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作文指导的几点心得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的几点心得

在写作指导方面,我曾走过一段艰难的历程。我曾指导学生追求华丽的语言,追求生动的情节,追求精美的论述。一切繁华落尽,方知自己失却了对生活的感悟,迷失了发现美、探究美的方向。于是,我决定,一切回归本真,去聆听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还作文一片纯净的天地。在高一上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点滴的体会,与各位同仁共享。

一、抵御不良诱惑,订阅健康“食品”

高一学生还缺乏一定的辨别力,他们的学习空隙被一些口袋书如校园江湖、网络小说、玄异鬼怪等充斥着,思想受到严重的荼毒。鉴于此,我发起“少吃一点零食,多订一份杂志”的活动,学生们积极响应,有的订阅《意林》、《作文与考试》,有的订阅《中华活页文选》、《读者》、《青年文摘》等。当高质量的文学刊物传到他们的手中,他们的喜悦溢于言表。班上流传的这些健康“食品”,很好地抵御了一些不良信息的入侵,学生们谈话的主题较以前丰富多了:“金融危机的救市举措”、“三鹿奶粉”的责任问题、“限塑令”的自我救赎、“马云的生存之道”、“姚明的投篮技巧”、“杨威的坚持”等等进入了他们的视野,班内一下子摆脱了以前女生比穿着、男生论拳头的乏味气氛。作文的首要任务是做人,学生的思想跟上了时代,懂得了思考,作文的思想水准比以前大有改观。

二、关注素材,引导思维

我认为,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的作文训练与讲读课文内容有点脱节,

所以我在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很好地领悟课文,还要留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小作文,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学完《沁园春长沙》留的作业是小作文《我眼中的秋》,《再别康桥》的作业是《离别》,《我的空中楼阁》的作业是《我的小屋》等。这些作业融入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学生主动去调查,去搜集素材,写出的文章,抛却了“假大空”的套路,回归了生活的真实。 当然,我也没有放弃对整篇文章的训练,如第一单元训练《望星空》,第二单元训练《我想飞》等。在指导学生写作时,缩短讲解的时间,加大他们思维的力度。如自由写作实践时,我选了一个命题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理解春光的含义?2、“妈妈”是否只有一种解释?3、你对自己的妈妈懂得感恩吗?这些问题的讨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写作质量。

指导作文《水的联想》,提出一道思考题:由水能联想到什么?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最后总结发言。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3、滴水穿石。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5、水,由于温度的不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体现了变的内涵。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8、君子之交淡如水。9、妈妈的爱有如水的温柔。10、清澈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11、泾渭分明,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样的思维训练逢写作必进行,长期坚持,开拓

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思维。

三、呵护心灵,文章性灵

高一的学生处于一个转型期,他们的思维还不成熟,言语行为有时难免带些稚气,这些都会反映到作文中。对于这些稚气的语言和思想,教师要注意呵护,他们总有一天会长大,在我们的指导下,他们会长成一个聪慧的人,一个睿智的人。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到一个有思想深度的青年,他们都值得我们呵护,值得我们期待。 在没有经过刻板的习题训练之前,学生的心灵是鲜活的,对事物的观察是敏感的。远离高考重压的高一新生们,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尽情地自由呼吸,春华秋实、叶枯叶落、老师的教诲、父母的唠叨,在他们的笔下都是那么地富有情味。

四、精选一些学生习作片段,以供大家评析

秋天到,秋天到,秋姑娘飞着来报到,她用嘴一吹,玉米黄了,用袖子一挥,苹果红了。《我眼中的秋》

风轻轻地摇动大树笨重的身躯,树忍不住“沙沙”地笑了。当一只黄色的蝴蝶飞过时,我的心中不禁产生疑问,抬头望去,哦,原来是正在飘落的叶子。《我眼中的秋》

秋天的果实,在枝头含羞地笑着。看!那苹果的脸蛋都羞红了,是成熟的喜悦吧!《我眼中的秋》

秋天的落叶亲吻着冰凉的台阶,好像要给它们一些慰藉。《我眼中的秋》

我望着天上的星星,脑海中顿时闪现出幼时发出童音的情景:妈

妈,天上怎么有那么多眼睛在看着我们?这时,我想起来,有些忍俊不禁,当时自己还真是个孩子。《望星空》

夜是黑色的,远方飘来点点星光,它们是传说中的神灯,还是童话中的精灵?《望星空》

我想飞到天空,在蓝天白云里遨游,累了,就在云朵上小睡一会儿。云朵宛如一朵朵莲花,又如一床床柔软的羽毛。《我想飞》 离别,是父母放手让自己自由飞翔,飞到高空,我感到了恐慌,但是,我已经没有了依靠,只能继续向前飞。飞吧,我在心中呼喊着。离别,是自由;离别,是成长;离别,是人生。《离别》 也许没有修饰的文字,才能反映真正的生活。也许呵护他们的心灵,才能更好地观察这个世界。用心去聆听吧,用心去感受吧,只有这样,才能“质美语纯见华章”。

 

第二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心得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心得

随着课改的推广和深入,初中作文教学也倍受关注。“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写作提出如下要求:重视鼓励自由表达,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与他人交流写作体会,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在近五年的作文教学中,我经过多次的尝试和验证,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倡导:

一、 推荐书籍,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可由于学生生活在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的圈子中,“行万里路”不一定人人能做到,但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尽可能“读万卷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的古训说得极是。教师就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给他们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尤其是反映学生生活的精品及当今文坛流行的一些作品,如《花季雨季》、《少男少女》、《哈里 ·波特》等,《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人文性较强的杂志,里面有许多文章短小精悍,富有哲理,也符合青少年的阅读要求。这样,学生慢慢地就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书看多了,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也就多了,写作素材也随之得到广泛和积累,为写好作文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二、 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我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时,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同学们哇然起哄。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写日记,他们回答几乎是同一个答案:老师没要求他们写。其实,写日记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最为便捷的通道。第一:它可以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的观察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第二:它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为日后大作文作充分的准备;第三:学生平时多写日记,他们就不会手生。特别是让他们多写感受日记,他们就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会将心中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泪水、或彷徨或惆怅,抑或无奈的忧伤和盘托出。这对于师生来说,是一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碰撞,而对于学生来说,

无疑又是一次最佳的作文训练方式。这样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喜欢上了作文,也克服了写作的畏惧感,自然而然地爱上了写作了。

三、 在阅读教学中相辅进行写作教学,为学生写作拓展新思维 研究阅读与写作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发现:阅读的心理过程是“感知——思维——吸收”,写作的心理过程是“观察——思维——表达”,二者的过程虽不尽相同,但都在“思维”上交叉结合。因此,思维训练是读写训练中最本质的核心因素,我们要将思维训练渗透到读写训练的全程,并着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想、想像能力,使学生在借鉴、模仿创新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在教《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就可以结合已学过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引导学生就人物肖像描写集中进行比较阅读,揭示写作规律。《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集中于6-9自然段突出贝多芬个性化的衣着、外貌特征的描写,语言朴实自然;而《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全篇浓墨重彩竭尽肖像描写之功,语言生动夸张,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不同的写作风格中都以形传神,凸现了人物独特性。“教是为了不教”,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接下来,我就引导学生选择本班的一位同学或某一位任课教师进行外貌描写,力求传神,题目是《请你猜猜他/她是谁?》。因为前面有了铺垫,学生就可以把握观察的顺序与描写的重点,做到有物有序,绘声绘色。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成效的,可谓是立竿见影。

此外,我还会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趣味性文章,让学生阅读,细心品味,使他们领悟文章的妙处,然后布置他们根据原文展开想像、续写故事。有一次,我要求学生给《皇帝的新装》写续篇。由于他们对原文非常熟悉而且感兴趣,想像空间大得惊人,写出来的作文在班上交流后,大家都笑出了眼泪。笑足之后,仔细推敲,几乎每篇都保持了原文的痕迹。这样的练习,学生感兴趣,乐意写。既引发了他们的写作冲动,又使他们在不经意之间学到了原文那种表现人物的写作

技法,真是一举两得。

四、 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很多教师都认为什么事都由自己做才放心,作文批改也不例外。殊不知教师这样辛勤的批改,等作文本一发下去,学生除了看看那红红的分数外,也就没有别的什么收获了。在教学中我发现叫学生结对子或以小组为单位评改自己的作文,学生的兴趣很浓,觉得过瘾。于是我就试行了。但在学生活动中,我事先会做好批改指导。通过具体的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的的进行修改,同时还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评价,取长补短。讲评课上,让优等生朗读自己的好作文;让中等生讲述自己的好段落;让后进生来读自己的好句子、好词语。这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判断能力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

以上只是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总之,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摒弃传统作文教学中的陈规陋习,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如此,就能赋予作文教学新的活力,谱写作文教学新的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