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中的洞见2》格言摘录

单独中的洞见2

第一章 ——人生、命运

1

人生是对幻象的一场永恒的追逐,同时也是对真相的一个永恒的逃遁。

2

我们的人生就像一个慢慢鼓胀的气球,明明知道气球一定会在某个时候爆破,但我们还是不知不觉地给它充气,并且很高兴地看到它越来越大。

3

人生,其实就是一部意欲的奋斗史。

4

生命意志需要在高潮中释放自己,它享受那个猛烈和激荡。为此,生命最大限度地追求展现,追求成功。

5

生命力也意味着产生幻觉的能力。

6

希望其实就是生命,至少,希望在很大的程度上支撑了生命。人如果不做梦,就没有活下去的理由。

7

人需要希望、幻想这些东西,这样他们才能在精神上与死亡抗衡。

8

我们无数次地对未来抱有热切的渴望,但那些未来还有我们自己后来又怎样了呢?

9

现实常常无力承载我们的希望。

10

当一个人对这个世界不再抱有任何期望,他便能够瞭望。

11

时间是一个沉重的东西。至少,一旦我们意识到时间,就会心情沉重。

12

时间让我们意识到生命本身的可悲,时间使我们产生了悲剧意识。

13

正如一个东西往往远观才美,很多平淡的事情唯有在回忆中才显得美好——一种时间上的远观。

14

回忆——一个人的现在之我与他过去之我的会晤。

15

人都是喜爱远处的东西,而眼前的事物却让他感到索然无味,因为有距离才会有幻觉。所以,一个人真正喜爱的是自己的幻觉——一张自我设计的蓝图。

16

没有什么事物是神秘的,只有距离才是神秘的。一切事物的神秘感,都要仰仗于于这个距离。

17

距离本身具有奇妙的变焦作用,它使一个事物产生扭曲和变形,进而让人们产生出一种错觉。

18

我们不了解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是神秘的,而那个我们已经了解了的神秘,其实它就只是一个东西而已。

19

只要是让我们产生幻觉的东西,要么那里面隐藏着一个阴谋,要么它就只是一个无聊的恶作剧。

20

远处的事物拓宽我们的视野,而眼前的事物,却常常扭曲和损害了我们的视力。

21

有些事物,只有当它在我们眼中变小的时候,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它的价值。

22

凡是肤浅的东西,很快就会让我们感到乏味和厌倦。人生的空虚、乏味和无意义,只不过是暗示了我们这种生活方式的肤浅。

23

也许,人是作为一个问题而存在的。他就像一个无法被除尽的无理数,或者就像一个无法溶解于整体中的沉淀物。

24

人生就像一个小心翼翼地摆放多米诺骨牌的过程,死亡则一蹴而就。

25

生命可以像清澈的泉水那样地喷涌,也可以变成地上的一摊血。

26

快乐的高度和悲伤的深度,即是生命的高度和深度。

27

人的一生,就其内在而言是一个永不停息的骚动,外在则表现为持久的动荡。

28

生活就像是跟一头看不见的怪兽搏斗,它给予我们的打击无处不在。

29

支撑人们活下去的两个主要动力:一个是被性的幻想所驱策,另一个是他们相信自己的将来会变得更好。

30

总的来说,生活就是不断激起的一连串幻想,还有就是这些幻想的逐一破灭。

31

每个人的个体性就像天上一朵云彩的形状,我们把那个形状固执地认作自己。但是,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一切都只是一种流动和改变,一切都只是整个存在的一场游戏。

32

不管局部发生了什么,整体仍然完好无损。那么在整体的眼里,局部所发生的一切就只是一场梦。

33

气泡和蜘蛛网在一定的光线下都是色彩斑斓的。只是气泡太容易破裂,而蜘蛛网又太难以挣脱。人们在世上所热烈追逐的事物,大都具有这样两种特性。

34

人不是在追赶什么,就是被什么所追赶。

35

我们的生命真的是一种很不完美的存在。从生到死,人就是一个加长的蜉蝣版;堆积东西,那是蚂蚁也能够做到的;展示和炫耀,孔雀比我们做得更好;如果人

从空中坠落,那么他就只是一个纯粹的物理现象,那甚至还不如鸟类。创造文化和美的事物,这是人类唯一的尊严,但那也只是极少数人的事。

36

这个世界是一块银幕,我们内在的东西就被投射在这块银幕上,由此我们看到了它们所产生的效果。然后,根据对这些效果的评估,我们可以决定是放弃它们还是继续保有它们。

37

一个明智的人最后会领悟到:他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恰到好处。这与成功和失败无关,成功是他想要的,失败是他产生的。从自己产生的效果中去认识自己,也许,这就是人生真正的意义所在。

38

正如我们孩童时期被要求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完全领会大人的用意。同样地,我们生命中的每一种经历都自有其用意,只有当我们生命将要完结的时候,我们才会明白其奥妙。

39

命运偶然把人们关在同一个笼子里,不过,当他们挣脱笼子后,他们还是奔向不同的方向。

40

两个人本来是两条路,当这两条路会合在一起后,很可能就缠绕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结构或一个漩涡,但路将从此湮灭。

41

陷入一种结构,即是陷入一种纠缠和麻烦当中。

42

多数人所寻求的安全感,实际上只是一种舒适的监禁。

43

人通常不能直接感受到自由的存在,他只能在枷锁中间接地感觉到自由的缺失。

44

人生的前半生主要是做梦,后半生则回忆这些梦。年轻,就意味着还有足够的资本可以继续做梦。

45

一块石头也有自己的梦。

46

白天的睡眠和深夜的清醒,都别有一番滋味。

47

人们对醒来没有兴趣,他们只想做些好梦。

48

人们不仅做梦,他们还歌颂自己的梦。

49

就像我们无力主导自己的梦境一样,我们也无法主宰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们一生的价值并不比一个梦的价值高出多少。

50

不要说我们在人生中自己做出的重大选择,即便是一次小小的意外,就足以造成一个人命运的错位。

51

不做任何逃避地直面生命的真实进程,那是一种非凡的勇气。

52

从心理状态分析,生命比较像是一种偷盗。所以,它总是感到紧张,经常处于一种惶恐不安的状态。

53

从对子女的养育中,我们感觉到自己的一部分生命也活在他们身上了,活在这些更年轻和新鲜的生命上了。这对于我们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否则,我们将直接而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老和死亡。

54

当人们无法在自己的地基上修筑起房子的时候,他们便开始为自己的下一代修建地基,他们的下一代也同样如此。

人们借着生育而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但同时也卸掉了对自己生命的责任。

55

人们通过角色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56

生命不只是逐渐变老而已,它也是一个走向内在成熟的机会。一个临终时仍然保持幼稚的人是可悲的。

57

人们在对外界事物的追逐中荒废了自己的内在,其恶果将在生命的后期阶段全面呈现和爆发。

58

人生就像是一个游乐园里一系列低等的游戏,而我们以自己的性命充抵了这场游戏的门票。

59

总的来说,人生是荒谬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把它合理化。

60

人生是一个需要用我们的一生不断地去反省它的错误。

61

就像我们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一样,人生不过是为了让我们获得一个教训。

62

人们一生都在致力于收集各种各样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以此要证明自己什么,那可真是一部长篇大论。

63

就像有些人喜欢在风景名胜之处刻上自己的名字一样,人们也都想在这个世界的沙滩上留下自己永恒的脚印。

64

人生是一个展示,同时也是一个掩饰。那些被展示的将逐渐衰弱和淡化,那些被掩饰的将逐渐强化和浓厚。最终,我们还是被我们一直在掩饰的东西所淹没。

65

即便我们得到了我们所朝思暮想的东西,它也不会让我们兴奋多久,很快地,我们就又会回到自己以前的老样子。

66

已实现的东西对我们而言都已经死去了,只有那些未实现的目标对我们来说还活着,我们也为它们而活着。

67

我们的努力以及我们所做的事情,并没有使我们的生命趋于结晶和整合,反而让我们变得支离破碎。

68

当我们在追逐什么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死亡同时也在驱赶我们。

69

这个生活和人生并不具有绝对的价值,除非一个人能够通过它达成一个更高的东西。

70

也许,这个世界就是为了让我们感到挫折而存在的。只有经历了人生的幻灭,才能超越人生。

71

当我们完全了解了一样东西,它对于我们就变得没有意义了,意义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对它还不甚了解。所以,当我们完全了解了这个人生,它对于我们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72

人生的意义——从发现人生的无意义开始。

73

真正的成功是生命本身的成功,除此之外的其他成功仍然不足以弥补生命本身的失败。

74

人生中的一切辉煌,都只是给它最后的悲凉充当了陪衬。

75

人生的过程总是有点滑稽的,而它的终局是悲凉的。就像马戏团小丑的滑稽,还有他谢幕后的悲凉。

76

这个极度喧嚣的人生,最后往往都是在惨淡和凄凉中收场。

77

人生是非常具有欺骗性的。一个人越是接近生命的终点,就越会看清这一点。

78

其实,人生与婚姻很相似,这个世界就是我们所娶的女人。

79

我们人生中每一次重大的变故,都像是一次急刹车,把我们从虚幻中摇醒。

80

我们在人生中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各种挫折,其实都是在不断地帮助我们重新调整自己生命的航向,直到我们最终能够走上智慧之路。

81

很多问题无法被解决,它只能被变小,它只能借着你的提升而变小。如果你试图去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它将因为你的介入而变得更加庞大和更为复杂。

82

无数的问题在这个世界上奔走和游荡,它们相互碰撞和摩擦。有时候,两个问题

碰巧就彼此相互解决了。

83

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而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成功;领悟人世间那些所谓幸福和快乐的虚幻性质,这是成熟。

84

忙碌并不等于充实,成功也不等于成熟。

85

尽管我们日复一日地过着同样的生活,但我们并不能通过这种反复冲击的方式就能够穿透这种无聊的生活。

86

一个人的心智越是敏锐,他便能越早地察觉到这个世界和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各种重复,它们是无聊的、不堪忍受的。有了这样的认知,紧接着就是要超越所有这些大大小小轮回的强烈渴望。

87

只有当一个人从终点回到起点,他才会发现自己原来兜了一个大圈子。在这之前,他还固执地以为自己在前进、在进步。

88

如果你对这个世界不满意,那么就努力地去超越你自己吧。

89

保持超然,恐怕是一个人活在世上最体面的方式了。

90

人最终是要归零的,在这之前开始做减法是明智的,那是最好的适应性训练。

91

人生真正的制高点不是站在成功的巅峰上,而是站在死亡的高度上。

92

好像每个人都在等着将来,不管他现在已经拥有了什么,他总是觉得将来才会有更重要的事情出现。他的感觉是对的,死亡就是那件最重要的事。

93

其实,一个人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事情是需要他去负责的——除了他自己的死亡之外。

94

也许生命本身就具有一种残忍的性质,所以,它才会有那样一个惨烈的结局。

95

痛苦支付享乐,死亡偿还生命。

96

如果一个人参加考试,当他打开试卷后发现没有一道题是自己会做的,那个感觉是很强烈、很窘迫的。同样地,如果一个人在有生之年一点都没有为死亡做准备,当死亡降临的时候,那种感觉也是非常强烈的。

97

人生就像是一场规定时间内的考试,死亡就是那个考官。

98

孤独和苦难使人深刻。也许,大自然或命运希望每个人都变得深刻一点,所以,一个人要么主动地进入孤独,要么就被动地承受苦难。

99

只有当外面世界的一切对一个人变得再也没有用了,他才会去看看他自己是怎么回事。只有当一个人再也没有兴趣向外寻求,他才会开始向内观照。

100

一个到了生命的晚年还在向外探头探脑的人是可悲的。

101

一个向外寻求的人,不管他是否得到了他所追求的东西,最后他都会感到挫折。因为,他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不是一个客体,而是自己内在的一种状态。

102

即便我们终于等来了一个渴望已久的结果,它也总是在一个不恰当的时候才姗姗来迟。

103

不管我们为改善自己的未来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努力,但实际上,我们的人生还是每况愈下。

104

一个人终归会对自己的人生感到失望,他所有的希望,都只是延缓了这个的失望的产生。

105

人以他所拥有的一切构筑了自己的迷宫,并迷失于其中。

106

一个人外在的积累,并不足以封堵生命本身的流逝。

107

得到一样东西总是让我们感到兴奋,但兴奋中也夹杂着一些紧张;失去一样东西总是让我们感到失落,但失落中也有一丝轻松。

108

一个人失去的东西越多,他就越接近于他自己。一个人失去了多少的身外之物,他就得到了多少他的本质存在。一个人所拥有的东西,就是他与他自己之间的唯一障碍。

109

当我们失去什么的时候,我们同时也给自己腾出了一点空间,至于平时,我们一直都被满满的占据着。那就是为什么失去一样东西永远都比得到一样东西更耐人寻味,因为我们回味的正是那个空缺,而那个空缺就是我们的本质存在。

110

获得就像负重,失去犹如卸载。

111

在这个世界的戏剧舞台上,没有一个人是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演的。所以,并没有所谓的胜利者和失败者,只有执迷者和超脱者。一个超脱的失败者远胜于一个执迷的胜利者。

112

如果失败能够通向成功,那么成功和失败仍然在同一条线路上,那么成功和失败就像是处于同一个坑道的两端。那么,它们两者很可能原本是串通一气的。

113

成功也是失败——一种不容易被识别出来的失败。

114

成功的意义是为了最终能够丢掉它,亦即跳出失败与成功的循环。

115

每一条岔路都吸引着我们的好奇心,每一条岔路的终点也都是死胡同。但谁又能够不走岔路呢?

116

世界很广阔。但我们的人生,却只能从一条晦暗而狭窄的隧道中穿过。

117

世人都是过路者,也是迷失者。所以没有必要向别人问路,即使路的本身,也比别人那里对我们有更多的指引。

118

外在的迷路可以垂询他人,内在的迷路又要向谁垂询?一个人只要沉静下来,自会有内在的指引。

119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过,只要一个人跟他自己没有走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120

通常,我们在漂泊中才会更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那是有点沧桑和悲怆的感觉。不过,我们喜欢那种感觉。

121

旅行可以增长一些见闻,但旅行终归不会给一个人以太深刻的启发。

122

穿着一双破旧的鞋,一个人无法走上新路。破旧的鞋子只认识老路。

123

当一个人掉进了一个陷阱,几番努力没有挣扎出去后,他就索性在这里安了家。

124

生命是一种误入歧途的状态。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生命才会了解它自己。

125

作为我们的一个对照物而存在,也许才是这个世界的真正意义。所以我们不要一味地向外看,而更要向内看;我们不要一直向前看,而更要回头看。

126

大自然是一个谜,但它更是一面镜子,大自然希望人类透过这面自然之境去破解自己。

127

所有的努力,从本质上说都是一种挣扎。

128

所有向外的努力都是对自己的一个拉伸,它会制造出一个紧张的张力。而在空寂和无为中,一个人就可以收回所有向外的触角,安歇在自身当中。

即便是一根橡皮绳子,它也宁愿像蛇那样盘踞在那里休息,而不是在拉伸中被使用。

129

当一个火把快速旋转,那看上去好像有一个固定的光圈在那里。与此类似,我们一直忙碌,维持一种高速运转的状态,我们不能忍受孤独和完全静止下来的状态,那也许只是为了维护一种幻象的存在吧。

130

人已经习惯于紧张,以至于不紧张对他来说也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紧张。

131

人生是一个逐渐硬化的过程。

132

人是一种主动性,他活在一个做的世界、行动的世界,他完全不习惯于被动的方式。但主动性的世界是紧狭隘的,这里充满了竞争。被动性的世界是放松的,这里无限宽广。孤独、无为就是被动性,死亡更是被动性的极致。

133

所有的竞争,最后都可以归结为与自己的竞争。

134

存在是一种放松和无为的状态,而我们的生命是一种紧张、一种想要成为什么的努力,我们因为没有领悟存在的本性而不能与之相适应。这就犹如一个不习水性的人落水后对水的抗拒与挣扎,以至于最后沉入水中溺死。这差不多就是我们一生的写照。

135

放松,是返璞归真的唯一方式。

136

人们常常因为不必要的主动性而陷入被动之中,因为“不必要”,从而导致了“不得不”。

137

一般而言,人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当他知道了,他就不会去做。

138

知道就是存在,不知道就是不存在。人以一种昏睡的状态活着,他生存,他行动,但他并不知道,所以他近乎不存在。

第二章——人性、社会

1

人性尽管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但它最基本的特质就是狂躁。

2

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向外散发着自己的狂躁。如果说灰尘的脏是物质性的,那么人的肮脏则是精神性的,并且带着很大的放射性和传染性。

3

对很多人来说,他们爱一个人也好,恨一个人也好,他们所能贡献出来的就只是自己内在的疯狂而已。

4

所谓的庸俗,就是在一个人的自我挂帅下的他身上所有动物性的总和。

5

平庸不仅仅只是平庸而已,它里面隐藏着堕落的种子。

6

当平庸占据了大多数时,它就变得底气十足,它甚至还给自己挂上了“主流价值观”的金字牌匾。

7

从根本上说,有谁能够完全免俗呢?活着,这本身就够俗的了。

8

这个世界对平庸有无限的宽容。

9

人无法向别人承诺,因为他甚至不能对自己承诺。

10

轻易地承诺,使我们不是背叛自己的声誉就是背叛自己的能力。

11

淡淡的承诺也许才是最真实的,而信誓旦旦的承诺,很快就变成了笑谈。

12

人一生当中都一直在背叛什么人,要么是别人,要么是自己。

13

人无法承诺,因为他是由一些碎片拼凑起来的,这些碎片轮流坐庄,轮流执政,没有哪一个部分能够一直坐在王位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14

不要试图寻求别人的尊敬和赞美,尊敬总有变为轻蔑的那一刻,赞美总会有转化

为毁谤的一天。

15

我们崇拜过的偶像,最终大都成为了我们的垫脚石。人,其实只崇拜他自己。

16

那些曾经一度向我们虚心请教的人,总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反过来把我们好好的训导一番。那些当初自认为不如我们的人,他们用不了多久就会证明给我们看——他们其实是比我们强的。

17

一个被很多人追随的人,也常常反过来追随他的追随者。

18

当人们赞美别人的时候,他们感觉到自己多少都有点屈辱。所以,当我们试图获得别人赞扬的时候,我们最容易遭到别人的羞辱,正是我们的那种企图激怒了他们。

19

人们的赞美总是显得迟疑,而他们的嘲笑却几乎是出于本能。

20

跌倒在地之所以让一个人有失体面并且被人哄笑,那是因为跌倒之人从两条腿的变成了四条腿的,他一下子跌入了动物世界。

21

当别人嘲笑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嘲笑他们的嘲笑。

22

如果嘲笑的时候是仰头向上的,那么这种嘲笑很可能是出于自卑的嘲笑。 嘲笑,它可能出自于优越感,但更可能是出自于自卑。

23

我们过分地夸赞一样东西,往往是为了旁敲侧击地贬损它的对立面。

24

对于别人那些不会引起我们嫉妒的一般成就,我们常常不惜溢美之词地大声叫好,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那些赞美是不值钱的。但对于别人真正的优越之处,我们却保持缄默。

25

恭维就像搔痒,只要部位吃得准,被恭维的人无不感到惬意和陶醉。

26

正是相互的奉承和欺瞒,才勉强把人们粘合在一起。

27

每个人都不妨适当地赞美一下自己——只要他是以一种谐谑的方式,那么没有人会对此反感。

28

愚昧者称颂现存的一切。

29

人们不是喜欢评论别人就是喜欢给予别人建议,这两种方式都让他们产生一种优越感。当我们评论别人,我们充当了类似于法官的角色;当我们给予别人建议,我们则充当了一个巫师或预言家的角色。

30

对于自己欠缺的东西或能力,人们常常会竭力地贬损它,贬损它是为了证明我们不屑于拥有它。

31

谦虚只是傲慢崭露头角之前一个简短的开场白。

32

原来,谦虚和虚荣竟然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共存!

33

当一个人看不起自己时,或者说当他还不能完全看得起自己时,他就希望被别人看得起。

34

一个虚荣心强烈的人,很难不表现出势利眼的倾向。男人的虚荣心通常超过女人,但论势利眼,还是女人更胜一筹。

35

展示的另一面就是掩饰。当我们向别人展示自己美丽一面的时候,我们原本想要遮掩的丑陋一面却常常在不经意间门洞大开,总会有意外发生,谁知道呢?

36

人们不是在展示就是在掩饰,我们的整个人生都只是一场虚假的表演。

37

越是肤浅的东西就越是想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注意力本身也同样肤浅。

38

好像每个人都勉为其难地摆出某种造型,等待着别人的检阅。

39

正如一个失意的人常常在别人面前述说他以前的辉煌经历,一个得志的人也总是向别人谈起他以前的艰苦辛酸。

40

当一个人不肯当面给予我们好评,我们就常常把别人对我们的好评说给他听,以此启发他。

41

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那是对别人的一种无形的冒犯,别人对你的感觉不会好。

42

别人引以为傲的东西,若是与我们引以为傲的东西完全相反,那会让我们极度反感。

43

人们彼此的模仿,增强了他们的攀比之心。

44

愚蠢因为自己的富有而变得合理了,这是一条捷径。为此,愚蠢急需镀金。

45

追求物质上的奢侈,是多数人显示自己不平凡和优越感的唯一方式。

46

外在的奢侈只是掩饰内在贫瘠的一个诡计。当一个人有了内在的丰富,他就无意再去追求外在的奢侈。

47

一个衣着破旧的人,我们还无法判断他是否真的贫穷。但一个在物质上极度追求奢侈的人,我们断定他在精神方面非常平庸是绝对有把握的。

48

当一个人欠缺高度,他就会去追求宽度,并且幻想着可以把它直立起来变成高度。

49

奢侈是由虚荣心引发的一种可耻的浪费,它是对人类全体劳动的恶意透支。

50

有什么享乐能够不遗留残渣和垃圾呢?

51

奢侈是表现在物质层面的一种权力欲。其表达方式是: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物质

上的优越感,以此来微妙地折磨别人。

52

追求物质上的奢侈,其实是很孩子气的行为。

53

对奢侈的追求源自于一个人内在很深的自卑。

54

很多人尽管满身穿戴着名牌,但他们本人却是不折不扣的地摊货。

55

事实与对它预期之间的落差,构成了我们大部分情绪的基础。

56

快乐中往往带着兴奋,有一种向上窜升的特性,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所以快乐过后一个人会感到疲惫。而悲伤中有寂静和空旷,一种什么事也不能做的感觉,所以悲伤之后一个人会感到轻松。

57

悲伤中并非没有甜蜜的成分,正如快乐中并非没有苦涩的成分。当悲伤的伤口开始结痂后,人们便时常忘情地抚弄这个伤口,就好像那已经成为了一种享受。

58

当一件好事变得让人过于兴奋,那么它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烦恼。

59

焦虑是希望的另一个别称。

60

我们明显喜爱那些能够让我们产生幻觉的东西。

61

希望和未来与其说是用来让我们向往的,还不如说是用来让我们遮挡死亡的。

62

未来其实和过去一样,都是人心理上的一个负担。如果说过去是沉重的,那么未来也不轻松。人常常一个肩挑着过去,另一个肩扛着未来。

63

人们在盼望中透支了他们的未来。

64

有些所谓的忠诚,就是寄居蟹在离弃自己居所之前所抱持的心态。

65

对低劣的东西毫无保留地贬斥,以及对卓越的事物不遗余力地赞叹,这是纯真的表现。

66

嫉妒不仅仅只发生在个人身上,它也常常发生在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甚至一个时代。

67

应该说每个活在世上的人都或多或少是不幸的,按理说这个世界不应该有嫉妒存在,但人与人之间仍然充斥着嫉妒,也就是说那些更为不幸的人嫉妒那些较为不幸的人。这就更证明了这个世界的不幸。

68

男女之间的性别意识一旦淡化,恐怕也难免不相互嫉妒对方的才能和品质。

69

当我们嫉妒别人,就等于我们暗地里已经承认了他相对于我们的优越。嫉妒拒绝赞扬,但实际它是一种隐性的赞扬。

70

一个人最容易遭人嫉妒的,莫过于他身上那些被异性青睐的特质。

71

幸灾乐祸和嫉妒犹如一对龙凤双胞胎。

72

较低的总是想要干预较高的,因为它无法理解那较高的而深深的被打扰。而较高的对于较低的,却是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

73

美很少会去关心丑,它只专注于自己。相反,丑却对自己周围的美非常警惕,并且尽其所能地扼杀它们。

74

人们倾向于相信别人那里所发生的坏事,却乐观地相信他们自己会遇到一些好事。

75

人们谈论别人坏事的兴致,并不低于他们吹嘘自己好事的兴致。

76

人们喜欢听说一些丑闻,唯有如此,他们对于自己的感觉才会好一点。

77

每个人都是他自身品质的直接受益者或受害者。多数情况下,人都是因为自身的低劣而受苦。

78

最大和最不可测的风险,通常都是来自于人性的风险。人们在婚前的美好憧憬与婚后的实际痛苦,两者的反差是何等的巨大!这都是因为他们完全低估了人性的杀伤力。

79

对人性的彻底失望,必然导致对社会和人生的彻底失望。因为,这个世界其实就是人性的总体效果图。

80

了解产生失望,越了解就越是失望。我们对于一个人的好感,很少会随着对他了解的加深而加深。

81

当我们对一个人开始不满时,他的缺点便在我们面前暴露无遗了。

82

我们的快乐常常来自于我们使用了自己的力量,我们的不快常常是因为别人对我们使用了这种力量。

83

人不一定有能力给自己带来快乐,但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能力给别人制造痛苦。于是,很多人选择了后一种方式。

84

当我们看到别人因为我们而痛苦,我们便感觉到了自己的力量和优越感,这种快感形成了一个人的残忍。

85

恨的态度终究是一种去争斗、去获取的姿态。

86

每一次的憎恨和愤怒都是一次淬火,使一个人变得更加坚硬。

87

我们的厌恶感常常比我们的喜好更加持久,我们对什么东西的喜好有时候还会疲劳,但厌恶感是不会疲倦的,它是一种更深的东西。

88

人们常常在自己的虚伪中适当地添加了真诚的作料,这使得我们真假难辨。即使是一个骗子,当他导演自己的骗局时,其表现也是非常真诚的。

89

诱惑,常常让人的理智发生短路。

90

很多的陷阱,它们的外观看起来那好像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91

虚假的东西最多只能昙花一现,真理却具有持久的魅力。

92

虚假和错误的东西好像更令人感到舒适,因为它们与我们内在的人性更加相应。

93

除非我们自己的错误已经清晰和庞大到把我们逼入绝境,否则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在这之前,我们还曾经那样小心地维护它并且百般地为它辩解。

94

没有比放弃一个我们喂养多年的错误更加困难的,因为我们已经与它血脉相连;也没有比丢弃一个真理更加容易的,因为我们只是谈论它但我们的生命从未真正地涉入它。

95

由我们自己主动地去结束一个错误,总是远好于我们被动地被一个错误所结束。

96

如果我们无法从自己拥有的智慧中感到快乐,那么,再也没有比看到别人的愚蠢更能让我们开心的了。

97

占有产生了权力的感觉。

98

从热情到暴力,常常只有一步之遥。

99

我们可以为什么事情鼓起自己的勇气,但底气并不是那种可以临时充气的东西。

100

一个过分地专注于实用性的人,他自己也逐渐变成了一样东西。

101

我们对别人的尊重,同情的成分往往大于敬佩的成分。

102

就外观而言,有的人长得素雅、清淡,也有的人长得油腻、荤腥。

103

人们表面上所显示出来的那点教养,常常就像是女人身上的那股脂粉气。

104

人基本都是外香里臭的。

105

在自己喜爱和擅长的领域被别人所需要,有时是相当惬意的一件事。所以,人除了种种需要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需要——被需之需。

106

人们很少能够真正地理解什么,或者他们很少会费心去理解什么,他们随意地论断任何事情。而论断,其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宣泄的方式。

107

误解也是一种理解,以误解的方式理解。

108

语言对多数人主要发挥如下功能:宣泄情绪、抒发偏见、炫耀自我。

109

比被人鄙视更糟糕的是被人怜悯。

110

多数的好奇心都是肤浅的,它主要源自于无聊和空虚。

111

一个人如果始终对客体感到好奇,那么他就还没有摆脱孩子般的幼稚。

112

每个人都对自己感到不同程度的厌倦,但对别人仍然是兴趣盎然。

113

人们有兴趣去窥探别人的隐私,却无意去探究自己的真实身份。

114

人们通常羞于向别人坦诚地敞开自己。因为,他的优越之处别人视而不见,相反,他的缺陷将成为供人娱乐的靶子,暴露在别人的射程之内。

115

当我们的精神不想受打扰时,我们就乐于重温自己熟悉的事物,以此抚慰我们动荡的心灵。当我们对自己感到厌倦时,我们就渴望接触一些新的东西,以此激发我们的活力。

116

人们都在忙着追逐各种感官刺激,却没有人想去激活自己的灵魂。

117

我们对外界各种消息和琐事的密切关注,正显示出我们自身的无关紧要。

118

恐惧是最大的不安全。

119

任何的恐惧,都是对自己的一种监禁。

120

纵欲源自于一个人内在的虚弱而非充盈。

121

一个人的习惯就像那些统治者,它有着自己的既得利益,尽管它也知道自己的种种危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轻易地让出自己的地位。

122

一个人可以叛逆,但一定要叛逆得有趣。

123

真正的叛逆,是一个人完全遵从来自于内在的指引,而非外在刻意所为。

124

人们没有足够的信心完全追随别人,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完全成为自己。

125

人们也许会以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感到骄傲,但没有人会为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感到满足。

126

没有人满足于自己的影响力,但每个人都满足于自己的洞察力。

127

一个人被激怒后会卑劣到什么程度,是他内在品性和修养的最真实反应。

128

愤怒是丑陋的,忧伤中却有些许的美。

129

人性中诸多的恶劣品质,在相互的冲突与摩擦中变得更加锋利,更具有杀伤性。

130

每个人的内在都争吵不休,所以当他们与别人争吵时也能应付自如。

131

两个人之间大声争吵,比两条狗相互狂吠更为不雅。

132

如果你想看看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那么就留心人们在愤怒和淫荡中的样子吧。

133

小人得意时的那副嘴脸,堪比于一张淫荡的面孔。

134

不幸之人,通常从比他更不幸的人那里得到安慰。

135

没有比别人的不幸更能安慰我们的了,也没有比谈论别人的不幸更让我们感到惬意的了。

136

人类之所以普遍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心理,也许是因为在潜意识中,他们把别人基本是当做罪犯来看待的,这样一来,别人的不幸当然也就罪有应得了。

137

当一群被关在牢笼中的人看到了外面有一个人在自由游荡,你以为他们会向那个人求救以帮助他们逃出牢笼吗?不!他们恨不得把他也抓进笼子里。

138

从贪婪的眼神里,我们总是能够同时看到一丝凶光。一个人贪婪到什么程度,他通常也会凶狠到什么程度。

139

笑是人类对严肃生活的反抗。

140

人类的笑,通常都是因为被突然出现的荒诞场景所触发。因为我们平时活得如此严肃和一本正经,当这种严肃不经意间露出马脚或人们的假正经突然被揭穿,那么整个场景就变得非常荒诞,于是笑就被触发了。

141

在所有让我们发笑的东西中,幽默是最不做作的、最自然的。

142

恐怕没有比幽默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了。而且,幽默几乎就是一种天生的禀赋。

143

与强力的命运相比,人在各方面都居于下风。只有幽默是例外,唯有它能够笑侃命运。

144

那些喜欢搞恶作剧的人,他们显然是误解了有趣的含义。

145

人们常常在试图伪装自己时捉襟见肘。

146

那些被人们当做茶余饭后谈资的事情,其悲哀在于:那就好像它们只是充当了人们吃饱后剔牙的牙签或擦嘴的纸巾。

147

激情看似具有一种向上的冲力,但它并不会把一个人带到高处,相反它只是让人变得虚脱,以至于跌落到更低的低谷。

148

激情具有丰富的表情和充沛的体力,但它里面却没有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149

当一个人说出的是事实与真相,他就不会太在意别人是否相信,只有当他说的是谎言时才会如此。

150

人们对别人喋喋不休的指责,无非是为了借此抬高自己。这就像火箭持续地喷出火焰,然后借着这个反冲力升空。

151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猛烈抨击,往往并没有反映出他们的判断力,倒是更显示出他们的内在尚有很多余怒未消。

152

对别人施以恶毒的谩骂与粗鲁的暴力行为,都是一个人无法抑制自己内在的卑劣品性而迸发出来的结果。这与一个人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而导致生理失禁的情形没有什么两样。

153

疯子的所向披靡——你既不能跟他打斗,也不能跟他讲理,你只能闪开让路。

154

那些猛烈地抨击和揭露别人的人,常常是首先暴露了自己。

155

当靶子没有被胡乱射出来的子弹击中,它一定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与此同理,一个人即使遭到人们铺天盖地的谩骂,但如果那些谩骂并没有说中他的要害,他也会同样感到轻松和有趣。

156

优雅和体面的失败永远要好于龌龊和猥琐的胜利。

157

当顽强和坚忍不拔弄错了方向,它就变成了顽劣和冥顽不化。

158

世间的一些传统和习俗,并不比人性中那些根深蒂固的习气更胜一筹。

159

多数人都害怕成为与别人不同的,但生命并不仅仅只是一个齐步走、团体操或大合唱。

160

我们对自己熟悉事物的看法,往往还不如我们对陌生的事物来得更加客观和公正。一般而言,客观性和公正性不是产生于初始,就是形成于最后。

161

人们只能认出那些比他们稍好一些的东西,至于最好的东西,他们便看不见了。

162

人们常常低估离自己近的,而高估离自己远的。

163

高贵的人醉心于神性的事物,低劣的人对驾驭别人有特殊的嗜欲。

164

富有的人似乎觉得他们拥有对一切的优先权,甚至包括对真理的优先权。

165

没有比一个手持权力佩剑的人粗暴地闯进智慧的领域——并且在这里招摇过市——更令人憎恶的了。

166

在权力和智慧这两者之间,世人无疑更崇拜权力。

167

世人的善良中夹杂着愚昧,他们的聪慧中又夹杂着邪恶。

168

善是一种纯净,它不担心被榨取,只怕被污染。

169

人们在行善时总是比他们在作恶时更迟疑不决。

170

有些人偶尔才会在特定气氛的感染下施以善行,就像他们偶尔才会挥霍一次钱财一样。

171

在通往利益的方向上,即便是旁门左道,也已经人满为患。

172

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尽可以把他的才华溢到远处,但他若以自己的才华去打扰他的邻居,那是非常不明智的。

兔子不吃窝边草的用意,正是为了更好地隐藏自己。

173

当一个人爱自己,他是不图回报的。那就是为什么人们能够不图回报地爱自己的孩子。

174

一个人可以轻蔑一切,但他必须先从轻蔑自己开始。

175

一个非凡的轻蔑者,一定倚靠着他那非凡的崇敬之物。

176

如果你骄傲就尽情地骄傲吧,直到耗尽了你的骄傲。

177

一个内在有着巨大优越感的人,将会丧失他的虚荣心。

178

一个内在有着卓越禀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骄傲。这样的人已经超越了世俗的虚荣心,正如一个人不会介意来自于猪的评价。

179

骄傲来自于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自性很深的领悟以及由此产生的信任。

180

最大的谦虚就是不存在。还没有人谦虚到不存在的程度,亦即无意再出席这个世界的舞台表演。

181

在整个存在当中,只有人类是作为一个迷失者而存在,只有人类在苦苦寻找自己的归宿。而其他每一样东西都早已有了自己的归宿。

182

动物身体上的进化非常缓慢,人类精神上的进化又何尝不是如此?

183

动物还在原地打转,人却误入了歧途。

184

人类的两脚已经离地,但他们的翅膀尚未长出。

185

只有少数人的生命进化深得大自然的欢心,而多数人最后都成了大自然的弃物,他们并不是大自然想要成就的东西。

186

大自然是如此的巧夺天工,即使当它雕琢一个人的命运时,也同样如此。

187

把上帝拟人化,无非是暗示人是上帝的化身——人类借此而抬高了自己。

188

灵长类动物的面颊,正是与人类长得相像才显得奇丑。由此不禁使人推想——我们人类在上帝眼里的形象也堪忧啊!

189

有了上帝,我们的一切寄托就有了保证;有了魔鬼,我们一切的罪责都可以推得一干二净。上帝给我们提供了天梯,魔鬼则充当我们的下水道。

190

上帝是觉察的,人类是思考的。

191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好,只有人类让他们自己感到扫兴。

192

现代文明的最大特征,就是人们以紧绷的精神换来了宽松的物质生活。

193

就最终而言,一个人只能与整个自然达成和谐,而不是与别人达成和谐。因为他真正的生命本来就扎根于自然,只有他的自我才扎根在别人那里。

194

植物有一股向上挺拔的力量,而人类只有他们年轻的时候才比较像植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无论体态还是神态都变得越来越下垂。

195

如果把人比作鱼,那么,人类社会之于大自然就犹如水族馆之于天然湖泊。

196

比身体的老化更可悲的是精神的老化。大自然中没有老年,至少,大自然里没有精神老化的东西,只有人类社会创造出了老年。

197

大自然有一种自然之美,艺术和音乐中有一种神性之美,但人世间更多的是矫揉造作之美。

198

大自然既有柔和细腻的一面,又有辽阔浩瀚的一面,它既是女性的又是男性的。

199

统治这个世界的最大一股势力,从来就不是党派、阶级、主义或宗教,而是庸俗。

200

在人性中,动物性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庸俗自然也就占据了统治地位。

201

不管科学和物质文明怎样地进步,人类的精神依旧还是一样的平庸。

202

在追求奢侈这件事上,科学可是充当了人类的帮凶。但在促进人类灵性的成长上,科学的表现却远为逊色。

203

多数人只是在为这个世界铺设摊子,充当道具,只有少数人享受了表演的乐趣。

204

有些像杂技表演这样的技艺,需要一个人一生的刻苦训练,但它的价值仅仅只是为大众提供娱乐。

205

人类的历史大致分为两部分,人文历史和权力斗争史,前者是人类的荣耀、人类的芬芳。后者则充斥了残暴、血腥和色情等诸多丑恶和龌龊的东西,它们就像我们大肠里的宿便,不过,这一部分却为更多的人所津津乐道。

206

这个世界上最荒诞的事情莫过于:本来极为荒诞的事,却逐渐被人们当成了正经事。

207

法不责众——但自然的律法并不会顾虑到数量的多寡。

208

人与人在趣味上的巨大差异,不禁让人感慨他们怎么会属于同一个物种。漠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甚于否认人与猪之间的差别。

209

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人权和人格的平等,却从来没有产生真正的平等。真正不平等的是人与人之间禀赋和素质上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却被要求平等地去对待,这又造成了另一种不平等。

210

只有把人作为观察和思考的对象,而不是与之亲密交往,人类才是有趣的。

211

所谓的社会性,就是平庸和卑劣的代名词。

212

很多人所鼓吹的主流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庸人哲学。

213

时代——一个多么高深的字眼!但每个时代都是流于表面的。

214

就像我们通常事后才会反省自己所做的傻事一样,每个时代的狂热和愚蠢,都只能由它后面的时代去反省。

215

和人的自恋一样,每个时代都对自己非常自恋。流行时尚,就正是这样的一种自恋情结。

216

流行时尚是为了让人们能够体面地享受那些不怎么体面的东西所发明出来的创意。

217

如果流行时尚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东西,那么叫床的呻吟就可以和交响乐平起平坐了。

218

人在大自然中是渺小的,他无法变得很伟大。所以,人需要社会这样一个小的舞台,以让自己显得伟大。

219

生命是一种自由的奔放,不过,一旦这种奔放被自我意识所主宰,那么它就变成了猖狂。

第三章——关系、社交

1

别人是我们眼里的一道风景,我们也是别人眼里的风景。但每个人之于他自己都不成其为风景,相反,那可能只是一堆废墟。远处的废墟被我们看成风景,这就是距离产生出来的错觉。

2

关系是人生最大的苦难之一。多数的关系,都是精神上的绞肉机。

3

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频繁的社会交往,将会使一个人逐渐失去敏感度,并且在精神上变得越来越迟钝。

4

在人群中,在交往中,一个人不知不觉地就变平庸了。

5

人与人之间既相互图谋,又相互设防。人际关系的一切复杂都源于此。

6

每一种关系都迫使我们进行一番自我调整,频繁的调整使每个人都失去了自己的重心。

7

尽管我们一直致力于梳理与别人的关系,从而达成了某种外在的清晰与和谐,但每个人的内在仍然混乱。

8

一个无法与自己达成和谐的人,恐怕不得不去跟别人达成妥协。

9

关系使我们没有完全活在自己身上,也没有完全活在别人身上,而是活在我们与别人的中间地带。这个地带犹如一个沙漠,它持续地吸收水分,却不会产生出什么绿意。

10

我们都渴望着与我们心目中理想的人交往,或者我们至少也希望与我们相仿的人打交道,但这些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最终,我们还是不得不与人类的平均水平交往。

11

人与人之间,除了相互的干扰外,其他的尽可忽略不计。即使我们所说的关心和爱,也常常不过是一种善意的干扰而已。

12

一个人的心灵越是趋于成熟,他就越是没有与别人交流的兴致。

13

地狱就是人们拥挤在一起的地方。当天堂人满为患的时候,天堂也会变成地狱。

14

拥挤是一个残忍的现象。当人与人拥挤在一起,人的尊严和美感都降到了最低。

15

拥挤是滋生权力的土壤。每当一个地方发生了拥挤,权力便会从中应运而生,并且在这里干得得心应手。

16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去信任他自己,因为他内在的潜力只能由他自己去挖掘和实现。那样,我们就不需要去相信别人,因为那是有点冒险的;我们也不需要让别人来相信我们,因为那是一种乞求。

17

别人是永远不可能达到我们期望值的。人性的根本缺陷是一方面,期望本身的无止境是另一方面。

18

我们可以对别人失望,但不可以对别人憎恨。别人对于我们的最大作用,就是用来让我们产生失望。

一个对别人失望的人最后也一定会对自己失望,因为他自己也是别人的别人。

19

人们想要与别人沟通,但他们无法相互沟通,因为他们没有灵魂。

20

多数人没有自己独立的灵魂,他们只拥有一些碎片。自然地,他们本能地倾向于聚在一起,为的是产生一种丰富,或达到一种相对完整的效果。

21

在巨大的存在面前,单个人显然太单薄了。所以,人们本能地乐于聚在一起,好像那样就增加了生命的浓度。

22

灵魂与灵魂的相遇,是生命中罕见的奇遇;肉体与肉体的相遇,是这个世界上很普遍的遭遇。

23

身处不能带来成长的环境,陷在那些没有意义的关系中,所有这些都是对自己精神生命的扼杀。

24

一个灵魂丰实的人,与那些灵魂空虚而浑噩的人相处或共同生活,等同于陪葬。

25

人们在一起共同举杯也好,勾肩搭背也好,但他们彼此之间并不能真正地承诺什么。

26

一个人应该首先致力于将自己内在的碎片整合为一体,而不是要与别人的碎片装配在一起,因为从尺码上看就不太可行。

27

无论两个人之间看起来怎样亲密无间,都不会超过器官移植的效果,排异反应还是会出现。

28

多数人都对自己本来的样子感到厌烦,少数人却对那些妨碍他成为自己的情况感

到厌烦。

29

每个人都得意于自己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所以,当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相遇时,他们竟然常常出于一种根本的误解而相互怜悯对方。

30

邂逅很美,因为邂逅只是发生在两个面具之间。但遭遇就不妙了,因为遭遇涉及到两个本质。不过,很多的遭遇都以美丽的邂逅开始,也许,时间的长度决定了从邂逅到遭遇之间的演变。

31

每个人都应该背负起自己的生命,如果一个人试图要别人来承担自己,那么这就是一种奴役。在关系中,这一切都是混乱的,人们相互承担起别人的生命,他们相互奉献和牺牲。正是如此,人们丧失了自己,也摧毁了别人。

32

当奴役变成了相互的时候,就不那么容易认出它。

33

一个选择单独生活的人,他的一个主要信念就在于他完全承担起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让别人来分担自己,而且,他也无意于去承担别人的生命。

34

两只被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它们对外解释说它俩是同行者。人们常常因为被绑定在一起而不得不一路同行。

35

如果没有关系,每个人的问题都只是他自己的问题,有了关系,这些问题便转移到关系中,甚至相互转嫁到别人身上。毫无疑问,自身问题越多的人,就越容易从关系中获益,而那些问题越少的人,就越会成为关系的受害者。

36

每个人都因为与别人在一起而错过了自己。

37

关系只是为了帮助人类生存。但只是为了生存,就不会有生活。动物群居仅仅是为了生存,但那并不能算是一种生活。

38

生存即相互依存,为了生存,一个人必须与他人关联。但生活永远都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事。

39

人与人之间,除了彼此留下刮擦的伤痕外,很少还会留下其他纪念。记忆几乎等同于伤痕。

40

既然每个人的内在都已经足够的浑浊,那么人与人之间还是尽量地避免相互搅动才好。

41

关系的最大灾难在于:本来可以用来增长智慧的时间却毫无必要地消耗在彼此的是非争执之中。

42

我们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容易认为别人与我们是一样的人,所以我们对社交乐此不彼。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我们逐渐发现别人与我们是非常不同的,由此我们开始喜欢独处。

43

伴随着独自生活而来的悲凉就像是自然灾害,但这是生命的本然。由共同生活而产生的痛苦就完全属于人祸了。

44

关系就像构建地狱的钢筋,真正的地狱只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当中。

45

独自一人,他可以深思;两个人在一起,他们可以深谈;当三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一切都开始变得很肤浅、很表面。

46

一个人寻求与他人共鸣的渴望程度,通常与他自身的境界成反比。

47

对别人感到好奇是一种幼稚的倾向。

48

人性中的多数品质让人厌恶,所以人与人之间适当的距离才变得必不可少,那个距离是最后的遮羞布。

49

我们之所以对陌生的人和事物产生兴趣,那是因为我们总觉得在它们外表的后面应该隐藏着一些什么。但是我们却很快地发现它们与我们已经熟知的事物一样,也只是徒有其表而已。

50

我们对别人表面上的关心,虚情假意的居多;我们对别人暗地里的关注,不怀好

意的居多。

51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东西在沉默中显露,也有很多东西在交谈中被掩饰。

52

尽管我们对别人问寒问暖,但我们其实还是想把话题转到我们自己的事情上,并且一直将它探讨到对方失去耐心为止。

53

热闹的社交场合,人们用鼓噪的喧哗去封堵每一个沉默的空隙。否则,整个场面的荒谬将被任何一个静默的片刻所揭穿。

54

所谓的社交关系,不过就是各个人的体味交织在一起后所产生的一种混合气体。

55

群众是没有方向感的。他们无处可去,他们也随时准备去任何地方。

56

没有比很多人一窝蜂去做的事情更可疑的了。

57

人群始终都是个灾难。

58

如果你落入了狼群,你的身体将被它们肢解;如果你落入了人群,你的精神将被他们肢解。

59

尽管人们也经常在表面上表现出友善、热情和恭谦的一面,从而让我们感到暖意融融。但这只是他们品性中很薄的一层,根本经不起几次刮擦。

60

关系让我们产生出诸多虚妄的错觉,我们觉得自己是个人物,我们觉得自己是伟大的、有用的。我们在关系中提拔了自己,而孤独,却把我们贬降到自己的真实地位。

61

关系是人们的藏身之处,不论这个地方多么丑陋和恶臭,很多人也能够忍受它。因为,这总比他们在孤独中现出自己的原形要好。

62

我们害怕死亡,就像骗子害怕被揭穿。我们也不喜欢孤独,因为在孤独中,我们

的骗术无以施展。

63

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为了架起并维持这座桥梁,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桥墩的角色。

64

人们之所以能够勉强地忍受别人的打扰,那是因为每个人的内在有一个更大的扰乱者,在这种情况下,别人的到来简直就是救场。

65

因为无法忍受自己,人们才试着去忍受别人。

66

人与人之间很难有真正的沟通,人们大都只是借别人之力来疏通自己。

67

一群无聊的人聚在一起也不足以产生丰富,他们只会使那个无聊变得声势浩大,这就像一个原本轻微的噪音还放大了音量。

68

很少有一个陌生人的面孔看了能够让我们感到愉快的,多数人的外观都令人失望,这是他们内在品质不佳的一个不祥之兆。不过每个人都带着一副笑容可掬的面具以及一个礼貌、热情和谦卑的虚假人格,那就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表面的接触总是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亲切和愉快,这就是社交聚会的全部魅力所在。但一切也都仅仅到此为止!一旦人与人之间有了更深入的接触,恐怕就该轮到他们对各自的真实品性大失所望了。

69

人类是不值得迷恋的,否则难免跌落到比人类更低。

70

几乎所有的关系最后都变成尴尬的,早晚而已。

71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无聊,当这些人聚在一起,就等于增加了无聊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在表面上营造出一种丰富的效果。

72

内在纯洁的人,大都无意去趟外面的浑水。

73

即便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也总会在某个时候暴露出让我们深感遗憾的人性缺陷,这也预示着一切人际关系最后的尴尬境地。

74

所谓最好的朋友,通常就是最后才让你感到失望的人。

75

敌人是明处的危险,朋友是暗处的隐忧。

76

人际交往就像是围坐在一个火堆旁边的取暖,但也会时不时地被突然溅出的火星所烫伤。

77

能够彼此交换各自的虚荣心,是人们有兴趣在一起的一个主要原因。

78

相互奉承已经成为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必尽的义务,不然人与人根本没有办法呆在一起。

79

凡是那些处于地质断裂带的地区,大都有着非常绮丽的自然风光。与此类似,人际关系从远处看上去似乎很美,有一种融融的暖意。

80

奇怪的是,很多本来在旅游观光的人,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仍然是自己的同类。

81

人与人彼此之间的监禁相当微妙,它是一种精神上的软监禁。

82

对于一个被关在监狱里的人,真正监禁他的并非牢房的墙壁,而是牢房里的其他犯人。

83

多认识一个人,常常就多出一个头绪;多拥有一样东西,有时候就多出一个烦恼。

84

唯有人,才有办法去忍受另一个人。

85

一个人能够跟谁成为真正的朋友呢?如果他还不曾与自己成为朋友的话。

86

一个自己没有根的人,当他掉进与别人的关系中,就极易发生粘连。

87

人与人的交流,要么在灵魂的层面上沟通,要么在各自的地漏处对接。

88

正如人在呕吐的时候需要扶着一棵树或一面墙,一个人跑到别人那里吹牛或诉苦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

89

每当一个喋喋不休的人终于从我这里离开,我都会播放《1812序曲》,以此重新振作精神,恢复元气。

90

内在健康而丰实的人能够跟自己在一起,内在有病而虚弱的人则不断地逃离自己。由此便造成了这样的现象——有病的人常凑在一起而健康的人则彼此分开。

91

你独自一人的时候,你要忍受你自己。当你跟另一个人在一起,你就得同时忍受两个人。以此类推,和你生活在一起的人越多,你就越容易发疯。

92

很多所谓的交流,其实就是几个人在一起彼此交替着向外流脓。

93

有的人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清新感,有的人则让人沉滓泛起。

94

人都是活在自己的虚假人格与他人的虚假人格的夹层当中,他既无法去面对自己的内在,也不能去忍受他人的内在。

95

较高之人与较低之人在一起,彼此都感到屈辱。首先,前者的高度让后者感到屈辱,另外,当后者将自身的狭隘加之于前者时,前者也感到屈辱。

96

一般而言,两个人的关系——无论它是什么样的关系——都是从好到坏,不管这种关系开始时让彼此双方多么的惬意,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他们内在那两个带着侵略性的自我迟早要碰撞的。

97

一个没有去占领自己的人,迟早将被别人攻占。正是因为没有能力去占领自己,人们才会相互侵犯。

98

一个灵魂越是充实高贵的人,就越是不那么重视血缘、亲情和友谊的关系,他看

重的是精神和趣味上的相似性,这几乎是智者和天才的一个共同点。

99

别人只能满足我们表面的需求与渴望。至于更深的需要,一个人就只能求助于自己了。

100

表面总是动荡的,人要学会潜入自己内在的深处避难。

101

关系就像浮标一样,它让一个人浮在表面。只要与别人在一起,一个人将无法向内深潜。

活在表面,就是活在紧张当中。潜入自己内在的深处,一个人才会感到安逸。

第四章——女人、婚恋

1

青春是女人的大半个人生。

2

年轻女人的美貌并不属于她自己,她的美貌更多是一种大自然精神的体现,就好像有一个自然的精灵活在她身上。

3

女人的魅力是大自然魅力的一个缩影。

4

作为生命的孕育者,女人看起来似乎比较自然,她们比较根植于存在。而男人已经离自然太远了,男人之所以被女人强烈地吸引,其实就是他们无意识中想要通过女人重新根植于自然的渴望。

5

柔软与被动性,也许就是女人美丽和优雅的秘密所在。男人是坚硬的、积极主动的,他们看起来就相对丑陋。女人身上有更多自然本身的特质,男人身上有更多的偏离自然的能力——即理性。

6

女人的美,也许正是出自于她们的非理性。女人有时让人感到棘手,也是因为她

们的非理性。

7

女人之美,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觉知到自己的美——由此产生的自信和优雅。

8

女人的美丽和优雅,常常让男人的聪明和才华变得暗淡无光。

9

女人年轻貌美的时候,她们的品性通常也处于她们一生中的顶点。

10

从广义上说,女人其实比男人更有灵性。只是女人的灵性更多表现为一种接纳和吸收的能力,而较少表现为创造性。

11

我越来越认为细腻和敏感度是属于女性的品质,很多出色的艺术家都是偏向于女性化的,同时他们又兼具男性那种清晰的条理性,这使得他们在艺术创作上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12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人慢慢地失去了她们少女时代的柔弱,她们的性情开始变得坚硬,甚至趋于男性化。由此,她们也逐渐丧失了年轻时候的那种美。

13

如果美是真实的,它就应该有一个精神的内核,至少它应该有一点持久性。多数年轻女人的美并不属于这种性质,她们只是因为年轻而显得娇嫩,甚至只是妖艳而已。

14

女人大都沉溺于虚饰,她们并不喜欢真实和赤裸的事物。与男人相比,女人需要更多的幻觉来填充她们的精神生活,而男人的幻觉主要来自于女人。

15

美是女人的分内事。女人如果不美,那便是一种失职。

16

如工艺品一样的女人多如牛毛,如艺术品一样的女人则凤毛麟角。

17

女人的审美价值毋庸置疑,但能否与她们一起生活还有待商榷。

18

多数美貌的女人,我们看到她的第一眼就是她的最高境界。

19

女人之美,对男人既有镇静作用,随后又引起他们内在的骚动。

20

女人的外观给男人造成了幻觉,男人的这种反应反过来给女人造成了错觉。女人的美貌,支撑起她们年轻时代的梦。

21

女人一方面都想以自己的外观取悦男人,另一方面她们骨子里又非常瞧不起好色的男人。

22

姿色是女人手握的权力,权力是男人对女人吸引力的一部分。

23

妙龄女郎——另一个意思是说过了那个年龄就开始不妙了。

24

尽管男人好像处处在主动地追求美色,但美色本身也并不那么安分守己。 男人群雄逐鹿,女人暗流涌动。

25

谈论女人,是男人们在一起时最轻松惬意的话题——只要他们不是谈到自己的女人。

26

男人很难说能够始终忠实于任何一个女人,但他们绝对始终忠实于女色。

27

女人是男人的一所学校,他们在学校里时而转系,时而换专业,但几乎没有人能够从中毕业。

28

如果说几乎所有的男人都天性好色,那么几乎每个女人也都有施展鬼魅诱惑的天分。

29

男人最初觉得女人是清凉之物。但是,当他们与她们在一起后,她们就升温了。

30

其实,美丽的女人与艺术家或天才是最般配的——这恐怕也是大自然最希望看到的,但她们都还是选择了委身于富商和官吏。

31

男人随女人进入了狭隘,虽然狭隘中有温馨;女人随男人进入了广阔,尽管广阔中有新奇。但是,那终究都不属于他们自己本来的世界。

32

男人的情感宽广,却不易扎根;女人的感情专一,却容易陷于狭隘。男人和女人在感情上的这种天性,对于他们各自的对立面来说,都是相当致命的。

33

男人和女人相互寻求,为的是寻找一块可以让自己根植于其中的土壤,但很多的土壤并不具有肥力,甚至还带着腐蚀性。所以,很多人并没有在他们根植的土壤中得到成长,相反,他们的根开始枯萎,甚至完全腐烂。

34

女人在细小之处都很体贴,但在大的方面,她们有时却相当的折磨人。

35

在爱情上,女人的趣味比男人高雅,也比男人浪漫。但就婚姻这件事,女人却远比男人现实。

36

一个令众多男人垂涎的美丽女人,也许在她丈夫眼里正是一个难以脱手的烫手山芋。因为距离的不同而造成的感觉上的差异,常常就真的有如此之大。

37

男人有优越的理性,这种理性帮助他们解决了世界上无数复杂的问题,但他们的理性竟然不能简单地穿透女色的迷雾。

38

女人在潜意识中对占有她的男人怀有致命的仇恨。所以,一个女人对于自己的男人才会爆发出她最大的恶,正如她对自己的孩子才会表现出自己最大的爱。

39

女人安静和沉默的时候才美,因为那时我们只看到了她身上的自然性,她的社会性尚未浮现。陌生的异性常常让我们产生某种程度的好奇甚至好感,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缘故。

40

因为掺入了更多理智的成分,男人的爱永远都不可能像女人那么原始和强烈。但男人的爱也因此更多了一点高瞻远瞩的意味。

41

男人与女人很难说谁好谁坏,只能说人性中诸多的优劣品质在不同的性别上有着不同的分布和分工。

42

男人的色欲,支撑了他们的野心。

43

男人因为好色,他们遭到了女人的狭隘的阻击。男人如果不能超越色欲,女人就始终是他们的老师。

44

女人很美,但自由更美。

45

姿色是一个短暂的现象,但它却极具爆发力。

46

姿色是迷人的。不过,一旦它的迷人开始褪去,它的愚蠢就会慢慢显露。

47

就某种意义而言,美色其实是一个无声的谎言。

48

没有比色欲更容易让人看走眼的了。

49

唯有智慧能够看出姿色的破绽。所有的迷恋,都是因为不清醒。

50

当一个男人亲眼目睹了很多女人姿色的衰退过程后,他很可能对美色不会再迷恋,而是代之以哀怜。

51

男女之间的诱惑以及由这种幻觉所产生的快乐,还有这种快乐的逐渐消退以及日益加深的痛苦,所有这些正是整个生命和轮回的缩影。

52

人是通过性的方式来到世界上的,所以人们对于性才会念念不忘,因为谁不对自己的来历感兴趣呢?

53

生命起源于性。性给我们造成的迷幻作用,与我们整个人生的虚幻性质也完全对应。

54

性是一个人最初和最终的诱惑。

55

性是一个入口,但里面却没有出路。

56

性是对生命最大的奖赏,也是对生命最大的惩罚。奖赏是短暂的,惩罚是恒远的。

57

人类对爱情的追求,生命对于性的迷恋,其本质上是一种试图回归生命本源的驱动力。

58

不管人类怎样讴歌和美化爱情,爱情仍然是根植于性欲的。爱情是性的心理部分,性是爱情的生理部分。

59

爱情是从性的沼泽中升腾起来的一层美丽的云雾。

60

如果把性的饥渴比作一种发高烧的状态,那么爱情就是持续的低烧。

61

爱情解除了我们某一方面的紧张,却引起了其他更多方面的紧张。

62

正如人们常常因为心理上的苦闷而向别人发火或喋喋不休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性欲也只是一个人生理上的苦闷而已。

63

一个人对异性的热情,大体上就反应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热情。正是对异性的热望,使一个人非常地扎根于这个世界。

64

没有比时刻都想着性的人更粗俗的,但也没有比那些激烈地反对性的人更虚伪的。

65

婚姻和家庭是女人的世袭领地,在这里,女性的意志占据了统治地位。一个家庭,无论它的总体特征还是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都是倾向于女性化的。

66

婚姻对女人的意义:一种结构和框架,一种安全性。

67

每个人都因为爱情而容光焕发,随后的婚姻却常常让他们灰头土脸。

68

透过爱情和婚姻,人们从身体和生理的桎楛中解放,其代价却常常是陷入一个精神的牢笼中。

69

人生的逐渐暗淡,通常是从婚姻开始的。

70

婚姻给人们制造出来的痛苦,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另一个人的不对或两个人都不对,而是在于把两个都不对的人放在了一起,这才是最糟糕的安排。因为如此一来,就没有什么事情能弄对。

71

在婚姻中,人们相互指责,但人们很少去反省婚姻这种结构本身的问题。总的来说,婚姻似乎把人的缺陷和弱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并且放大了,而人性中的少数高贵的品质又不是为婚姻而存在的。

72

痛苦的婚姻大都基于这样一种误解,本来只是两个人各自生命的一小部分能够暂时契合在一起,他们便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全部的生命可以彼此连结一生。

73

结婚,就意味着要向很多世俗的东西屈服。

74

婚姻是一滩浑水,要体会其中的乐趣,就非要把自己变成泥鳅才行,而且还要学会用鳃呼吸。

75

婚姻生活的重心主要在生物性和物质性的层面上,这种生活不可避免地使一个人的整体重心下移。

76

婚姻是一个看不见的祭坛。

77

在婚姻当中,一个人很难以公平、正义和理性为准则去行事,除非你所做的事完全符合另一个人的意愿,除此之外你都错。所以在婚姻中,真理和公正必须被牺牲,另一个人的自我必须被满足,这种离奇的方式被人们称为奉献。

78

爱情让我们走出个人的狭小空间,并给予我们一种更大的自由度。但随后的婚姻

却把这种幻象摧毁,连同自己以前那个小小的自由空间一并捣毁。

79

很多人结婚成了家,从此就再也没有了自己的家。

80

爱情是极不稳定的,它的不确定性让人抓狂。为了把它固定住,人们发明了婚姻。不过,爱情便从此被钉上十字架,成为了一个死的标本。爱情就像蝴蝶,婚姻则是蝴蝶标本。

81

就某种意义而言,结婚意味着一个人丧失自己,却要背负别人——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重量。一个不适合自己的重量将永远沉重。

82

当一个男人正要为妻子离开他几天而欣喜若狂的时候,他表面上还必须装出面色凝重和依依不舍的样子。由婚姻产生出来的压抑和虚伪,从中可见一斑。

83

爱情是一个险恶的赌局,婚姻是一个无奈的残局。

84

婚姻中包藏着各种可以被容忍的罪恶。

85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瞬间所造成的巨大伤害是一种要被判刑数年的犯罪行为。但如果同等程度的伤害被分摊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那么没有人再去追究其法律责任。在婚姻中,这类情形相当普遍。

86

很多人对婚姻的动机,其本身就不够纯粹和高尚,他们却奢望有一个美好的婚姻。

87

在很多的婚姻中,很可能有一方是被捕获的,尽管它并不像动物世界里所发生的那么露骨。

88

进入婚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投靠另一个人,或至少是投靠到一种关系当中,但这从根本上就是对自己的背叛。人们在婚姻中首先是背叛了自己,紧接着才是对另一方的背叛。

89

爱情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婚姻则常常只是它的残羹剩饭。

90

婚礼是一个在众多目光聚焦下的焊接仪式。

91

没有比婚礼更虚张声势的了,它是世上最普遍的虚张声势。

92

夫妻之间彼此不耐烦甚至骨子里彼此憎恨,最深的原因就在于因为这个婚姻、因为对方的存在,使得他们每个人都失去了独处的最后机会,而一个人更高层面的成长只有在单独和寂静中才有可能,他们隐约地感觉到自己生命中某种最珍贵的潜力被这个吵杂的婚姻扼杀了。

93

从很多夫妻彼此说话的语调来判断,他们根本就不像是两个相爱的人,倒更像是一对世仇。

94

在婚姻生活中,一方好像总是作为另一方的障碍物而存在的。当一个人想要放纵自己,对方是一个障碍;当他要去追求真理,对方仍然是一个障碍。

95

结婚的时候,我们发现大多数男人并没有像女人那样由衷地感到高兴。

96

婚姻生活中,两个人都无法完全主宰自己的人生,于是他们相互干预对方的人生。最后两个人都无路可走,并且陷入一个冲突的漩涡之中。

97

两个生活在一起的人很难保持各自的单独和冷静,摩擦产生热量,他们将处于一种热的关系中。

98

外面是社会,回到家还是社会。

99

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如果从更高的眼光来看——那也许就是一种温馨、幸福的愚昧。

100

如果说婚姻是坟墓,那么结婚证书就是墓碑,离婚就是复活,再婚则是迁坟。

101

如果说单身是光棍,那么婚姻就是两根棍子的链接——亦即双节棍。

102

从爱情最终所产生的效果来考察,我们会怀疑它好像是大自然对我们所施加的一个魔法。那也许是大自然的一个游戏吧,但对我们而言并不总是那么有趣。

103

男女之间的爱情,它可以被理解为两种相反能量的一个对冲,从而他们两者都释放了自己。

104

爱情——尘世中最美味的一道菜肴。

105

男女相爱是容易的,那是荷尔蒙在做媒;但他们两人相处是困难的,那是两个自我之间的冲突。

106

只有纯净的爱才会带来自由,不纯净的爱只会产生奴役。

107

人们常常借着爱的名义,其实是想干预和操纵别人的生命。

108

很少人会真正地去爱别人,人们只是想借着给出一点爱而获得爱,那是一种垂钓。

109

那些在寻找爱的人,其实是在寻找自己的利益。

110

迷恋往往披着爱的面纱,依赖也常常带着忠诚的假面具。

111

爱是不会向谁乞求的,只有迷恋才会干出这种事。

112

正因为爱情是最变幻无常的,才需要人们用忠贞不渝的承诺去担保它。当爱黯然离去,责任和义务便粉墨登场了。

113

爱不可能是忠贞的,它就像一阵风那样,风要对谁忠贞呢?只有责任才是忠贞的。

114

爱情就像域外的来使。如果你是国王,你就不会执着于他们的来和去,因为他们给你带来了稀有的礼物,你也回赠了礼物,而且你与他们交流的时候是愉快的,这就足够了。只有当你是强盗,你才会想扣留他们。

115

一个为了得到爱而肯于牺牲自己全部自尊的人是非常可怕的。

116

世间的男女之爱,很多时候都演变为一个可怕的纠缠。一个人要摆脱另一个人的痴迷,其难度常常并不亚于平息一场叛乱。

117

如果两个人因为快乐而在一起,那么这就是爱;如果两个人彼此痛苦还在一起,那么这就是责任。

118

两个能够单独的人,他们的爱是一个轻松而愉快的游戏。两个不能独立的人相爱,他们的爱就变成了一件很沉重、很严肃的事情。

119

没有爱的时候,我们因为没有爱而受苦;当有了爱,我们又因为爱而受苦。反正不管什么东西到了我们这里,我们都一概把它们转变为痛苦,我们就是具有这种特殊的能力。

120

真正的爱情是短暂的,它甚至只是一瞬间的事,也许它就是一瞬间的好感和喜欢。当人们试图把这种感觉延长并维持下去,那么最初的那个原始感和新鲜度便消失了,进而产生出其他的东西。

121

一个人若是在爱情中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那么就无异于一种精神上的沦陷。

122

爱,但不要依赖,只有当爱本身不背负任何东西,它才会持续向上成长。否则,任何的重量都将会使它轰然倒塌。

123

爱情中的醋意也许还是一道开胃菜,婚姻中的醋意却只让人倒胃口。

124

没有比爱情更让人们兴奋的了,因为它产生出最大的幻觉,同时也给生命以最大的安慰。否则,人生是如此的空虚和荒凉。

125

若是没有爱情的迷雾,死亡是那么清晰可见。

126

爱是我们的理想,孤独是我们的现实。对爱的需要,暴露了我们自身的虚弱。

127

爱情是人生中最大的幻觉,孤独是生命中最大的真实。最虚幻的才足以抵御最真实的。

128

爱情是一种被激起的幻觉,它甚至可以被认为是大自然对我们所施展的一个恶作剧。因为,这种幻觉最终并没有兑现为一种与之对应的真实,而是逐渐蜕变为与之相反的一种真实。

129

没有比来自异性的好感更能滋养一个人的了。每当有一个新的异性爱慕者,对有的人来说无疑就像是新添了一枚荣誉勋章。

130

对于异性,尤其在爱情和婚姻中,人们根本的误区就是过分地专注于对方的性别,而忽视了对方也是一个人。

131

爱情是自然性的极致,也是大自然所施展的最伟大的魔法。

132

激情大都来自于幻觉。如果不借助想象力,爱情的魅力便会很小。

133

人不会真正地爱上一个比他自身更狭隘的东西,如果这种爱发生了,那么它必定是出于一时的误解或幻觉。

134

正如疾病容易侵入一个体质虚弱的人,并且在他身体中安营扎寨,爱也容易侵入一个心灵虚弱的人,并且将他俘虏。

135

孤单是一个人的迷路,爱情使两个人一起迷路——并且忘记了自己的迷路。

136

单独是一个人真正的故乡。爱情是异域风光的诱惑,婚姻则是客死他乡。

137

婚姻是一个人身体的家,单独是一个人灵性的家。家庭让我们享受到天伦之乐,独处让一个人享受天神之乐。

138

爱是借助外在的篝火取暖,单独是自燃,而且这个火焰永不熄灭。

139

爱的全部价值就在于爱本身,而不是爱的客体,更不是爱的结果。爱的本身犹如火焰,爱的客体就像引火之物,爱的结果则如同燃烧后的灰烬。

140

精神成熟的人会更多地对别人表现出友善和关爱,不成熟的人则常常陷入与别人的感情中。

141

爱,它应该是有弹性的,它应该能够伸缩自如。如果是健康的爱,它应该既有刚性同时又有弹性,有了弹性就不易破碎,有了刚性,就不会产生粘连。

142

爱可以成为通向自由的一扇门,也可以成为一座羁押的牢狱。

143

如果你执着于爱,你就会在爱中堕落;如果你不执着于爱,如果你允许它来去自由,那么爱就会带给你很大的成长。

144

爱是一种不能被完成的东西,完成将会成为它的死。

145

我们从别人那里获得的爱永远不可能让我们感到饱足,因为那个爱是有条件的,那个爱是时断时续的,除非我们自身变成了爱的永恒火焰。

146

爱情似乎是俗世与神性的分水岭。凡俗之人在爱情中精神得到升华,甚至体验到一点神性的滋味。但传说中的天神,却都因为爱情而堕入凡尘。

147

爱情是能够让一个灵魂迷失的最后一道迷障。只有当一个人超越了爱情,他才能进入神性的领域。那些一生都沉溺于异性的人永远不会知道神性是什么。

148

超越了性别,也就超越自己的种属。

149

一个男人若是能够自己变得柔和,他就不再需要女人的温柔。一个女人若是有了内在的独立性,她就不再需要男人的坚强庇护。

第五章——自我、头脑

1

思考的时间不属于我们,睡眠的时间也不属于我们。那些意识清明的时刻,才是我们生命中真正的时光。

2

思考是一种做梦的状态,其实,它就是白日梦。

3

人,不过就是一堆胡思乱想。

4

头脑是一个求生存的工具,但生存的最后结果却是死亡。所以,头脑只是照亮了一个生命通向死亡的路,它只是让我们在这条路上行走得更加通畅、平坦和舒适。至于其他的事情,头脑是无能为力的。

5

头脑是欲望的耳目兼谋士,它看走眼或带错路也是常有的事。

6

头脑就像一条狭窄的门缝,我们就是透过它来看世界的。

7

人被自己的思想所折磨,因为在我们的思想中,除了种种的渴望和焦虑之外,很少还会有其他的东西。思想就是一个人的紧箍咒。

8

人是多么的无助啊!他甚至不能让自己头脑里纷乱的思想停下来片刻,从生到死,他都被这些思想玩弄于鼓掌之中。

9

头脑是一个巨大的战场,各种力量在其中角逐、厮杀,从生到死。

10

我们思考一件事是因为我们对它抱有某种期望,我们希望它以符合我们愿望的方式发生。

11

一般而言,人的思考就是欲望在头脑里的运作过程——一种内在的彩排。

12

思想就是在一个由文字和语言构成的虚幻世界里慢游,思考是最伟大的梦游。如果说动物生活在森林和草丛中,那么人类则完全活在一个文字丛林里。

13

我们总是在头脑中想着未来,就好像我们把未来拿来提前过了。那就是为什么现在这一刻对我们来说永远都是空虚的,因为现在正是过去的未来,而我们已经把它提前过了。

14

人就像一团乌云,他一生都被笼罩于其中而不见蓝天,而且这团乌云会变得越来越大,直到最后被死亡彻底驱散。

15

对未来的向往是把人拉向死亡的一股引力。正是希望,把人一步步地引向死亡,而头脑,就是负责把一个人押解到死地的囚车。

16

尽管头脑在很多方面帮助了我们,但总的来说,它是帮了我们生命的倒忙。一个人若是完全认同自己的头脑,那就等于认贼作父。

17

头脑是生命叛离自己本源后所产生的一种功能,很自然,它对与本源有关的一切一无所知。

18

围绕着欲望而展开的思考是精神上的上吊状态,虽然不至于直接被勒死,但那种精神的窒息感绝对是存在的。

19

欲望就像那赶马车的,念头就像那落在马身上的皮鞭,而我们就是那匹可怜的马。

20

头脑就像水面的波纹,永远那么琐碎并喋喋不休。

21

头脑是心灵上方那块永远挥之不去的浓密乌云。

22

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思想的囚徒。只是因为思想之墙是透明的,他感觉不到它是一种监禁,所以他从来也不会想要穿越到墙外。

23

思想可以成为奴役我们的工具,也可以变成我们的解放。当我们的思想围绕着某种欲望或试图达成某个结果的努力而展开,那么思想就是对我们的奴役。如果我们的思想围绕着自我认识以及对世界的客观认识而展开,那么思想也可以成为解放我们的工具。

24

尽管人类的理性一直在窥探大自然的奥秘,甚至企图要凌驾于自然之上,但大自然往往很轻易地就戏弄了人的理性。比如,大自然为人类设下了美色的诱惑,对此理性是无法抵御的,而这也只是大自然略施小技而已。

25

理性思维常常错误百出,但直觉很少会出错。只是,很多人并不拥有清晰而敏锐的直觉,甚至,他们把自己的偏见当做了直觉。

26

多数人的思想体系,都是借着东拼西凑而勉强组装起来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支离破碎、摇摇晃晃,组成它的每一个配件都有着不同的来源。

27

头脑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它就像一个能产生静电屏蔽的装置。头脑把我们隔离于整个巨大的真实存在之外,同时又把我们监禁在一个由各种狭隘的思绪编织成的牢笼里。

28

真理从来不会显现在一个思考着的头脑中,真理只会显现在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空隙,这个空隙越大,那个真理就越是能够清晰而完整地呈现。

29

正如摄像机在移动和晃动中难以清晰地成像,同样,透过思考这种漫游的方式也不可能获得对真实的瞥见。

30

思考产生烟雾,透过烟雾,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真理是什么,因为真理就是清晰本身。

31

积累太多的知识,将会覆盖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有智慧;过度的思考,将会使一个人丧失清晰的觉察力。

32

人一旦陷入思考,他也就陷入了社会的模式,因为所有的思考都不能脱离文字和语言,而文字和语言起源于社会。只有停止思考,一个人才能脱离社会,与自然接轨。

33

除了人的思想外,其他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有思想游离于真实存在之外,而人们却指望通过思想获得真理。

34

正是头脑和思想,把一个人与永恒分开,把一个人与真相隔离。头脑把一个人的存在完全虚化了。

35

头脑永远都是世俗的,它就是各种世俗动机的总和。头脑永远不可能成为高雅的,它甚至不能理解任何高雅的事物。

36

因为欲望,我们被关进了头脑的牢房。因为,我们头脑里上演的主要戏码,永远都是愿望和现实之间的冲突。

37

头脑就像一个古老的山洞,里面沉积了最古老的灰尘。人的思考,常常不过就是尘土飞扬而已。

38

思想就像灰尘,它粘贴在我们的精神上就如同灰尘粘在我们的身体上,都不会让我们感到舒爽。

39

每一个未完成的经验或每一个没有达成的愿望,都像是植入了一个人头脑里的程序,它们时不时就会自行运转,从而破坏了一个人精神上的安宁。

40

过去留下的心理创伤,就像是活在一个人头脑中的鬼魂,它们时不时就会出来闹鬼。

41

人的思想和情绪如同云层。居于云层之上就是觉醒,被笼罩在云层之下就是昏睡。

42

因为头脑的存在,一切都被我们划分为二;当头脑消失,整个存在就是一。

43

正是知识、思想这些东西把人与自然割裂开,进而把我们自己的生命与死亡割裂开。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物种的生死之间像人类这样,隔着这么大的一条深沟峡谷。

44

自我是一种权力的欲望,如果它不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权力,那么它就会在希望和梦想中创造出自己的王国。

45

自我是整个存在中最虚幻和可疑的一个东西,它却把自己当作一个可靠的立足点,去衡量和怀疑其他的一切。

46

人在客观上是渺小的,在主观上却可以很自大。

47

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偏见,因为我们自身不是通透的。那就像一束光投射到一个物体上,一部分光被吸收,其余的光产生反射和折射,但不管怎样,这束光已经不是原来那束光了。

48

关心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是我们的天性,这就好像我们在每个别人那里栽种下一个自我,很自然地,我们会关心它们长得怎么样了。

49

在别人那里,一个人只能找到他的自我;只有在孤独中,一个人才能找到真实的自己。

50

一个人的自我扎根在别人身上,它需要别人的灌溉。那就是为什么即使在精神上,我们也无法离开别人而独自生活。

51

如果你完全融入一个过程的体验中,你不会感觉到你自己。当你期待一个结果,你便出现了——就像一个鬼魂般地现身。

52

不在别人背后谈论别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比这更了不起的是不在别人面前谈论自己。

53

人们憎恨任何触犯到他优越感的东西——亦即使他们原有的优越感相形见绌的东西。

54

人们贬损比自己低的,嘲讽比自己高的。这样一来,一切就都在我们之下了。

55

如果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就被公众崇拜,他难道不会觉得有些难为情吗?

56

每个人都在强调自己的重要性,每个人都试图淡化别人的存在,甚至,每个人都只想把别人拿来充当自己的陪衬。

57

每个人都只想谈论他自己,并且旁敲侧击地诱使别人来谈论自己。

58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特别,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59

人乐于玩味自己的一切而胜于其他一切。

60

人的自尊心最顽固,但也最脆弱,它因为顽固而脆弱。

61

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狭隘和偏执而受苦,别人也无能为力。

62

正如一个人必须踩在什么东西上才能垫高自己一样,人们之所以普遍喜欢贬抑他人,无非是为了让自己暂时攀上一个道德或精神上的制高点。

63

人的自我就像一个跳梁小丑,除了它自己在兴致勃勃地表演外,其他每一个人都在看它的笑话。

64

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想要忘记自己;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又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不管怎样,我们自己好像总是一个麻烦,或是一个多余的东西。

65

这个我们如此苦心经营的自己,当我们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却成为了我们无法好好地享受它的东西,成为了一个我们不想要的东西,成为了我们不顾一切要逃离它的东西。

66

如果没有自我炫耀的渴望,如果没有宣泄苦闷的需要,谁会愿意跟别人在一起呢?人们借着交流沟通的名义,实际上却是相互在对方身上排泄。是的,他们那条堵塞的地沟这下是弄通了。

67

人们把别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收集在一起,合成了一本自我的相册。

68

我们对别人的关心,其实只是我们关注自己的一种间接方式。因为人没有能力去直接关注自己。

69

当你与别人在一定的距离之外,你看到的是他们的面具以及所谓的修养。如果你与他们近到贴身,你感受到的就是他们的动物性以及那个带着侵略性的自我。

70

人如果没有自我,也就不需要谦虚。因为自我是丑陋的,所以才需要用谦虚来稍微修饰一下。

71

自我是貌似谦虚的自大,真理看似自大,其实它只是客观地陈述事实而已。自我和真理,它们彼此都感觉到对方的自大。

72

自我既不是那个旅行者,也不是那个路途以及沿途的一切,自我只是沉积在那个旅行者身上的灰尘。毫无疑问,这是最差的一个选择。

73

自我是覆盖在一个人真实本性上的污垢。一个越是自我的人就越是脏兮兮的,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喜乐呢?他最多只能从搔痒中得到一些快感。

74

自我这个东西,是死亡最后要找它算总账的东西。所以在我们的人生中,任何增强自我的方式都愚蠢至极。

75

在死亡跟前,自我多少会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尴尬。

76

自我是整个存在中唯一的罪恶,它所经常遭受的痛苦就是加之于它的刑罚,而死亡则是对它的最终处决。

77

自我是一种封闭,一种紧张;无我是一种打开,一种放松。打开自我,才能与真实会合。否则,我们将一直被封闭在自我的虚假中。

78

地狱就是我们自身的紧张,天堂就是我们松开了自己。

第六章——欲望

1

欲望看似在追逐外在的各种东西,但那是一种假象,欲望真正的动因是要逃离自己的内在。

2

生命,其内在是一种欲望,外在则表现为一种需求。欲望是主动的,需求是被动的,因为内在的主动,从而导致了外在的被动。

3

欲望永远都带着乞讨的气氛。有欲望,就会有自卑。

4

人内在受自己各种欲望的煎熬,外在又要饱受各种关系之苦,而关系,无非就是不同人的欲望之间的冲突。

5

欲望首先是一种内在的自虐,当欲望表现为外在的行动,它就变成了对他人的施虐和暴力。

6

人从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欲,一个人最难克服的不是色欲,而是表现欲。而这个世界,总的来说也只是一个展示虚荣心的舞台。

7

欲望是一种泄漏,人因为欲望而变得虚弱。

8

人以一个欲望和一个自我活着。欲望一路乞讨,自我则沿街叫卖。

9

欲望,即使它不是正奔波于路途之中,也一定是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欲望,它永远处于紧张之中。

10

人都是因为太多的欲望而变得面目猥琐。

11

欲望给我们最大的错觉在于:我们以为可以通过它来得到满足,实际上它却只给我们带来焦虑。

12

试图从欲望中得到精神的满足,就如同用污水解渴。

13

欲望是一个重量,它让我们感觉到精神上的沉重。

14

我们追求的是一个结果,得到的却是某种后果。没有比欲望更错误百出的了,也没有比野心更大的肇事者。

15

我们之所以执着于一件事或迷恋于一个东西,都是因为我们还不能把它们看得足够清楚。

16

欲望永远是向外的,它的性格是外向的。

17

欲望是一种向外的辐射。有时候我们遇到一个人,我们会感觉到一股强烈的欲望扑面而来。

18

每一样我们得到的东西,我们都把它视为理所当然,然后我们对它就不再有感觉了。那么我们去追求它的意义是什么?

19

当我们厌倦了一个东西,我们便转而迷恋另一个东西,但我们就是从来不会对迷恋本身感到厌倦。

20

如果围绕着欲望和愿望的主题展开幻想,那么每个人的想象力都不逊色于天才。

21

一切向外的努力都隐含着权力的欲望。

22

责任——通常是因为欲求而欠下的债务。

23

一个人的不满足并不会被他的成功和富有所喂饱,相反,那些成功和富有的人更

容易感觉到自己的不满足,这就像一个胃口被撑大的人更容易感到饥饿一样。

24

世俗的人就是那些满脑子都想着性和种种欲望的人,宗教性的人就是经常想着死亡的人。

25

欲望的脚步,既踌躇又踉跄。

26

尽管欲望是一贯的肇事者,但理智仍然忠实于它。理智充当了事先的策划者、事情中的目击者和事后的辩护者。

27

人无法保持静止。欲望之风,使他一直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摇曳。

28

欲望本身是污浊的,它喜爱和追逐的也都是那些污秽的东西。因为这个缘故,欲望从来不会对纯净的东西感兴趣。

29

不纯净的东西诱惑着我们的欲望,却将毒害我们的精神。纯净的事物从来不会吸引我们的欲望,但它们却能够净化我们的精神。

30

欲望永远是肤浅的——因为它总是在追求表面的东西。

31

欲望是一种狭窄化,它滤掉了所有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同时又放大了它所欲求的那个局部,它是对事物真实面目的一种扭曲。

32

偏见扎根于欲望的沃土。一个人的欲望和偏好,基本主宰了他对一切事物的看法。

33

即便是阅读,多数人也只是在寻求意欲的刺激,而不是渴望得到智慧的启迪。欲望感兴趣的是情节,而认知渴望的是启迪。所以,小说永远都比思想性的作品拥有更多的读者。

34

热情通常来自于欲望,它是欲望本身温度的一个显示。

35

智慧总是清凉、冷静的,所有炽热的感情都是欲望的活动。

36

欲望必然是暴躁的,因为这个世上,总会有什么东西经常挡住它的路,让它恼火,久而久之便沉淀为暴躁的习气。

37

我们很多的渴求和欲望,并非是我们自身真正的需要,而是由某种惯性所引起的饥渴。简单地说,那是一种瘾。

38

欲望是一种痒,我们从挠痒中得到快感。

39

占有欲是内在空洞的显示,执着是自身虚弱的表现。人都是自己太虚弱才想要抓住点什么。

40

欲望通常都是一副很严肃的表情——就像一头猛兽准备扑向猎物时的那副神态。

41

向外的欲求不仅经常性地遭到挫折,受辱对它来说也是家常便饭。

42

欲望总是有点执拗的,而性的欲望无疑是最执拗的,即便在动物甚至昆虫身上都反映了这一点。至于人类,他们在爱情上表现得最为执拗。

43

如果欲望有什么气味的话,我想它应该是一股腥味。

44

欲望和苦恼这两样东西,就是一个人不能安于自身的全部原因。欲望驱使一个人主动出击,苦恼又迫使他向外逃窜。

45

欲望使一个人变湿,我们因为欲望而蒙尘。

46

欲望是向外的,精神是向内的。而无欲既不向外,也不向内,它只是安于自身。

47

正是欲望使我们无法安于自身,正是欲望的存在,阻止了一个人在单独中感到喜乐。

48

不能安于自身,这是所有欲望的起源。欲望其实就是一种无意识地逃离自己的努力。

49

欲望使一个人忘我,色欲更是让一个人浑然忘我。

50

欲望像一个四处巡游的狩猎者,但实际上它是一个自设的陷阱,掉进陷阱的也是它自己。

51

欲望,它将是最后一样让我们感到厌倦的东西。

52

欲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它并不知道自己将会得到什么。

53

欲望一直在窥视,却从来不曾领悟。

54

就像一个房间连接并通向另一个房间一样,每个欲望都连接并通向另一个欲望,但它永远不会把我们带到一个开阔地带。

55

时间是欲望的语言,没有这种语言,欲望就无法表达它自己。

56

时间是一种摇晃,正如欲望是一种骚动。当我们的内在产生了意欲的骚动,时间就被我们感觉到了。

57

时间伴随着客体而出现,客体在我们头脑中的移动产生了时间。时间,其实就是思想的过程。

58

欲望是一种向未来和远处的移动,这个移动分别创造出时间和空间。欲望是一种紧张,时间是一种紧迫,空间则产生拥挤。

59

空间产生视觉上的幻象,时间产生未来、希望——这些思想上的幻觉。

60

希望从内在支撑着我们,幻象从外面召唤和牵引着我们,如果不是这样,我们无法继续活下去。

61

希望就是一个人未来生命扩展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正是一切浪漫的基础。

62

就某种意义而言,希望即一个人的潜力。当他实现了这个潜力,他的希望便随之彻底破灭。

63

人通常为潜在的各种可能性而激动,而已有的现实性只是让人乏味。

64

人们在他们喜爱的东西上面添加了多少自己的想象啊!换一种说法,事情只有在人们的想象中才是美好的,那就是为什么人总是片刻不停地在想。

65

如果——一个才华横溢的设计师。

66

当一个人计划将来的时候,他就播下了挫败的种子。

67

一个人总会来到一个点,在这个点上,他将看到不再有未来。

68

人一旦意识到自己不会再有将来,无法再前进,他便想要退回到过去。

第七章——死亡

1

生命,它是对死亡的一个谎言吗?死亡,它是对生命的一个劝诫吗?

2

人一生下来便已经势成骑虎,被虎所害——亦即被死神夺命——就是迟早的事了。

3

人来世上的动机,本来是要拓展出一个未来的空间,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料却

误入了死地。

4

尽管死亡是人生唯一的大事,但人们好像都不怎么为此而感到焦虑。这或许是因为在我们的人生中,唯有死亡是一件别人不会来跟我们竞争的事,所以对于自己的死亡,每个人都好像已经十拿九稳。

5

每个人最后都死了,但这并不就意味着死亡已经被全人类共同解决了。

6

尽管人们常常听说自己认识的人死去,但对于自己的死亡,人们基本是把它当做一个神话看待的。

7

人们在计划和构想自己的未来时,都没有把死亡考虑在内。能够时时想到自己将来的死亡,这就是一个人的远见卓识。

8

死亡是一个人在人生中将会遇到的最真实的事,但是人害怕死亡,这使得一个人无法变得很真实,因为真实就意味着要去面对死亡。由此,人开始偏爱虚假。

9

人们很多不明智的举动以及很多狂热的追求,都是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的死亡置之度外了。

10

对于死亡这样一个最后的结果,我们可以自圆其说地强调说:我们不在乎结果而只寻求过程的精彩。但实际上,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的欲望和野心追求的正是各种目标和结果,其过程我们常常是不择手段。

11

如果是正确的事情,那么它的终点应该就是它的顶点。如果生命是正确的,那么死亡就是它光辉的顶点。

12

死亡可以成为生命的开花。但如果没有开花,那么死亡就是生命结出的恶果。

13

没有人能够在死亡上成功,那么也没有人在生命中失败。

14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追求注定会失败,他所有的成功都是短暂的,因为那个追求者终将被死亡所挫败。

15

如果我们总是想着将来的结果,那么死亡就是唯一最货真价实的结果;如果我们只注重过程,那么死亡也不过是我们要去经历的一个过程。

16

就一个人的现在而言,当下这一刻最为真实;就一个人的未来而言,死亡最为真实。

17

一个人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是在走向死亡。欲望害怕死亡,它却不知不觉地走向死亡。

18

死亡就像一个狩猎者,专门猎杀移动中的生命。

19

所有向外的路都是歧途,但所有这些歧途都殊途同归,即通向死亡。

20

时时不忘自己将来的死亡,这就是清醒,这就是真诚。对死亡无所觉知,就如同身在牢狱而不知其监禁。

21

就像我们有时候用闹钟来提醒自己时间一样,我们也不妨经常用死亡来提醒自己的生命。

22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向死亡提问,必须要向它讨回一个说法,我们不能就这样白白地死一次。

23

既然死亡是生命最终唯一的确定结果,那么就用死亡来校准我们的生命吧。

24

最正确的生活方式,应该是一种最契合死亡的生活方式,唯有这种生活方式,才能让一个人在生死之间如履平地。以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我们都是在构筑生死之间的悬崖峭壁。

25

即使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让我们好好地活下去,但在任何地方,我们都可以好好地为死亡做准备。与略带着乞讨性质的生存相比,认真而从容地为从这个世界撤退做准备,似乎是更有尊严的一件事。

26

我们生命中所面临的难题,不管我们逃避它们还是战胜它们,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与最终那个我们既无法逃避也无法战胜的死亡相比,所有这一切都是小打小闹。我们在生命中所做的那些小练习题,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开死亡这个最终的难题。

27

死亡是人生唯一的一道作业题,只是好像每个人都看错了题,当然,他们也就答非所问。

28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被提问的过程,直到被问题彻底问倒为止,亦即生命终结。

29

人生就像一所学校,如果一个人正确地度过自己的一生,那么死亡对他来说就应该是一个高高兴兴的毕业仪式,而不是那种被开除的懊悔与怨恨。

30

不管我们在自己的生命上添加多少的附加值,真实的生命依然按照它自己的既定轨迹运行。

31

人们躺在舒适的吊床上,享受着那个荡漾,做着自己的美梦。但是,那根绳子总会断的。

32

走向死亡的生命是以内在冲突的方式运作的,它在冲突中耗尽了自己。

33

最终要走向死亡的东西,都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疾病。

34

生命把我们引向死亡。如果我们害怕死亡,我们也会不断地逃离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即是此时此地——一种巨大的空虚感。

35

也许,把我们的生命理解为一种在逃,才能够更好地解释我们对死亡的深度恐惧。

36

不能坦荡地面对死亡,生命就容易变成像一个贼的活动。

37

如果我们真的死了,我们将无法离开这个世界。一个死的东西怎么会自己移动呢?所以,当我们离开人世,我们并不是真的死了,而只是离开。

38

我们终究不属于这个世界,不然我们不会出现后又消失。

39

其实,没有人为别人而奔丧,每个人都是奔自己的丧。

40

传宗接代,它的正视图是生命的延续,它的俯视图是死亡的接力。

41

如果我们试图扩张自己的生命,我们也就同等比例地放大了自己的死亡,因为死亡是作为生命的一个影子而存在的,而且它最终将覆盖掉整个的生命。

42

我们一生都在收集和聚藏,死亡却反过来要将我们分解和清零。正是因为我们在生命中所做的一切与死亡的意向完全相悖,死亡对于我们才成了最惨烈的一件事。

43

人基本是以一个抗争者的姿态活着的,而死亡将解除我们所有的武装。

44

当我们死亡的时候,不是外在的积累而是内在成长起来的那个品质将会跟我们一起走。内在的成长是看不见的,死亡也是看不见的,看不见的只能被看不见的所带走。

45

死亡不应该被回避而应该去凝视它,唯有通过凝视它,才有可能看到一条退回去的路。

46

其实,除了死亡之外,一个人也没有什么好去面对的。

47

让我们白天好好地去体验生命而夜晚好好地去凝视死亡吧。

48

一个人对性想得少一点,对死亡就会想得多一点。性欲是一种强烈的致幻剂,它充当了遮挡死亡的迷雾。

49

性是把生命一点点地扔掉,死亡是一下子把生命全部拿走。如果说性给了我们这么大的快感,那么死亡带给我们的极乐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只是,当一个快乐的

强度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承受的限度,它反而就变成了一个让我们难以忍受的痛苦。死亡,就正是那样的一个东西。

50

人生是愚蠢和荒谬的,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在生命中所追求的与它最后的实际结果实在太不搭调。

51

如果直观多数人衰老、临终和死亡时的情景,我们恐怕不得不怀疑:我们的生命也许从根本上就犯了方向性的错误。

52

死亡似乎是一种暗示:我们这样的人生是一个不应该。

53

死亡是一个人最大的未来,同时又是最大的现实性。

54

死亡是进入另一种存在的门。既然我们的这种生存并不如我们所愿,那么对于死亡,我们的好奇至少应该大于我们的恐惧。

55

如果把死亡视为人生的最后一条退路,它就不那么可怕了。

56

生命是一个向高峰的攀登,死亡则是它下面的那个深渊——一个无底的深渊。正因为它的无底,才保证了我们在坠落中不至于粉身碎骨。

57

我们一点都不害怕生命,但这个生命却把我们引向死亡——一个让我们害怕的终点。我们恐惧死亡,但正是因为我们的恐惧,也许反而确保了我们的安全——一种我们看不见并且超出我们理解的安全。

58

死亡,就把它当作是一次蹦极吧。

59

死亡是那么浩瀚、深邃和神秘,以至于我们的头脑智力对它一无所知。生命就像一个孤岛,它只能看见水面上的一切,而死亡则是海洋下面那块神秘的大陆。

60

当一个人完全看穿了这个世界,那么他的眼前便只剩下了一个光秃秃的死亡。

61

死亡就像是一个东西摔破,看看里面会有什么东西跑出来。

62

在死亡面前,有多少人可以拿得出能被死亡称出重量的东西呢?

63

一生都生活在关系中的人,他们就好像一群人编队从空中降落,他们在空中摆出各种美丽的造型,但是没有降落伞,他们摆出的造型也不具有降落伞的功能。

64

我们都活在关系中,但我们无法死在关系中,每个人都只能死在孤独中。

65

人们以保持忙碌来逃离空虚,人们也以赋予生命这样那样的意义来敷衍死亡。

66

死亡不仅仅是发生在我们生命中的最后一件事,其实,它更是我们整个生命的背景。

67

死亡限定了我们生命的一切,包括它的价值、意义和长度。

68

唯一的逃避就是对死亡的逃避。一个人只要不去逃避死亡,那么他就可以有选择地避开一些事情,那么他对这些事情的逃避就不是逃避,而只是放弃。

69

我们的人生必定是某种被完全弄反了的东西,看看它的荒诞吧:人们在自己的一生中是那么地努力,最后的结果却是走向穷途末路。

70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善从何来?是因为看到了恶的无用,甚至是看到了恶的恶果。

71

若从最悲观的一面看人生,人生就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坎坷后,最后还要跳下死亡的悬崖。

72

一个好人死去,人们为之惋惜;一个恶人死了,人们一声叹息。

73

每当我们看完一场电影走出剧场的时候,我们的眼睛感到不适应,心情也不舒服,因为我们不得不从虚幻而美丽的场景之中回到凄冷乏味的现实当中。同样的感觉

恐怕也会出现一个人即将死亡的时候,那时他才发现社会完全是一个虚幻的东西,而他不得不悻悻地走出自己的整个人生剧场。

74

人生是一场演戏,但死亡并不是演戏,那时,我们扮演的角色与获得的演技都将无济于事。

75

只有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人们才会发现社会是虚幻的。一个人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自己与整个自然存在的关系上,但人们在自己的生命中却都不曾为此做点什么。

76

与死亡的强悍相比,我们目前的这种生命状态太虚弱了,以至于它到了最后根本没有与死亡讨价还价的余地。

77

如果一个死刑犯被押赴刑场,他会匆匆忙忙地赶路吗?难道他不是会慢下脚步、带着强烈的警觉来走完最后这短暂的路程吗?能够时时惦记着自己的死亡,一个人就知道该怎么去生活。

78

没有人愿意在死以前停下来几年,什么都不做。但唯有这样,一个人才算是真正地为死亡做准备。

79

死亡是对生命最后的启示,让我们凝视并聆听它吧。

80

对死亡的凝视就是向内的观照,因为死亡就藏匿在我们内在的最深处。

81

凝视死亡,一个人将会逐渐发现自己内在那不死的;凝视死亡,一个人就已经将自己的死亡溶解了一大半,最后只剩下了一个身体的死。

82

保持如如不动,那么就不需要去奔赴死亡,而是让死亡成为眼前的一个过路者。

83

在死亡来临之前,一个人要努力让自己醒来。一旦他醒来,那么死亡对于他就不复存在了,而这个人生也不过是一个睁着眼睛做梦的梦境。生命和死亡的存在,都是因为我们的昏睡,它们只在我们的昏睡中存在。

84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死之前死,那么他就会在死的时候苏醒过来。

85

人应该尽早思考他早晚要去的地方。一个人如果能在梦中开始思考一点真实的东西,那么他离梦醒就为时不远。

86

一个人如果能在死亡打碎人生之梦之前醒来,那么这个醒来是超越于生命与死亡之上的,这样一来,他的生命就不再是个问题,死亡也变得无关紧要。

87

人如果在死亡打碎人生之梦之前醒来,这个醒来就是自然醒。一个在酣睡中被突然弄醒的人无法保持意识的清醒。

88

正如一个人独自远行,整个路程就显得漫长枯燥,但如果两个人同行并且一路说笑,那么路途就不觉得漫长。这与我们的人生很类似,只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死亡。

去承受生命的全部空虚以及最终的死亡,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89

面对孤独和面对死亡都需要勇气。而在单独中平静地走向死亡,那需要一个人最大的勇气。

90

死亡就像一个黑洞,空虚则是这个黑洞所产生的引力场。尽管人们一生都致力于逃避生存的空虚,但死亡最终还是把他们缉拿归案。

91

孤独和死亡都具有反生存的性质,它们也是从生存撤退的两种方式。孤独是渐进的,而死亡是突然的。

92

死亡是浓缩、强烈的空虚,空虚是稀释了的死亡。

93

只有在空虚和死亡的背景中,真理才会显现。正如只有在黑夜而不是在白天,天上的星星才会显现。

94

当死亡被忽略和淡忘——亦即当死亡的背景被隐去,梦就会变得相对真实。

95

死亡是我们未来的最后一面墙,一面无法再产生投影效果的墙。

在对死亡的持续等待中,一个人将会撞见那不死的。

96

所有虚幻的东西,最后都会像水分一样地蒸发,而真实就是溶解于虚幻并且被虚幻所稀释的东西。人生最真实的一面,将在死亡的结晶中才完全呈现。

97

死亡让一个人的外在解体,同时又使他的内在结晶。

98

对一个内在没有成长的人,死亡对他来说就是一堵他要迎面去撞击的墙;对于一个内在已经成长得很好的人,死亡将从背后给予他一个助推。

99

我们只知道死亡是严厉的,但我们不知道死亡也是慈悲的。

100

通常的死亡,是一个人在无意识状态下从存在进入不存在的过程。但是,如果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就能够在清晰的意识状态下进入那个不存在的境界,那么他就已经超越了生与死。

101

死亡摧毁了我们所有的虚假,把我们的本来面目还给了我们。在孤独中,我们比较的真实;在死亡中,我们绝对的真实。

102

在死亡被完全通透之前,没有人能够安心地生活,人们最多只能故作镇定。

103

如果人生是正确的,那么我们的死亡就应该具有像落日那样的品质。

104

最优美的死亡是落叶式的死亡。

105

生存是一种封闭,那是非常烦闷的;死亡是一种敞开,没有比那更透气的了。

第八章——精神、灵性

1

没有哪一种优越能够像精神和灵性上的优越那样,让一个人真正地免于自卑。

2

除了精神和灵性,人与人的其他差距只是大与小、多和少的区别,但他们仍然在同一水平面上。只有在精神和灵性的层面上,人与人之间才产生了垂直的落差。

3

一个人最不愿意承认的,莫过于别人在精神素质上相对于他的优势了。因为,这不仅仅牵扯到一般意义上的面子问题,它甚至已经关系到了双方在生物进化上的排序和地位,这是他绝对无法忍受的。

4

有些人的神态和体态,已经反映出其内在独特的精神世界;而有些人在精神上所呈现出来的,也只是其肉体欲望的延伸。

5

当内在的精神消散,其外部也将失去清晰的轮廓。对人来说,灵魂涣散的直接后果就是肉体的松弛。

6

一个平庸的人只能看到别人的身体及外在所拥有的东西,他不会发现别人内在所具有的精神素质。

7

要发现别人身上所具有的优异素质,一个人自己就必须多多少少拥有这种素质。

8

当我们试图探测别人内在的深处,却没有发现他们的灵魂,只见沉渣泛起。

9

物质的世界,那里也许会发生一些巨大的事,但永远也不会发生伟大的事。

10

物质从来就不会直接使精神变得伟大。

11

人一旦变得现实,随之而来的就是精神上的生锈。

12

那些从来没有品尝过精神和灵性快乐的人,必定会在物质上追求一种极致的生

活。

13

追求外在的奢侈是因为内在的贫瘠,当一个人已经丧失了内在成长的可能性,那么就只剩下追求奢侈这一条路了。

14

人只能通过精神和灵性的成长——而不是通过竭力地掩饰自己的动物性——来变得伟大。

15

外在的成长是一种掩埋,内在的成长是一种绽放。

16

低劣是精神狭隘的同义词。一个人越是低劣,他就越是不能相信世界上那些崇高和神圣事物的存在,因为他以自己内在的可能性去估量其他一切事物的可能性。

17

一个心灵狭隘、粗糙的人,他只能活在一个异常狭小的世界中。一个人自己活在什么层面,整个存在就只向他显示那个层面。

18

一个人灵魂的强度,就是真理能够对他产生冲击的强度。多数人还不具备承受真理的能力,他们的灵魂还太赢弱。

19

如果说一个赢弱的身体无法享受性的欢娱,那么一个赢弱的灵魂也同样没有能力去享受那些由智慧和艺术带来的更为高级的美感愉悦,这种能力的缺失可以被认为是灵性上的性无能。

20

叫绝是一个人的内在智慧与一个外在智慧相遇而产生的一个高潮现象,它相当于精神上的叫床。

21

当灵感出现时,那是令人心醉神迷的,它是一个灵性上的性高潮。

22

任何意识领域中新颖而独特的东西,对那些精神平庸的人都是一个不小的打扰,那甚至被他们视为一种挑衅。

23

但凡天性高贵的人,他们对权力都怀有一种本能的排斥。

24

一个具有自己独特性的人,也能够并且乐于欣赏他人的独特性。

25

只有当精神能够完全自由,亦即它从欲望中完全独立出来时,它才成其为精神。

26

欲望产生下坠,灵性产生向上的浮力。

27

深刻的东西之所以耐人寻味,那是因为它更接近于事物的本源——亦即那个无限、永恒的万物之源,那个味道正是从那个源泉蒸发出来的。

28

越是深刻的东西,就越是值得反复回味,只有深刻的东西才拥有一种纵深度。深邃,其本身就有无穷之意。

29

越是深刻的事物,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感便越持久。而那些肤浅的东西,给人就只是挠挠痒而已。

30

深邃的东西总是好的,即使它是死亡;肤浅的东西总是不好的,即使它是生命。

31

到处游荡,你可以看到更多,但唯有当你停下来定在那里,你才能看得更深。当一个人能够看得更深,他就不需要再看得更多。

32

肤浅的人对深刻的事物怀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所以,即便是深刻不经意间偶尔掠过肤浅的地盘,前者也让后者极为不快。

33

崇高的事物,就是那些能暂时驱散一个人欲望的东西,崇高是一种自我被削弱的状态,一种相对无我的状态。

34

对真理的需要和渴望造就一个人的灵魂。

35

境界意味着它是不实用的,它是非功利性的,欲望对它鞭长莫及,那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境界。

36

一个现象的等级越高,能够参与其中的人就越少。一个能够被拿来分享的丰富,还不是那种终极的丰富。

37

文学作品如果没有上升到哲理和灵性的境界,那么它就只是充当了这个世界的装饰和点缀,以及人们精神上的麻醉品。

38

凡是完全源自于灵魂的创作,都属于神来之笔。

39

只有在灵魂中才会产生原创。原创在这个世界上之稀有,正是因为灵魂的稀有。

40

凡是模仿的东西,都不会给人以浑然天成的感觉,因为它里面没有一个统一的灵魂。

41

只有灵魂才会拥有一种清晰的风格。

42

拥有灵魂,就意味着一个人能够与神圣的事物产生感应。

43

当一个人已经品尝过神性的滋味,他就不可能再对世俗抱有一种严肃的态度,相反,他将以轻松和谐谑的态度对待世间的一切。

44

因为我们自身不够纯净,所以我们无法感知纯净的事物,主要是那个敏感度丧失了。

45

如果要让一个房间通透,那么就要把窗子打开,让风吹进来,让阳光透入。内在的世界则相反,如果一个人要让自己的灵魂通透,那么他就应该关闭所有感官的窗户,甚至要关闭思维。

46

当内在变得清晰,自然就会有喜乐渗透出来。

47

一个清醒着的生命才会熠熠发光。

48

唯有内在的不断成长才能让一个人始终保持新鲜,也只有这种新鲜度,才不至于

使一个人对自己产生厌倦。

49

每个人之于自己才会有真正的成长,别人之于我们多半只是一种干扰。

50

物质的事可以迁就,灵魂的事则无法妥协。

51

那些让我们分心的事情并不能真正地拯救我们,而那能够拯救我们的,我们却从来不去关注它。

如果我们要拯救自己,就不能把自己一直分散到外面的事情上,而是要向内集中。

52

外在的成功需要一个人去进取,内在的成长则从撤退开始。

53

灵性和野心无法在一个人身上共存。

54

人更应该去生下他自己,而不仅仅只是在肉体上繁衍后代。

55

一个人必须攀上精神的高地,唯有这里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俯视者。俯视者通过俯视自己而超越自己。

56

精神的成熟,就是走过从仰望这个世界到俯瞰这个世界的过程,直到最后能够平视这个世界。

57

真正的自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那需要一个人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在,那需要一个人拥有一个独立的灵魂。多数人并不能承担得起这样的奢侈。

58

只有精神才值得崇拜,也只有精神才会去崇拜。

59

看不到别人的灵魂,这本身就是对别人最大的不尊敬。有了这个根本的不尊敬,一切表面的客套和礼节都已经索然无味。只是,一个自己有灵魂的人,才会觉察到别人是否有灵魂。

60

人若是没有灵魂,那么他最多只是一个高级工具——一个能够发明其他工具的工

具。

61

只有两个灵魂才能够真正地交融,也只有两个灵魂才懂得怎样在彼此之间保持最佳距离。

62

精神上的空虚就像一个无底洞,尽管人们一直以财富、权力和名声等各种物质手段去填塞它,但那些东西仅仅在洞口稍作停顿,便坠入深渊消失不见了。

63

对这个世界越来越感到陌生,这是一个人内在成长的迹象。

64

一个已经没有了欲望的人,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就已经死去了。只有当一个人对外在的世界死,他的内在才会活过来。

65

如果把灵魂比作国王,那么心灵就像忠臣,而头脑则是奸臣。

66

我们更容易从艺术作品中发现灵魂,而不是从别人身上看到灵魂。

67

我不相信大自然仅仅是物质性的,它一定有自己的灵魂。

68

就两个人而言,最近的是他们灵魂之间的距离,最远的是两个自我之间的距离。两个没有灵魂的人凑在一起,那将是一个悲惨的事件。

69

头脑知道高兴,心灵知道喜悦,灵魂知道极乐。

70

灵性亦即对神性事物的体验,它的最大障碍不是人的动物性,而是人的理性。

71

悟性超越于理性,悟性起始于理性止步之处。

72

通过头脑,你与别人连结,你与物质世界连结。唯有通过灵魂,你才能与神性的事物连结。

73

人若是有灵魂,他就可以很喜乐地与自己在一起。人若是没有灵魂,那么无论对于他自己还是别人,他都是极其乏味的。

74

一个能拥抱自己灵魂的人,已经不需要再去拥抱别人的身体。

75

一个人若是能够独自完全喜乐、无条件地喜乐,他就不会再期待任何事情——即便是爱情。

76

任何庸俗的东西都有损于一个人的灵魂,平庸的人是没有灵魂的。

77

平庸就像湿热沉闷的空气,窒息人的灵魂。对孤独的渴望,其实就是灵魂想要摆脱庸俗那种窒息感的冲动。

78

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必然是肤浅、空洞的,这样的人没有创造力,没有独特性,没有某种可以向外绽放的东西。

79

人与人之间并不会因为朝夕相处而变得相似,却可以通过各自内在的成长而在心灵上趋于相近。

80

头脑是燥热的,心是温暖的,灵魂是清凉的。

81

与一个人的内在可以达到的深度相比,整个外在的世界都显得肤浅。

82

当一个人与整个存在交合的时候,他的灵魂会以各种姿势翻滚。

83

当一个人溶解的时候,他就知道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即他只是一股能量而非形体。

84

当一个人已经看到过了自己的本来面目,那么他就不会再关心别人对他的评价。甚至,别人的看法只是为他提供了一些娱乐而已。

85

把意识从自己的身体和头脑中分离出来,一个人将体验到不死。

86

我认为的浪漫,是一个人在精神和灵性上所达到的境界。

第九章——孤独、单独

1

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他无法享受他自己,他无法享受这一刻。

2

因为不能活在此时此地,人感到了一种根本的不适,由此他们开始四处游荡。

3

我们不是感到无聊,就是陷在某种麻烦当中。除此之外,我们很少还会处于其他的状况之中。

4

就像人们在战争期间纷纷躲避战乱一样,一个人内在的骚乱,使他成为了自己的逃难者。

5

人们因为不快乐,所以他们不断地逃离自己。

6

因为内在的动荡和颠簸,使得人无法在自己身上安营扎寨。

7

我们自身是如此的枯燥乏味,所以我们都想去看看别人那里有些什么,其实别人与我们也相差无几。

8

我们很多的不幸和灾祸都是出自于我们对自己的厌倦。当我们努力地要挣脱自身的窠臼时,我们就轻而易举地掉入了其他的陷阱。

9

孤独本来并不是一块荒地,相反,孤独是一块出产富饶的沃土。因为我们一直逃离它,荒废它,它对于我们才真的变成了一块荒地。

10

孤独更容易清晰地显示出生命本身的直观效果。人们大都不喜欢这种感受,从而选择逃离。

11

人们因为逃避孤独而更加孤独。

12

人的孤独是因为他不接受自己的孤独。于是,孤独便成为了一面他无法穿透的墙。

13

每个人都被囚禁在自己的孤独中,也没有一个人的孤独能够穿透另一个人的孤独。

14

孤独的感受,它不过是反映了我们自身与整个存在之间在品质上的不和谐,所以我们渴望再次回到适合我们品质的氛围当中,亦即社交人群当中。

15

人们有意无意地创造出一些问题,这样,问题让我们变得有事可做,否则我们自身将成为一个问题。客体对于我们的最大用处,在于帮助我们逃离主体。

16

孤独不仅仅只是空虚而已,它也时时隐约地提醒着一个人的死亡。所以,谁会喜欢孤独呢?

17

感觉到人生的无意义,看不到自己的将来有任何希望,这是一种根本的孤独。只要一个人还怀有希望,就不会感到孤独。

18

人一直在寻找问题和焦点,为的是可以让自己侧身于其中,聚焦于其上,以免遭空虚的侵袭。

19

多数逃避无聊的努力,最后都被证明比无聊本身更加无聊。

20

孤独、无聊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必修课。

21

人们对一些事情有耐心和毅力,无非是因为有一个结果在召唤他们。但很少人能对无聊和空虚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因为人们完全不知道当空虚和无聊被穿透后将是一个什么结果。

22

无聊本来可以是非常具有创造力的。

23

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品味到原汁原味的生命。

24

一个人内在的状况越是糟糕,他便越是无法独处。无法安于自身的东西,其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25

人一旦停下来,他就感觉到自己的内在无比杂乱。但人也只有通过停下来,他的内在才会变得清晰。

26

人都是因为过于向外寻求活动,他们的内在才变得一片狼藉。

27

孤独之难以忍受,那是因为一个人内在的所有疾病都在此时完全呈现。如果一个人能够不逃离它而是去忍受它,那么这个忍受本身就成为一种治疗。

28

如果我们不能面对自己,我们确实逃离了自己的疾病,但我们也将逃离我们内在的潜力。

29

行动是一个人对自己的逃避,行动者害怕看到自己本然的样子,他通过行动来摇晃自己,以达到模糊自己的效果。

30

无聊是一种轻度的死亡。

31

无聊的人是不怕麻烦的。

32

人害怕无聊,为此,他们宁愿去做任何琐碎的事情。这就正如一个湖无法忍受湖面像镜子那样的平静和死寂,从而激起表面的波纹和细浪。

33

人渴望外在的诱惑,他希望发生点什么,所以他无法安于孤独。

34

一个人应该尽可能地减少与他人的接触,以免被迫与他人交谈。毕竟,我们说话时比我们沉默时更不真实,而一个人应该尽可能地保持真实。

35

人都是因为自己太脏而无法跟自己呆在一起,由此导致的后果是他将变得更脏。

36

无聊的本质是厌烦。所以,孤独并不必然就是无聊,只要一个人并不厌烦自己。相反,如果别人让他厌烦,那才是真正的无聊。

37

人们以为追求一个新的事物或者到达一个新的地方便能够解除他们的厌倦,事实上,他们不过是陷入了一个新的无聊和重复当中。

38

能够独处的人都是相似的,不能单独的人则形形色色。

39

人与人的交往是一种虚假的温暖,独处是一种凄冷的真实。

40

独处就意味着一个人要独自去面对存在的实相,在这种情形下,生命本身对他的种种提问便隐隐约约地浮现,这就好像一个犯人被单独提审时的情形。

41

在独处中,一个人可以直接去认识自己。但生活在像婚姻这样的关系中,人们却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在相互理解对方的意图上。认识自己与迎合别人,这两者的价值有着天壤之别。

42

我宁愿在孤独中直面生存的空虚,也不愿意在关系中去忍受卑劣的人性。因为前者是有意义的,后者却毫无价值。

43

关系是一种温暖却带着浑浊,孤独虽凄冷却带着清澈。

44

孤独的人就像是长在旷野中的植物,他们身上有一股原始和野性的力量。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人们,他们比较像是规范的田间作物。

45

孤独者常常思想锐利,因为他们的棱角幸免于社会关系这个滚筒的折损,依然保持完好。

46

一个孤独者行动上并不妨碍别人,在心理上却常常成为他人的一个困扰、一个疑问。

47

一个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而特立独行的人,很可能,他在骨子里并没有把那些人看成自己的同类。

48

很少人有勇气在中途独自跳车逃逸,人们宁愿最后和同车的其他人一起坠入山涧。

49

每个人的内在都是一座断桥,这座断桥却幻想着要与其他的断桥对接。

50

人一旦意识到自己内在的潜力,他对别人的兴趣就会急剧下降。

51

人应该对自己保持好奇心,但并不是要迷恋于自己。

52

闲暇是我们生命中唯一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即使我们没有好好地利用它来充实我们的心灵,闲暇至少也给予了我们去梳理自己内在纷乱的机会,就像鸟儿闲下来梳理自己的羽毛。

53

闲暇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奢侈。

54

人生一个很大的错误就在于:他未能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就获得单独生活的几年时间。而只有在单独当中一个人才会产生清晰的智慧,借着这个智慧,他可以很好地调整自己生命的航向,这才是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东西。

55

人如果有了独处的能力,那么他一生将避开很多的不幸。因为独处是顺应自然的,那样,好像命运就不需要给他施加太多的磨难,这也如同一个顺从的小孩不需要大人以激烈的方式管教。

56

就创造出外在和物质上的价值而言,社会和人际关系非常的高效。但就创造出内在和精神上的价值而言,寂静和单独更具有建设性。

57

独处是自我发现之旅,社交是自我实现的渠道。

58

忍受自己的无聊总是比忍受别人的无聊更有价值,前者可以成为精神上的净化,后者则纯粹是精神毒害。

59

除非你已经透彻地了解到别人就是地狱,否则你不会回到自己身上去寻找天堂。

60

只有单独才最从容,关系总会带来某种程度的局促。

61

如果一个人真的要洁身自好,那么就没有比独处更好的方式。人与人的连结,还是同流合污的情况居多。

62

单独,就是一个人的神性能够得以成长的空间。在关系中,人们相互合成,只有在单独中,一个人才能去完成他自己。

63

只有在单独中才不会有任何奴役。所以,一个人宁可在孤独中死去,也不可在一种奴役的关系中苟活。

64

当一个人已经真正地体会了单独的喜乐,那么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把他从他的单独那里引诱开,那么他就再也不会想和什么人搞在一起。

65

如果一个人要磨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敏感度,独处是不可或缺的。在关系的滚筒中,一个人只会消磨掉自己。

66

身在人群中,你可以忘掉自己的孤单,或者你更加感觉到自己的孤单。但在人群中,你就永远没有机会体验到自己的完整性。

67

只有在单独中,一个人才能构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一个和谐有序、生机盎然的精神世界。

68

一个人越是来到高处,他就越是倾向于沉默,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向外宣泄的激情,所以他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一谈。而他认为值得一谈的东西,又找不到可以与之对话的人。

69

那些抱怨自己孤独的人,他们自己内在的高度太低。高处怎么会有孤独呢?云之上那湛蓝的天空会感到孤独吗?高处的人厌倦人群,他们只嫌与自己在一起的时间太少。

70

云与云合拢在一起拼成各种图形,湛蓝的天空却无迹可寻。云与天空之间,谁更孤独呢?

71

更高级的共鸣无疑是属于认知领域而非情感领域的。世上没有比两个寂寞之间的共鸣更可悲的了。

72

一个倾向于远离人群的人高于人类,一个不为时尚和潮流所动的人高于自己的时代。

73

单独是精神上的洗涤,灵性上的沐浴。

74

一个在单独中洗净了自己的人,才不会在关系中溅污别人。

75

与别人保持距离,也与自己保持一定距离。

76

人注定是单独的,一个人越早获得这个认知,他就能越早建立起自己的家园,从而结束精神上的乞讨生涯。

77

是孤独把人与神隔离。正是因为我们不能够单独,我们才从神的位置上贬降。

78

单独是一个训练,为了最终能够穿越真理之门。

79

在单独中,你面对的不再是别人,而是整个存在。整个存在将变成一面镜子,而你将真实地被反映在其中。

80

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单独,那么他自身的浑浊将永远不会沉淀。

81

当一个人能够单独的时候,他的生命才真正有了自己的根。

82

高处真的不胜寒吗?这完全取决于一个人自身的热量储备。对于一个有着非凡精神热量的人,或许,那里的气候对他正合适。

83

孤独即是高处。一个人无须费力向上攀登,他只要潜入孤独当中,孤独将会自动把他带到高处。

84

孤独往往意味着一个更高的视角,以及更清晰和广阔的视野。

85

一个人越是来到高处,他就越是有机会看到人世间随处可见的荒谬,从而让他经常发笑。

86

如果一个人能够单独,那么他就不需要别人的爱。如果一个人不能单独,那么即使全世界的爱都给了他,也还是远远不够。

87

孤独,它能同时赋予一个人高度和深度。

88

人是孤独的,神是单独的。孤独与单独之间的距离,就是人与神之间的距离。

89

爱是点与点之间的汇合,单独是点与面之间的汇合。爱是有方向的,而单独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意味着全方向。

90

当一个人能够单独,他就开花了,爱从他里面满溢而出。这种爱——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慈悲——与人们因为孤独而去寻求的爱是多么不同啊!

91

当一个人能够单独,那就意味着他已经得到了整个存在的爱。单独,它是一个人与整个存在之间的一个爱情事件。

92

孤独者热爱自己的生命,所以他们进入单独,享受自己与自然存在之间那种天然而纯净的交融。

93

只有当别人在你的视线中逐渐远去的时候,你自己才会慢慢地变得清晰可见。

94

只有回到自身当中,一个人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一个人就等于没有存在。

95

生命的本质即是孤独,逃离孤独即是逃离自己的生命。人必须有勇气走进自己的孤独,唯有如此才能走出他的孤独。

96

我们就像鱼,孤独就像海洋。所以,我们最好还是去适应孤独的水性。

97

孤独是我们的本分。

98

孤独是一把双刃剑,它使内在丰富的人更加丰富,使内在空虚的人更加空虚。

99

即使单独一个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天堂;即使两个人在一起,也可以创造出一个地狱。

100

单独不是一种封闭,而是一种敞开,全然的敞开,向整个存在敞开。

101

在爱情中,你也许能感受到一种温柔,但是在单独中,你将会感受到一种柔和的氛围,那是一种比温柔更细腻的东西。这种柔和来自于整个存在,它就是整个存在的固有品质,一种永恒的东西。

102

一个能够单独的人,才有能力去爱;一个自身被爱充满的人,才有能力过单独的生活。

103

关系只会创造出更多的虚幻,而孤独却使人走向真实。

104

在孤独中,一个人会去寻找他自己。在关系中,人们走向迷失。

105

人必须变得真实,他才有能力享受单独;人必须变得真实,他才有勇气去面对死

亡。

106

只有回到自身当中,我们才能消除自己的重影。

107

除非一个人能够在他的生命中发现单独的价值,否则人生纯粹是一种浪费。

108

一个人只要有勇气进入孤独并持久地安于其中,那么他内在所有的疯狂都将慢慢地归于沉寂。

109

一个可以独处的空间,是一个人有生之年最终的避难所。

110

一个人最好不要等到死后才得到独处的机会。

111

我们已经习惯了各种关系所带来的紧张、压抑和虚伪,当我们能够在单独中完全放松自己的时候,反而变得一片茫然。

112

唯有单独能够使一个人变得真实。人感到孤独是因为他不真实,而整个存在却是那么真实,孤独感是什么?它是虚假在真实中所感到的窒息。

113

孤独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真实感。不管孤独给我带来的感受是什么,我都喜欢它的真实感。

114

孤独是一种封闭,单独是一种开花。

115

真正的家永远都是你单独一个人的。

116

一个人在达成自己的单独之前,他将永远保持孤独。

117

一个人有了单独的能力,就等于有了自己精神上的脊梁。

118

外在的强大,常常使一个人变成对他人的奴役;内在的强大,则使一个人不再依

附于任何人。

119

一个人要真正地、完全地成为他自己,就非单独不可。

120

独处相当于精神上的素食主义,多数的关系都是带着荤腥味的。

121

一个人自身达到的程度越高,别人对他来说就越不会是什么好事。

122

当你能够完全安于你自己,你就到家了。

123

与沉溺于外面的各种感官享受相比,人更应该学会在独处中静静地享受他自己,唯有这种享受不会产生任何罪恶。

124

独处是真正具有宗教意味的,它胜过任何外在的宗教仪式。

125

一个人走得越高,他就越孤独;一个越是能够安于自己孤独的人,他便能走得越高。

126

一个孤独的人走向社交群体,一个单独的人直接融入自然整体。

127

单独中,一个人才会知道他的本质是什么;在单独中,一个人才能进入他的本质存在。

128

爱是驱向别人的一个温柔的冲动,单独则是把一个人带回到自己。

129

爱和单独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爱是去经历外在世界的丰富,单独是去体验内在世界的完整。

130

爱和单独都很美。只是爱有可能是不纯的,而单独却永远不可能不纯。

131

爱是通向天堂之路,单独是达成涅槃的途径。

132

一般而言,一个异性很快就会让我们感到腻烦,一个人越是敏锐就越快腻烦。但是,独处永远不会让人感到腻烦,因为单独好像连接着某种深邃和永恒的东西,其实它就是神性。只有当一个人体验过了神性,他才会真正地超越对异性的渴求。

133

与人们生活在一起,一个人将体验到人性,独处,一个人将体验到神性。

134

单独中没有人,既没有别人,也没有自己。

135

孤独、空虚的迷茫中,自有一条通向自由之路。

136

在独处中,一个人更容易聆听到自己内在的召唤——即神的召唤。

137

单独不是一种封闭,而是一个极为开阔的空间,它是整个存在中最空旷的地方。

138

其实,只有单独才是你的天堂,最后,也只有你的单独才会变成你的涅槃。

139

在单独中放松,打开自己,一个人就会被整个存在所滋养。

140

一个人选择了独处,往往是出于对人性的透彻了解;一个人爱上了单独,则是来自于对内在自性的深刻体悟。

141

如果一个人能够完全根植于自己,那么他就已经根植于整个存在。他自己就是与整个存在相对接的唯一插口。

142

我喜欢孤零零的感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才有可能归零,那个零就是极乐。

143

对于每个人最终要面临的死亡来说,单独是唯一的训练。

144

单独是一种诗意的状态,也许是最诗意的。

145

独特性在单独中开花。

146

最大的爱不是来自于一个人而是来自于整体。一个能够独处的人终将领悟这一点。

147

通向天堂、通向自由的是一扇窄门,这扇窄门就是你自己、你的单独。

第十章——真理、智者

1

智慧,它的首要职责就是有趣。

2

只有真理才完全没有自卑,所有的虚伪都会带着或多或少的自卑感。

3

滑稽是愚蠢的失态,风趣是才华的体现,幽默是智慧的流露。

4

真理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正襟危坐和拉长着脸的东西,相反,真理是非常放松的。因为它是真理,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它都能够放松。

5

真理在不知道它的人眼里才是严肃的。而那些已经了解真理的人,他们甚至可以开真理的玩笑,就像我们开朋友的玩笑。

6

虚假总是保持紧张,真实总是能够放松。

7

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但是,相对于我们人类的主观性,真理却成为了一种特殊性。

8

真理常常极具颠覆性,尤其对于它所诞生的那个时代来说简直就像当头一棒,但对于它后面的时代,真理却是一根可以撬动它们的杠杆。

9

智慧以它本来的样子声明自己,但它不会降低自己来迎合大众,也无意于做任何解释。

10

只有时间能够聚集起足够的判断力,对一个事物的价值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11

时间是唯一值得我们寄托的,它自会平整一切,使一切都适得其所。

12

任何时候,真理好像都是在反对大多数人。

13

真理总是被少数人发现,然后大多数人不得不去承认它。

14

智慧常常体现为最大限度和最巧妙地运用有限知识的能力。

15

每逢尴尬的场景,唯有幽默能够让在场的所有人全身而退。就这个意义而言,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幽默都不失为一种慈悲。

16

就像陀螺借着鞭打而快速旋转,才能保持自己屹立不倒一样。通过忙碌和努力,虚假的东西也获得了近似于真实的存在。

17

幻象常常以其外形和色彩的变化莫测,来与真相的如如不动相对峙。

18

我们总是为某些虚假的东西感到挫折,我们甚至没有机会为真实的事物而挫折,我们的挫折未免也太廉价了。

19

虚假的东西一直在寻求和建立一个牢固的结构,以便赋予自己一种真实性。但没有一种结构能够抵御真理的碾压,那个结构越是华丽和庞大,当它被碾碎时就越是发出巨大的声响——犹如一声惨叫。

20

平庸的人对于一切超出他理解范围的事物怀有一种本能的憎恨,因为那个事物在某种程度上提醒了他的平庸。

21

那些拥有财富和权力的人,常常对智慧和艺术这类超凡卓越的事物怀有刻骨的憎恨,因为,那些事物使他们原有的优越感相形见绌。

22

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一个智者的伟大之处,我们就去寻找他的渺小之处,即使我们无法把他整体性地归入我们的队列,我们也要把他的一小部分捉拿归案。

23

要歪曲和毁谤一个真理,断章取义是最便捷的方式。

24

有些人在权力和财富领域里实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后,便开始觊觎智慧领域里的荣耀。

25

知道真理与成为真理之间,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一个已经瞥见过真理的人,他将不会再迷路。

26

欲望产生了虚荣,智慧产生了骄傲。

27

没有经历过全然的轻蔑,就不会产生真正的崇敬。

28

如果一个人高傲的程度还没有超过其智慧的程度,那么他的高傲仍显谦卑。

29

当一个智者本来想说“他们”的时候——迫于谦虚的压力——他不得不改口说“我们”。

30

当虚伪和谎言横行天下的时候,真理就成为了一种禁忌。

31

我们的生命有两个部分,欲望的部分和纯粹认知的部分。欲望是一种纠缠,而智慧帮助我们挣脱这种纠缠。

32

智慧和欲望,其实都属于趣味——两种截然相反的趣味。

33

真理以品质立足,谬误以数量取胜。

34

真理和智慧永远都栩栩如生。而虚伪和谬误,大都在最初的惊艳一现后,很快就变得死气沉沉。

35

时间会让一切虚假的东西现出自己的原形。

36

肤浅的人对深刻的幽默浑然不觉,深刻的人对肤浅的搞笑无动于衷。

37

智慧至少能够为自己负责,而无知却无法为包括自己在内的任何东西负责。

38

一个智慧之人,至少已经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安置于命运之上。

39

只有从智慧中才会产生出真正的乐观,这个乐观是智慧所产生的达观的一部分。源自于无知的乐观是脆弱的,那是一种盲目的自我安慰。

40

即便在格言的世界里,也有平庸和高雅之分。

41

越是真理性的事物,就越是纯净得像一面镜子。于是,每个人都可以在镜子跟前看到自己的样子,而且,他对于那个事物的评价与那个事物对他的评价完全对等。

42

不管怎样,真理还不至于沦落到被人们街谈巷议的地步。

43

幽默是智慧的一种自发现象,创造力的即兴发挥。

44

幽默并不是一种智力的素质。相反,幽默超越于理性和逻辑之上,它甚至还调侃了理性思维。其实,幽默就是一种禅。

45

一个手握真理的人可以独自挑战整个世界的荒谬。

46

真理根据一个人的意识状态而显现,真理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效果。

47

只有能够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的人,才具有接纳真理的能力。

48

虚伪相互鼓励,真理孑然独立。

49

两个谬误之间,即便尽最大的努力彼此调整,也不足以达成真理。

50

有时候,虚伪也厌倦了彼此之间的相互吹捧,它们甚至奢望从真理那里获得掌声,但真理是不会来为它捧场的。

51

来自于同时代异口同声、铺天盖地的赞美声常常令人生疑。而一个高贵的真理,它在每个时代都能够得到少数有识之士的赞叹,这种立体声式的回响才更为真实。

52

只有谎言才擅长制造短暂的轰动效应。真理却总是在无声无息中登场,恒久地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

53

最深具意义的真理,最适于以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因为语言只是用来表达真理而不是要表达它自己。语言的最高境界,就是烘托出它所要表达的,却隐藏起它自己。

54

简洁本身就是一种放松的状态。复杂的东西,它的内在必定存在着一种紧张。

55

真理与真理之间的距离,就犹如恒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

56

一个智者对世人的嘲笑,仍然不失为一种慈悲。

57

大众对一个智者的不满在于:他们觉得智者的每一句诙谐之语好像都是针对他们的,智者的每一个嘲笑他们都有份。这就像我们老是喜欢拿猪来比喻。

58

就像小孩子有时候喜欢去捉弄一只笨拙的虫子一样,一个智慧之人,他也常常有那种骚扰和触犯愚昧大众的冲动,耶稣就这么干了,但那并不能算是一个恶作剧。

59

真理是最大的揭发者,因而,它也成了最大的冒犯者。

60

缺乏幽默的人,最好是保持沉默。沉默,最好是由幽默来打破。

61

那些最耐人寻味的幽默,通常都是从悲观中偶尔迸发出来的乐观。

62

当一个人处于意欲的状态,那么距离创造出幻象;当一个人处于认知的状态,那么距离产生客观性。

63

智慧,常常就是那种能够带给人们意外的愉悦和惊奇的东西。

64

聪明就是能做很多事情,智慧就是什么都不做。知识告诉你怎么去做,智慧告诉你是否需要去做。

65

智慧本身并没有具体的用途,但它会隐约地告诉你什么有用、什么没有用。

66

阅读书籍,我们只能得到知识;直接阅读这个世界,我们才能获得智慧和洞见。

67

所谓的智慧,就是它能够穿透人类的知识、权威、道德、传统等所有这类烟雾的干扰,完全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事物。

68

知识让人夸夸其谈,智慧则使人沉默。

69

知识是积极主动的,而主动性总是与欲望有关。但是,唯有在无为和被动性的状态下,智慧才会升起。

70

知识在行动中产生,智慧在寂静中升起。

71

理智有助于限制我们的欲望,规范我们的生活,但它还不足以让我们获得真正的超脱。

72

知识是人类误入歧途后的行动指南。

73

智慧永驻于当下,过去和未来是知识的疆土。

74

知识永远只能在事物的表面周旋,它无力穿透到事物的最深处。

75

好奇心这个东西,即使它不是人类堕落的起源,也是人类堕落后产生的怪物。

76

在无知和智慧之间的空挡,好奇心出现了,事实却证明它难堪大任。

77

如果好奇心不是出自于对了解终极的深切渴望,而只是出于空虚和无聊,那么这样的好奇心与窥探癖无异。

78

知识是外在的收集,智慧是内在的涌现。它们两者是完全相反的运作过程,正是因为外在的收集和堆放,才堵塞了内在的涌现。

79

知识使人丧失了灵气。

80

智慧是一种存在的状态,智力是一个做的过程。智慧是悠闲的,智力是忙碌的。

81

知识就像粘在一个身体上的饭粒和菜叶,它并不能真正地成为他自身的营养。

82

知识是嘈杂的,智慧是宁静的。知识总是在卖弄,智慧却深藏不露。

83

智力与智慧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智力永远在追求一个结果而智慧却不寻求任何结果,因为智慧本身已经包含了一切。

84

思想的终止即是智慧的开始。

85

真理经得起时间的推敲,也经得起不同地域的检验。

86

但凡真理,都具有这样两个主要特性——叛逆和有趣。

87

滑稽是荒谬为自己找来的乐子,正如幽默是智慧的自娱自乐。

88

只要是真理,就总会不同程度地刺伤人类的自尊心。真理对有的人是一种照耀,对有的人则是一种羞辱。

89

真理不受欢迎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比我们来得高,所以它无法被我们当作一种娱乐来消遣。甚至相反,我们常常被它所消遣。

90

正如一个飞行器飞得越快,空气对它的阻力就越大。同样地,一个人的智慧越高,他就越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人世间无处不在的种种愚昧。

91

那些已经超越了人类的人,才配得上给人类指路。能够指点一群人最终走出迷途的,往往不是其中的首领,而是远方的一位隐士。

92

智慧是一种向上提升的力量,它使一个人轻盈欲升;欲望是一股向下拖拽的力量,它使一个人整体下垂。

93

智慧其实也属于娱乐——一种顶级的娱乐。

94

还有什么比幽默更能证明一个人的智慧呢?还有什么比严肃更能证明一个人的愚蠢呢?

95

笑是真理性的时刻。

96

最纯粹的东西总是只能吸引最少的人。真理若是要吸引大众,恐怕就不得不掺入一点污浊之物。

97

真理永远不会以一个说教者的姿态出现,而那些说教者,却常常以真理的化身自居。

98

真理只是让你去看,或最多指给你看,它不会再做比这更多余的事。

99

从趣味上来说,幽默比宽容离愤怒更远。

100

幽默不仅仅是智慧的体现,它同时也是性格上的一种柔软和弹性,一个坚硬的人永远不可能表现出幽默感。

101

人与上帝的差距在于:上帝看到的是全局和整体性,而人只能看到局部和一些碎片。

102

一个智慧通常具有这样的特性,每当你再次遇到它时,相对于你的头脑,你仍然觉得它是新鲜的、从未遇见过的,但你的灵魂却觉得它似曾相识。

103

幽默是一种深刻的乐观。

104

神性即永恒性。除了真理和智慧这些永恒性的事物,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人们一直喜欢下去。

105

永恒,即意味着时间已经与它完全不相干。所以,我们不能以时间的观念去测度永恒,正如我们不能从物质的层面去理解精神。

106

人是注定是为了要去认识自己而非外在世界而生的。窥探到客观世界的一点奥秘,并不能改变整个人生的悲剧性质。

107

当一个人对出自于自身的一切——包括智慧和美德——都感到了彻底的厌倦,他便想要像打碎一个模子那样打碎自己。

108

判断力是一个很奢侈的东西,它的前提条件是一个人要具备独立的灵魂。

109

对事物的深刻洞察,来自于对它的凝视而非窥视。

110

智慧的力量就像水的力量,欲望的力量就像石头的硬度。多数人表现出来的是欲望和自我的力量,而不是智慧和灵魂的力量。

111

正如欲望常常表现为行动上的激烈和偏执,智慧也常常体现为思想的锐利和偏激。

112

锐利常常是睿智的体现。我排斥尖锐、锋利的器具,却喜欢尖锐、锋利的思想。

113

智者对整个人类的批评也许是严厉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对别人却非常的温和。

114

真理既不站在多数人一边也不站在少数人一边,真理驻扎在一个无人的区域。野兽出没之处,通常不会有人烟。有人脚印的地方,也不会有神的足迹。

115

高贵永远不会乞求粗鄙为自己让路。其实,去或不去,对它来说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116

智者看到问题,那是问题本身的问题;愚昧的人看到问题,那是他们自己本身的问题。

117

对于一个智者而言,即使他的沉默也是具有启发性的。

118

真正的哲学家需要同时具备两个维度——心灵的能力和头脑的素质。前者是穿透到事物深处的洞察力,后者是将自己看到的东西清晰地表达出来的能力。尼采的心灵能力极为突出,康德的头脑素质出色,而叔本华两方面的能力都近于完美。

119

智者的智慧,于他自己也许只是一个娱乐,但对于公众却成为了永恒的启示。

120

欲望通常是乐观的,智慧则偏向于悲观。一个人倾向于乐观还是倾向于悲观,主要取决于是欲望还是智慧在他的意识中占据主导地位。

121

在痛苦中感到悲观是很平常的事,但只有当你在享乐中仍然感到悲观,你的悲观才会成为你的超越。

122

在黑暗中去探求光明,乐观是需要的。当光明探照到一片黑暗,难免不感到悲观,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黑暗。

123

每一个真理或智慧,都让我们从中呼吸到一种自由的气息。

124

只有一个生活在自由中的人才能找到真理,只有真理才能给一个人带来最终的解放。

第十一章——天才、艺术

1

如果一个时代没有产生出耀眼的天才并且被他的光芒所照耀,那么这个时代就碌碌无为地虚度了自己的岁月。

2

普通人为人类繁衍种族,天才却繁衍自己的精神。

3

天才活着时不被世人所理解,死后又被大多数人所误解。不理解造成默默无闻,误解造就名声。

4

一个人的名声很少与他的实际相符合,那里面有太多的误解。

5

名声是一种善意的通缉。

6

名声是一种炙热的烘烤,有谁能对自己的名声隔岸观火呢?

7

一个人不会想在猪的世界里出名。

8

一个人的才气很容易被他的名气所腐蚀。

9

人们并不讨厌伟大的事物,只是讨厌被它们的阴影遮住。所以,我们更乐于接受那些已经与我们不在同一时空的伟大事物。

10

逝去的伟大总是比现存的伟大更令人信服。

11

人们崇拜自己那个时代在肉体上伟大的人,人们也崇拜过去时代那些精神上伟大的人。

12

崇拜需要一个距离,人很难崇拜距离自己太近的东西,因为没有身位可以让他们拜下去。

13

人们在情感上不太能够接受一颗新星的升起,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得不再一次直起腰、仰起头来。

14

很多人不愿意甚至不能接受去仰望那些伟大的事物,他们宁愿自己倒立着去俯视它们。

15

三流的人最多只会去赞美那些二流的事物,一流的事物对他们来说显然是太过分了。

16

最伟大的往往就是那些最独特的。

17

独特性是稀有的开花,那是神的特赐。

18

天才的独特个性常常与社会的平庸特性水火不容。有史以来,独特就一直就是平庸的眼中钉。

19

对美的喜爱是我们天性中无可指责的部分。但这种喜爱是倾向于欣赏还是倾向于占有,却真正体现出一个人品性的优劣。

20

很多人对艺术的嘲笑和排斥,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理解为那是丑对美的一种嫉妒,

或者是恶对善的一种敌意。

21

如果一个人没有领悟过艺术的优雅与高贵,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感叹自己原来是那样的粗俗。

22

给死的东西赋予一种活力,那是一种魔力,一种创造力,或者是神性的体现。艺术和诗歌就是这类东西。

23

艺术家——灵感的捕捉器。

24

庸人成功所及之处,仍然远远达不到天才失败所在的高度。

25

悲观主义其实是人类自我反省意识和自我批评精神的一种体现,而乐观主义则更多地反映出人类的自我陶醉和自恋情结。

26

如果没有悲观主义,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哲学和宗教,而只会有道德和法律;如果没有悲观主义,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艺术和高雅音乐,而只会有马戏和大众娱乐。

27

乐观主义者满怀热忱地为这个世界提供彩绘和装饰,悲观主义者则冷静地向人们提供有关这个世界的一张张剖面图。

28

乐观主义站在人类自身欲望的立场上,悲观主义则站在客观认知的角度上。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这涉及到人类的面子问题。

29

其实,悲观主义比乐观主义更为客观。一个人的悲观,通常是他对社会、人性以及自己这个人生有了清晰认识后的产物。

30

假设真的有天堂和地狱存在,那么绝大多数人都会倾向于认为他们死后能进入天堂而不是去地狱——这就是乐观主义。

31

平庸与乐观主义似乎有着近亲的关系,高贵与悲观主义好像也志同道合。

32

悲观主义者敏锐地发现了自身以及这个世界的诸多缺陷,而乐观主义者因为麻木迟钝反倒能够乐在其中。悲观主义者容易走向偏激,乐观主义者容易趋于平庸。

33

乐观主义有一种把自己的存在合理化甚至美化的倾向,这与个人的自恋倾向如出一辙。

34

乐观主义,其实就是整个人类的虚荣心而已。

35

乐观主义者讴歌生命,悲观主义者调侃人生。

36

悲观主义并不是一种颓废,而是一种深沉的勇气。

37

悲观主义者大都宁静而深邃。而乐观主义者的喧哗,与小孩子们的嬉闹无异。

38

悲观主义真的有那么悲观吗?相反,站在悲观主义的立场上,一个人反而更能够看到人世间的很多荒谬与可笑。

叔本华被世人认为是一个悲观主义哲学家,但叔本华著作里的幽默,恐怕比所有那些乐观主义哲学家著作中幽默的总和还要多吧。

39

悲观主义者幽默,乐观主义者则常有滑稽之举。乐观主义者的滑稽,正好为悲观主义者提供了幽默的素材。

40

乐观主义者最后必定会来到一个死胡同,而悲观主义者终有从中走出来的那一天,那时,他将会大笑。

41

只有在创造和审美活动中,人才有了一点神的样子。

42

创造力是生命力最高的表达,暴力是生命力最低的发泄。

43

艺术,它来自一个创作者的灵感,也最能激发一个审美者的灵感。美被欣赏时,美体现了自身的最高价值,审美者达到了自身的最高境界。

44

距离产生客观性,无论时间上的距离还是空间上的上的距离。所以,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能力完全公正地评判自己时代的作品,尤其是那些跨时代的伟大作品。

45

正如天才的作品总是远远超出了世人理解力的范围,世人的理解力也完全不在天才的预估范围之内。天才与世人之间,总是相互误解。

46

一切高贵的事物都无可挽回地走向孤独,所有低劣的东西都不可避免地趋于拥挤。

47

在艺术中,音乐比绘画更具有震撼力。绘画是空间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空间更多地承载了物质的特性,而时间更多地承载了精神的特性。

48

美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然性,而妙则更多的是一种神性的展现,美妙是自然性和神性的完美结合。

49

在艺术领域中,当一部作品被当作这个世界上的经典样品而广为人知,那么它很可能就成为了那些精神下流的人所嘲笑和攻击的靶子。这种情形就如同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那个主部主题的命运,有史以来,这一小节音乐已经遭到了多少人的戏谑和调侃哪!

50

除非一种艺术或者一部作品在全世界都能找到知音,不然它永远只是地方性的东西,那甚至是有点土气的东西,方言和地方口音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

51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大众对高雅艺术的排斥,我们也会了解愚昧对智慧的敌意。因为,他们隐约地感觉到自己被那些高贵的事物降格了,却还不清楚被降到什么程度,这真是让人有点恼火。

52

平庸真是无孔不入啊!即使在那些平庸被明确禁止入内的高雅地盘,它也总是能够奋力地挤开一条缝隙,把自己植入其中,并最终在这里占据统治地位。

53

一个真正高雅的人,他早已超越了大众所认为的那些高雅,你无法在这一堆高雅中找到他。

54

艺术,它是一扇让我们得以瞥见神性的窗口。

55

如果美尚且不能使人醒悟,那么宗教也是枉然。

56

宗教最初都是纯净的、鲜活的,后来却不知怎么变得有些陈腐了。艺术则后来居上,超越了宗教。

57

艺术可以被视为一种关于美的宗教。但它既不提供天堂的承诺,也不给予地狱的恫吓,它只提供当下的精神愉悦。

58

美总是在不经意间被发现的。

59

创造者没有收集东西的嗜好。

60

人们可以原谅一个傻子甚至疯子,但他们不会原谅一个天才。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天才的存在,其本身就构成了对多数人的嘲笑。

61

一个天才并不是表现得傲慢,而是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骄傲。

62

一个天才,如果他不骄傲,我们又要让他怎么办呢?一个庸人,如果他不谦虚,他又能怎么样呢?

骄傲是天才的本色,正如谦虚是庸人的本分。

63

天才就像是烈士,只有当他们死后,才会被世界追认。

64

对于天才来说,这个世界太浅了,他们需要一个更宽广的水域。

65

一个天才若幸运地得到了在世的荣耀,那么他就同时拥有了两个世界的荣耀。

66

每当一个天才满怀热忱地把自己的作品奉献给这个世界的时候,世人却常常把他当作上门乞食的乞丐来看待。要说对这个世界的绝望,没有比天才这类人更绝望的了。

67

崇高的努力总是被世俗的阻力所延缓。

68

要理解一个天才,一个人自己就必须至少是半个天才。

69

天才的悲剧在于:他的洞察力太过超前于自己时代的理解力。

70

天才常常打扰自己的时代,因为他发出的光并没有让自己的时代感到舒适。

71

人才、学者和专家都忠实地服务于自己时代的需要,他们为自己的时代量体裁衣。而天才设计出来的款式,相对于他自己那个时代总是显得过于宽大,甚至漫无边际。

72

天才是智慧与闲暇结合的产物。无知若与财富结伴,则必然走向奢侈。

73

天才若是迫于压力而向世人表示谦虚,那将是对自己天赋的亵渎。

74

每当一个新的真理产生,它都很难在自己的时代立足。最好的作品,都不会被同时代的人所认同。

75

天才常常因为疏于人情世故而怠慢他人,不过,世人也以冷淡天才的作品作为回应。

76

在事物的瞬息万变中捕捉到它的神韵,这就是艺术要达成的目标。

77

艺术家就是那些以自己奇形怪状的意识之网捕捉到奇珍异兽的人,那些非凡的猎物来自彼岸。

78

伴随着创造力而来的,是最真诚的欢笑。

79

诗歌的美,也许很大一部分要归因于句子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或者说这种格式,

使得其中的每个句子都增添了某种它本身所不具有的韵味。这是距离产生美的又一印证。

80

每一个旋律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它一定是比我们更古老的生命。

81

在所有艺术中,没有比音乐更不可思议的了;在音乐的诸要素中,没有比旋律更不可思议的了。音乐表达了语言无法达到的意境,旋律使所有的语言文字都相形见绌。

82

科学来自于理性,艺术源于神性。

83

美的魅力就在于它不需要经过争论便能够确立自己。

84

美这个东西,要么就是领悟了,要么就是没有领悟,但它不需要任何争论。

85

高雅艺术尤其是高雅音乐,一点都不像是从这个世界升华起来的东西,因为我们实在看不出它们与这个尘世的连接点在哪里。正如檀香不可能出自于猪圈一样,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完全来自于彼岸。

86

一个天才竟然诞生和成长于我们这个时代,这太过分了!如果他是天才,那么我们算是什么?

每个时代都嫉妒自己时代的天才,每个时代都拒不承认自己时代的天才。

87

在分数中,分母的愿望是分数线上的分子越小越好,最好是分子为零,这样分数线甚至就可以取消而不需要分母再扛着它了。

88

为了完成自己在这个世上的使命,为了打开一条通向今后时代的智慧之路,那些高贵者不得不向愚昧的大众宣战。

89

每一个真正的天才或智者,无不经历过对人类深深的厌恶。但是,他们最后却成为了人类最大的启蒙者。

90

世间的一般价值观对于智者和天才没有意义,他们有着自己的判断。

91

天才常常被凡俗之人视为来路不正。

92

如果人们无法看到一个天才头顶上的光环,他们就会将视线下移,并且将目光一直聚焦在天才裤腰带以下的部分。

93

天才、智者这些人,他们一方面藐视这个世界,另一方面又常常高估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上的很多事情,总是比他们想象中的最差还要差。

94

美是一种自然性,优雅则是神性的体现。

95

所谓审美,就是既能以整体性的眼光看事物,同时又能觉察到它的深度。大自然之美就在于它的整体性,而艺术与音乐之美则在于它的深度。

96

对美的感受是一种直观和直觉,它完全不属于理性和逻辑的范畴。美因此而超越于一切争论之上。

97

大自然是一种诗意的存在而非理性的存在。诗意是整体的,理性是局部的。这也是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一个比例。

98

多愁善感与诗意根本不是一回事,这两者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多愁善感围绕着自我,而只有当自我不在,才会有诗意。

99

浪漫就意味着向各种可能性开放,而不被其中任何一种现实性占据的状态。

100

一个不执着于任何事情的人才是浪漫的,浪漫是一种流动性,现实是一种僵硬和凝固性。

101

浪漫只能存活在由潜力蜕变成现实之前的那个过度期。

102

音乐是存在中最灵性的现象之一,它是那永恒的在时间中的流动。

103

真正的美是不能被占有的,能够被占有的美只是一种妖艳。

104

纯净的美常常让一个人凝固在那里,不纯净的美却使人想要有所行动。

105

艺术的可贵在于它的纯粹性和持久性,它能够持久地给人以不带杂质的精神愉悦。

106

一个高处的人如果要往下看,他就得把自己的眼皮翻下来,那种看的方式好像是一种蔑视,但他的蔑视就是他的正视。

107

人们即便仰望一样东西,也难免不把它低估。

108

天才把伟大的作品留给世界,自己却隐身而去。但更多的人是通过华而不实的作品,把自己推了出来。

109

很多人在喧嚣声中登场,也有少数人在静默中退出。

110

即便是对牛弹琴,有时候也比对人弹琴的效果要好一点,对于那些优雅的古典音乐,牛最差的反应也只是无动于衷,但至少它们不会产生排斥和反感。

111

没有比严肃的古典音乐更容易激怒那些低劣的耳朵了。

112

偏激是平庸之辈用来指责智者和天才最惯用的一个术语。智者有他们的锐利,但愚者也有自己防身的盾牌。

113

伟大总是饱受非议,唯有平庸才能够免于任何争议。

114

不具有犀利的批判能力的人也不会真正地鉴赏任何东西。批判力和鉴赏力是完全对称的两个东西,有了鉴赏力,才会有批判力。

115

谦虚是这个世上平庸之辈所热烈鼓吹的美德,以此警告那些卓越的人不要将自己

的脖子伸得太长。

116

偏激是跨出平庸的第一步,平庸的人没有偏激的能力。

117

平庸与偏激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天生的敌意。偏激对平庸的主要情绪是轻蔑,平庸对偏激的主要情绪是憎恨。

118

偏激是带着情绪的真知灼见。

119

偏激是一种力量,平庸意味着软弱无力。事物只有在极端才会有超越,平庸就意味着永远陷在那里。

120

偏激是一股让人不太舒服的力量,不过,它常常就是真理本身的力量。

121

很多被指责为偏激的思想,常常正是击中了平庸大众的痛处,从而激怒了他们。平庸对偏激的仇视,就犹如家犬对野狼的敌意。

122

对艺术和音乐这类美和智慧性的事物,如果一个人丝毫地不能领悟,就已经表现出平庸的征兆。假如再对那些事物加以嘲笑,那就是庸俗的确凿证据了。

123

不仅仅高贵者对粗俗的东西会流于不屑,粗俗的人对高贵的事物也同样会表露出不屑之情。前者是出于完全了解,后者是因为不能理解。

第十二章——觉悟、超脱

1

人踏上一条路,无非是为了寻找一扇门。

2

通向未来的路注定是一条流亡的路,乞讨的路。

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却有办法多次掉进同一个陷阱。

4

那些引诱者,也被自己的引诱所引诱。钓鱼者也被鱼所钓。

5

内在的贫瘠,久而久之便铸成了外在乞讨的造型。

6

除了枷锁,我们一无所获;除了枷锁,我们一无所失。

7

闭上眼睛,我们便开始做梦;睁开眼睛,我们已经在梦中。

8

不管幻觉能够给人带来什么,只有真相才能使人平静。

9

很多事情都有一个伟大的开始,却以渺小的方式结束。

10

迷恋最终必定会转变为厌倦。

11

那些曾经一度让我们趋之若鹜的,最后也都变成了让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

12

几乎每一件事,不管当初它看上去对你是多么地合适,最后你还是会发现它并不合适。

13

成为一样东西,也就意味着成为一种局限性,为此,所有的东西最终都会对自己产生厌倦。

14

一切的一切,最终都归于无聊。

15

一切随时间而逝去的东西,一切不会再现的场景,都与梦的性质别无二致。

16

如果不是对这个世界完全失望,一个人怎么能够想起来要去寻找他自己呢?

17

对于有些人是甘露的东西,对另一些人也许就是毒药。

18

尽管都是腐烂,水果的腐烂与肉的腐烂还是有差别的。

19

只有不与人生活在一起,才有超越人的机会。

20

如果你一天当中不需要去做什么事,又没有遇到什么人,那么这一天对你来说是多么幸运!

21

别人终归是一面我们无法穿越的墙。

22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与别人碰撞而产生的火花,每个人都可以去点亮他自己。

23

谁要超越他自己,不是通过占有,而是通过不断的舍弃。

24

在高处你将会看到的更多。而在低处,你有机会得到的更多。但是,你所得到的东西必然会蒙蔽你的眼睛。

25

最重要的事情是去看清楚,而不是去得到什么。

26

一个目光迷离的人,并非他看不清东西,而是他无意再看什么。

27

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注视生命本身,而不只是热烈地去参与它。

28

人陷在自己所做事情的泥潭里。

29

知道我们不需要做什么比知道我们能够做什么来得更加明智,同时也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清晰和透彻。

30

除了静默和凝视,一个人还有什么需要去做?

31

如果追寻,你就求之不得;如果逃遁,它便紧追不舍。

32

沉默是一种更深的表达。

33

有低级庸俗的快乐,也有崇高深邃的悲伤。

34

如果我们能够一直提高自己的立足点,那么原来那些在我们眼里很大的事情就会逐渐变小,直到完全淡出我们的视野。

35

只有光明能够看到黑暗,黑暗无法看到它自己,黑暗仍然被自己的黑暗所笼罩。

36

智慧,不过就是一种整体的眼光;幽默,不过就是一种大气。

37

没有什么真正值得一看的东西是能够用眼睛看得到的。

38

相似的事物,总是能够突破时空距离上的阻隔而遥相呼应。

39

仰视需要勇气,俯视需要底气。

40

唯有自己会飞翔者,才可向下俯视而不至于眩晕。

41

最拥挤的地方,通常也是最愚蠢的地方。

42

处于边缘,是为了随时可以离开。

43

忙碌可以被视为一种拥挤,拥挤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忙碌,它们两者在本质上完全相似,都是一种挤压的现象。忙碌是时间上的拥挤,拥挤是空间上的忙碌。

44

痛苦来自于选择。如果你选择,即使你选择了天堂,天堂也会变成你的地狱。如果你无选择地接受一切,那么,即使地狱也会被你转化为天堂。

45

我们常常因为一棵树而对整个森林更加饥渴,但我们也可能因为一棵树而对整个森林都失去了兴致,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是迟钝还是敏锐。

46

但凡引诱我们的东西,并不是要把我们引到高处,而是要将我们禁锢在低处。

47

较低的无法对较高的产生诱惑,太高的也无法吸引太低的。

48

一个群体外在的整齐和清晰,恐怕要以其中个体的模糊为代价。

49

整体是宁静的,也是永恒的,局部则一直动荡不已。

50

整体总是很休闲、很放松,个体则一直为了维持自己而忙个不停。

51

整个存在是觉知的,同时也是放松的。人是思考的,同时也是紧张的。

52

整体化腐朽为神奇,局部化神奇为腐朽。这是整体与局部之间一个永恒的循环。

53

个体在行动,整体在流动。

54

当渺小试图要证明自己的伟大,挫折就已经注定了。

55

不论一个个体的内在,还是一个群体的个体之间,其所在的层次越低,就有越多的冲突和竞争。其所在的层次越高,就越是趋于和谐。

56

一个人内在的和谐才是真正、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大都只是一种无奈的妥协。

57

要免于被污染,要么成为浩瀚的海洋,要么成为高山之湖。

58

宽度意气风发、跃马扬鞭地拓展着自己的版图,但是高度仍然不为所动地俯视着它。

59

即便在低处,人也要学会俯视。俯视带来自身的轻盈,从而使人高升。

60

高处,因为它涵盖了众多的低处而更加充盈。

61

数量可以繁衍,但质量只能蜕变。

62

数量不应该试图去跟质量攀比。

63

当深度向上翻转,它就变成了高度。但宽度永远还是宽度。

64

因为看不到整体,我们仅能看到的那个局部就会自动地扩大和膨胀,直到它成为我们的整个世界。

65

有时候,视而不见并不是瞎眼,而是一种超脱的眼光。

66

活在外围,就是活在一个不断循环的圆圈中,亦即轮回之中。

67

一个人越是向内深入自己,他对外面的世界就越具有洞察力。当他完全穿透了他自己,他也就同时洞穿了这个世界,因为,他自身就是那个障碍。

68

既然混乱能够凝成一团,那么清晰也可以自己结晶起来。

69

清澈意味着深邃,浑浊则是肤浅的体现。

70

忙碌永远停留在表面,而寂静永远是在深处。

71

只有深处才能创造出次序,表面只能制造出混乱。

72

我们必须把自己变得很深,否则,任何肤浅的小事都足以深深地打扰我们。

73

终究而言,人只能被深所满足,而不是被多所满足,多仍然是肤浅的。

74

湛蓝的天空,我们会隐约地感觉到那是最健康的东西,就我们内在那个封闭狭隘的精神而言,它无疑是让我们得以通风透气的最好的一扇窗口。

75

问题总是带着很大的喧哗声存在,而答案却一直保持沉默和寂静。虚假的问题和真实的答案之间从来没有连接。

76

匆忙是一种浑浊的状态,停下来才会产生清晰。我们因为匆忙而变得愚蠢,同时,匆忙又使我们看不到自己的愚蠢。

77

每一个盲动都扬起一些灰尘——外在的灰尘和内在的灰尘。

78

如果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容纳万物的空间,何必再去追逐那些幻生幻灭的万物呢?

79

懒散和自由当中,自有另一种隐藏的和谐与次序。

80

很多人在浑浊中度过了他们的一生,他们从未体验过清晰的美妙感觉,而清晰就是神性。

81

停下来,你会觉知到一切都是永恒的。在匆忙的移动中,你会看到一切都在趋向于死亡。

82

从容是高贵所特有的节奏感,忙乱则是委琐的外在表现。

83

从容到极致,就进入了永恒。

84

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整个存在中最美的时空——此时此地。

85

伊甸园在哪里?它就在当下,它就在此时此地。

86

我清楚地看到,现在的植物仍然活在伊甸园里。

87

当下一刻、此时此地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家,除此之外,他再也没有其他的家。

88

当一个人安住于当下这一刻,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处于一种清醒的无念状态,那么他就处于道之中。人一思考,便走入了歧途。

89

此时此地是生命唯一的绿洲,通过它,一个人可以潜入永恒。欲望、动机把一个人引向未来——一块不毛之地,每一条把我们引向未来的路都通向死亡。

90

在任何一个片刻,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融解。然后,他可以直接品尝到整个存在的品质,那是一种巨大的宁静和充盈。

91

我们希望事情按我们的愿望发生,但它们注定不会发生。一切发生的都在这个时候发生,我们却不能融入这个发生。

92

对结果的渴望败坏了通向它的全部过程。

93

即便在景色最美的地方,人们也一路奔跑。

94

即使是天上绚丽的彩霞,如果我们从大地上去观赏它,仍然有一种被它笼罩的不快。但如果我们能够来到云层之上,那么下面即便是乌云翻滚,仍然不减损我们超脱后的喜悦。

95

天空的湛蓝,它的深邃和无限让我们的灵魂震颤。

96

神隐藏了自己,人一直在显露自己。

97

人必须丧失自己,以便重新找到他自己。

98

一无所有其实等同于无所不有。有意味着有限,无意味着无限。只有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才能回归到无限的整体之中。

99

一无所有——一种最浪漫的状态。

100

除非一个人成为了无限、永恒的一部分,不然他必然会厌烦。

101

当一个人丧失了自己,整个存在都将成为他的家。

102

人在寻找别人之前,先要去寻找并且找到自己。

103

没有人能够通过模仿而获得真知,也没有人能够通过追随别人而抵达天堂。

104

别人对你来说永远都只是一个客体。别人最多只能深入到你思想和情绪的领域,但他们无法进入你的主体性——即你那无限宁静和喜乐的本质存在。

105

为了避免陷入任何一种狭隘的生存境界,一个人应该尽可能地让自己的眼前保持空旷。

106

随着别人在你的世界中消失,你自己也将逐渐随之消失。

107

那些真正美好的事物,只有当我们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下才会降临到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因为过于积极主动而错过了它们。

108

爱是被美唤起的一种激情。

109

爱的本性是轻盈的、上升的,所以它不适合背负任何东西。

110

爱是自由的开花。

111

只有两个自由才会彼此产生爱意。这样的爱,就是两个自由相遇时的兴高采烈。

112

真正的爱只承诺当下,但不承诺将来。

113

慈悲是一种冷静的热情。

114

爱有两种:迷恋与慈悲。迷恋的对立面是憎恨,多数人就陷在这个循环里。慈悲的背面是忧伤,一个佛是慈悲的,但他也是忧伤的。

115

一个有形式的东西好像存在在那里,但其实它是不存在的,或者它最多是一种梦幻般的存在。那无形的好像是不存在的,但那却是唯一真正的存在。

116

静心是静态的创造力,创造活动是动态的静心。

117

向前走,迟早会退回来;向上爬,还是会掉下来:向内深潜,也许就回不来了。

118

只有无为能够永恒,因为它不产生任何东西,所以也无法被抹去。

119

人的不幸就在于他永远被粘在一些事情上面,而他本来是超越于所有这一切之上的。

120

所有的做都是有缺陷的。因为,所有的做都起因于某种不平衡,并且产生出一种新的不平衡。只有无为才完美无缺。

121

当我们有了了解,我们就不需要去做;如果我们还一直在做,那么我们就并没有真的了解。

122

外在的世界是多的世界,内在的世界是一的世界。但外在的多并不比内在的一更加丰富和完整,相反,多只是一的碎片。

123

对于那些被叫醒后仍然不能完全清醒过来的人,最好不要去弄醒他们,让他们继续去完成他们的梦吧。

124

一个醒来之人的不幸,在于他不得不面对自己那个昏睡的时代所发出的巨大鼾声。

125

没有一种外在的获得能够达成内在的宁静。

126

成功之前是长久的焦虑,成功之后是无尽的空虚。

127

也许,一个人所能达成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别人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这样的人已经不再是一个东西,而是成为了天空般的,只有天空从来不会成为对其他任何东西的阻碍。

128

当一个人完全了解了自己,他也就彻底丧失了自己,他的了解将会把他溶解和蒸发。

129

其实,除了看着那个看者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值得我们去看的。

130

水通常是向下流,但它也可以透过蒸发上升到高空,这完全取决于水自己的状态。

131

学会了飞翔,便避开了低处所有的拥挤。

132

河道就像一个很长又蜿蜒曲折的滑梯,要说享受,世界上没有比河流更会享受的了。

133

如果你继续停留在幻象中,那么你的快乐和幸福也是虚假的。真正的喜乐乃至极乐,是一个人从所有幻象中解脱出来后的感受。

134

就一般而言,天空是云的背景。但从本质上说,真正有意义的是天空,云只是给天空充当陪衬,以衬托天空的永恒。

135

云常常被自己的变幻所迷惑,天空却永远不失自己的本性。

136

当我们谈到自由,我们就会联想到天空。天空就是自由的象征,因为它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这种全然性就是自由。

137

自由就是撤掉所有的支撑,当没有了有形的支撑,就会被那无形的力量所支撑,然后随着它移动、漂浮。

138

一个觉醒的人,当他向外看,他的眼睛是具有穿透力的,当人们去看他的眼睛,他们会看到一个无底的深渊。

139

执着产生监禁,领悟带来自由,带来超越。

140

退一步海阔天空,上前一步则悬崖峭壁。

141

水之所以能够流动是因为它不执着于自己的外形。

142

柔软就是神性,坚硬是粗鄙的。

143

成为柔软的,成为被动性的,在那个当中,将会有伟大的创造。

144

等待是一件让人焦虑的事,但是,单纯的等待——一种不期待任何发生的等待——却是一个人解脱的契机。

145

当一个人舒适到极致,他就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了。由此我们不禁推想——不存在应该是一种极乐的境界。

146

一个人的做不可能比他本身来得更大。所以,一个人若能静静地自处,保持无为,他将享受得更多。

147

空隙是一切美和善的基础。正如距离产生美,无为、寂静也是善的原始状态。

148

只要我们存在,我们就不会知道;当我们知道了,我们将不会存在,那时,有一个知道和一个在,但不会有我们。

149

我们真正幸福的时刻,就是我们近乎不存在的时刻。

150

你的在就是你的不在,你的不在就是你的在。

151

像自己已经不存在那样地去存在,一个人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存在。

152

唯有真正的超脱,才会有谐谑和嬉戏的心情。

153

一朵花、一个女人是一种有形的美,但有形的美永远都不如无形的美来得深邃和恒远,单独、空无即是无形之美。

154

美让我们感到时间的消失,也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消失。

155

当我们感觉不到自己,我们就对了;当我们感觉不到时间,我们就对了。

156

你的消失就是神的出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