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新感觉派比较文学研究计划

中日新感觉派比较研究

研究背景

一、日本新感覚派

新感觉派是本世纪20年代中期出现在日本文坛上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现代派。他们站在“从宗教时代到文艺时代”这一理念上追求新文学的创造。否定了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主张崭新的拟人和比喻手法,特别注重描写意象新奇、感觉意象强烈的场面。代表作家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片岡鉄兵?中川与一?十一谷義三郎等。

新感觉派的始末兴衰是与《文艺时代》杂志的创刊停刊密不可分的。1924年10月,

《文艺时代》的创刊号由东京金星堂出版发行。《文艺时代》是个文学刊物,采取同人形式,

参加者绝大多数都是20多岁的青年,不过并非完全的无名者,而是初登文坛的年青作家,

目的在于团结一致开拓自己的道路,打破文坛沉闷的气氛,创造所谓新型的文艺。 《文艺时代》创刊不久,千叶龟雄便在《世纪》第二号(1924年11月)上发表文艺时评,题为《新感觉派的诞生》。指出《文艺时代》青年作家的倾向是重视技巧和感觉,他们喜欢站在特殊视野的绝顶,从那里透视、展望和具体形象地表现隐蔽的人生全貌,通过小孔窥视人生内部全面的存在和意义;他们比迄今所出现的任何艺术家都具有更新的词汇、诗情和节奏感,在如今令人窒息的文坛空气中,作为某种新嫩芽的萌发期,他们的活动不能不令人关切,他们的出现意味着新感觉派的诞生。从此之后,《文艺时代》的同人便获得了新感觉派的称号。

《文艺时代》在赞成与反对交织的呼声中支撑了不足四年,于1927年5月停刊,共

计出版了32号。

川端康成,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xx年x月,他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英文系,他特爱读书,读得最多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契科夫等俄国作家和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等日本作家的作品,尤其敬佩志贺直哉。19xx年x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在东大期间,他热心文学,积极参加编辑出版东大文科系统同人杂志《新思潮》。19xx年春,他从东大毕业,决心走上文坛,同年x月,参与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发起新感觉派文、运动。短篇集《感情装饰》、和《伊豆的舞女》显示了其新感觉派作家的特色。《感情装饰》收入川端康成创作的三十五篇手掌小说,受到好评。在这些手掌小说中,作者进行了新感觉的尝试,是他文学创作的起点。这些作品语言简洁,形容奇特,文体新奇,构思特异,注重色彩对比配合,运用通感,给读者描写了一个奇异的主观性的新现实。

此外,日本新感觉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横光利一,其代表作有《苍蝇》、《日轮》、《上海》、《头与腹》等,他是新感觉派的核心和领军人物。

分析中日新感觉派作家的确需要掌握基本背景资料,不过提醒你注意的是,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最好要简明扼要,而不是犯一般同学容易犯的问题,就是面面俱到,作为知识进行介绍。那样会冲淡主旨:中日新感觉派的比较。 二、中国新感覚派

中国现代文坛活动于xx年代末期至xx年代前半期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徐霞村、叶灵凤等。

三十年代中国新感觉派在以横光利一、片冈铁兵等为代表的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又被称为“都会主义小说”。 19xx年x月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指同年年底改刊被查禁,是新感觉派小说的萌芽期。19xx年x月施蛰存、刘呐鸥等创办《新文艺》至19xx年,是它的发展期。19xx年x月由施蛰存主编的大型文学期刊《现代》创刊,为新感觉派小说提供了最重要的发表阵地。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作为一个小说流派已经形成,并开始步入成熟期。19xx年施蛰存因故辞去《现代》编辑一职,标志着这一流派的解体。

新感觉派小说题材上倾向于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和病态。艺术表现上引进多种现代派手法,创造具有主观色彩的“新现实”。人物刻画上受日本新心理主义影响,运用弗洛伊的精神分析学说表现人物潜意识和变态心理。

刘呐鸥,原名刘灿波,笔名洛生。台湾省台南县人。年轻时曾于东京青山学院专攻文学,日本庆应大学文科毕业。回国后,xx年代中期又在上海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攻读法文,并在这里结识了班内同学杜衡、施蛰存、戴望舒。因此,刘呐鸥对于日本文学、法国文学都有一定的根基。刘呐鸥曾大量介绍横光利一、片冈铁兵、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的小说并且曾经翻译过日本新感觉派的小说集,介绍未来派、表现派、超现实派的文艺。并且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上,遵循日本新感觉派的文艺观点,使用现代派手法,运用感觉注意,著有小说集《都市风景线》。《都市风景线》包括作者1928—1929两年中写的八篇小说,出版于19xx年x月,这是中国第一本较多地采用现代派手法技巧写的短篇小说集,作者采用了适用于现代都市生活快速节奏的跳跃手法,意识流手法,心理分析法以及不见得高明的象征讽喻手法,暴露了资产阶级男女腐朽、空虚、堕落的生活,写出了大都市的病态和糜烂。

此外,被称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的穆时英善于用感觉主义、印象主义的方法状写上海社会中的形形色色的任务和纸醉金迷的生活,小说集《公墓》、《白金的女体雕像》集中反映出穆时英小说的新感觉派特征。他醉心于描写都市爱情生活,表现爱情和死亡主题。但是,他对畸形都市风景的描绘流露出不无欣赏的心态。

施蛰存是新感觉派小说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小说属典型的心理分析小说,属于受到新心理主义影响的作家。于刘呐鸥与穆时英的创作稍有区别,但是又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色和倾向。

建议同上

研究目的

① 通过比较分析中国新感觉派作家如何受到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以及两国新

感觉派不同艺术理论与实践,这样比较笼统,具体论述时候最好分两个层次,一是日本对中国作家的影响;二是在此基础上分析两国作家的异同。 ② 挖掘新感觉派产生的共同社会环境,欧洲大陆一战后出现的文艺思潮影响

大地震后的日本,同时间接影响半殖民地动荡不安的中国。

③日本新感觉派由兴转衰只有三年,中国新感觉派由成熟到解体也只有三年。

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探求新感觉派短命的原因。

④ 总结新感觉派主要特点,包括艺术和理论等多方面。

新感觉派的主要特点最好有具体作家以及文本支持,理论最好融入作品分析之中。因为将理论与作品分开,会有牵强之感。

研究内容と方法

① 阅读新感觉派作家的作品原著

② 阅读中国近代文学史日本近代文学史

③ 对典型作家进行对比 对典型作品进行对比 对文艺理论进行对比分析(虽

然两国新感觉派都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都对此做出了尝试) ④ 收集阅读前人的研究成果,这个可以去中国知网查找。原本今天我想帮你

查找几篇论文,可以我现在老家,用的帐号上不去,等过两天我再发给你吧。

⑤ 联系当时世界的文学潮流以及社会现实。文学潮流影响主要是法国都市主

义作家保尔穆杭的小说《夜开》、《夜闭》;德国表现主义以及意大利未来主义。

这样比较好,眼界比较开阔,但也要注意自己的精力与文章篇幅,不要冲淡主题。

期待される成果

① 了解新感觉派所主张的文艺理论以及艺术实践中所用的方法。

② 透过文学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③ 更加了解当时青年文人对于社会对于人生所持有的态度。

④ 通过两国新感觉派的对比可以深入了解两国文化交流的足迹。

参考文献

① 真下三郎?饗庭孝男 監修「新編日本文学史」(第一学習社)

② 何乃英 《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 刘呐鸥 《都市风景线》 (中国文联出版社)

④ 严家炎 选编 《新感觉派小说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以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保持教研工作思路的连续性,突出教研工作的先导性,强化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拓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领域,加快仙马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和本校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主要工作:

1、强化课改意识,深化教学改革。

本学期,我们要继续高举教研改革大旗,扎实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进程。首先,我们要“研”起来,要先“学”后“研”,努力实现生本教育,构建阳光课堂:学习探讨实施生本教育的理论,

实践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领域里教育教学水平。

2、努力改变教研形式,激活语文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有效地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1)改变教研形式。学校教研组是广大青年骨干教师成长成才的摇篮。本学期,全组成员一起讨论教研形式,一致认为,教研活动要在“实”上下工夫,在“新”字上做文章,要彻底改变过去接受式的教

研模式,探索参与式,体验式教研活动形式,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2)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变得准确、生动、形象,为学生示范;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还要学会写教育笔记,作好教育反思。

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制定语文组活动计划,各语文教师制定学科计划。认真撰写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检查。

十月份:

组织广大语文教师积极参与互动联盟教学研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上好一节示范课。

十一月份:

结合我校的实际开展好有效阅读的研究工作,要求教师有课例、有资料。

十二月份:积极配合教导处把一年来的教育教学的质量关把握好,教研工作总结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