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简介

生本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简介

安吉 舒福生

一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社会要求我们不仅仅是一个有知识,更是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我们要成为未来社会合格的成员,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我们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我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我们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我们的社会适应性。之所以说它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社会适应性就是因为:

① 它创造了我们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这使我们感到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我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② 培养了我们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要想适应社会,能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我们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这是我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

③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利于促进我们健康个性的养成。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小组合作学习给我们小组成员之间提供了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同学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我们健康个性的养成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要想成为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他必须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

那么,怎么才能成为这样的人才呢?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我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我们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能力。所以,好好把握机会吧,社会正等着我们去开创美好未来呢!

3.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我们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所以,要充分的表现自己哦),为每个同学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同学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我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4.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是最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效的

在问答式(老师讲我们听)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我们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嘿嘿,有同感的人应该不少吧。)

让我们来看一看小组合作学习吧,因为我们有了小组,小组内有6名伙伴,老师提出问题时,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同学(伙伴)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同学(伙伴)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组内的每一个同学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同学(伙伴)为捍卫集体(小组)荣誉而学习的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使我们在学习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的多少。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吧: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我们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哦。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往,学会讨论。

二、小组管理与评价

1.常规管理与评价

(1)为了更好地进行班级量化管理,增强大家的守纪意识和管理意识,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各班制定和高效课堂相配套的学生管理规定(即班规)。每个同学的基础分都为100分,然后根据指定的量化考核扣分细则进行考核减分。

(2)你们的量化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你所在小组的量化考核。

(3)如果学生因违纪被学校量化扣分了,那么班级会按学校扣分的3倍记入你的班级量化考核扣分,同时也记入你所在小组的量化考核。同样,如果你受到校级表扬加分了,那么班级会按学校给你加分的5倍记入你的班级量化考核加分,同时也记入你所在小组的量化考核。

2.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

每节课上课前,老师会根据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包括完成人数、完成质量),为你们每个小组打一个预习分数;当老师要求大家起立讨论的时候,老师通过倾听每个组的讨论,会根据大家的参与度和讨论的有效性为你们小组打一个合作分数;在上黑板展示的环节,老师会根据展示要求和展示质量,为你们打一个展示分数;当别人展示结束后,如果你有疑问或者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你都可以及时地进行补充和点评,为你们小组加分;在整节课中,如果你们小组的纪律是最棒的,那么会有相应的加分哦。

3.学期末的五星评比

(1)勤奋之星(此星评价以鼓励后进为主)评价标准:

①课前能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案等各类练习。

②按照教师要求做好课前相关的学习准备(如:学习用具、黑板的板书、双色笔等)。 ③每次的课堂常规能认真执行等。

(2)参与之星评价标准:

①课堂上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②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展示。

③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评价等各个学习环节。

(3)点评之星评价标准:

①听讲要认真。如听到有价值的内容要及时把它记录下来。

②声音响亮,表达清晰。

③观点鲜明,有自己的思想。

④不重复之前已说清楚的内容,以节约课堂时间。

⑤课堂上杜绝参考书,可在预习时参考,课堂上应说出自己内心最真诚的感受。

(4)展示之星评价标准:

①仪态自然,心情放松。

②面向更多的同学,必要时手指黑板。

③声音响亮,要求脱稿。

④把握内容,要有重点。

⑤能与其他小组互动,并适时点评其它补充的内容。

(5)希望之星评价标准:综合以上“四星”提名最多的学生,最终由班主任综合评定为准。

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学习和了解,你是否已经在心里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1、导学案

导学案是我们轻松愉悦学习的思维线路图,是我们学习的指南针、导航仪、方向盘,是同学们自学的导航、课堂交流的剧本、学习效果检测及学情调查的工具。其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学法指导、情景导入、自学与交流、文本拓展、课堂小结、当堂反馈等,不同学科还有不同的特色。

在导学案的“导航”下,我们所学的大部分内容同学们进行自学就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也能学得会了(课本中的疑难问题在学案上的文本拓展中都有解释)。

2、生本课堂流程——六步三查

第一步:课前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操作】老师提前一天下发导学案,同学们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并完成上面的练习,第二天早上交到科任老师处,经教师批改后于课前下发。各小组学科组长交替检查,根据完成情况对各小组进行打分,并将分数公布在黑板上的“课评表”预习栏内。

【意义】同学们不再等待教师的灌输,不再记忆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不再通过大量的巩固练习强化记忆,而是通过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长期训练之后,同学们的阅读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习惯等就逐渐养成了,而这些习惯养成的背后是同学们学习能力的提升,这远比知识本身重要的多,它将让我们受益终身。

同时,老师根据同学们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对我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第一次学情调查,清晰地了解到哪些问题同学们通过自学已经会了、哪些问题同学们需要相互讨论才能解决、哪些问题需要老师的讲解才能明白。然后,老师有针对性地与同学们一起学习。

第二步:小展示——让每个同学在每堂课上都能发言

【操作】课前各学科组长根据能力大小给每个组员分配任务。上课一开始,全体组员站立起来,围成一个圈,依次展示自己分配到的问题。如有不同答案就进行全组讨论。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由学科组长将题序填在黑板上的“课评表”前。此时,老师会深入各个小组,监督(打分)、答疑、发现亮点、分配下一步大展示任务。

【意义】许多同学,特别是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讲同学们听)很少甚至没有发言的机会,而在这个环节,每个同学都需要发言,都有任务,每个同学都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每个小组都在积极地学习,就好比“动车”,七个小组长就是每节车箱的“分动力”,在小展示中每个同学的困惑能得到同伴及时的帮助。这种平等、宽松的交流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让每个同学都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同时,老师完成了第二次学情调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根据深入各组的小展示情况和“课评表”前的问题反馈情况,老师将问题进行分类处理。第一类是交叉问题,即各小组存在的不同的问题,可通过交叉分配给各个小组进行全班的大展示。第二类是共性问题,即几乎所有小组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往往是本节课的难点。老师会立即调整教学方案,对这些问题作一定的铺垫、启发、提醒,让问题呈现一定的梯度,让同学循序渐进,不但要学会,还要学得愉快。

第三步:大展示——突破学习难点

【操作】根据老师的分工,各小组依次派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可以通过朗读、讲解、板书、表演等形式进行。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补充、质疑、对抗。老师还会对我们进行引导(深度、方向、节奏)、评价、适时地点拔和讲解。

【意义】我们是天生的学习者,只要有一个同学会的,老师一律不讲,让每个同学通过思考、讨论、争辩、感悟最后得出结论,在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了方法、激发了情感、加深了印象,把课堂还给同学们,让同学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个上台展示的同学都会得到一定的分数,而基础越弱的同学得到的分数越高。同学们想一想,为了使小组得分最大化,大展示前,我们是不是应该拼命地辅导本组成绩较差的同学,直到把他教会,然后目送他上台展示,为我们小组争分,争荣誉啊(记住哦,这是一个技巧哦)。

第四步:课堂小结——不是老师教了多少,而是同学们学会了多少

【操作】通过课前自学、课堂交流,同学们将自己的收获进行小结,并构建出知识框架。并让之前得分最少的小组进行展示,其它小组补充。

【意义】传统课堂下的课堂小结一般是教师以板书或课件的形式小结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同学们的任务是誊抄并背诵那些条条框框,至于同学们是否真的全部掌握了这些内容就不得而知了。而我们的小结是由同学们来完成的,每个同学通过几分钟的冥想后将自己的收获写在导学案上,这既是对本次学习的回顾和梳理又是学情最真实的反映。老师只要在小组间来回巡视一番,便知道同学们学得如何,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如何。

第五步:当堂训练——我想知道这堂课是否高效

【操作】小结之后同学们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巩固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题目也分成A、B、C三类不同的难度。必须围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绝大部分同学必须能当堂完成、当堂核对。

【意义】学为致用、趁热打铁是巩固所学知识最好的方法之一。让同学们及时地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对其巩固所学、加深理解、提升能力、查漏补缺无疑是十分有效的。同时,老师完成了第三次学情调查,根据同学们练习的正确率高低及错误集中点进行课后反思,并针对同学们存在的问题设置补充训练,同时,再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完善,以便下次使用。

第六步:汇总记录

【操作】老师在学生做当堂训练时,对黑板上“课评表”中每个小组的各项得分进行汇总,并在本节课结束时对优胜的小组及个人进行表扬。课后学科的科代表将分数记录在“日评表”中。

【意义】各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加油哦,每一节课都有机会,每一个时刻都有机会为小组挣分,为小组的荣誉而战。老师和同学们会肯定你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对每点不足也能进行及时的校正和帮助,让我们的学习不走弯路,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第二篇:初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

初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课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很多学校也正在尝试这种教学方式,但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是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但这些小组活动并没有进入实质性地对问题、实验的进行探究,而是形式上的简单应答,教学效果很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鉴于此,教师应着力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有监于此,结合本人实际情况,制订出了《山区农村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并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旨在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为我校在数学小组探究学习中创出一条新路子,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概念的界定

小组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群体动力”理论认为: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了个人钻研,还需要集体合作和协调,因此,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3、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指出:在教学中,只有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导到一个热烈讨论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团体中每一个个体的力量,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合作教育理论: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限的。还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互比、互励,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

(1)组建合作小组的研究具体操作如下:

①分组前: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如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背景。

②分组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并可以让同学为自己小组起名。

③分组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其中组织者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记录者负责本组实验操作过程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发言者汇集本组的讨论结果、实验结论,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计时者控制好每个组员发言的时间,保证组内讨论按时有序完成。

④课堂教学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去,实行打分制度。

⑤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组员进行必要的调整。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①在新旧知识衔接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②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③在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中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④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⑤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⑥解答“开放性”问题、自由创作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⑦在知识深化、拓展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的研究:

①在新旧知识衔接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②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③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④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⑤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⑥解答“开放性”问题、自由创作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⑦在知识深化、拓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4)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①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

②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

③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

④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

⑤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有效率地完成合作的内容。

2、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主要是拟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拟从几下几方面对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进行研究:

(1)、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的能力的培养。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

备发言。

(2)、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习惯。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间的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慢慢敢说、会说,教师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地完整地说。

(3)、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的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拟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也尝试用语言作出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的异议点说出自己的看法。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多给机会学生尝试归纳总结,那怕归纳到一点点,教师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并继续给予引导。

3、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研究: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拟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尽量让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角度的研究。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方式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课题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针对某一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针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改、总结。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数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力争上级教研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和技术指导。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措施和方法。

4、按计划举行实验探索公开课,做好个案分析,积累原始资料。

5、定期按计划进行检测、评估、总结,写好阶段性实验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

实验计划用一学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xx年x月—10月)

1、课题组成员充分论证这一课题在我校数学这一学科开展的可行性。

2、在教研活动时培训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教育的理论,用于指导实验。

3、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

(二)研究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在教学中加以组织实施,以九年级(2)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期间,课题组人员坚持写教后记或个案分析,组织阶段性小结,不断地检查教学效果,并加以完善。探索出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三)课题的总结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在资料原始积累和每一个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分析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

九、预期目标和成果

1、预期目标:

(1)通过开展数学课堂的小组合用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目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探究的条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效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2、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教案、论文。

(2)示范课汇报,同行点评。

十、实验对象

研究对象是淮安市西宋集镇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2)班的全体学生。

十一、实验组织与管理

实验理论指指导老师:王文春(校长)

课题负责人:孙洪宝(教师)

(1)统筹课题研究工作

(2)编制课题实验方案

(3)做好个案分析

(4)做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

(5)写好实验的阶段性总结

(6)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杨政(老师)

(1)做好课题的培训工作

(2)做好课题人力物力的调配工作

(3)做好课题的评价

蒋消暑(老师)

(1)编写好调查问卷

(2)原始材料的整理归类

(3)上好示范课

苗雨霞(教师)

(1)做好个案分析

(2)做好有关数据统计、分析

(3)收集整理课题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