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_教师读书报告

《教师的使命》读书报告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回想起来发现问题很多,比如:学生基础好坏不一,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等等,作为教师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人意呢?经过几番思考,我从中得出: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

为了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利用课余时间,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个专业发展方面的目标: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热爱、赏识每个学生,多加观察学生,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在这三个目标的指导下,我有选择的读了些相关书籍 —— 《有效教学模式》、《给教师的建议》和《教师的使命》,读过这些书后,使我受益非浅,尤其是《教师的使命》这部书,使我收获更大。

《教师的使命》一书是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吴效峰所著,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让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清晰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高效指导

“高效的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高效率指导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当教学目标主要是传递信息时,讲授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讲授必须是一种过程启发式的讲授。”能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在看清晰授课这部分内容前,我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课自己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还存在欠缺,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并不突出,对此讲解的还不够充分,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调,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另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使得所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方面做的都不够好

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的本质是分享。学生在独立的学习之后需要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也需要了解别人学习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将自己独立学习的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受到别人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思路的启发,同时也将自己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与别人进行交流与分享。”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多元的思考,学生的潜能会被充分激活;另外,学生在参与讨论、探究、交流时,需要

以自己的独立见解与认识活动作为支撑,这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都有所提高。

三、任务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机会越多,学习效率越高,思维能力越强。如果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我觉得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简洁而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疑等等,这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四、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书中说了每一位教师都遇到过的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天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怎样进行思考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什么呢?这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因果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这里是说不管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实际作业。我对“实际作业”的理解是实践性的作业,操作性的作业,知识运用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中、运用中思考知识,掌握知识。 这条建议就是说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白”,学生可以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这样看来一堂塞得满满的课,真的不是好课。要张弛有度。

五.注意力集中——提高教学质量。

把控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诱因的最精细的工作之一。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对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只有当随意注意、随意识记与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火线”。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

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六.保护好奇心——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一旦有了求知的渴望,心灵就会有所作为;学生如果没有求知的渴望,即使你塞给他知识,到头来也是一无所得。”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数学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的和内省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觉反应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人则敏于触觉。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张素玲

20xx.1

读 书 报 告

张素玲 20xx.1

 

第二篇:教师读书报告

教 师 读 书 汇 报

许永奎

近些日子,好几个老师在QQ与我私聊:“上班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上课、作业、压力、竞争、家长的不理解,没有意思……”,不约而同地聊到了个人发展前景的彷徨,聊到了职业倦怠。在Q上三言两语已经是说不清楚了,就想起了以前读到的李镇西的关于教育的两句话语,突然就萌发了写这篇文章的灵感。

题记

一个“日子”,一个“孩子”,这就是教育。

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这就是教育的全部。 ——李镇西

一、善待日子

每每想起这些年所走过的路,每每想起在追寻教育理想时曾经的彷徨、困顿、不屈和追求,就更加怀念那些逝去的日子——那些日子汇聚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所遇到的喜怒哀乐,那些日子参杂着领导们同事们家长们的厚望、孩子们的青春奋斗和成长——当岁月的河,通过这一天天的日子把自己锤炼成长、成熟,回过头来才发现,所有的日子都是如此的不肯放弃,所有的日子都因为无法停留而如此美丽。正是日子所给的日复一日的“厚积”,才能有后来的“薄发”。

善待每一个日子,因为每一个今天,整合起来,就构成了我们的一生。作为教师,更要善待每一个日子。因为孩子成长的每一天、每一节课都不可逆;因为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所给予孩子的每一个日子、

每一节课都会在他的人生中、未来生活中生发出什么效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所以,以爱心、以激情去善待每一个日子,千万别让日子在不经意时悄悄地溜走。所以,无论是日复一日的备课、批改作业,亦无论是年复一年的上课、科研,日子里流淌着的是教育的理想,是我们自己和孩子们永不再现的青春。

或许有观望还有迟疑,但一定有从不满足的追求和奋斗——只要我们克服偶尔的不良情绪,学会创新,学会学习,学会珍惜,日子即使平淡,我们一定会在善待日子的同时,修炼自己、成就孩子。

二、修炼自己

在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作为教师,更要在日子中固本守心,修身韫德,修炼自己。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宽容气度、严谨节操、淡泊情趣、高雅气质的人?如何才能安顿好自已的心灵,如何在冷静中自省,如何做到自律修身呢?

(一)做一个真我的人

“上善若水”——每一个人,都持有自身生命的活水,那就是“真我”。真性真情,就是我们天生具备的自家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有禅诗说:“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竞;消缺心中鄙夷,眼前时有月到风来。”拥有真性情,拥有诚实的心,对待家人,即可至亲至孝、至情至深;对待朋友,即可淡无心机,坦荡心怀;对待他人,即可宽厚待人、少思计较;对待事物,即可驱除眼碍,寻得本性,自得其乐。

(二)做一个自律的人

“书见贤学躬行,官爱民业种德”——读书不学圣贤,就是文字的奴隶;做官不爱护人民,就是衣冠楚楚的强盗;讲学问不崇尚实践,就像随口念经不悟佛心的和尚;建功立业却不培养道德修养,就像开放的花朵,转眼间就会凋谢。自律,源于一个人对自己的真正关爱,源于一种道德良知。

“不妄没于势力,不诱惑于事态,心有长城,能挡狂澜万丈。”做一个自律的人,就是能率真的面对自我,素心为人,侠义交友;就是能品行如修竹傲立,操履严明、守正不阿;就是能做到才华应韫、德居人前,利在人后;就是能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做到心不动、眼不迷。因为自律,拥有自尊,因为自律拥有自信。

(三)做一个守静的人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静,是一颗平常心,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境界。守静,就是守志向、守本心、守清贫、守气节、守志向。

守静,就是要做一个哪怕忙碌不堪也做到心安静中的人。心不动,才能坚守节操,心不动,才能守护真我。静,并不是静止的,而存在于动的平衡状态之中,是一种通过自我调节,走向平衡、安静的内心状态。一颗冷静的心,可跳出世俗的羡慕;一颗安静的心,可消磨贪念与执迷;一颗沉静的心,可拥有闲散的志趣;一颗守静的心,将努力达到苏轼《定风波》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境界。

(四)做一个挑战自我的人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能了解别人,慧眼识人,是聪明人,但能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够战胜别人的,是有力量的勇士,但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困境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失去自信,失去斗志。生活,是一本教科书,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环境,并不如我们所愿,在困境中,更需要学会欣赏自己,相信自己,肯定自己,鼓励自己,这样,你就会发现,你的生命将焕发新的生机,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做一个全新的自己,一个敢于挑战的自己,一个生命飞扬的自己。

每一个人,都与众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美丽。生活原本如此美好,天空原本如此晴朗,需要改变的,不是身边的环境,只是我们的心态。

(五)做一个自省的人

“静坐观心,真妄毕现”——夜深人静时,独坐观心,自我反省,这时候,就可以得到大机趣,得到大惭愧。反省,是一面镜子,是一剂良药,是把自己引向做一个有尊严、有人格的人的阶梯。

“桃源至今不可得,自种桃花在堂前。”一切,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门前,自有桃花绚丽开放;生命,因此充满生机和乐趣。

三、成就孩子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潜藏着优秀的DNA和密码,他可能成绩不好,但他可能有运动或其他的潜能和专长——那,我们就要为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大树长成大树,让小草成为小草。

而不管是怎样的孩子,不管是现在、过去还是未来,他的人生都包括了三件事:做人、做事、生活。所以,我们的教育要成就孩子,就要教会孩子三件事: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这其中,做人、做事是实现幸福生活的前提,而幸福生活,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的终极追求。

之前我们谈到的善待日子、修炼自己,必将能在“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中成就孩子。而成就孩子所带来的职业幸福感、成就感,反过来,将更好地促进我们善待日子、修炼自己。

教育之于教师,已经融入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教师要有职业幸福感,就要追求有境界的教育生活——这里面,就包括了更深层次地修炼内心,去除烦恼和浮躁;包括了我们要善待日子、修炼自己、成就学生。让我们提升生命的质量、宽度、广度和深度,享受幸福的、有境界的教育人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