,这些工匠以娴熟的技艺取代或包含了设计,可以说这时没有独立意义上的设计师。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分工,于是,设计与制造相分离,制造与销售相分离。然而大工业产品的弊端是:粗制滥造,产品审美标准失落。19世纪上半叶,形形色色的复古风潮为欧洲社会和工业产品带来了华而不实、繁琐庸俗的矫饰之风,例如罗可可式的纺织机、哥特式蒸汽机、以及新埃及式水压机。产品设计中如何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引发了一场设计领域的革命,以下三个运动作为标志。
1.1  19世纪后期英国人威廉·莫里斯发起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发起人威廉·莫里斯对当时出现的缺乏艺术性的机械化批量化产品深恶痛绝,他同时十分反对脱离实用和大众的纯艺术。1861年,莫里斯与友人合作成立了一家“绘画、雕刻、家具和金属制品美术工匠公司”,这在艺术设计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由美术家亲自设计并组织生产的机构,但其背离了工业革命的必然趋势,否定代表新生产力的大工业机器生产,使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机器生产产品技术与艺术的矛盾。
1.2 1900年前后以法国和比利时等国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   
     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提倡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主要成就体现在家具与室内设计方面,主要贡献在于继承了英国“艺术手工艺运动”主张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并使这种新的设计理论和观念在欧洲各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传播。其局限在于否定了工业革命和机器生产的进步性,错误地认为工业产品必然是丑陋的。
1.3 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工业同盟或德国制造同盟  
    这是一个半官方机构,旨在促进工业产品设计。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支持的促进产品艺术设计的中心,在德国现代艺术设计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在其青年时代就致力于德意志制造同盟。他区别于同代人的是,以极其认真的态度致力于美术和工业化社会之间的调和。包豪斯的理想,就是要把美术家从游离于社会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因此在包豪斯的教学中谋求所有造型艺术间的交流,他把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等一切都纳入了包豪斯的教育之中。

2. 包豪斯的三个发展阶段
2.1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格罗皮乌斯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二十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2.2 第二阶段(1925-1932年)迪索时期
  包豪斯在德国迪索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这个时期是其高峰时期。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继任。接任的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迪索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2.3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
  米斯·凡·德洛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于1933年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柏林时期仅有6个月的时间。
3. 包豪斯思想
3.1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可以从包豪斯宣言中得到体现

    “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生存着,只有通过自觉,并和所有工艺技师共同奋斗,才能得以自救。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灌注入建筑的精神,以免迷失流落为‘沙龙艺术’……
3.2 建筑家、雕刻家和画家们,都应该转向应用艺术
    艺术不是一种专门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在根本没有任何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超出个人意志的珍贵片刻,上苍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为艺术的花朵。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采说都是不可缺少的。真正创造想象力的根源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
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立起自大障壁的职业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创造出一幢将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用干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相之矗立在云霄高处,变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
 
4. 包豪斯对建筑思潮的影响 

  4.1 包豪斯促使现代义建筑思潮兴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1927年在米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4.2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基本的特征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
  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
  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
  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4.3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国际风格"的出现为现代主义提供了理论借口,他们"开拓机器生产时代的新的创造潜能,怀有对机器的热忱"。强调功能决定形式、不讲民族特色、个性特征,力求纯粹、反对装饰,这种国际语言逐渐推向理性、标准化使现代主义最终走向了极端。之后根源于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不断兴起。相继出现诸如:单纯反对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复古的新古典主义;甚至新新古典主义;充分坦露结构,显示多种机电设备的本来形状的高技术派;和理性、情感的结合、抽象和历史的结合的理性主义;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等等建筑思潮。
4.4建筑上的革命也推动了工业设计的发展

设计产品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产品形态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审美设计没有极致和终点。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产品设计。


5.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包豪斯被迫解散后,包豪斯的设计家们纷纷流亡法国、瑞士、英国,而大部分去了美国。欧洲建筑和工业设计的中心转到了美国。如格罗皮乌斯在英国居留三年后又于1937年赴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系主任。此后,布鲁耶投奔格罗皮乌斯并在美国执行建筑业务,米斯·凡·德洛暂居德国,1937年赴美国任教于伊利诺工业技术学院, 希尔伯西摩和彼得汉斯等也前往该校任教。克利前往瑞士,康丁斯基前往巴黎。巴耶在纽约任一家广告公司的艺术指导。1937年包豪斯的教师莫霍利·纳吉在芝加哥筹建了“新包豪斯”,继续弘扬德国时期的包豪斯精神。后来更名为“芝加哥设计学院。以后又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成为美国最着名的设计学院。从此,欧洲设计运动便在美国蓬勃开展,形成高潮。
  包豪斯的建校历史虽仅14年3个月,毕业学生不过520余人,但它却奠定了机械设计文化和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的坚实基础。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既能认清二十世纪工业时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运用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去创造一个具有人类高度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新环境。正如格罗皮乌斯所说:“设计师的第一责任是他的业主。”又如纳吉所说:“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一样,事实上,包豪斯在调和“人”与“人为环境”的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已远远超过了十九世纪的科学成就。包豪斯的产生是现代工业与艺术走向结合的必然结果,它是现代建筑史、工业设计史和艺术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6 包豪斯对中国设计教育影响
    6.1 包豪斯对中国设计的影响最早是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当然新中国最早的设计教育就是工艺美术教育,比如现任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博导的张道一教授,最早就是从事图案教学和工艺美术理论研究的。在1991年版田自秉着《工艺美术概论》一书中,同样可以清楚的看到包豪斯思想影响的痕迹,尽管当时的理解、认识与现在不完全一样。
     格罗彼乌斯和包豪斯的理想"把人作为尺度""平衡的全面发展"在其教育体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特别是作为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的创造者约翰·伊顿教授以东方传统的精神文化与西方的科学进步相结合,以克服所谓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危机,他十分注重启发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分为倾向精神表现的、倾向理性结构的、倾向真实再现的三种类型而予以不同的指导,伊顿的这种体系与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与东方的"以意为之"的表现体系非常吻合。
6.2 我国设计专业名称设置也与70多年前的包豪斯类似

以上海东华大学设计专业本科分类为例:
艺术设计学院:工业造型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电脑艺术设计 装饰艺术设计
服装学院:服装艺术设计 服装设计工程 服装表演艺术
本科课程:以工业造型专业的课程结构为例,其他专业课程设置大体相近。
6.3 设计教育在我国不断发展
设计教育在我国走过二十多个春秋,从弱小到壮大,从幼稚到成熟,已初步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逐渐从美术、工艺美术的模式过渡到具有现代设计教育的特点的教育模式。改革开放给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搭上了快速奔驰的列车,社会的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设计教育像雨后春笋迅速成长,据统计国内在近三百所院校开设有设计专业,这无疑给设计教育注入了活力。
6.4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起步很晚,但发展很快,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问题应当予以解决。有人认为设计实践可以代替设计高等教育,这等于取代了设计的高等教育的严肃性和系统性。设计实践常常不能自觉提高设计水平。高等设计院校要以高人一等的教学质量、设计理念、教学设备对学生加以培养、训练,使他们通过实践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设计层次,从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应该体现出高人一等的文化修养。设计教育应与市场相适应,学生用从学校所得来的知识很快能够接受市场的桃战才是设计教育真正的成功。现在,国内的设计教育与市场出现脱节的情况,这种现象的产生恐怕与排课方式有关。国内院校排课的方式是按现有教师来安排具体课程,并非按照逻辑、结构的需求安排。如此,忽略了教学体系的科学件、完整性,实在令人担忧。加强理论课、选修课、理工科课程的教育,重视交叉学科和电脑的教育,是我国设计教育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随着经济改革的迅速深入,国内将会需要大批的设计人才。根据这种情况,高等设计院校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提高教育质量,来担负起市场对设计人才的庞大需求的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设计史》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设计策划》     沈祝华着    山东美术出版社 设计家丛书
《设计新潮》2001.1  伍江着  《现代设计的源泉-访问包豪斯随想》
《工艺美术概论》    田自秉着           知识出版社
《世界现代设计史》   王受之着          新世纪出版社
《世界工业设计史略》  王受之编着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世界工业设计史略》  王受之编着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