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典型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经验总结

江苏省典型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经验总结

作者:刘 青 彭纪生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xx年第08期

[摘要]文章围绕技术能力与技术学习的相关研究,基于江苏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对策”专题调研活动,根据45家典型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成功案例,总结出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江苏省;典型企业;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F4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xx)08-0040-03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进步对世界经济的支撑作用愈加显著。20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 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及综合实力。进入新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已经转向 技术竞争。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相对地位,从根本意义上讲,取决于该国的技术基 础和实力。大量事实表明,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在技术上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国内经济 就不可能得到健康发展,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落后局面。中国作为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 家,正面临着提高综合国际竞争力和实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挑战。在这种国际国 内背景下,我国能否从多个方位和不同层面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和引导企业技术 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江苏省作为科教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强省,在自主创新、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方面成果斐 然,呈现出百花齐放、多种模式并举的良好局面。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正在向多层次多领 域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活动在江苏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江苏省已 经确立了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指导思想,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成 立了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和行业技术中心,建立了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和软件园区。技术创新已成为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基础。在全国积极 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的形势下,总结江苏省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经验具有 典型的借鉴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技术创新理论是从20世纪xx年代开始,逐步从熊彼特创新理论中分化出来。20世纪xx年代中期以来,技术 创新理论出现综合化、重点化、实用化趋势。但是技术创新的概念,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 的定义。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对技术创新所下的定义为:技术创新是

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 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我国技术创新研究起步较晚,从引入熊彼特的 创新理论开始,随着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加重,近xx年来,国内对技术创新理论的研 究逐步升温。

(一)技术能力

产业或企业的技术进步过程可以看作它的技术能力的获取与开发的过程(Lall, 1993)

金麟洙[2][ 1]。把“技术能力”一词解释为“有能力在致力于消化、使用、适应和 改变现有技术方面有效地使用技术知识”。这种能力同样能够促使人们在变化着的经济环境中 创造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技术能力有三要素:生产、投资(其中包括简单再生产 和扩大再生产)以及创新。生产能力指操作和维护生产设备所必需的众多技术能力。投资能 力指能够扩大生产能力和建立新的生产设备的能力,它包括投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的实施。 创新能力包括在经济实践中创造和实施新技术的能力。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上,重大的 技术创新并不是唯一的、或许也不是主要的改进生产力的源泉。对某些技术进行较小的改进 ,是先进的和奋起直追国家几乎每一种产业提高生产能力的关键和继续不断的源泉。Hyun-D ae Cho 和 Jae-Keun Lee(20xx)[3]在此基础上引入了lall(1993)的“合作能力” 增加了技术能力的内涵。合作能力是指与环境相互作用、深入并选择外部技术资源、转移技 术的技能,其在技术学习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技术能力的基础并有效地促 进其他三个因素。

(二)技术创新能力

王国进等(20xx)[5]定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以 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出发点及归宿, 对其所拥有的技术创新各种资源的有效利 用能力。 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是近年来技术创新研究的热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是人们认识和 把握这种创造性活动的本质与规律, 系统总结创新经验的主要手段。国内外一些学者和科研 单位在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初步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并 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技术创新能力与时间的关系、技术创新能力与环境的关系等几个 方面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综合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能力的文献,研究发现通过技术学习、创新、合作以及全球化来提 高技术能力,不同的国家、产业、企业可能有所不同

移中的不同历史、经历造成的

过程[8][7][6](Gerschenkron,1962)。这 种不同是由于技术参与人(players)在对待他们占有的技术资源的态度上以及他们学习、创新和技 术转。其次,当特殊产业或企业产生和发展时, 它们获得不同的外界资源,依赖于它们不同的技术学习能力和全球技术环境。这些不同导致不同的技术 学习。总的来说,发展中国家作为技术跟进者在技术进步过程中很大程度 上依赖于外部知识和技术的获取与学习。中国正处于战略转型期以及经济快速发展期,如何提升企业的 技术创新能力,实现自主创新,还急需归纳总结典型企业的成功案例,找出可借鉴和推广的 有效模式,本文的出发点正是如此。

三、研究方法

20xx年x月,江苏省科技厅为了进一步研究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关系,全面了解和反映我 国若干重要领域及地方的自主创新能力状况,并深入发掘部分地区和重点行业的自主创新典 型,开展了“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对策”专题调研活动。整个调研工作由省 科技厅牵头组织,省知识产权局和厅内相关处室全部参与配合,各省辖市科技局大力配合,并 委托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专家团队根据调查研究的规范性要求,在调研方案设计、问卷 调查、典型案例研究等方面具体负责。截至20xx年x月x日,调研组共走访调查了江苏省13 个市333家企业,全省共选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典型企业45家并且每家均上报了典型经验介 绍报告。本文基于这45家典型企业的经验报告,整理出江苏省典型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 经验总结。

四、江苏省典型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经验总结

(一)坚持自我为主、技术创业、科技兴企,着力培育企业自主核心技术 江苏省重点企业在自主创新上获得的成功,皆因以国际领先水平为参照点,坚持自我 为主、技术创业、科技兴企,着力培育“原创”的企业自主核心技术。在科研攻关中能够立 足长远,克服研发中的“浮躁”和短期行为,锲而不舍地进行基础应用研究和创新,力图在 重大核心领域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振兴民族产业;在自主创新开发方向上,从“自我改进 型”、“引进消化型”逐步过渡到“消化吸收型”和“自主创新型”。

这方面的典型企业如一汽解放无锡柴油机分公司。众所周知,中国汽车行业产品技术水平和 国外相比落后了20多年,在国际汽车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品牌影响 力低,自主创新能力弱,在加入WTO后与进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差,现有的产品结构不适应国 际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该企业针对上述的种种竞争劣势,主攻核心关键技术,于20xx年研制 出具有5大专利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第一台四气门重型柴油机“奥威”。经过德 国托福公司检测,该产品与奔驰、沃尔沃等国际品牌相比,处于先进水平,一举突破中国汽 车发展xx年的瓶颈,树立了中国发动机行业自主开发的里程碑。20xx年,一汽解放以“奥威 ”命名的重卡投放市场,开启了中国重卡技术全面升级换代的新时代。

同样,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office产品也是针对我国软件开发水平低,尤其是办公 软件由微软一统天下的不利局面,自主开发的大型集成办公软件。其整体技术水平达到该领 域的国际先进水平,并在数据对象储藏库、统一数据和文件格式、统一用户界面、跨平台等 方面进行创新,有的技术甚至解决了微软一直无法解决的难题,对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带动 我国软件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二)技术学习是提高技术能力、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

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相互关联和学习的过程,只有在联合与协作中,才能更好地发现各种 技术、经济问题,尝试各种方法去解决创新中的问题,推进创新的成功实现。只有各有所

专 的科研、技术、市场营销人员相互之间联合、协作、学习,才便于创新活动者创造性地发现 问题,构思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实施已有的设计方案、计划,并不断总结和改进。 只有在互动联系、学习改进中,在各创新相关要素相互影响与调整以及在集成各方专长和 智慧的过程中,才能整合科研、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创新力量,共同把技术创新一步步推向 成功。

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于19xx年,会同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华东理工大学和南京化学工业 集团公司化工机械厂等单位,开展10万吨/年聚酯国产化成套技术科技攻关项目。随着20xx年x月x日仪化公司涤纶一厂聚酯11单元一次投料开车成功,“10万吨/年聚酯国产化成套技 术”攻关项目的成果得到了验证。目前该装置运行状态稳定,产品质量优良,各项经济技术 指标均优于设计值。该攻关项目之所以能够取得成 功,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在于项目单位从一开始就特别强调技术学习,从技术引进的初期调 研,到技术引进、设备安装施工、消化吸收、技术改造,到自主创新的整个过程中,技术学 习对于培养技术队伍,提高创新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中小企业多途径打造自主创新科研资金的“供应链”

江苏企业的一大特色是大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非常活跃,但是拘于规模限制,企业自 主创新的资金来源捉襟见肘,江苏企业自主创新成功的第三条经验在于大批中小企业不拘方 式、多途径、多手段打造自主创新资金的“供应链”。

江苏淮钢有限公司位于苏北淮安市,始建于19xx年,当初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钢铁企 业。企业管理层充分认识到创新有风险、创新需要成本、创新需要好的市场环境,坚定了自主创新的决心:“不创新是等死,创新也许是找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轰轰烈烈地干 一番事业,我们只能在创新中寻找出路,在创新中寻求企业发展的道路。”面对资金的困难 ,企业领导决定走“高起点、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的发展道路。在自主创新经费的筹 措上,淮钢首先争取政府多方面的支持,如在创新项目申请政府拨款、银行贷款、创新项目 立项、新产品的减免税、项目建设用地的优惠等方面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其次,淮钢 全员努力,尽可能压缩其他开支,将有限资金用在自主创新上。第三,为管好用好宝贵的研 发资金,淮钢对自主创新项目实行承包制,按照项目所获得的科研资助费用、创造的经济效 益、所获得的科技成果等级,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进行奖励和处罚。对于某些项目尽管对 公司长期发展有益,但暂时无经济效益,公司还制定单独的考核办法进行管理。 一方面尽可能疏通资金的进入渠道,另一方面又精打细算、把钱用在钢刃上,淮钢的自主创 新的资金供应链打造成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获,淮钢从19xx年全省70多个冶金企业中倒 数第二,发展成为20xx年全国冶金企业排名47位、在全国500家大型企业综合排名279位的大 型钢铁集团。淮钢的经验对广大中小企业解决技术创新活动的资金难题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第二篇: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经验总结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经验总结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经验总结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活泼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我们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主体作用形成的因素。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

一、发展思维,暴露思维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我校通过发展思维的“八法训练”,抓住学生内在的思维潜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实效。

1. 营造思维氛围一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2. 调度思维情趣一在学生思维的冷却处恰当地进行热处理。

3. 创设思维情境一使学生在生动的思维情境熏陶中,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化的思维运动。

4. 启发思维启动一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最近发展区。

5. 学会思维策略一真正地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6. 养成思维习惯一养成观察、质疑、联想等思维习惯。

7. 倡导思维平价一借以调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8. 暴露思维过程一把握暴露思维过程的着力点,即重点、难点、疑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思维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将暴露思维过程的侧重点放到暴露学生的思维

过程上。坚持暴露的适时性和始终性相结合,暴露的恰当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注意暴露过程的质量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情绪调控,使之合理优化

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情绪的表现不可避免地影响

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我们严格要求教师以其良好的情绪调控学生的情绪,利用教师新颖的教法、生动的语言、多样的形式、可感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

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上多变的情绪处理,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成效。无疑,要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三、留出“空白”,促进积极探索

我校在教改实践中,特别注重留给学生一片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跃状态。教师多点拔,学生多尝试。经过大量实践研究,总结出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六项空白法”:

1. 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时留“空白”;

2. 提问后留“空白”;

3. 当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留“空白”;

4. 在概括结论之前留“空白”;

5. 出现错误之后留“空白”;

6. 出现难解时留“空白”。

此种“空白法”的尝试,是对教师“一言堂”旧的教学方式的挑战。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要相把学生真正地当作主体,必须给学生创设说话或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在长期的说话训练中形成一种能力,这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四、创设情境、进入最佳状态

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的

高度集中,思维始终处于极其活跃的状态。我校在课堂教学中总结了“六种巧抓创

设情境机遇”的方法。

1. 在导言设计中巧抓机遇;

2. 在突破重难点时巧抓机遇;

3. 引导学生走出思维误区时巧抓机遇;

4. 在对知识进行综合训练时巧抓机遇;

5. 在课堂上出现了“节外生枝”时巧抓机遇;

6. 在引导解决疑难问题时巧抓机遇。

五、改革教法,提高参与意识

恰当地选择和正确地使用教学方法是落实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大教学任务的关键措施。我校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总结出11件必做的事。具体是:

1. 复习本课教学必需虽以前学过但学生尚未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3. 研究培养学生非智力品质的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

4. 根据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科学地组织教材;

5. 设计好引言;

6. 根据突破难点、加强重点的需要,认真创设情境;

7.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8. 合理分本性中部分容的教学时间;

9. 设计好板书提纲;

10. 锤炼教学语言;

11. 11精选习题,布置作业。

六、勇于创新,启动示思维

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我校主要通以上下五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激发认识兴趣;

2. 开拓知识领域;

3. 鼓励探索求异;

4. 克服意义障碍;

5. 充实课外活动。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教学途径,充分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才能不断地增强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