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xx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机械工程专业学习心得

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仿生原理与仿生机械概论》学习心得

为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我参加了黑龙江省20xx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仿生原理与仿生机械概论》专业课程。通过学习专业课程,使我了解了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科技理论和技术成果,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积累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目的是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成为具有创新理念,掌握先进技术,懂得市场经济、管理知识,并熟悉有关国际通则的新一代专业技术人员。

下面,我谈一下通过学习专业课程而获得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自主创新是提升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是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最有价值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厂房、设备、流水线等,而是具有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因此,许多国家都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把新兴产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然而,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相对较低,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处于竞争劣势,因此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一)企业自主创新的含义

企业自主创新是企业为了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并培育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创新能力,自主开发与整合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创新的活动。企业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方面内容。

原始创新是以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而进行的发明创造。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源泉。

集成创新是在已有技术上的局部创新,或者是已有技术的组合式创新,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的动态创新过程。集成创新强调灵活性,重视质量和产品多样化。集成创新的主要优点是创新周期短,创新投入低,创新风险比较小。

引进消化再创新是企业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后,通过再创新,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品牌。企业引进消化再创新的目的不仅是从企业外部获得技术来源,更重要的是在引进创新过程中向引进方学习,快速掌握引进的知识和技术,进而提高企业的知识——技术平台,进一步提升企业原始创新能力。

(二)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因素:一是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规模;另一是生产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或全要素生产率。显然,长期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各生产要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要素的组合关系。单纯依靠扩大生产要素的规模,在短期内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这种增长方式面临着边际效益递减和生产要素短缺的压力,因此,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还需依靠生产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生产要素间的组合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而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创新型经济与全球化竞争要求企业强化自主创新。21世纪的经济发展形态是以创新经济为主导、知识经济为主要表现形态的经济形态,创新是这种新经济形态的重要标志,并将以全球化竞争的形式出现。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以及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仅有良好的生产效率、足够高的质量,甚至灵活性已不足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自主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3.自主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获得差异化优势,使企业总是处于领先地位。一是自主创新有助于企业获得成本领先优势。企业通过工艺创新对原有的生产技术进行改进,或者引入一种全新的生产方法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节约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因此,工艺创新能使企业获得成本领先的优势。二是自主创新有助于企业获得差异化优势。差异化优势指企业能够为顾客提供满足其特殊偏好的某种独特产品或服务,从而使该企业具有区别于其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及差异化竞争优势。自主创新通常的目标就是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功能、提高产品性能,使产品获得区别其他同类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因此,自主创新的过程就是企业争取差异化优势的过程,进而增强产品竞争力。三是自主创新有助于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但是在市场竞争中,使得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因素通常会被其他企业模仿,结果使企业的竞

争优势削弱。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保持优势,就必须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

二、当前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

(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效

我国早在20世纪xx年代就提出了自主创新,但直到本世纪初才最终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为了摆脱在低端市场的微利窘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它们纷纷完善制度,立足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开展创新竞赛。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一是企业科技人员成为我国科技人员的主体。20xx年,我国R&D人员投入173.6万人,其中在企业的人员为117.18万人,占全部R&D人员的67.5%。二是企业成为研发活动经费的支出主体。20xx年,我国R&D经费为371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49%,其中企业的经费为2611亿元,占全部R&D经费的70.38%。

2.企业创新的经济效率明显提高。衡量企业创新的经济效率,主要从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指标来反映。我国企业的高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从19xx年的3917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41585亿元,累计涨幅962%,年均增长87%。其中,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始终保持在20%左右。另外,从企业创新的宏观经济效率分析。企业创新在实现自身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也体现出来。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两大指标,从宏观上反映了企业创新的经济效率。20xx年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为7.1万元/人,20xx年为13.5万元/人,增长了90.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xx年的2.0%上升到20xx年的4.6%。

(二)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在创新方面的确取得了长足进步,有些甚至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全球化和开放式创新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尚存一些问题。

1.我国企业R&D投入相对不足。虽然,我国企业研发经费逐年增加,但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囿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成为R&D的投资主体。我国规模以上企业仅有11.9%开展科技活动,大中型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只有38.4%,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的支出只占其销售收入的0.71%,企业研发经费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1%。大中型企业71%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2/3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活动。

2.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不足,知识产权存量偏低。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结果显示,20xx年到20xx年年底,尽管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有所提高,但仅是美国发明

专利总数的7.8%,而且工业企业获得的专利主要是外观设计,发明专利比例相对较低。截至20xx年年底,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有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

3.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创新程度较低。主要表现为:新产品产值率偏低、技术引进与消化投入比例失衡导致的创新能力不足。一是从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程度的市场绩效来看,20xx年我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率只有12.7%,整个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只有14.4%;我国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属于企业级的销售收人占新产品销收入的46.5%;面向国内市场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所有新产品销售收入的40.1%;面向国际市场的新产品销售收入仅占所有新产品销售收入的13.4%。二是我国企业消化吸收投资偏少,我国企业对引进技术仍然以简单模仿为重点,缺乏改进创新,不能将引进技术转化为内部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4.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开放性不够,导致创新速度的提升空间受到限制。主要表现为:企业自主创新主要是以内部投入为主,外部合作研发和技术获取投入以及技术学习投入偏低。20xx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合作研发投入只占总投入的3.6%。

5.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人才缺乏。人才是自主创新活动的实际实施者,企业只有拥有了具备创造力的核心专门人才,企业才能更有效地开展自主创新。目前,我国企业的人才现状,一方面是人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是企业科技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我国科技人员仅及美国的1/15,日本的1/60,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2.8%,而日本却高达30%。

三、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对策建议

在企业自主创新中,需要企业成为真正的主体,同时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

1.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当然要求其也必须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是坚持技术创新市场导向的需要,也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需要。一是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意识。二是企业要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三是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四是加强产学研联合的创新体系。五是企业要培育自主创新文化。

2.强化政府采购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作用。政府采购可以激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

3.强化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自主创新需要有一个公平、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公平的获取资源的机会和开放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

4.强化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则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知识产权是否得到有效的保护,直接关系到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有效实现方式,也

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信心。

5.强化政府财政税收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诱导力度。财税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在财政资源分配中,加大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完善科技公共基础设施,降低企业自主创新风险。同时通过税收优惠,引导和激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它作用于企业自主创新全过程,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6.强化金融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融资困难问题是阻碍当前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瓶颈之一。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支持力度,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完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信贷政策和投融资政策。二是政府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担保基金,引导商业银行开展对自主创新企业提供差别化、标准化的金融支持,促使商业性资金在企业自主创新中有积极作为。三是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扩大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四是不断改善中小型创新企业的金融服务,积极推进金融工具创新。积极推进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探索创立多种担保方式,以解决中小企业担保抵押物不足的问题。

 

第二篇:黑龙江省20xx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机械工程专业学习心得

谈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机器人控制的实际应用》学习心得

为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我参加了黑龙江省20xx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控制的实际应用》专业课程。通过学习专业课程,使我了解了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科技理论和技术成果,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积累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目的是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成为具有创新理念,掌握先进技术,懂得市场经济、管理知识,并熟悉有关国际通则的新一代专业技术人员。

下面,我谈一下通过学习专业课程而获得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企业创新是企业基于生存发展和竞争需要的必然选择,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一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热潮已经形成;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提高创新能力;当前,影响国企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的动力机制问题。

一、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动力、条件和环境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特别是一批民营和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不断创新迅速成长起来。概括起来可分为:生存压力型、竞争挤压型和战略成长型等三种类型。

生存压力型,中兴通讯较为典型。中兴通讯面对通讯市场由“性价比”竞争向“知识产权竞争”转化的趋势,建立了结构化的需求开发能力。

竞争挤压型,格力电器较为典型。格力电器面对家电制造产业白热化的竞争态势,实施了空调专业化经营战略。

战略成长型,华为公司较为典型。华为公司基于企业成长第一而非利润第一策略,在技术创新、管理流程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国际化的全球同步研发体系。

与此相比,大型国有企业在创新的动力、条件和环境方面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立足长远的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国有企业改革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企业家形成机制等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许多国有企业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创新成果没有与企业

管理团队的利益挂钩,企业创新缺乏充分的内在动力。企业高管人员迫于短期业绩压力,不会主动选择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这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创新道路。

二是条块分割和部门准入限制制约了企业创新。由于存在部门本位,又缺少解决摩擦的协调机制,企业创新受到条块分割的制约。

三是行业垄断抑制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一方面,垄断使一些企业可以轻易获得廉价生产要素、大量订单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缺乏动力冒险创新。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垄断,生产要素趋紧、环保监管从严、需求条件挑剔的压力不能通过市场机制传导至这些企业,使它们缺乏优胜劣汰的压力,大大抑制了创新的积极性。

四是国有企业现有考核体系应加入企业创新的指标。创新需要资金投入和一定的时间来检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任期内增加技术研发投入,意味着风险的增加、利润的减少,投资后产生的效益可能是下一任的业绩,这些都影响了其创新的积极性。另外,在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中经营者的创新决策还受到授权不足的限制。

五是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法律、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创新过程的激励和创新成果的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技术创新政策法律的完整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资本市场、金融体系缺乏对创新的有效支持,都直接影响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二、企业创新的误区和创新实践

具体分析,企业创新、特别是国有大企业创新活动,必须避免以下现象:

1、企业创新要避免“唯技术论”,管理创新是企业提高效率的基础和保障。有的企业将创新狭隘地理解为技术创新,只关注技术创新。事实上,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诸多内容,而管理创新是企业提高效率的基础和保障。国航作为一个交通服务型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取得了显著效果。国航针对公司管理幅度大的特点,为增强对营业部的控制力,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解决“天高皇帝远”等大企业综合症,按照“资源集中、链条缩短、管理下沉、指挥前移”的管理思路,加快企业组织架构由“宝塔型”向扁平型的转变,资源格局由“块块型”向系统型的转变,最终实现公司由生产管理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确保了安全飞行和优质服务,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为了实现构建流程型组织的目标,华为公司坚持持续的管理变革、充分借鉴了世界级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管理经验,系统地引入了IPD集成产品开发和集成供应链,实现了部门管理结构模式向业务流程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全面构筑了客户需求驱动的流程和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端到端交付,从而把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了50%,产品的不稳定性降低了2/3。同时,对人力资源体系和员工持股计

划、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和组织变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管理创新,有机结合了业务流程和员工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执行力和管理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创新要避免“唯产品论”,商业模式创新是拓展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仅能够极大地降低产品经营的市场风险,而且能够充分挖掘产品的内在价值。神华集团立足煤炭采掘业,不断向下游产业延伸,实行了“煤运港电”一体化商业经营模式,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协同效应和盈利能力,提高了传统产业竞争力,使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企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通过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的目标顾客,采取不同的营销模式,并结合相关技术的进步开展增值服务,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商业模式创新不仅能够将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还可以为运营商和服务企业在最终需求和技术创新之间架起桥梁,引导技术创新。

3、技术创新要避免“唯原创论”,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技术创新路线。有的企业盲目地追求最高、最新、原创的技术,不注重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企业应该在坚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的同时,直接“拿来”一些现有的成熟技术,通过外部技术共享发挥后发优势。华为公司坚持资源共享的原则,在70%模仿的前提下,进行效益最大化的创新。华为认为,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是企业的生命,但并不是技术领先越多越好,也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更不能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贸然追求创新。截至20xx年x月x日,华为累计申请专利达到19187件,在世界同行中排第28位,20xx年销售收入达到656亿人民币,海外销售额占65%。南方电网公司作为公用事业企业,把创新的着力点放在解决能源约束和保障安全运行技术的研发上,20xx年年底开工建设了世界第一条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云广工程,挖掘了西部供电潜力,为实现西电东送战略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管理创新要避免“唯生产论”,法人治理结构的创新是当前国有企业创新的核心。法人治理结构决定了国有股东与高管层的关系,决定了高管层的经营绩效。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创新的重点是进一步理顺国资委和企业的关系,建立健全法人治理层面的议事、决策、执行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建立长效的高管层激励机制,使投资于创新的长远价值成为自觉行为,实现市场需求与创新活动的紧密结合;建立立足长远的企业战略目标,切实落实各项要求,保证企业的执行力;建立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自主创新的制度体系,形成企业创新的良性循环。

三、政府部门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的相关建议

1、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管理经济。避免部门分割、部门立法、部门本位等现象,政府该退出的领域要坚决退出,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大的空间。

2、进一步打破(行政性)行业和企业垄断,为企业创新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在央企重组过程中,要把打破垄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作为重要目标,即便在国家需要掌控的关键领域,也要鼓励企业间竞争,形成适度的竞争机制,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

3、加快培养企业家队伍,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管理团队建立创新的长效机制,为企业创新提供内在动力。

4、对创新型企业的界定要采取更为科学合理、务实的标准和方法。制定合理的评价周期和评价指标,更宽容客观地评估创新。避免仅用研发投入比例、研发人数等简单指标衡量创新能力。

5、加快落实国家对企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国家产业政策既要支持GDP增长,也要支持企业创新。要切实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国务院颁发的国发(20xx)6号文及其若干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特别是在财税政策、政府采购政策、金融政策和人才流动政策等方面,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6、政府、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要有不同的着力点。政府应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对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等竞争前技术领域进行攻关。要避免给企业创新下达行政性指标。企业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应用型、竞争性技术创新。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企业要进一步明确创新主体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