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教学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提高我园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我园从具体情况出发,以教学反思为抓手,借助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东风”,调整管理策略,在教研活动中引领和协助教师们进行教学反思,促使教师转变观念,调整教育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通过活动案例分析,协助教师树立反思意识首先,我们将小组观摩活动的说课评课改为活动研讨,并和教师达成以下共识:(1)通过反思发现活动的“闪光点”和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借鉴经验、吸取教训。(2)活动存在问题是正常的,要通过活动培养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和专业素养。

其次,通过实例让教师体验反思的价值。在研讨小(3)班张老师组织的音乐活动《春天》时,老师们肯定了活动的优点,同时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大家共同研讨了改进的策略。之后,张老师按研讨后新的策略组织了另一组幼儿活动,孩子们边玩边唱、开心极了,效果确实不错。

2.将反思内容具体化,协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找抓手经过体验、感悟、系统学习后,教师们意识到了反思的价值和重要性。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找到教学反思的抓手,我们查资料、看案例,共同拟订了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强调进行反思,求精不求全,求细不求大,哪怕发现、解决一个小问题,只要对自己、对别人有启示,就是好的活动

反思。比如:年轻的何老师在反思音乐活动《鸭宝宝的歌》时写道:练完声后,当我问孩子们想不想唱一首鸭宝宝自己的歌时,孩子们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把小鸭的叫声加到练声曲里面去了,我没让孩子们唱完,就按自己的思路生硬地唱起了《母鸭带小鸭》。当时,我要灵活一点,就可以既保持孩子们的活动热情,又能较有效地达成活动目标。

3.以记录为工具进行反思,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我们倡导教师们对孩子进行观察记录,除文字记录外,还采用了录象记录。教学录相完成后,我们要求教师象照镜子一样,对活动中自己的“教”和幼儿的“学”进行观察、反思,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许多教师第一次看自己的录象时都大吃一惊,在心灵的感悟中,他们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调整,这实在比别人对她们评说有用的多。观看录象还让教师们对幼儿的兴趣、需要、思维方式、学习状态、个性特点、交往等,有了更为清晰和全面的了解。

4.放飞思维,在交流、分享的合作型反思中共同发展如同应放飞孩子的思维一样,我们教师也该放飞思维,发出有个性的声音。一次活动观摩研讨,教师们从不同角度总结了各位教师活动中的“闪光点”:沈老师活动前对材料的准备比较充分、任老师让孩子自己为打击乐曲配节奏有创意、罗老师设计的沉浮观察记录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杨老师引导用黄豆、矿泉水瓶制造声音的孩子在地毯上行进(以防黄豆四处乱滚),则被老师们誉为意想不到的“惊喜点”。这些

好的经验靠一个人是发现不全的,合作型的集体反思让教师们在同伴交流中共享成功与喜悦。

5.专业引领,有效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质量教学反思需要接受来自外部的、不同价值观、新观点、新方法的专业引领。这种引领可以是来自专家,也可以来自书本。为此,我们在园内找自己的专家,在教学研讨、反思活动中,充分调动有经验、有专长教师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请南明区教研室的扬先妤老师、市教科所的雷颖善、张海风老师,在下校指导的过程中,针对教学活动反思、个案观察记录等给教师们做了深入、细致的具体指导,帮助我们有效提高了教学反思的质量。

在园领导的指导、.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教师们教学反思的意识日渐增强,能力不断提高。现在教学活动评价中,已经没有“目的基本达到、效果很好”的评价了,有的是教师们对活动过程的纪录、出现的问题、对一个个平时司空见惯的小问题的思考和改进。而教研活动中老教师带头、骨干教师引领、中青教师各抒己见的激烈场面更令让人感动和欣慰。

 

第二篇:学习写教学反思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学习写教学反思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的深入思考与全面总结。教师教学反思分为从时间上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不间断的纵向反思和以反思内容及涉及的相关问题为主的横向反思两个方面。纵向反思包括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和后续反思三个方面,而横向反思是教师通过向优秀教师学习,用课例或教学案例来反思对照,将外出听课、研讨交流等活动作为实践中学习的机会,来升华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的一种“汲取式”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一个人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也有这样一句名言“做了一辈子教师,还要一辈子学做教师。”就是强调的是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避免出现教学失误,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高度,才能做到在反思中成长。

那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呢?我认为大致有:写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设计、同行之识、课堂火花和理性思考等几个方面。

一、自身经验

1、成功之处

一堂课的成功令教师终身难忘,虽然它有时只是一个精彩的瞬间,或是师生一次短暂的共鸣,但那是教与学碰撞的火花。

示例1:

本节课的会话Let’s talk 部分,设计了各种真实的自然情景,其目的在于分散教学难点。四年级儿童的特征就是爱玩,好表现自己,因此,用表演和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在会话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1、融会话教学于情景表演中,师生一起在表演中教,在表演中练,在交际活动中用,而不是将会话、教学变成跟老师念,跟录音读。在会话表演中,教师的角色既是导演,又是演员。

2、力求用简单、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渗透学习策略,鼓励他们能动思考、主动做事、自动调整学习方式,发掘他们积极求知与努力进取的潜能。 (赵会兰) 示例2: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还注意到了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比如,在课的最后,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实践应用,有利于知识的梳理,也便于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更重要的就是给了学生一个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因为我想,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只要我们能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和反思自我的机会,我相信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会得到不同的发展。 (李学尹)

2、失败经验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人教学总有不足之处,因而需要不断改进。因此在我们记录成功之处时,更多的是警戒自己,找出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然后加以改进。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才使我们达到“长一智”。 示例1:

回顾本课时实施的课堂教学,发现有以下几点有待改进:

1、研究时应让学生自己讨论制定研究计划,确定分工研究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包办的太多,使学生缺少自主性,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定自己要研究的专题,组成研究小组,以后教学中有待改进。

2、教师引导应到位及时。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使学生的研究能够顺利进行,教师也可以参加某小组的研究活动,在参与中与学生平等交流,不搞特殊,并做好服务。 (刘晓英)

示例2:

以前我上文言文都是串讲课文,怕学生不理解,一个劲地讲,通过学习,我改变了教法。上此类课时,我先让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不会的字词、句子,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解答,这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反思:课堂上要大胆放手,要坚决贯彻以学为主的理念。 (张炳华)

二、写学生反馈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许多学生极具个性,他们经常内省读书,有了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感悟。他们听了教师讲课之后,对精彩之处自然会报以会心的微笑,而对教师的不满意与不同意之处,他们会进行问难,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教师对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应给予鼓励,因为这些见解最有价值和意义。

示例1:

我在教学汉语拼音ai、ei、ui时,就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学生智慧的闪现促使我转变了教法,反而更快速更轻易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能够读准三个复韵母的读音,记住了形,并且能正确书写了,下一个尚待实现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复韵母的标调规则,正确认读四声。我的教法具体如下:

? 师:板书ai。

? 师:现在只有一顶帽子,我该戴在谁的头上呢?说说你为什么给它戴。

? (学生纷纷举手)

? 生1:戴在a头上,我是通过预习知道的。

? 师: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谁还想说?

? 生2:我也认为是戴在a的头上,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是戴在a头上,而不可以戴在i头上。

? 师:是呀,我和你也有一样的疑问,谁能来帮帮我们呢?

? (此时那些举起的小手都纷纷放下了,唯有一只小手还高举着。我兴奋地点了她的名字。)

? 生3:应该是给a戴的,因为i的头上已经有了一点了,如果再戴上一顶帽子会更重的,a很体谅i,所以就把帽子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我听了吃惊万分,这并非我预设的课堂。孩子的回答闪现着孩子的智慧和创造,我不能为了回到自己预设的课堂而去扼杀孩子的创造,况且孩子的答案也比我预设的更充满乐趣,他们自己的创造更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便于他们记忆。于是,我给了她很高的评价。) (佚名)

示例2:

上了《草原的早晨》一课,课堂上出现了有趣的一幕。

在精读第一节时,开头有一句“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一个学生站起来朗读,将“啪啪”(pā pā)读成了“pia pia”,全班哄堂大笑,我也忍不住笑了。可是面对这个情景,我灵机便问:你们笑什么?

“是啪啪,不是pia pia”

“为什么这里不能用pia pia?”

孩子们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

“因为pia pia是打枪的声音,而这里是鞭声”

“打屁股时才是pia pia”

“对,你们说的有道理,再仔细读读第一句,还可以找到什么理由?”

一阵沉默后,突然有孩子举手“是因为是响亮的鞭声,啪啪比pia pia更响亮” 说的太好啦,我不禁为这群聪明的孩子暗暗叫好,也为这突如其来的课堂火花暗自叫好! (佚名)

三、同行之识

俗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进行公开课教学,同行的意见尤显珍贵。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每一次提问恰当与否关系到整堂课的效果。然而教师不能处处注意到这些细节,这时,同行的建议更显重要。

只有时常听取意见,并记录下来,才对教学有帮助,做到博采众长,集思广益。 譬如:示例1:

我在上《我与地坛》时,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当你遇到困难或不幸时,你的母亲表现怎样?”某学生答:“我在中考前出了车祸,腿被撞断了,母亲哭了”。我又问:“母亲是怎么哭的,是低低的哭还是号淘大哭?”学生笑而不答,其余的学生都笑了。

之后,评课时,同行说:“你那个问题不该问,搅乱了课堂气氛,号淘大哭使学生想到了死人。”我顿悟:怪不得当时其余的学生都笑了。 (佚名)

示例2:

偶尔在办公室听老师们讨论好的教学法时,听到刘主任上语文课时的一番话:“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我深受启发。我通过前一阶段的教学感到:学生在听课时总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于是我想到能不能在课堂上也采用让学生动起来的办法?在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我让学生先进行自学,不会的知识,可以随便找你的好朋友帮忙。于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大家纷纷找“老师”,当“老师”, “兵教兵”,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李素梅)

可见,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问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效果。可教师不能处处注意到这些细节,这时,同行的建议更显重要。

四、写课文特点

新编教材的文章异彩纷呈,题的类型活泼丰富,各具特点。因此,教师应抓住文章所呈现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能力迁移引导。

示例1:

如果学生已经把握了《秋浦歌》的背景和意境,就可以换一种方式,从另一层次让学生去体悟李白以雄健的笔力刻画出的劳动场面;熊熊的火炉映红了天和地,红星在升腾的紫烟中飞溅。脸膛红彤彤的冶炼工人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嘹亮的歌声是冰冷的河水荡漾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瑰丽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呀。在诗人的笔下,火、热、声、色交相辉映,明暗、冷热、动静烘托映衬,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面,淋漓地塑造了治炼工人的形象。伴随着学生语言实践而来的是创造性体验的爆发:带着动作的表演性朗读。这样的语言实践带来的是心智技能、语言技能的飞跃式发展。自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去想象蜂的忙碌。 (赵书相)

示例2:

一篇课文学完后,并不是学文的终结。教师要抓住“动态生成”持续张杨的契机,让学生在拓展延伸中生成新的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鲁迅《孔乙已》已进入课堂练习阶段,当我走到张××同学身边时,他突然向我提出一个建议:老师,你能否再向我们介绍一下《朝花夕拾》中的几篇佳作吗?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学生在拓展迁移的过程中开拓了视野,既对鲁迅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又感受到探究知识、分享知识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使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生成”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既是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和素质的表现,又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但只要教师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植于实践的“沃土”,“生成”之花将不断绽放。

先是“生小成”,而后“集大成”。 (蒋福秀)

示例3:

我们在复习思想政治学科时,往往面临内容多、时间紧的问题,要想真正做到用时少、收效好的效果,就必须处理好四个“大小”关系。

1、基础知识要“抓大放小”。牢牢抓住本学科最核心、最基本的知识及相互联系,一般性的知识,中考前集中梳理一遍即可。

2、热点问题要“大材小用”。复习时,在客观上要抓“大材”、抓热点,抓与教材知识有联系的深度和广度适合中考的那部分内容。

3、训练检测要“以小见大”。适度的训练检测在复习中是不可或缺的。

4、检测总结要“小题大做”。检测后对相关知识全方位、多层次总结,以利于今后复习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赵彩红)

教师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才能促进自己的不断成长。所以说教师要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优秀教师的教学长处,研究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与理念。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与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理论与业务水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勤于发现,勤于思考,勤于动笔,相信课堂上的“活水”会源远而来。

 

第三篇:教师专业成长反思

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反思教学

“有反思”的教学与“反思性教学”是不能完全等同的。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由此可见,反思性教学不仅仅是回忆或回顾已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而是要通过教学主体的不断探究、质疑,找到其中的问题和答案,谨慎地考虑教学实践并不断矫正不良的教学行为,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我从经验型教师发展为学者型教师。它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二是“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三是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反思性教学会促成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没有反思,便没有感悟,没有感悟,便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句耳熟能详的口训在研讨会上经常响起,然而在经过一年多课改实践后,我才意识到它价值的真谛。过去的教师处在被研究者的地位,如今的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者。通过反思、研究,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以提高工作的目的性和自主性,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 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可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思维品位及业务素质,从而改革自己的生活方式,从中体会自己课堂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当然,教师在开展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反思只是手段,其实质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若只顾反思,不去行动,只能成为无效反思。教师如果只顾研究,著书立说,却把教学工作耽误了,这就背离了反思性教学的宗旨。反思性教学强调的反思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问题解决了,一次反思也就相应结束了。总之,反思性教学适应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它能使教学活动更趋合理,是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从“教书匠”发展成为“学者型教师”的有效形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