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实践与启示

芜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实践与启示

市委政研室

芜湖是安徽省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与我市相当,但地域、国土面积、经济发展基础不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两市差距逐步拉大,芜湖的多项经济指标都远远超过了我市。20xx年,芜湖GDP达到1658亿元,比宝鸡多482.5亿元,增速比宝鸡快1.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139.9亿元,比宝鸡多8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12元,比宝鸡多2072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82户,比宝鸡多1086户;上市公司9户,比宝鸡多4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3.5亿元,比宝鸡多523.5亿元。总体感到芜湖底子薄、基础差、但成长快、效果好;而宝鸡底子厚、基础好、但成长慢、效果没有芜湖好。探究芜湖发展的奥秘和经验,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分析深层次的内在原因,除地缘因素外,文化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芜湖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成功实践

早在20xx年,芜湖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重点发展数字动漫、创意设计、演艺演出、影视传媒和文化旅游五大主导产业。他们首先把动漫产业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抓手和支撑点,着力打造?动漫之都?、?中国的‘奥兰多’?。

20xx年以来,芜湖市新上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项目147个,投资超亿元项目68个,总投资296亿元。

20xx年芜湖市文化产业在建项目48个(其中新开项目22项,续建项目26项),总投资118亿元;前期谋划项目28项,总投资48亿

元。其中有8个项目被列入安徽省?861?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其中储备项目2个。

目前,包括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芜湖共有20处A级景区。20xx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5亿元(比宝鸡高23亿元)。

?人造方特?在芜湖崛起是安徽旅游的最大奇迹,方特欢乐世界高科技主题公园开业3年来,共接待游客570万人次,门票收入7.7亿元,连续3年游客接待量和门票收入位居安徽省收费景点的第三位和第二位,与黄山和九华山一起,成为安徽三大旅游品牌。

芜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做法有6条:一是无中生有建设高科技文化主题公园。引进实力强大的深圳华强集团,建设方特主题公园,打造国内和亚洲一流的文化旅游新亮点,着力提升城市吸引力。20xx年,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共接待游客364万人次,较20xx年增长40%。二是强力推进动漫和影视剧等文化产业发展。三是招商引资和资产重组助推文化旅游等重点项目及大集团建设。目前,芜湖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482户,工业产值3672.72亿元。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487户,超10亿元53户,超50亿元5户,超100亿元3户。四是依托会展精心搭建招商和动漫交易平台。先后两次承办第二、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共吸引参观者近22万人次,参展单位971家,签约项目148个,成交金额282.2亿元,其中来芜投资项目41个,总投资达105亿元,成果丰硕。五是积极引导支持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六是不断完善政策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二、芜湖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

1、认识超前是先导。思想认识超前一步,决策上就会高人一筹。芜湖人品牌意识超前:敏锐洞察未来城市发展和社会消费趋势,认识到动漫能让生活更精彩,品牌能让城市更美丽,于是全力打造动漫之都,塑造城市品牌。产业意识超前:芜湖人认识到新时期?文化是好生意?,故精心培育?文化+科技+旅游?的新兴文化旅游产业;认识到汽车会像家电一样井喷式进入中国百姓家庭,故千方百计发展奇瑞汽车产业。首位意识超前:产业发展关键要超前站在制高点上抓首位产业和行业首位企业,敢于进行首位操作,努力培育行业老大和市场强者。创新意识超前:创新是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芜湖过去没有的产业通过创新创造一一成为现实,培育发展了一批新兴产业,实现了无中生有。风险意识超前:芜湖决策者较早认识到,在没有取得国家有关许可情况下发展汽车产业、大建开发区、大建主题公园,必须承担一定风险,他们认为大投入则风险小、小投入则风险大,关键在于如何转化风险、创造发展机会。

2、善抓机遇是关键。芜湖现在的成果和未来趋好的态势得益于抓住了几次重大机遇,超前实施了企业转制、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一是抓住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和?三年脱困?的政策机遇,用6年时间和?一厂一策?、五种模式完成国有企业改制转制工作,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抓住对外开放的机遇,创建?三个国家级?(列入长江开放城市,作为?皖江开发?的突破口;用倒逼许可的办法,自费办国家级开发区;创造条件,芜湖港口对外籍轮开放)。三是抓住集体土地扭转试点机遇,大建工业园区、特色园区,实现?三个集中?,为创造省级开发区打下基础。四是抓住了国内消费升级换代和信息时代新技术带来新消费需求的市场机遇,无中生有发展奇瑞汽车和方特文化旅游及动漫创意产业。

3、创新创造是法宝。?创新之城?是芜湖的城市名片,鼓励创新、支持创造是芜湖最优质的环境资源。芜湖打破常规,通过?引进来为我所用?,开拓文化旅游发展和其他产业新领域。他们成功引进深圳华强集团建设文化科技产业园,精心打造方特主题公园,为芜湖文化旅游和动漫产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成功引人引智自主开发奇瑞汽车,创造了中国汽车又一个自主品牌,打破了合资品牌车高价位占有国内汽车市场的格局,为中华民族汽车产业振兴树立了榜样。

4、政策激励是核心。芜湖发展文化旅游动漫产业和其他工业产业成功的秘诀得益于有良好的政策体系,一系列好政策为到芜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保障和政策诚信激励,一致形成良性效应,现有企业不断扩大在芜投资,外地各路投资者纷至沓来。更为重要的是,芜湖用政策激活地方金融业,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用存贷比考核奖励银行,促进地方经济活跃。

三、芜湖经验的启示与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芜湖现在的成功和未来良好的发展态势,给宝鸡加快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要将宝鸡建成关中副中心城市和?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彰显华夏文明的文化产业基地?,除强化工业优势和优化?两佳?环境外,还必须增强宝鸡文化旅游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功能,着力解决文化影响力不强,对历史、民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承载物缺少、能够吸引旅游消费者眼球的亮点不足等实质性问题。要让丰富的历史、民间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产生新价值,具备吸引力,就要千方百计让沉睡的、分散的文化资源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在新的时代有鲜活集中的展现,成为融?文化+科技+旅游?于一体,融历史性、观赏性、生动性、娱乐性、参与性等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综合体。因此,打响特色牌,创

建新载体,着力打造宝鸡文化旅游产业新亮点,走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创新的路子不失为一条科学的选择。

在特色文化旅游综合体载体设计上:建议策划建设宝鸡?华夏文化产业园?,在园内精心?打造六座文化城,打响六张牌?。

一是依托炎帝文化历史,借炎帝之龙脉,打造姜炎文化城,打响炎帝故里、华人老家牌。

二是依托周文化历史,借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典故和姜子牙钓鱼台、周公庙,打造周文化城,打响周文化牌。

三是依托先秦文化、石鼓文化和青铜文化,借力秦公大墓和雍城遗址,打造秦文化城,打响秦文化牌、青铜器之乡牌。

四是依托三国文化历史,借力五丈塬诸葛亮庙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典故,打造陈仓城和三国文化城,打响三国文化牌。

五是依托佛、道宗教文化历史,借力法门寺这一千载佛家圣地,打造佛文化城,重点打响东方佛都牌(法门寺已有基础,还需扩大外延延伸相关旅游产业链、进一步拓展佛学研究、传承等内涵);借力金台观、龙门洞道家遗址,打造道文化城,丰富、补充宝鸡宗教文化对外内容。

六是依托宝鸡丰富的民间文化,借力凤翔泥塑、关中剪纸、马勺脸谱、木板年画、民间社火、手工布艺、秦腔、皮影等传统民间文化历史,打造民间工艺文化城,打响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牌。

在建设模式选择上:要以彰显宝鸡特色文化为主题,高点定位、大手笔设计、高标准建设,融?文化+科技+旅游?于一体,融多种功能于一体。一是可借鉴深圳世界之窗模式。二是杭州宋城模式。三是

芜湖方特主题公园模式。四是西安曲江大唐芙蓉园、周至财神文化广场、楼观台道文化广场模式。五是其他发明性、创造性的新模式。

在筹资建设方式上:一是自行策划、设计、自筹资金建设;二是包装?华夏文化产业园?项目,有针对性招商引资建设(如努力招引杭州宋城、深圳华强、西安曲江等有实力的文化企业)。

(执笔:杨义科

)

 

第二篇:巴中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与探索

巴中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与探索

李善君

巴中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处于川陕渝 “金三角”,全市幅员面积1.23万平方公里,辖三县一区,总人口398.57万,其中农业人口328.92万人。巴中旅游资源富集,特别是以自然风光和红军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光雾山·诺水河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17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4个,有国家AAA级景区1个、AA级景区3个,可接待游客的景区(点)27个。

一、乡村旅游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农家乐”425家,从业人员约20xx余人,旅游旺季时可达6000多人,20xx年接待游客39.7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326万元,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占全市旅游收入的21%。全市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城市依托型。依托城区客源市场,为城里人提供娱乐休闲、观光场所,推动城郊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景区带动型。将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和指导景区及周边乡村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以观赏自然风光为主,形成旅游景区和当地经济的互动发展。三是特色村落型。以当地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及各种传统节日为特色,吸引游客观光游览。四是历史文化型。以巴蜀文化、三国文化、红军文化与历史文化名人吸引游客观光游览、学习研究和开展教育活动。

二、发展乡村旅游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经济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都制定了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和政策,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南江县、通江县依托光雾山、诺水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积极发展农家乐;巴州区、平昌县依托城镇发展农家乐,推动了乡村旅游有序、较快发展。

二是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依靠农民的智慧,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南江县光雾山镇采取宣传发动、考察促动、示范带动和政策推动的工作举措,有效地激发了农民发展农家乐的内在动力,全镇共发展农家乐34家,拥有床位184张,直接从业人员达124人,全年营业收入达170多万元。

三是突出地方特色。坚持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南江县光雾山镇依托核心景区,围绕“原生态、农家屋、特色菜”做文章,依托生态农业,打造“生态观光游”,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平昌县依托工业优势,将酒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倾力打造了欢乐谷小角楼酒文化主题公园;通江县、巴州区则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和红军文化,丰富了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增强了乡村旅游的生命力。

四是注重创新管理。牢固树立服务促发展的理念,通过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手段,积极引导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南江县对农家乐实行星级管理制度,突出农家乐特色,促进规范,提升档次,仅光雾山镇就有星级农家乐8家。通江县、巴州区、平昌县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切实加大管理力度,确保了乡村旅游的规范发展。

三、主要成效

一是弘扬了地方特色文化。各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极大地展示了地方特色民俗和传统文化,对于宣传地方特色民情风俗、弘扬地方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20xx年全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农民人均旅游增收79元,旅游增收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补充。

三是改善了农村环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了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

件的不断改善,农户院落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四是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乡村旅游主要以农家乐为载体,农家乐基本上都是家庭式经营,所用劳动力都为就近村民,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

五是丰富了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乡村旅游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选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闲暇之余都乐意选择就近到农家乐游玩,观赏农家风光、品尝农家饭菜、感受农家风情、体验农村劳作已成为时下城乡居民的时尚休闲方式。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发展档次较低。一些“农家乐”一直停留在初始阶段的休闲和简单的娱乐状态,布局分散、规模小、品位低,缺少文化内涵,乡村风味逐渐向城市风味发展,乡村野趣逐渐淡化,发展方向目标不明确。二是存在无序竞争。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缺乏统一管理,市场开发重复现象严重,低层次建设多,特色开发少,同质化较重。三是基础设施较差。一些地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还不配套,客源不足,勉强维持,甚至亏本。四是服务质量较低。一些业主缺乏经营管理新观念,营销策略陈旧,从业人员又未通过培训,服务质量低,对客人吸引力差,经营业绩难以提升。五是政策不配套。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政策尚未配套,如保护政策、鼓励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等都还未出台。

五、下一步探索与实践

一是抓规划管理,实现布局合理。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重点做好乡村旅游产品的区域规划。确保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布局更加合理,规模逐步壮大,实现协调发展,避免因旅游产品的雷同和单一性而缺乏生命力。

二是抓宣传引导,激发农民动力。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农民发展“农家乐”的内在动力,才能有效推动其发展。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始时期,更注重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宣传发动、示范带动、培训推动等工作举措,充分宣传发展乡村旅游的重大意义,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了解、掌握、并主动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来。

三是抓特色优势,打造旅游品牌。特色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生命线。乡村旅游特色在“乡村”,要立足当地的旅游资源、民俗风情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尤其要注重突出文化特色,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当地丰富多样、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出地方特色突出、民俗风情浓郁的乡村旅游品牌。

四是抓扶持引导,确保健康发展。主要从五个方面加以扶持和引导。一要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既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又从政策上加以扶持和引导;二要处理好共性要求与个性特色的关系,既体现乡村旅游的共性,又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三要处理好重点突破与因地制宜的关系,既避免一哄而起,又确保加快发展;五要处理好加快发展与规范管理的关系,既充分调动农民主动发展的积极性,又要聘请专家进行策划和规划,制订标准,指导规范,确保乡村旅游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

作者系中共巴中市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 李善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