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主播教研室08工作总结

新闻与主持播音教研室20xx年工作总结

在这一年里,在学院及系里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新闻与主持播音教研室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认真落实学院本年度工作计划,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20xx年,在新闻与主持播音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专业建设、专业教学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 教学工作

本科教学方面,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人人参与,本年度承担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及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学》、《电视采访》、《广播电视概论》、《播音语音发声》、《播音语言表达》、《广播播音》、《电视播音》等课程教学任务。

在实践环节教学方面,组织讨论制定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及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实训大纲》、《实习大纲》、《毕业生综合能力考核方案》;按照《实习大纲》要求指导05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05级主持与播音专业学生实习;按照《毕业生综合能力考核方案》要求指导06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06级主持与播音专业学生完成毕业综合能力考核。

2. 科研情况:

发表论文:教研室教师发表论文 8 篇。

李瞳 《论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收录于《山西师大学报》

《童话 寓言的教学分析》收录于《山西教育》

唐毅 《论地方党报舆论监督之困》收录于《教育经济研究》

马佳明 《当前高职新闻专业教育的困惑和思考》收录于《新西部》

杨琦 《成舍我的报刊活动思想探析》收录于《新西部》

文广会 《张承志小说的民间情结》收录于《21世纪教育》

《闻一多诗歌批评的特征及其当代意义》收录于《理论导刊》

《中国神话的民族精神及其现代复苏》收录于《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科研课题:教研室教师主持完成课题1 项

文广会 主持xx年院级课题

“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应注意的六个问题”

3. 专业建设与教研室建设方面

(1) 师资建设:20xx年,根据专业发展和梯队建设的要求,我们

聘请了现任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党支部书记的宗纪祥老师,担任主持与播音专业带头人。为了培养“双师素质型”教师,安排李瞳老师参加了由中国传媒大学组织的主持与播音专业培训。

(2) 专业建设: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教研室分别讨论修订了《新

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都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调整,使之更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要求。

(3) 教研室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教研室组织了大量

的实践活动:“06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网页设计大赛”、“主持与播音专业朗诵比赛”、“新闻、装潢专业摄影作品展”、“07新闻专业全体学生参观‘抗击冰雪’新闻摄影作

品展”、“06主持与播音专业学生毕业联欢晚会”等;为了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教研室多次组织了教学法探讨活动;根据有关规定,对马佳明老师开新课《新闻写作》,组织了试讲。

(4) 教学秩序:本年度我教研室教师积极努力,在授课、监考等

教学活动中,没有发生教学事故,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新的一年里团结全体教师,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开拓创新,继续围绕学校教学工作重点,提高教学水平,争取使各方面上新台阶。

(1)教学工作与教材建设:定期开展和落实教学法活动,作好教材遴选工作。争取这一年度学生评教满意率达到80%上。20xx年度,争取申报成功一门院级精品课程,编写教材一部。

(2)课改与教学获奖:积极动员全体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参加课改项目,争取这一年度获准1~2项院级课改立项,发表2~3篇课改论文。争取获教学成果奖1~2项。

(3)专业建设与科研工作:专业建设工作是一个常抓不懈的工作,20xx年度将继续抓好专业团队建设工作。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引进1~2名专业教师。建设一个新闻专业的编辑实训室(南区)。发表学术论文6~10篇。

新闻与主持播音教研室

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同事的鼎力支持下,我院全体师生遵循“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校训,弘扬“热爱专业、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热爱老师”的精神,秉承“为人生而传播”的宗旨,以“广电传播”为主体,努力实现和达成大众传播(全媒体或全能)型专业人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教育教学目标。我院始终按照成立之初提出的“高水准、具特色、有影响、创新型”的学院工作思路、发展原则和追求目标,发扬“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师大精神,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位一体化发展战略,做“优”做“特”,做“实”做“强”,做“细”做“精”,做“广”做“深”,顺利实现了良好开局,努力做到了有所作为。从我院的实际出发,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1.狠抓政治理论学习,重视思想建设。 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一是学习了本学期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二是进行了师德建设专题学习。三是进行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专题学习。四是进行了学校第四次工会会员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精神专题学习。五是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院全体成员的理论素质,为学院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贯彻民主集中制,注重作风建设。学院领导班子在深入学习政治理论,认真研究学院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把"同心同德"确定为班子建设的首要目标,每一位班子成员都牢固地树立"一盘棋"意识,在认真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关心整体,心系全局,通力合作,明确个人分工,发挥个人最大优势,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及时组织党政领导班子学习《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学习《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 四川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学习《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四川师范大学关于表彰20xx—20xx年度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的决定》,结合自身的本职工作,找出了自己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

二、在人才培养方面

我院始终遵循强“生”固“师”的理念,从学生和师资两个方面致力于人才培养的特色化与创新性工作。无论是建院前还是建院后,我们始终坚持学生“新闻意识、艺术感觉和人文情怀”三位一体化的培养,强调“口头?笔头?镜头?机头?人头”(“五头说”)知识与能力的兼备。为此,按照递进式的“知—智—行—用”的教学设计模式,采取“整合型?对应式?节目化”的教学理念、原则和方式,分别在两个专业的每个年级段践行了有特色、具创新的“电视化舞台演播”(10届)、“播音主持”(首届)、“DV作品”(首届)和“影视写作”(首届)等理论指导下实践的教学竞赛活动,不仅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也成为了在广电学界和业界所产生影响力的“亮点”所在,并因此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xx年中国传媒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贡献人物”奖。(学生写有专忆“电视化舞台演播”文章。)

1.本学期以来,我院积极采取措施,保证了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开展。一是完成了教务处下达的多项申报任务;推荐彭立院长申报校级教学名师;组织人员申

报四川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广播电视新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组织人员申报《影视美学》作为学校精品课程;组织人员申报“影视艺术” 校级教学团队。二是狠抓学风建设。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管理,每周汇总任课教师上报的全院学生缺课记录,及时教育引导学生,努力学习;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征询学校督导的听课意见,征求各班学生对任课教师意见等方式,了解学院教学实际情况,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共同探讨改进措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考风考纪教育。由分管领导分年级进行考试纪律教育,对于考试过程中的违纪现象及时严肃处理。三是修订本学期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四是组织20xx级和20xx级全体学生分别参加“学院为传播学院首届写作大赛”和“第十届电视化舞台演播”教学活动;五是组织师生参与第十届四川电视节,获得优秀组织奖,并承办获奖作者见面会与澳大利亚主题日活动;六是成功申报开放实验项目“电视节目主持训练研究”;七是完成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

2.我院针对现有22位专任教师的学科专业构成,按照广电专业的培养特点,根据广电业界的实际需求,确立了师资队伍培养“1—2—3”的目标达成与实现路径。所谓“1”,是指建立起“传播(学科,概念)”这一个整合“文学?艺术?电影?电视?新闻?传播”等学科、专业和师资的“平台”(与川大传统“新闻”优势定位相区隔),为此拟建设国际新闻传播、政府新闻传播、民族新闻传播、教育教学传播、大众传播心理等8个教研团队;所谓“2”,是指对现有师资“影视艺术”与“新闻传播”两个教学序列的双(互)通式内容、素质和能力等的培养,以达到“传播的艺术?艺术地传播”的专业定位要求;所谓“3”,是指对在职(或引进)教师提出逐渐实现“教学?科研?实作”三者兼备(即“三条腿走路”)的考量要求。应当说,这些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理念、原则与举措,不仅得到了老师的理解、认同和支持,而且相信也将会成为我院安“身”立“命”的特色、强项或优势所在。此外,我们还通过派出教师参与省市宣传部门及传媒业界所组织的广电节目专家阅评等,让不少教师得到实际的体验与锻炼,同时也传播或宣传了学院。

3.我院开始实行“点对多点”的“教师专业指导制”(拟实行“教学师生承诺制”和“教学情况调研制”),力图实现教管与学管的二位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学生创业及活动方面,现已有两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工作孵化园;并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持风采大赛、心理话剧比赛、DV作品比赛、摄影作品比赛等活动中屡获奖项。

三、在科学研究方面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相连,它不仅是对教师(或学生)的自身价值或个人成就的一种肯定,而且也是对教育教学质量与效能的一种提升。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在某种程度上对立统一的矛盾性互动关系。以教学为基石,以科研为塔尖;教学推动科研,科研引领教学——这是我院科研工作的一个基本理念。

本学期以来,我们在科研工作方面制订《新闻与传播学院科研奖励条例(暂行)》,并已开始实施;举办四川省高校电视台站交流会;组织人员申报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当代大众传播研究团队”;组织教师着手本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

1.申报1个研发中心:四川师范大学西部传媒研究与发展中心(与成都欢动文化传播公司联办)。

2.策划1套传播丛书:《大众传播书系》(含10册,首本《大众传媒通论》已出版)

3.举办1次名家讲座: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学术报告会

4.出版3本教研专著:《大众传媒通论》、《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新媒体概论》。

5.出席3个高端会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社会变迁与国家形象—新中国电影xx年论坛》、20xx中国广播电视传媒论坛暨第二届中国传媒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届全国经济新闻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及首届全国大学生经济新闻作品颁奖会。

6.科研立项获奖方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项目立项1项。校级教研项目立项2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立项5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5个学生的科研创新项目现已结题。截止到今年x月,学院教师共正式发表论文21篇(其中CSSCI 3篇,核心期刊5篇,一般刊物13篇);1部专著获省级奖。(遗憾的是,至12月底,在教研项目方面,除有2个“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获立项而外,其余的均为空白。但,我们不乏屡败屡战的决心。)

四、在社会服务方面

我院始终秉承“为人生而传播”的办学宗旨,充分挖掘和调动创意资源、人才资源和品牌资源,采取策划、引领、主导、联合、参与等多元方式,积极服务社会民生、服务广电业界,主打“广电特色”牌和“民族特色”牌,并通过这些具有系列性、专业性及创新性的实践服务行动,达到了扩大影响、锻炼队伍和增加收益的目的。

1.策划1个大型电视项目:20xx(首届)中国康定情歌电视大赛。

2.参与2个电影电视活动:20xx(第2届)中国雅安“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周评委、20xx(第10届)四川电视节四川师大分会场。

3.讲授3次新闻传播课程:赴汶川县广电局进行新闻业务义务培训授课、为国家广电总局和四川省广电局主办的甘孜州广电局编辑记者培训班授课、为四川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教育网络信息员培训会”授课。

4.筹备4个首届广电论坛:首届全省高校电视站交流与合作论坛、首届全省企业电视站交流与合作论坛、首届全省(县级)广播电视台长交流与合作论坛、首届全省(地市级)广播电视台长交流与合作论坛。

5.担任5个广电传媒业界评委:07—xx年度四川省广电节目评奖会评委、成都市委宣传部广电节目阅评评委、四川省新闻战线演讲比赛评委、四川省广电局绿色频道(率)节目评委、成都市广电局绿色频道(率)节目评委。

6.其它6个重要的相关事项有:参加四川省委宣传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拟与四川康巴藏语频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数十家省内各级广播电视台负责人联谊、担任四川省广电局的社会监督员、担任成都市广电局的社会监督员、举办20xx年四川省艺考编导类考前辅导班。

7.需要特别补充的是,我院在“社会服务”中还有一个特殊的领域(或既看见又看不见的战线),那就是我们的师生在教学、科研和实验之余,为学校和其它部门或学院所完成的电视新闻宣传和节目摄制的服务。在本学期中,由我院负责的师大电视站完成了每周1期的《新闻周报》共22期节目(330余分钟);并先后摄制完成了师范生教学能力综合训练中心专题片、《四川师范大学校歌》MTV、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学校”专题片、四川师大《防控甲流 关爱生命》系

列电视宣传片、庆祝建国60周年特别节目(专访高书记和周校长)、第四次“两代会”专题片、全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局长校长培训会专题讲座录像片等共计20余部(1000余小时)的其它节目,为学校留存下了大量形象、完整而珍贵的影像资料。

五、学生工作

1.按期完成学校及学院各项工作。九月份完成新生报到,安排住进宿舍,带领学生注册,进行学前教育,接收档案和户口迁移证,党团组织关系,确保学院工作正常进行; 完成暑期实践“评优”工作;学院学生陈岚、范围溢、何虹静评选为西博会志愿者,获学校通报表扬; 布置学院甲流防控工作;完成国家贫困生建档工作;完成学院“两委”学生干部招新、各班级干部改选;完成学校奖学金、荣誉称号的评选;先进班集体、团支部评选工作。十月份协助我校大学生“龙泉驿区创业孵化园项目”完成,05级刘矗“四川重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07级左为“成都塔塔墙绘项目”成功入驻;十一月完成组织“学习特等奖学金”的评选工作,06级朱子茜同学当选;完成第五期科创结题验收工作;消防宣传周:展板制作、征文活动、《消防时代》杂志副刊主编举办讲座;完成基本医疗保险办理,造表上报;完成“贫困生送温暖”活动的人选确定及上报工作、完成新长城奖学金评定工作;五粮春栋梁工程评定工作;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的评选及上报;基本完成催交学生欠费工作;完成贫困生贷款工作;组织学生参加校运动会;完成我院素质拓展相关系列学生活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对06级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网上审核、就业指导课安排和落实、组织学生参加我校双选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用人单位来我校的招聘;回访用人单位,加强见实习基地建设。

2.以人为本,牢抓阵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党员发展为阵地,重点突出的加强思想教育。党员和学生骨干是学生中的先锋力量,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以有效发挥骨干的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在党员发展中,我们坚持党员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积极稳妥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按照《四川师范大学大学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本学期已发展新党员9人,其中有3名同志按期转为正式党员,入党积极分子40人。发展的新党员信念坚定,入党动机端正,成绩优良,在各自的学习、工作岗位上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今年校组织部对各学院的组织发展检查中获得好评。

3.以学生机构为依托,各具特色的开展思想教育。本学期学院学生支部民主选举产生学生支部委员,学生分团委成员,学生会干部等,通过公推贫困生的评选优秀贫困生等活动,促进了弱势群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们还通过对各种荣誉的公平公正评选,对学生进行诚信和道德教育,学生的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4.依托载体,以点带面,全面开创学生工作崭新局面

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学生工作的主战场,各种有效的活动是这个主战场的主要载体,抓好了这些载体就意味着抓住了学生工作的要点和关键支点。如学院本学期举行了电视化舞台演出、写作竞赛等,全面开创学生工作崭新局面。开展以下活动:四川省“金熊猫”电视节川师大分会场承办涉及的相关学生工作;08级学生“电视化舞台演出”教学特色活动;07级学生“专业写作技能大赛”教学特色活动;“庆祝第十个记者节暨新闻与传播学院09迎新晚会”。

总之,本学期我院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学校各部门配合下,取得了优异

的成绩。但是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不足,随着学院的发展我们将不断的改进,争取来年再创辉煌!

二○○九年x月二十五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