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阅读心得 周兰新 文档

教学反思----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途径

九运街镇中学(小学部) 周兰新

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要更快、更好地促进其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教育反思,中国古代“反思”含义: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反思”的概念非常接近儒家的“内省”,指通过心灵的反观和内求,实现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认识、批判和超越,提升个体心灵的境界。“教学反思”的本质是指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思考、审视和分析。有的学者甚至明确提出这样的观点:“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必不可少的推动力。它能帮助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使自己的经验得到提炼、得到升华。 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但究竟在实践中该如何操作,怎样写教学反思,不少教师深感困惑而无从下手。众多的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有教师将其总结概括为“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这种“八股”格式的套用无疑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有的教师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如果所有教学反思都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来开展,所有的教学反思都转来转去离不开同一话题,套话空话连篇,显然过于机械化、程式化,而且这种面面俱到的反思往往因时间、精力的有限,而缺乏具体性、针对性、鲜活性和深刻性,导致反思的问题比较分散,零碎,没有形成合力,不连贯,缺乏系统性。因此,反思的效果并不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进而也致使不少教师丧失对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和热情,形成了恶性循环。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应该反思什么,又该怎样进行反思呢?

一、教学反思做到“五要”1、要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2、要选好反思的切入点3、要依托一定的教学理论4、要进行必要的分析阐释5、要开展对话交流活动

二、教育反思如何写作?教育反思应是“事”和“思”的有机结合,即包括“叙事”和“思考”两个方面。根据其先后顺序,我们可以把教学反思分为下列几种常见的撰写类型:

(一)先叙后思。即先叙述某件事件,然后就该事展开反思、议论。案例: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当年在执教《记一辆纺车》时有这样一个导入情景:师:今天学习第十一课《记一辆纺车》。昨天请同学们预习了,说说看,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生:(异口同声)我们不喜欢。师:不喜欢?那就请你们说说不喜欢的原因吧!谁先说?针对这一教学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于漪老师在教后记中进行了反思:“备课时考虑欠周密,原以为学生喜欢散文,想由此激发兴趣,引入课文,未考虑到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的差异。课堂上发生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当即因势利导,先听取学生的意见,然后强调该篇叙事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实际应作充分的了解和估计,要继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力争做到成竹在胸。”剖析一下于漪老师的教后记,不难发现,在她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事件”的分析中,主要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备课的反思(考虑欠周密,未考虑到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的差异),二是对自己课堂应变情况的反思(因势利导,听取学生意见,强调文体特点,培养兴趣),三是对经验的反思(继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二)先思后叙再思。即先就与所要叙事的内容、有关的理论阐述自己的一般性思考,然后叙述发生了某件事情,再围绕这件事情联系前面的所思,进行更深入具体的反思。

对小学生“克隆作文”的再思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中 指出:“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并进一步要求:“在写作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使我想到一位美国小学生写的作文,大体内容为:几位男孩在芦苇中发现两只蛋,一大一小,大的

像天鹅蛋,小的像蛇蛋,孩子们的看法不一致,争论不休。于是就把两只蛋放在烘箱里去孵。当蛋壳快破的时候,大家紧张地盯着。大的蛋先破了,出来的是克林顿,小的蛋跟着也破了出来的是莱温斯基??如果用我们的眼光来看这篇习作,很可能会说这是胡思乱想。但仔细深思一下,实则这种胡思乱想就是创造的显现,虽有商榷之处,但它至少打破了常规的思维模式,给人以一种意外的感受。我们的小学习作教学,常常不自觉地压抑学生的想像力,用固定的规范和格式限制学生,制造一个个套中人,产生出一篇篇套中文。在一个班级中,几十个学生的习作仿佛是“克隆”出来的,小学生出现这种“克隆”现象,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的出现,是由于诸多原因所造成的。我们对学生作文虚假也不能简单地对待,而应该对其存在的原因及表现形式作一番深入思考和再认识。小学生“克隆作文”的表现:谈到学生作文的“克隆”现象,最常见的情况可能就是所写的人和事,不是学生亲身经历,或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都很浅薄,于是就瞎编滥造出来的。小学生“克隆作文”的根源:小学生作文“克隆”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绝非偶然现象,也绝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学生作文的不认真、不严肃,素质低下等原因。我们既要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又要从教师的作文教学上总结经验教训,对我们整个作文教学做一番审慎地思考和检查。学生作文的凭空捏造 、抄袭,当然首先是由于他们头脑中没有可写的东西,平时缺乏素材积累,是在教师的强迫下生硬“做”出来的一篇篇的东西,或者把别人的现成的东西顺手牵羊地拿来用,既是应付检查,又无形中欺骗了教师,这的确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件苦差事。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对于没有储备多少素材的儿童来说,更是不可避免。小学生“克隆作文”的启示 :学生作文失去了儿童色彩,也许会给某些教师一些惊喜和成熟感,实则是一种悲哀,本来孩子嘴里最容易出真言,可我们学生的作文,往往却表现出过早的成熟与过多的理智,作文中的所做的事总是很好,很对的,所说的话也总是有条有理的;内心所想的,也总是老师所期待的效果,表面看是遂了老师的批改的意愿,实则是学生言不由衷之辞。要克服学生作文的“克隆”现象,除了要改革作文教学本身之外,更要改革我们的阅读教学,给学生以自由特

别是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尊重学生的权力,让他们勇于质疑和探索;提倡学生畅所欲言,让他们在无拘无束中倾泻思想感情的潮水鼓励学生发明创造让他们拥有超越前人的激情??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的时候,学生的习作也就呈现“百花争艳”之势。

(三)先叙后思、再叙再思。即先叙述某一件事情,然后进行议论、反思,再对这件事件的发展进行叙述,然后对发展了的事件进行反思、议论,直到事情有个较完满的结局。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尝试,思维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由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互结合而成,其中发散性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散性思维,亦称求异思维等,它要求学生开拓思路,从不同途径和角度对已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通过鼓励求异培养发散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启发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破常规,多种角度多种方法探讨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教师利用“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这一句话,鼓励学生多角度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这是志愿军战士知道老妈妈腿疼,所以心疼她不让她远送了;有的说这句话充分反映了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的亲密感情,所以分别时依依不舍;还有的说,这句话如果改成“大娘,请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不是更显得尊重老妈妈吗?这样通过鼓励求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素质。

(四)从写作内容上看,大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选择话题来写“教学反思”:(1)写成功之处 (2)写不足之处 (3)写教学机智。(4)写学生创新。(5)写“再教设计”

(五)从写作时间上来看,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的反思

1.课前反思。就是在上课前思考怎样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怎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把课上好、上活。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

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2.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的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的,如果不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散,令人遗憾不已。

3、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可以是对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的思考,可以是对教学机智、课堂亮点的思考,也可以是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改革创新的思索等等。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三.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

1、由“被动学习” 转为“自主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教师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放在首位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变消极、被动地接受为积极、主动的获取使课堂成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

2、由“接受学习” 转为“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体现了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和开放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要鼓励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中要注重发现而不是给予,要注重过程而不是结论,使课堂教学过程远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经历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同步发展。

3、由“个体学习” 转为“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中的“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而言的,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和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完成自已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与交往。

四、反思教师的教学方式

1、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精选和传授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方式应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形成一种激励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能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教育机制,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经验、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促进意味着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

3、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创造一种安全、愉快与和谐的学习环境,保持一个充满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受到鼓励,得到尊重和富于挑战。与学生共担忧愁,共享欢乐。不仅让学生有所得,而且自己也有所得。

总之,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不断总结,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教学反思心得

新密市实验初级中学 孙现伟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xx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而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通过两年的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着手:

第一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第二得的反思。我们反思并不全是反思错的,有成功的经验。只有认真的及时的总结每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用高层次和水平来思考 我们才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在课堂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等等。

第三教学方式的反思。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中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

每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只有用高层次和水平来思考,我们才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探索教研之路,提高教学质量,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教训,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因此,在行动与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是每一个教师应该不断为之努力的方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