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大量流动人口进入我区。作为地方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流动人口在对我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带来诸多矛盾和压力。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和谐进步,我单位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的流动人口呈现出以下的特点:一是居住处所不固定。大部分流动人口没有固定住所,多数居住在出租房内,居住条件差,形成了“哪里方便住哪里、哪里便宜住哪里”的频繁更换居所的情况,并且没有主动申报暂住登记的意识,使公安机关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其居住地址,给服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二是从业选择流动性、盲目性较大。大多数流动人员来自外省农村地区,没有技术优势,往往只能从事生产普工和一些社会底层工作。从行业结构分析,主要从事纺织生产、建筑、食品加工、光电照明制造、餐饮服务以及本地人不愿干的“脏、累、苦、差、险”工种和行业为主。三是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居多。流动人口中80、90后的数量占据绝大部分,与上一代不同,他们注重职业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而不是一味注重工资收入。三是特殊的生活环境容易引起心理落差。由于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别,造成流动人员的思想意识、

道德观念、经济待遇、价值取向等方面,与城市主流文化存在着明显差异和冲突,加上发生经济纠纷、利益受侵害等情况时,难以通过合法手段有效维权,加剧了流动人员与常住居民和社会管理者之间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其中一些人甚至形成了强烈的反社会倾向和报复心理,从而诱发各种过激行为。

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跟形势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许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管理体制尚需理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管理体制尚需理顺。 涉及公安、劳动、计生、城管、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对责、权、利的认识在某种情况下带有局部性及与之相适应的差异性,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单独制定管理制度,这样使得工作难以协调,服务与管理难以配套,无法形成合力。实际工作中,各部门间的信息尚未得到有效整合,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没能得到制度化保障,缺乏有效便捷的沟通衔接机制,有效信息利用率低。对流动人口无法做到实时、动态管理。

(二)观念认识尚须改变。由于经济、文化和习俗差异,对流动人口“歧视多于尊重”、“戒备多于信任”的现象仍有存在。一些当地群众,一讲到流动人口就联系到违法犯罪;一有风

吹草动,就把流动人口当作怀疑对象。只看到给我区城市服务与管理带来的压力;看不到他们为我区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有些职能部门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也以防范为主,在理念上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偏见,对流动人口服务引导不够,使大量流动人口游离在社会保障、教育宣传、政治参与等边缘。

(三)合法权益尚得不到充分保障。不与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现象依然存在;即使签订合同,在工资待遇、劳保福利、社会保险、工伤处理等方面也有不依照合同执行的情况。近年来,欠薪、拖薪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有发生。

进一步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属地管理体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重心应放在基层社区,实行服务、管理、教育、维权“四位一体”的全程服务、综合治理。强化村委会、居委会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职能。完善村(居)、社区警务室的工作平台,做到以村(居)为阵地,夯实基础,抓好服务。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理顺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社区各自职责,形成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综合人口管理体系。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的管理模式,制定并落实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

(二)促进流动人口综合素质转型升级,引导融合与自治。 1、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与社会保障、教育、科技、

建设、财政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切实做好流动人口培训工作。强化用人单位对流动人口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引导和支持现有教育培训机构和劳务输出派遣机构进行合作,与输入地区和用工单位合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培训效率。制定鼓励流动人口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做好就业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就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提供企业招聘信息、积极为其推荐就业岗位。有针对性的开展异地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解决流动人口的就业和企业用工紧缺的问题。3、大力推进积分入户工作,切实增强流动人口归属感。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辟专栏、专题,向全社会宣传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的相关政策以及重大意义,扩大覆盖面和参与面,更有效推进该项工作的开展。(2)是坚持实事求是,搞好科学调控。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科学的统筹安排。(3)是进一步完善准入门槛。既要坚持标准,又要以人为本。要使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制度政策成为调动农民工积极性的有力杠杆。4、推进流动人口的融合与自治。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和企业,政府要推动其加入工会、协会等自治组织,指导创新各种融合性组织形式及载体,强化流动人口“自

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通过这些平台更好地 表达和维护流动人口的诉求,并在化解矛盾、法律援助、文化活动、素质提升、治安防范、环境整治、计划生育等多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使他们安居乐业。

 

第二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是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更进一步探索出一条切合我区实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新模式,我们对xx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开展调研。

一、我区流动人口工作的基本情况

xx区辖6镇4办,36个社区。城区总人口 242413人,共有流动人口5715人。我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成立于19xx年。在编22人,领导2人,隶属xx区计生局。流动办属于事业编制,不具有执法资格。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上我区建立了计划生育相关联合办公制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三查两清一服务”制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县区市计生局职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办公室职责、流出(入)人口计划生育情况一览表,流动人口服务承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执法程序等相关制度。

在掌握流出流入育龄人群生育状况方面,我们主要是通过外出前登记、外出后联系、平台查询等方法掌握流出人口的生育状况及避孕情况,对流入育龄人群的生育状况主要通过清理清查、三查、平台查询与户籍地信息联系,掌握其生育状况和避孕节育情况。新的信息交换平台,在加强已婚育龄妇女的跟踪管理服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并能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动态,加强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的的信息沟通,建立双项管理协作制度,开展跨地区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工作,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适时变动、异地查询、跟踪管理和服务。

对特殊人群的计划生育管理,我区主要以属地化管理为原则归属于各社会居委会,由社区居委会摸清辖区内特殊人群的原户籍地、归属单位及本人的婚育、生育、节育状况并进行统计管理。

二、我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流出已婚育龄妇女不按时寄回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我区办理婚育证明在区上集中办理,外出前要求已婚妇女落实一种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签订一份管理协议,但没有实际性的制约措施,所以,孕检证明有很多不能按时寄回。

流入人口持证率低每年四次的清理清查显示,流入人口持证问题已成为我区流动人口管理的一大难题,虽然每次在清理清查过程中,对未持证的流动人口发放补办婚育证

明通知单,发放临时证明。但办理户籍地证明很难落实,经常逼得紧的话,明天你就找不到人的情况时有发生。

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我们认为应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属地管理、政策推动、社区服务的管理机制,综合治理、部门协作提出的理念很好,但是在执行方面很难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基本上是计生部门在倡导,但作用不明显、综合治理不能落到实处。

在稳定外来流动人口低生育水平方面,我们认为清理清查、登记、#b@2是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基础,三查两清一服务是目的,控制违法生育是目标。一证先行,无证缓办在我区推行情况不是很好,因为很多部门在办理证照时只会要求自己所需的证件,对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查验流于形式,而我们计生部门对这些事情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

目前流动人口分布广、流动性大、居住分散、三无人员已成为流动人口管理的一大难题,我区在每年都和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召开专项工作会议,三月份集中开展清理清查整治月活动,但相关部门的责任仍有落不实的现象发生。

我辖区的流动人口统计报表中的流动人口数量和实际人数有一定的出入,主要在流出的管理人数,小于实际流出人数,因为有些人在流出时不办理婚育证明,只有在清理清查时才能统一上报,所以有一定出入。

在对流动人口中的计划外生育我们主要通过立案、调查、核实、取证、下发征收决定书来征收社会抚养费,但存在流动人口社会抚养费征收难的问题。当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已成为我区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

三、对我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我们认为全市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中,服务必须突出,通过三查、宣传等形式向育龄人口宣传优生优育、妇幼保健,提供避孕节育、生殖保健服务,使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女得到及时方便的服务,把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保稳定,流动人口管理主要难在,流动速度快,信息难掌握,三无人员多,这给我们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我们主要通过加大清理清查力、度摸清底子等方法来应对以上困难,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项:

第一:在外出前的#b@2关,坚持做到“六个一”在四次的清理清查活动中,通过#b@2验证摸清底数,掌握各种情况,并有效开展管理和服务。

第二:清理清查服务关,在一年四次的清理清查工作中,查清流动人口的底数,是

搞好服务的前提,通过清查,消除管理上的盲区。

第三:“三查两清”一服务,通过清查,每季进行“三查两清一服务”工作,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与此同时,我们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以下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基层工作网络,使管理队伍稳定而高效。

二、建立和完善管理与服务的责任体系。层层夯实责任、明确任务。

三、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切合实际的考核体系。

四、建立和完善能够推动工作的制度体系,如以房管人制度、属地化管理制度,谁

用工谁负责等各项制度。

五、建立完善的依法行政工作体系。

xx区流动办

20xx-4-8

 

第三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大量流动人口进入我区。作为地方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流动人口在对我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带来诸多矛盾和压力。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和谐进步,我单位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的流动人口呈现出以下的特点:一是居住处所不固定。大部分流动人口没有固定住所,多数居住在出租房内,居住条件差,形成了“哪里方便住哪里、哪里便宜住哪里”的频繁更换居所的情况,并且没有主动申报暂住登记的意识,使公安机关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其居住地址,给服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二是从业选择流动性、盲目性较大。大多数流动人员来自外省农村地区,没有技术优势,往往只能从事生产普工和一些社会底层工作。从行业结构分析,主要从事纺织生产、建筑、食品加工、光电照明制造、餐饮服务以及本地人不愿干的“脏、累、苦、差、险”工种和行业为主。三是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居多。流动人口中80、90后的数量占据绝大部分,与上一代不同,他们注重职业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而不是一味注重工资收入。三是特殊的生活环境容易引起心理落差。由于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别,造成流动人员的思想意识、

道德观念、经济待遇、价值取向等方面,与城市主流文化存在着明显差异和冲突,加上发生经济纠纷、利益受侵害等情况时,难以通过合法手段有效维权,加剧了流动人员与常住居民和社会管理者之间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其中一些人甚至形成了强烈的反社会倾向和报复心理,从而诱发各种过激行为。

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跟形势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许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管理体制尚需理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管理体制尚需理顺。 涉及公安、劳动、计生、城管、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对责、权、利的认识在某种情况下带有局部性及与之相适应的差异性,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单独制定管理制度,这样使得工作难以协调,服务与管理难以配套,无法形成合力。实际工作中,各部门间的信息尚未得到有效整合,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没能得到制度化保障,缺乏有效便捷的沟通衔接机制,有效信息利用率低。对流动人口无法做到实时、动态管理。

(二)观念认识尚须改变。由于经济、文化和习俗差异,对流动人口“歧视多于尊重”、“戒备多于信任”的现象仍有存在。一些当地群众,一讲到流动人口就联系到违法犯罪;一有风

吹草动,就把流动人口当作怀疑对象。只看到给我区城市服务与管理带来的压力;看不到他们为我区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有些职能部门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也以防范为主,在理念上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偏见,对流动人口服务引导不够,使大量流动人口游离在社会保障、教育宣传、政治参与等边缘。

(三)合法权益尚得不到充分保障。不与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现象依然存在;即使签订合同,在工资待遇、劳保福利、社会保险、工伤处理等方面也有不依照合同执行的情况。近年来,欠薪、拖薪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有发生。

进一步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属地管理体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重心应放在基层社区,实行服务、管理、教育、维权“四位一体”的全程服务、综合治理。强化村委会、居委会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职能。完善村(居)、社区警务室的工作平台,做到以村(居)为阵地,夯实基础,抓好服务。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理顺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社区各自职责,形成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综合人口管理体系。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的管理模式,制定并落实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

(二)促进流动人口综合素质转型升级,引导融合与自治。 1、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与社会保障、教育、科技、

建设、财政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切实做好流动人口培训工作。强化用人单位对流动人口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引导和支持现有教育培训机构和劳务输出派遣机构进行合作,与输入地区和用工单位合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培训效率。制定鼓励流动人口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做好就业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就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提供企业招聘信息、积极为其推荐就业岗位。有针对性的开展异地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解决流动人口的就业和企业用工紧缺的问题。3、大力推进积分入户工作,切实增强流动人口归属感。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辟专栏、专题,向全社会宣传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的相关政策以及重大意义,扩大覆盖面和参与面,更有效推进该项工作的开展。(2)是坚持实事求是,搞好科学调控。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科学的统筹安排。(3)是进一步完善准入门槛。既要坚持标准,又要以人为本。要使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制度政策成为调动农民工积极性的有力杠杆。4、推进流动人口的融合与自治。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和企业,政府要推动其加入工会、协会等自治组织,指导创新各种融合性组织形式及载体,强化流动人口“自

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通过这些平台更好地 表达和维护流动人口的诉求,并在化解矛盾、法律援助、文化活动、素质提升、治安防范、环境整治、计划生育等多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使他们安居乐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