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叶跃进作文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2、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

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第二篇:反思

三、课后反思

《集市和超市》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个开放的单元。我所执教的《逛超市》是第一课时。对这节课,我的反思是:

对教学生成资源的把握。

在小组交流写出同类商品时,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了全班交流时,我让学习小组的组长都留在讲台上依次组织小组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小组写的商品,原本是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充分的展示。但是,意想不到的是,当讲台上站着七个同学时,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分散了,课堂纪律比较松散。于是,我及时从学生反馈的信息资源与整体学习状态有机结合,加以点拨,使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得到生成,并很好地调控课堂纪律。这是预设之外的"增设"。根据课堂生成的这个资源,我及时引导学生明白: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从而导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诚信经营"和"文明购物"的熏陶,通过"积累词语",学生明白了不但在学习中,在日常生活里,都应该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完成了预设的第四个教学目标。

也是由于上面所谈到的这个原因,造成教学时间的不足,只好把其中"学习用上不同的数量词来介绍看到的商品"这个教学环节删掉了。这可以说是我这堂课教学中的一个遗憾吧。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对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加以预测,使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实现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和谐的统一。[蔡晖岚]

四、同行点评

● 石狮市实验小学——许敏莉

整堂课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主要体现在:

老师注重以学生现实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源泉。课前布置学生去逛超市,观察生活。上课一开始,老师问同学们:"你们去哪家超市,看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交流,老师便于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调整课前的预设,有利于学生课堂的生成。如在第二个环节,老师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百信超市为载体,创设生活情境。学生通过看课件,进入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我们都看到此时的学生看完课件后,兴趣盎然。十分乐意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见所得。此时的课堂也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在上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畅谈了收获后,又顺势引导学生:"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大家留心观察生活,就一定会有收获。"充分体现了语文作为一种母语,其学习源自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特点。

● 石狮市实验小学——林育育

整个教学设计虽然朴实,却意味深长。特别是在"分类"这个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再现超市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观察、体验、感悟。引发"语文就在我们身边,语文就等着我们去发现"的感叹。为了让学生选择更多的类别,蔡老师做了充分的预设,设计了"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写的商品多"这个环节,营造了比赛氛围,很符合学生口味,学生兴趣高涨,在玩玩乐乐中学到语文知识,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整个比赛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做得好,有序、有效,学生在彼此交流中实现新知共鸣。但是,在这种种热闹、活泼的背后,也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形成互动有序、收放自如、活而不乱的课堂新秩序?

● 石狮市实验小学——邱萌芬

从《逛超市》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觉得蔡老师在教学时善于激趣,以趣促成课堂的生成,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这点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首先对教材的处理,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根据学生所处地区超市多这一事实情况,选定了"逛超市"这个课题,贴近学生生活,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促成学生的生成,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做了很好的铺垫。

其次老师对教学策略的巧妙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比如上课伊始,老师以聊天的形式把学生带去"逛超市",帮助学生再现了生活体验,然后引导学生给商品分类。又如,老师用征求性的语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谁写的商品名称多、写的字又正确又好看等,让学生在老师的预先创设下轻轻松松"逛超市",快快乐乐学语文,实现了生成目标和预设目标的统一。

五、专家点评

● 泉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刘香芹老师

蔡老师选择开放单元《集市与超市》,来研究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统一问题,应该说这是一个有一定难度同时又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蔡老师的这节课在各个环节中不仅做到了心中有目标,而且关注到了学生(即做到了"目中有人"),注意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如,学生一开始的学习就是在兴趣盎然中进行的,而且整节课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下。再如,教师在组织小组汇报交流时,也没有仅仅将目光盯在知识技能目标上,仍然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反应,当老师发现有的学生在笑汇报出错的同学时,及时地进行了调控、引导。蔡老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了超市商品分类情况、说同类商品名称后,又引导学生写商品名称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将竞赛引入合作学习("看哪个小组配合得好,写出的商品名称多"),增强了合作的目的性,并且促使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积极投入。而且,老师在安排合作学习时,提出了明确的任务、时间,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适时、有效。从课堂上看,每个小组分工明确,学生十分投入。

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说商品名称、写商品名称方法时,一个学生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即超市营业员的服务态度问题。这时,教师及时捕捉住这一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与刚才课堂上有的同学嘲笑出错的小组这一情节联系,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正确的引导。之后,教师既心中有预设目标,又能较灵活地安排,当发现教学时间所剩无几时,即时地调整了预设环节——将"说商品数量词"这一环节移至下一节课。教师在自我反思时,感到自己这样做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自己没有处理好课堂情况,其实,这正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因为,这一单元的教学需要4——5课时,这只是第一课时,而且根据当时的情况看,将这一环节移至第二课时应该说效果可能会更好。

● 泉州市教育局普教室—— 宋泉慧老师

新课程提倡"大语文"教育,就是强调拓展语文教学外延,深化语文教学的内容、达到大社会里学语文、小课堂里看社会,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这么一种境界。《逛超市》作为开放性教学,正着意于此。

除了学生到超市逛过,积累了生活经验,培养了观察能力,此外,在教学中,蔡老师还制作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再次感受到超市的情境,唤醒了学生对超市的已有经验,强化了学生的记忆,这无疑对上好这一堂课起了有效的、积极的作用。

还有,蔡老师还以有效的小组讨论来挖掘学生潜在的资源,学生在彼此的说中,得到了资源共享的效应。学生思维活跃,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说、写出好些商品的名称,甚至学会了给商品分类,这样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抽象的内容。

当然,每一堂课的设计都会有遗憾的地方,会出现一些的问题,也就是本视频案例所要研究的问题——"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统一问题。正如叶澜教授所言:"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曾努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挺进,"逛超市"原本的设计还有在逛超市中学习、练习恰当使用数量词。

但是,由于学生在为商品分类,学习积累词语时,发现有同学笑话写错的同学,此时老师插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逛超市"时服务员对我们服务态度的感受,由此来教育学生要学会尊重别人。虽然教学中落下了一个环节,但也生成引发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这么一个生成目标。让我们感悟到了开放性语文是生活的需要,反之,生活的需要使得开放性的语文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唐继康小学语文教学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