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3月x日—7月x日,我非常有幸参加了陕师大承办 的“国培计划”(20xx)——西藏地区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培训项目的培训。这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培训。在此期间虽然人生地不熟,加上水土不服而身体不适等种种困难,但我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争分夺秒地坚持学习, 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好评也有了不小的收获。

现在回想起来我有一些感想,在这短暂的三个多月的学习培训,我感触颇深,此次培训带给我的是教育灵魂的触动。通过培训让我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为我今后教育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注入了成长的活力。这次培训是紧张、充实、忙碌、有序交织在一起的,专家们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鲜活的案例中展现出大师精湛的理论功底,客观的观点、新颖的方法用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道来,使我深感收获巨大,将会使我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又有了更新、更高的目标;将会使我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步子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通过聆听他们的报告讲座,我感到对如何更进一步选择适合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有了比较成熟的认识,对如何开展适合本地区的英语教学有了新的思考,对如何开发学生的智慧有了新的设想;通过聆听他们的报告讲座,学到了如何

在不同的环节给学生恰当的引导,学到了如何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通过聆听他们的报告讲座,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一个人身处怎样的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要有坚定的目标和有为了目标坚持不懈的追求。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都要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都要反思教学实践,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

总之,在本次国培计划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这次培训让我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富了教育教学技能,明确了今后成长发展的方向。这是收获丰厚的三个月,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三个月。在这几个月的的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道理,我也一直经历着,一直感动着。经历这样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动名师课堂的精彩,感动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动他们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的精神洗礼。在三个月的学习思考背后,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今后我会学以致用,结合我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及时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让培训的硕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放光彩!也为我县的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国培计划”“同课异构送培到县”学习心得体会

上栗县金山镇新蔡小学 钟娟

每次外出培训的心情,就如教授们说的:出门激动,听课过程总是让人感动,头脑中的想法更多,回来工作虽不至于一动不动,但实际付诸行动的动作还是少之又少。

这次学习虽然只有两天,但学到的东西真的很多。同时对自己的怀疑也越多。下面就来说说学了教授们的课后,学到的东西和感受。

学习了胡美贵老师的《浅谈数学老师的“数学味”》,收获颇丰,感受颇多,共鸣也颇多。如果我们以教授们的要求来要求自己,那么不足的地方就多的去了。思考问题的片面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各方各面的问题。从教十二年,总认为自己是在不断地累积经验。但是最近在教学上遇到的一些现象却让我迷茫了。

教学十二年,前五年如同事们说的,过得浑浑噩噩,虽有时也能出一两次好成绩,但不理想的成绩总是占大多数的。换了学校后人懂事了不少,也很幸运的尝试了,从学前班到六年级的大循环。因此在数学这一块上,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教材、教学方法、作业布置,知识衔接,虽称不上滴水不漏,但也能做到七七八八。可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却迷茫了。往年在现在的这个班上,上的很精彩,课堂效果很不错,学生课后反馈很棒的课,在现在的二年级,五年级上,却收不到一点效果。不解,迷惑。直到听了胡教授的课后,才在第一时间里拨云见日。

一个老师如果在课堂上忽略了学生的年龄性和习惯性,那么他的这堂课注定了会失败。

“数学味”,第一感觉“一个陌生的名词”,然后想到自己太不爱学习了,至少很不爱看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知识和书籍。要改。

在这短短的2个半小时里,受益最多的莫过于寻找数学味这一节。不能数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第一反应,怎么又改了,后来听了众多的案例后,明白了,不是又改了,知识更明确了,更具体化了。一边听着胡教授的课,一边用自己的方式总结着。

最后得出,其实数学味就是要求老师要注意数学课的严谨性、明确性、广泛性、年龄性、核心性、创造性、延伸性等。

对比来看,知道:单一、不够全面,是现在自己在数学课上存在的弊端。对课本知识的把握以及掌控力不够是很大的毛病。

认真思考,争取做一个具有“数学味”的老师。

当天下午,李释元教授以一个“你智慧吗?”的问题拉开了课堂的帷幕,更是用她永久不变的笑容、幽默生动的话语融化了众多学生的心。

《优质教育源自教师的智慧》一堂即欢乐又紧张的课。

“你智慧吗?”课后我也尝试着问自己。智慧吗?不明不解?关于智慧没有更深入的探究,也知道它不是一个在字典上能够翻找意思的简单词语。就因为简单所以我们总能把它想得无限的复杂,复杂到: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如果它真如你想得那么简单的话,那它就不叫智慧了。

复杂吗?不复杂。回答很肯定。

听了李教授的课后,突然觉得其实自己一直都很智慧,一直都懂。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智慧教育着学生。在明白了这一点后,人也跟着骄傲起来。

我们的教育缺什么?同仁们的回答是:学习、独角戏、热爱。 热爱,最后这个词对我来说,感触很深。热爱不是指对这个职业的爱,而是对孩子们的热爱。

只有一切都以孩子为出发点,那么你就会想尽办法来对他们做出正确的教育。知道现在社会缺少什么,我们才能给予他们以后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的能力,一切以爱出发,相信自己能做到最好。

晚上交流课上,同仁们各执一词,纷争不断,理念不一,方法不一,见解不一,各种各样的不一,造就一堂生动的交流课。

11月x日上午,来自芦溪二小、宣风中心学校和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的三位优秀青年教师分别进行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同课异构”课展示。

第一堂课:陈沙老师采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习的教育

理念与“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运用学习任务单,通过“旧知链接-自研自探-合作互学-展示交流-总结提升-检测反馈-自主评价”等环节,层层递进开展教学。课堂上,学生们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展示交流、发表意见,整个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

第二堂课:来自宣风小学的刘恋礼老师走上讲台,与学生们展开课前互动,让有些怯场的孩子们露出笑容,不知不觉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刘恋礼老师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探究活动中体会“数对”规定的合理性,让学生经历这种“数对”规定生成的真实过程,通过探究交流碰撞,逐步排除,最终得到科学方法。整个课堂严谨朴实,充满了浓浓的“数学味”。

第三堂课:来自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的张珂老师来到了孩子们面前。张珂老师用他轻快的语言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用鼓舞人心的话语调动着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回答问题的声音越来越响,小手举得越来越高。在张柯老师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设计和不露声色的引导下,一场探究式学习之旅开始了,课堂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课堂结束后,孩子们还感觉意犹未尽。

三堂课过后,震撼颇多。第一堂课是自己从来不敢尝试的。总觉得这样孩子们根本没办法真正的掌握到知识。从锻炼孩子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来说,这样的课堂无疑是锻炼他们能力的最佳办法,但出于孩子们的年龄、心智来看,我们又不禁担心,这样真的能行吗?第二堂课,方法和平常听过的优质课,明显没什么差别,但也有被震撼到

的地方。萍乡市数学教研员王美德老师说:我们不是要比较他们谁的方法更好一些,谁的课教的更好一些。而是要从他们这节课本身的好坏来进行讲评。

如果说实话不会得罪人的话,我觉得第二堂刚开始上的时候,有种让人想睡觉的错觉,旁边的同仁也在耳边叽叽喳喳地说着自己的看法。直到刘老师从图转化到形后,我才真正的提起劲儿来。我认为那是整节课的第一个亮点,后来刘老师给我的惊喜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兴奋起来。唯一让自己不能认同的是:刘老师在语言的确定性上做的不够好。

一直都觉得在与学生聊天或传授知识时,老师应该做到,不能让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或模棱两可的地方,我们应该在知识点学习完后,给学生一个确定的答案。不能让学生自己去衡量答案的对错。总觉得如果那天刘老师能做到及时反馈,后来孩子们的回答应该会更顺利流畅些。

第三堂课,对现在的自己来说,是一堂无可挑剔的课,也是一堂让自己自惭形秽的课。

回到工作单位后,整个人都处在一个人生的低谷中,有点没了动力的感觉,感觉好像曾经自己上过的那些课,都一无是处。从对孩子们的信心培养上,从孩子们的心情照顾上,从孩子们的心理了解上,我们做的真的不够多,更加的不好。

我们应该从哪里出发,我们应该从哪一方面着手,迷茫了,徘徊了。

不过有了这样的心理,也真好证明了自己真的有在反思,真的在这次培训中学到了东西。现在在迷茫,并不代表永远迷茫。我们正在迷茫中寻找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因为我们不是张珂,我们也成不了第二个张珂,我们要做的是那个唯一的自己。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在摸索,相信我们会在摸索中找到自己的教法的。

虽然这次的“同课异构送培到县”培训结束了,但培训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将在以后的数学教学征程中不断引领我们前行。“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让数学课堂在生命流动中呈现出无尽的精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