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归纳的方法

语文归纳的方法

我们知道零散的、无系统的知识总是很难记准记牢的,但一旦在头脑中形成了一棵高大完整的、枝叶系统茂盛的知识树,那么老远就一眼看清它。整个中学语文知识是一个大系统,里面包含着好些既各有特点,又互相联系的小系统,诸如语文知识系统,文体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等。复习时把整个语文知识系统分成若干个小系统;然后把这些小系统视作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并根据这些整体特点,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对一个小“整体”进行有条理、有系统地复习,最后把它们“互相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连接整个语文知识体系,那么学生就可以居高临下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缺陷。所以说,对所学过的语文知识及时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语文归纳的方法:

一、对语文知识内容的归纳方法

1.整理笔记法 笔记是课堂学习的记录,学习到一定阶段就要对笔记进行整理。要善于抓住一课或一单元的知识要点,分门别类地去进行整理,对某一类知识也要善于抓住各个知识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有序的整理。搞好笔记整理,可以帮我们理清学习思路,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把握。

2.按序归纳法 例如,发现了议论中的记叙具有"提供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特点后,还要再拿几个类似的例子来验证一下,通过验证确实证明了这一规律的普遍性,那么就要记住这一规律,在今后的学习中对所有议论文中的记叙内容都可以进行同样的本质分析。

3.知识树法 这是以知识体系为基础,对知识细类进行分门别类归纳、层层分解的一种归纳方法。从顺向看,体现了知识概念由大到小的分解顺序;从逆向看,体现了知识概念由小到大的组合过程。这对于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体系有极大的益处。例如,对议论文可以用下面的知识树来归纳:

(1)概念

(2)表达方式

论点

(3)要素 论据

论证

(4)论证方法

(5)论证方式

(6)结构

4.列表绘图法 利用列表绘图的方法把知识内容放入表内,可以做到对相关知识一目了然,而且能看出相关知识的明显区别。这是一种突出比较点的归纳方法。

二、对语文学习方法的归纳

例如,在学习了大量的小说、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后,从中可以总结出景物描写具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推动情节等作用。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对不同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这种归纳属于对知识内容的归纳,适用于对具体知识内容的整理和运用。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学生的写作实践上来考察,我们还可以从景物描写这一现象中归纳出"写景是为了写人"这一基本规律,即一切写景都是为了写人的目的服务的,不管它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总之都是为作品中人物服务的。或是为了交代人物生活的背景,或是为了烘托场面气氛,或是为进一步推动情节发展从而去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总之是"为了写人"。

反过来,从培养写作能力的角度去看,还可以归纳出"为了写人而写景"这一写作规律,即写作文时,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就要写好景物描写,就要把能够充分反映人

物性格的景物部分写好。这种跳出具体的知识内容、从思维认识的角度去归纳认识规律的做法,已经把具体知识高度抽象化了,它是从最本质的核心方面揭示了事物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性,可以使人的认识达到质的飞跃。对学习方法的归纳,尤其要注重对这方面(即思维认识方面)的总结。

三、培养归纳能力的途径

1.同类归纳的方法 例如,学习了几篇议论文后,发现其中的叙述性内容全都属于事实论据,均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均具有"提供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可以总结出这一规律,作为今后解决问题的理论指导。

2.发现与验证的方法 例如,发现了议论中的记叙具有"提供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特点后,还要再拿几个类似的例子来验证一下,通过验证确实证明了这一规律的普遍性,那么就要记住这一规律,在今后的学习中对所有议论文中的记叙内容都可以进行同样的本质分析。

3.删繁就简的归纳方法 例如,破折号的作用有:

①解释说明;

②语意转折;

③语音延长;

④列举分承。我们可以把它化简为"解、转、延、列"的简单口诀。又如,我们可以把引号的作用(直接引用、表示强调、特殊含义、讽刺否定)化简为"引、强、特、讽"的简单口诀。这类口诀在做知识练习时通过反复使用,就可以牢记心中,形成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归纳能力的培养要通过长期的摸索实践过程。一是要随时注意进行归纳,二是要随时注意运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经过长期训练,养成随时归纳和运用的习惯,对于整理我们的思想和提高我们的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

 

第二篇:做语文阅读的方法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一.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二.说明文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三.议论文

议论文相比较就简单多了。重点是找中心论点。

方法:在开头结尾找,如果没有,可以自己概括。

分析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区分论证方式:立论,驳论,理论驳论相结合

我要告诉你的是,中考的主要题型中议论文不占主体。你应该多看看记叙文和说明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