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后再看《社戏》——国培20xx研修总结反思

十八年后再看《社戏》

文登市泽库中学 于海群

总有一些时光,无论年华如何逝去,它永远沉淀在你的记忆长河中,留待时日再细细斟酌。写下这份磨课总结,不是简单地为了完成研修任务,而是为了今后某个时刻再来品味这一个月的独特收获。

戴着脚镣跳舞

记得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师是戴着脚镣跳舞的。在这次课例打磨中,我充分感受到了语文教师要有带着脚镣跳舞的智慧、胆识与美丽。

《社戏》一课,篇幅长,可教点多,且又距离学生太远,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读进文本,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这需要教者的一份智慧。苗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舞者。她曾对我说,你如果想找准一篇课文的切入点,你就得从整体上去解读这篇文章,用心“倾听文本的声音”。她列举了如何妙用拓展资源,引领学生在“邓稼先”与“杨振宁”的比较中品读出了“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列举了如何巧用对联引领学生品出了《陋室铭》的豪气??在倾听中,我完全被苗老师对文本“全面解读、静心品读”的研读劲儿震撼了,因为这正是我努力追求而至今未有的教者素养。而这次,苗老师则是采取了“增、删、调、融”的教学策略,对教材大胆删减,四千多字的教材,苗老师只保留了其三分之一左右的内容,并对其合理地增、调、融。这份智慧与胆识,既保留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不失其特具的情趣美。这是因为,苗老师很敏锐地抓住了课文中“好戏、好豆”之外的情趣,将“赏趣悟情”作为本课的切入点,同时又将“戏好在哪里”“豆好在哪里”作为主旨问题,使其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于是,课堂上,随着苗老师的情境设置、问题导引,学生或圈点批注默读文本,或配乐深情朗读文本,或模拟演读、分角色品读文本,学生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了读书。一节课,表面是赏趣,实则是悟情,悟主旨,苗老师与学生舞出了语文味儿的那份美丽。

这次课例打磨,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旅程。途中遇到了很多的困惑与困难,但我们没有退缩,没有悲观,而是凭着一份热爱,凭着一份乐观,凭着一份坚持,努力把舞跳好。磨课计划,历经研讨、确定、推翻,再研讨、再修改的征程,渐渐揭开她神秘的面纱,露出美丽的容颜,它来源于我们的教学实际,定能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实际;三次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每一次都是在争辩、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每一份观课报告,更是凝聚着开发者与观课者的心血与辛劳;每一次的研讨评论,都是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提升着自己,超越着自己。

是的,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一位美丽的舞者,即使是带着镣铐,也要舞出自己的风格,舞出语文的魅力。课例打磨,为我指明了未来奋斗的方向。

洗却繁华见真淳

这份真淳,是我在苗老师课堂教学的策略中领略到的“童真味”。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弦。我想,我们的语文阅读课,若要让学生的心同文本发生共鸣,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情趣的课堂,以情引情,让老师的心弦、学生的心弦一起与文本的情弦跳动。苗老师的《社戏》,一开始以主旨问题“戏不好看,偏说是好戏,这是为什么”导入,一个大问号深深地触动了学生思维的音弦,那夜的大船不仅带着学生去看社戏,更带着学生踏上了探寻文本的学习之旅;探寻途中的一个个小情境,更体现了苗老师课堂上的人文关怀,她不时地拨动着学生的童心之弦:“哈哈、嘻嘻”的笑声中,学生概括出了主要的故事情节;“我是眼睛,我看到了 ,由此体会到了 心情”的联想品读中,学生赏读了月夜行船的诗情画意之美;“我把驾船人换一下,心情如何”的比较品读中,学生们用手模拟着“蹿”的快乐自由,那一个个欢快的手势,满载着一颗颗童心,畅游在文本的海洋中;“我的船儿我做主,来吧,自驾游去偷豆啰!”,这样富有童趣的语言,让听课的老师们心中也不禁荡起随航的涟漪;课本剧表演,学生们在细节中品味到了罗汉豆的“五味乐”;‘阿发“引贼入室”傻不傻’的追问中,学生拍着胸脯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那份自豪溢于言表;最聪明的双喜,最淳朴的六一公公??在这样平等、民主、充满童趣的对话中,学生们走进了文本,获取着、体验着、理解着文本中蕴含的情感。于是,当学生齐声回答出“平桥村是乐土”时,这趟“赏趣之旅”载着学生沉甸甸的收获而圆满归航。很

感谢苗老师的这场“社戏”,她让我懂得了,语文教学其实很简单,教师若能将文本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一份童真去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自会启发引导学生步入文章之中,引领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领悟作品的内涵。这堂富有童真味的《社戏》,是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融为一体的。

这份真淳,还是我在苗老师课堂上领略的“书卷味”。苗老师精心设计的板书与课文内容、课堂教学很好地契合,让人耳目一新,赞从心来。一副对联串起了整个课堂教学,这是怎样的别出心裁啊!我一直以为,一个语文教师,最紧要的就是他自身的语文素养,这份素养会在无形之中熏陶着学生的情感,滋养着学生的心灵,指导着学生的学习。苗老师很爱读书,所读之书涉及面广,于是你会在她的言谈中不时地感受到这份学识。所以,这不是一节课中的一副对联,这是一个语文老师浓浓书卷味的自然体现。是啊,当我们在课堂上呼唤学生去解读、品味、仰慕、沉醉我们的民族文化时,我们教师是不是应该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引领?感谢苗老师,你让我懂得了,对语文教学的热爱,是需要以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为基础的。

这份真淳,也是我在研修小组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的“真情味”。我是7月8号才加入这个研修小组的,一进门,扑面而来的不是陌生,而是小组成员的真情。她们对我这个乡镇教师的热情,她们在一起研讨、争辩的融洽,她们互相鼓励的温暖,她们彼此帮助的快乐,她们在研修时的那份不畏与执著,都将是伴随我教学生涯一笔丰厚的财富。

期待未来的教学生涯中,苗教师对教材创造性的使用、对切入点的科学选择、对主旨问题的巧妙设置的教学策略会细水长流地滴灌着我的语文教学之路;期待着未来的教学生涯中,这次课例打磨中的正能量能时时激励着我不断超越自己。这样,在某一天我再回首这段经历时,我会为自己的变化、为自己的成长而欣慰着。

 

第二篇:盛夏里的感叹号——国培20xx研修总结反思

盛夏里的感叹号

我是幸运的,这个盛夏有幸参与了国培(20xx)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历时一个月的国培计划语文资源的磨课就要结束了,一路走来,艰辛与欢笑铺满整条道路。细细数来,磨课路上给了我一个又一个惊叹!盛夏里充满了感叹号!

感叹1:这个夏天竟如此“热”!

20xx年的夏天那叫一个“热”!

“看,蒙娜丽莎热的都剪成短发了!”

“威海的气温都达到历史新高了,天太热了!”

正是在这样一个非常的夏天,我们迎来了一个非常的任务,为国培计划打磨一节资源课。激动加兴奋加紧张,让我们语文研修二组的8名教师不淡定了!

派出代表赴济南参加培训会,在专家的指导下制定课例打磨计划,召开小组研讨会......不论天气多么热,也难阻挡我们磨课的热情!当别人在午休时,当别人在陪孩子在海边玩耍时,当别人都在为家人做晚饭时,我们仍然在学校的会议室里为课例打磨研讨着、争辩着,我们的手指仍然在键盘上跳着舞。

“快看专家老师给我们提出修改意见了!”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问问省里的梁老师和翟老师,请他们帮忙解决下!”

“这个是网络平台技术,需要请教技术组的胡老师!” ??

在这一个月的磨课过程中,这样的语言在我们语文二组磨课的8名同事间不断的出现,看到专家老师给的指导评语,看到自己的提议得到了专家和执教教师的认可,自豪愉悦的心情溢于言表,眉梢间都有笑意。大家都知道,这里边还凝聚了很多人的汗水和付出啊!辛苦劳作的专家教师和技术组的老师们,他们也放弃了与家人相聚的时间,舍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悠闲自在地假期,不分日夜的在网上游走,帮我们解决磨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为我们带来光明的指引,犹如盛夏里的一缕凉风,吹走了炎热,吹走了烦恼。

国培20xx研修组群组讨论热,各地各学科小组交流热,各科小组组内商讨热,各个参与成员的内心热,20xx年的夏天竟然如此“热”!

感叹2:团结就是力量!

我们语文二组的老师都是来自教学一线,而且大多数都是初四的语文老师。当我们接到此项任务时,大家兴奋不已,个个都摩拳

擦掌,想借此次课例打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次次研讨主题的讨论会在二中会议室召开。我们总结出语文阅读教学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很难走进课文,总是浮在表面,所以再怎么精彩的文章,学生都品不出味道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这就是我们这次课例要解决的问题。不知道经过多少次的讨论,我们定下了研究的主题:让学生主动地阅读。经过专家梁老师的帮助,我们定下了课例研究的问题:1、如何提升教师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和需要以及文本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的能力?

2、面对初中较低年级的学生,如何准确地选择切入点,通过本课主旨问题的引领,促进学生主动阅读,深悟文章主旨?接着,周密的磨课计划就出炉了。

有了研究的方向,有了专家的指导,接下来就是按照计划进行“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磨课。在整个过程中,同组老师们的一言一行让我感动不已:

课例执教者苗春笛老师,《社戏》教案修改达10次之多,晚上熬红了眼睛,第二天还是精神抖擞的参与研讨和教案修改。 来自泽库中学的于海群老师每天早晨坐着公共汽车到二中来参加课例打磨,风雨不误,一坚持就是三个周。

四十多岁的李玉霞老师为了保证研修视频脚本的质量,熬到半夜2点钟。

张亚萍老师扔下感冒发烧的7岁儿子,坚持参加集体研讨。 唐丽丽、田燕华老师把孩子带到了办公室,和我们一起奋战。 我,硬生生的把女儿送到了室内温度达到32度的幼儿园。 研修组长张春晓老师,更是跑前跑后,忙里忙外的联系专家,协调工作进程。

......

是什么保证了课例打磨的高质量,是我们语文2组全体教师8颗火热的心和执着的精神!

“海群老师,你抽时间审核一下视频脚本。”

“没问题!”

“我的网络平台登陆不上了,怎么办?”

“别慌,我来帮你看看。”

“苗老师,我觉得这个地方可以这样修改。”

......

“团结就是力量!”多少个中午我们在学校度过,多少个夜晚我们在挑灯夜战,QQ聊天记录记载着我们的交流,湿透的衣襟和一个个磨课视频见证了我们辛苦的付出!正是有了大家共同的努

力,互相的帮协,我们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一路走下来,完成了整个磨课任务。

感叹3:修改量表,量表观察真课堂!

“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设计出易操作,有实效的课堂观察量表。用课堂观察量表来观课,这一直是我们文登二中的语文教研的重要环节。这次课例打磨用的观察量表的设计,我们更是做到“倾心、倾力、倾情”。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观课,观课量表的设计,我们先后召开了三次会议:量表维度选择和观课分工会、观课量表修改会、观课后再改量表会。我和李玉霞老师分在一个小组。我们选择的维度是课程性质。研究的问题定为文本的使用是否符合学情和学科特点。起初,量表采用划对号和计分数的方法,从以下几点观察:课堂教学中文本使用的频次、课堂教学中文本使用的时机、课堂教学中文本使用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文本使用的服务对象、文本的生成内容、回归文本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学生应用文本的情况。 后来发现,很多的观察内容存在重复现象,而且观察的内容复杂,不利于观察,于是采用删减、合并的原则,重新修改了观课量表。纵列是观察内容,涉及到如下六个方面,从课堂教学文本处理情况、使用时机和方法、服务的对象、使用的效果以及学生应用文本的频次、生成情况来研究教师是否选择了合宜的教学

内容促进学生主动阅读。记录的方式是:标记段落看选用文本情况、打分看效果、打对号看服务对象、记次数看应用。

带着观察量表观课,根据观察数据进行有理有据的评课,大家对苗老师的课又提出了新的建议,量表观察出真课堂! 感叹4:“革命”尚未成功,小我仍需努力!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贯彻课程标准,基于学生学习的课例研究”。我们在研修组长张春晓老师的带领下,按照“确定与归因问题、制定方案与实践方案、观察与分析效果”的研究思路来进行课例研究,进行“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最终完成了研究任务。这次的资源磨课虽然结束了,但它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思考,我们今后的教学研讨之路应该怎样走下去呀?怎样才能让阅读教学的春天走进每一个学校?作为学校语文团队的负责人,我发现肩上的重担越发的沉重。让语文返璞归真,让学生爱上语文,这些都使我倍感压力。“革命”尚未成功,小我仍需努力!我要驾着生命化语文教学的方舟,乘着磨课研修的东风,驶向教育胜利的彼岸,加油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