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锐藏族服饰

华锐藏族服饰

华热藏族的穿着,保留着游牧者袒露一臂、长宽大的特点,追求精美、华贵的古风。高级藏袍是用锦缎挂面的白羊羔皮衣,藏语称为"擦日"。这种藏袍以起花缎或团花缎为上品,以纯黑、紫青、墨绿、碧蓝、咖啡等色为上乘。贴身的内衣叫"晚裘",是一种通宽领、短身、长袖的布衫或绸衫,使用金、银、铜等金属钮扣。袖子往往长出手指一市尺左右,长出部分平时卷起,在跳舞时放下。男人们最时兴的内衣是白色的;年轻妇女们时髦的款式,是粉红内衣配以翻着宽厚白羊羔皮领的黑面缎袍。

藏袍非常讲究边饰。男女"擦日"的衣边和袖口,用橙、黄、绿、蓝、靛五色氆氇镶成一寸宽的花边,这种依次递增的竖立色块,宛如天上彩虹降落人间,给人以一种跳跃的感觉,构成了明快而和谐的美的效果。有的"擦日"则用豹皮作领用水獭皮作边饰。镶边的水獭皮最宽的要达二尺。

以宽、长、大为结构特征的藏袍,行走很不方便,紧身束袍的腰带就成了不可少的附加装束。

腰带用丝绸裁制,通常是天蓝或浅绿色的,年轻妇女有时也用粉红色的。束腰后的彩带两端,长长地垂于身后,在臀部飘曳。 腰带是悬挂各种饰物的一个重要部位。

垂在男人腰间一侧的,除了精致的火镰盒、铜制装针筒外,是一把四到七寸长的藏刀。藏刀是男人们必不可少的佩物。藏刀的柄常用兽骨、牛角、黄铜或白银制成,刀鞘用优质木料制做,再以铁皮箍紧,

或用牛皮裹面。有的还在铜或银质的刀柄上镂刻龙、凤、虎、狮、花卉等各种图案,并点缀着珊瑚、翡翠、松耳石等珍宝,使刀更加玲珑剔透,精巧美观。男人们如果出门远行,往往还要在前身的腰带上斜插一把两尺长的镶宝鲨鞘长刀,以显示他们的古朴威武。这种刀被看成是男性美的象征。

垂在妇女腰间一侧的,是一只用黄铜或白银制的饰物,它的形状宛如一只铁锚。华热藏语把这件饰物称为"喔斯儿",汉语的译意是"牛奶的光辉"。起初,妇女们在挤奶时,为了防范乳牛惊动把奶桶碰倒,用它来勾住奶桶,后来,它渐渐失去了工具的功能,成了藏族妇女必不可少的佩物。"喔斯儿"上雕有象征吉祥的海螺、蝴蝶、琵琶、莲花等各式精美图案,还镶嵌上珊瑚、翡翠、松耳石之类的珍宝。那象征着洁白的牛奶的光辉,是美好感情和理想的寄托,随着妇女婀娜步态,在她们的腰际闪闪发光。

藏族男女都戴帽,帽子的品种多样,最古老的帽子是用白毡制成的带沿高尖帽,圆锥形的帽顶高有一尺左右,帽沿圆周缀以黑色布边。在严寒季节多戴用狐皮或白羊羔皮做成的筒形大帽,以各色彩缎挂面,和身穿的"擦日"争相映辉。这种帽可正戴也可反戴,正戴时皮毛朝外,反戴时皮毛朝里。还有一种比较高级的细呢圆顶小帽,以咖啡色为底色,镶满了金银丝织锦花条。它有两大两小的四片帽耳,能够张开,也可合闭。这种富丽堂皇的帽叫作锦边帽,俗称"四片瓦"。具有典型的藏族风格。最受藏族牧民欢迎的是呢制礼帽,由于它挡风遮雨,美观大方,藏族男女老少人人皆爱。草原上的小伙子戴上它,策

马奔驰更显英俊潇洒;草原上的姑娘戴上它,婆娑起舞时更为优美多姿。在众多的帽型之间,礼帽成了藏族牧民爱不释手的必备用品。 牧民喜欢穿着传统的牛皮藏靴。这种长及膝盖的厚底靴,夏天可以防雨,冬天可以踏雪,骑在马上便于踩蹬,十分适应牧区的自然环境和游牧生活的特点。

有一种被称为"格洛"的花藏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种靴子用牛皮作底和帮,鞋尖向上高高翘起,靴筒用彩色氆氇制成。有的靴筒以强烈的对比色条相配置,具有粗犷明快的格调;有的以纤细的相关色组成,具有娴雅温柔的色彩。在这些彩条中,又夹杂着十字纹作为装饰,用各种色条把它们分成单元,构成一组组美丽的图案,给人以雅丽、柔美的快感。充分显示出藏族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杰作,牧民们特别是妇女们最爱之物,她们常常在靴子后跟挂上一对小银铃,以便为她们那摇曳的步伐增添一番音响的效果。

藏族妇女以长发为美,发型颇有特色。她们把满头乌发从额顶分开,以顶中为分发线,紧贴头皮编成几十条乃至上百条小辫。其中,左右两组掩耳披肩,脑后的一组向背部飘垂舒展,条条发辫排比等距地披撒在背后。连结辫梢的是一片满背拖地的饰带,带上缀满了银元、象牙制品、贝壳和玉石,还有大大小小反扣着的银碗。藏语称"银敦"。每逢喜庆节日,妇女们把这片很有份量的"银敦"背在身后,微微地弓着身子走路,悬挂着银器铿锵作声。

一片令人瞩目的背饰,它的价值要在四五千元甚至万元以上。你若想推测某个牧民家庭是否富有,靠观察帐房内部的摆设可能无法如

愿,但在主妇的乌发上,却为你做出了十分明确的答案。

将要出嫁的姑娘的头顶,有两排纤细的排辫掩耳披向身后。就在这两组细色的腊贝上,又镶有一粒橙色的珊瑚,像是高山上的一朵雪莲在她头顶吐艳。在这两组细辫上,挂着颗颗绿色的松耳石,像是寥落的晨星在她的发上眨眼。镶嵌着玛瑙、翡翠耳坠垂着七根细小的银链,在她的两腮微微颤动,把她羞红了的面庞交映得更加娇媚。在她的顶间,围着几串洁白的念珠,又悬挂着几串夹杂着彩石、珊瑚、玛瑙的长项链。她的双腕满绕着镌纹的银镯,手上套着宽厚的指环。她,背负着"引敦"亭亭玉立。在这一片珠光钗影中,闪动着一双楚楚动人的明亮的眼睛,显得那么地端庄娴静。

具有独特风格的藏族服饰艺术,就像精美古典的词章,闪射着迷人的光芒。它必将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发出更加瑰丽的异彩。 华锐藏歌,民间舞蹈

华锐藏族保留下了最完整的原生态民俗文化和歌舞。

仙米原始森林茂密,河溪交错,泉瀑飞溅,峡谷莽林中常有珍禽异兽出没,河峦湖泊周围拥有无数名贵花草的原始生态林区,传说中,这里也是藏民族英雄格萨尔征战霍日的主战场遗址,至今还有他们生活战斗的各种遗迹,并留下了无数动人的传说,这些传说被后人称之为"凝固的格萨尔史诗",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寺沟地区是传说中格萨尔最美的王妃珠牡居住的地方。珠牡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王妃,她在三道峡被格萨尔圈禁的岁月里,闻天籁鸟鸣,观云飘鹰翔,创作了美丽的华热歌舞,并教会了当地的群众,慢慢这里就形成了会说话就会

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风。青年男女在草原相会,离不开歌,年长者在酒宴相会也离不开歌。这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格言,"不会唱歌的人犹如一头牦牛,不会跳舞的人好似一根木头。"所以连清心向佛的僧人们也创作出了载誉藏区,既娱神又娱人的珠固喇嘛藏戏。 他们放牧于高山,耕耘于谷地,狩猎于林海。对山而歌,面河而吟,歌声响彻于奔驰的马背上,响彻于青青的田垅上,响彻于迎亲的山道上,响彻于待客的帐篷里。在不同的场合里,他们唱着不同的歌。或颂歌,或欢歌,或悲歌,或情歌。尤其是有行云流水般旋律的情歌--拉伊,就有交热(见面歌)、苏瓦(迎接歌)、东巴(倾诉歌)、则伊(逗情歌)、苏瓦(问询歌)、惹伊(相恋歌)、开豪(讽喻歌)、尕尔伊(别离歌)等四十多种曲调。当恋人相聚时,用悠扬的欢歌曲调倾诉自己的渴望,当他们的爱情遇挫折时,用泣语忧伤的悲歌曲调吐露内心的哀愁,当他们并辔马上时,便唱出一种奏歌的曲调,使歌声和马蹄声交织在一起。

还有酒曲。酒曲分交热(见面歌)、切次尔(醒世歌)、卡扬(赞歌)、强依(酒歌)、卡木次尔(逗趣歌)、扎西(祝福吉祥歌)、真兰(思恩歌)。赞歌又分抓道(帐房赞歌)、哲道(赞酒场歌)、葛道(赞客歌)、钦道(赞家歌)、实道(赞妇女歌)、珍道(赞成就歌)。另外还有歌唱生活的歌,如《白绵羊歌》、《青稞歌》、《俊马歌》;歌唱历史的《创世纪》、《珠东论战》;婚礼上的《迎宾歌》、《哭嫁歌》、《祝酒歌》;更有叙事长歌《拉央与银措》、《孔雀》等。他们的歌唱就象呐喊一样自然,朴素、开阔、痛快,他们的歌唱就象呼唤一样响亮、

多情、急切地期待着回音,她们的歌唱又像是一种挑战,放肆的发泄,自唱自调,如入无人之境。他们的精力,他们的热情似乎都有着无尽的蕴藏。

原生态的古歌谣,一部古老的音乐史诗。这一独树一帜的华热藏文化奇葩,伴随仙米国家森林公园的对外开放,也渐渐让世人所知。 歌声飞,舞步扬。七月,醉在藏家人长林丰草、鲜花灼灼的华热歌会。华热的歌会不止一两个,扳着指头数也数不完,看看林海遍地都是美景,听了华热不绝于耳的歌,你啊,肯定会醉在草地上起不来身。

藏族婚礼:荡漾着歌声的韵律

开朗的民族,始终由歌声伴随着,神圣的婚礼,更离不开歌声、美酒和哈达。

在姑娘出嫁的前一天,娘家举行戴头仪式。当仪式开始梳头人唱起了《哭嫁歌》:

今天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是尊贵人家的梳头宴庆。/……为我梳头的婶母们啊,/右发向右梳过的时候,/就象白鹏从天上冲下来;/为我梳头的婶母们啊,/左发向左梳过的时候,/就象紫鹏从天上冲下来;/为我梳头的婶母们啊,/后面的头发向后梳过的时候,/就象神鸦从树上冲下来,/是慈父养育的好姑娘,/已经回答不出嫁,/硬叫出嫁的是媒人的嘴巴。/……姑娘的马头向东转,/愿东方白海螺山的吉祥来;/姑娘的马头向家转,/愿家乡幸福美满吉祥来;/姑娘的马头向路转,/愿一路平安吉祥来。

一面唱,一面给新娘梳头,戴上辫套,穿上新衣,系上各种彩带,戴上狐皮帽,佩挂上"依玛阿锐"和其它首饰,由两妇女扶护,围着院子中间的桑炉和嘛呢旗杆或庄廓,自左至右转三圈,然后进屋休息。

娶亲的早晨,吃过"上马席"之后,新娘在佛堂磕三个头,然后在伴娘伴随下,围着浓烟缭绕的桑炉或庄廓自左至右转三圈后上马启程。娘家人向送亲的人敬酒,便扶新娘上马,并将新娘全身用白褐衫或白毡衫护起来。然后,众人上马启程。有的纵马奔驰,有的高唱酒曲:

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彩霞在半空闪烁飘动;雄鹰在天上飞翔的时候,/骏马在滩上自由驰骋;/姑娘向婆家送去的时候,/吉祥的光明在前面领路……

送亲的早晨,首先派出两名善以辞令、通达礼仪、精悍善骑的使者去途中迎接送亲队伍。当客人到来时,使者便端起斟满酒的木碗或龙碗,高唱迎宾曲:

清晨的太阳照在石崖上,/红石崖如屹立的神像,/那是佛一样的客人到来的象征;/中午的太阳照在河水中,/洁净的水如圣神的供品,/那是供品一样的客人到来的象征;/下午的太阳照在草滩上,/草原上像开满鲜艳的藏金莲,/那是花一样的客人到来的象征…… 客人一听见歌声,便知道是男方派来的使者,也唱起了歌,向煨火的地方靠拢过去下马,被请坐在马褥子上。使者给新娘的舅父、父亲等献上哈达,给每人敬酒。然后一使者用特殊的韵调,说起问候

之辞令"从东方来了,像东方的太阳,祝贺贵客们光临。"送亲客人齐声答谢后其中一人说:"像天上一样富有,像大海一样深沉,主人家贵体可安?"两个使者齐声答谢并致:"德什格拉罗"(迎亲赞词),同时给每个客人敬三碗酒,然后两个使者收拾东西,迅速上马,奔向归路。客人们也飞速跨马,向两个使者追去,抢夺帽子或马褥子。这时的追逐很紧张,看谁的马快,看谁的人精,路旁看热闹的人们大喊加油,直追得两使者不见影子为止。如果客人抢不上使者的帽子,无话可说。如果抢了使者的帽子,到了男方家后,手里摇摆着"战利品",冷讽热嘲,惹得人们哈哈大笑。两使者面红耳赤,给客人献哈达、敬酒甚至磕头,占足了便宜的客人们才归还东西。

两个迎亲使者返回后,男方家在大门外煨起一堆火所有的人拥堵在大门口,并由专人拿着酒瓶和酒碗。迎接新娘的两个妇女则手捧哈达,站在众人前,等待新娘的到来。

当送亲者一行绕着太阳的方向转到男方家门口时,有的放马来回纵驰,有的护着新娘,双方高唱酒曲,男方家唱道:

当客人从东方来临时,/具备了从东下马的依存;/世界的太阳扯金路,/吉祥的月亮铺银路,/本地的众星来迎接,/尊贵的客人欢迎你。

两位接亲妇女高举哈达,一面喊"达卡雄达卡雄"(意为新娘从骑的方向转过来下马),一面穿过马群接近新娘,把哈达献给牵马人。这时,牵马人紧紧抓住马缰绳头,一面穿过马群接近亲娘,把哈达献给牵马人。一面看对方的礼仪是否合乎规矩,一面看所献的哈达是否

完整;如果哈达是破旧的,那便是对客人最大的侮辱,马上会给接亲妇女一顿马鞭,更牢抓马缰头,防止突然被抽掉,其他人更紧紧护住新娘,气氛异常紧张。这时,接亲妇女迅速换一条哈达,口喊"达卡雄"重新接近新娘,如果礼仪合乎规矩,那么新娘的马缰绳头会顺利抢到手,然后迅速扶新娘下马,客人们也纷纷下马。在燃起的火堆前,苯布子念起了洗脸经(藏语叫"亚绸"),并倒"文巴"(法瓶)内的药水让新娘洗脸,后迈过火堆到门口,由婆婆给新娘换上金边帽,才护送其进屋。新娘进屋上炕后在炕角面壁低头而坐。

送亲人进大门是不容易的,人们堵住了大门,一面高歌,一面给客人敬酒。客人们要瞅准机会向里冲,否则会被灌醉。

举行婚礼的地方称"交哇",设在较宽敞的房间或帐篷。上方正中桌上供着"喜玛尔",墙上横挂一条哈达,左右设两排座位。进大门后,只唱歌不说话。进入举行婚礼的房间后按照客左主右和大小辈份顺序就坐。这时喜客首位拿一碗牛奶,东家首位拿一碗酒,泼三次,东家致问候辞,喜客致答谢辞。之后喜客将带来的礼物摆在桌上,向东家表示祝贺。然后开始喝茶,吃糌粑。

喝完茶,东家开始从上到下,从客到主依次敬酒、唱酒曲,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赞颂对方,赞美生活。此时,开始摆嫁妆,即把男方家送的彩礼和女方家的陪嫁物全部摆出来,让宾客和主人过目。新郎、新娘站在用青稞撒成的字符号上,由一人诵"贵恰"即《衣饰赞》。"贵恰"中有对诸客人的赞美,如"今天,首先在座的诸位有像须弥山一样崇高的,有威如老虎一样英武的,有如孔雀一般美丽的;左右席

上就坐的长者寿兆的主人,延年千岁者;贤哲声誉的主人、有搭绫缎的衣着者;左边英杰的主人、手持长矛的英雄我向尊贵的客人敬上一杯酒。"有对媒人的赞美:"牵线搭桥的妙媒,骑上苍龙似的骏马,穿上海洋般的衣服,戴上青天一样的帽子。我在酒瓶口拴上洁白的羊毛,以酥油加以装饰,敬于妙媒之手以表心意……"还有对婚事场面的叙述,如"十三座垭豁上来敬酒迎接,十三条沟谷里来迎献哈达,十三座广场上来献上哈达……"摆嫁妆结束后,仍请客人入席就餐。 半夜时分进行称"祥先"的祝酒仪式先由几个人抬数十斤重的酒缸走进婚礼场,做着诙谐、风趣、夸张的动作,口里喊着号子,引得众人大笑,酒场气氛更加活跃起来。酒缸放定后,由一个人诵祝酒辞:"是呀!我在这美好预兆俱全的筵席上,来向诸位致以饮青稞酒的祝酒辞……此碗中所盛的甘露汁,是年内酿出的褐色年酒,是月内酿出的清凉月酒,是一昼夜酿出的新酒;六楞白青稞之精华的甘露汁,是内地的米曲为曲之祖源,是内地葡萄酒的曲源,掺入葡萄之精华的酵母,是以六谷蓝青稞酿成。多种酒味俱全的甘露精华,仅这八十斤白酒,若是尊敬的宾主们饮了,会使声誉大振;在坐的长者们饮了,会延年益寿;英雄儿郎们饮了,会增添勇悍;夫人女士们饮了,会带来乐趣;闲暇时饮了,会为你做伴;忙碌时饮了,能成为陪从;出征时饮了,会成为援兵;送新娘时饮了,能做陪嫁送行之伴。这甘露液,是长命百岁的益寿酒,是民族团结的合心酒,是所愿如意成功的胜利酒,是载歌载舞的欢乐酒。现献给您坐上席的亲友长者们,做为祈祷祝贺的引子,壮年亲友们做为辩论、热闹的引子,父辈们做为载歌载

舞而欢乐的引子吧!"

最后众呼"拉索",酒场上气氛引向了高潮,这时,宾主双方歌手正式拉开架势,一来一往,一问一答,互不相让。唱的歌曲由赞歌发展到逗趣歌,也有人放胆唱嘲讽歌。

晚上,东家还要点燃篝火,煨上大酒壶,给人们敬酒,让其痛饮并高歌劲舞,直至天亮,把欢乐的喜宴发展成整个部落和草原的盛典。

第二天早饭后进行"仲"的仪式,即打份子。一只全羊由一人用刀割骨节,不能连肉,每一个骨头都给应得的人,一人说"仲"的赞词。 接着举行"索萨"(羊肩胛骨)仪式。由喜客向主人交新娘并赞颂木华。这时,所有的客人坐定喝"亥嘉"(新娘茶),由新娘给每人敬一碗茶,表示敬意、感谢。有一人诵词,词的主要内容是给新郎新娘颁发肩胛骨仪式风俗的渊源及肩胛各方面之瑞应。如"哑!现在从八方位圆满如意的角度来说,肩胛骨面朝上方,是表示天神的体面;肩胛骨的天窗开着,表示安乐天窗大开之兆;……肩胛骨底部盛满青稞,表示青稞一样一代接一代……"

下午举行名叫"尕什杂"的祝福仪式。新郎新娘站在白毡上,一人手里拿着碟子,内放青稞、柏香和一碗酒,先由同辈人给就坐的新郎脖子、头上洒一点水,然后站起来由陪同人把碟子献给德高望重的老人,老人接过碟子便说起祝福词。祝福词用这样的一段话做结尾: "对!今天从祈祷祝愿的依托尕什杂祝词方面来说,我的右手五指的顶端,用檀香木制做的碟子上面,以八枝寿木神树柏枝为垫座,

以预示谷物丰登的青稞堆为装饰,在八宝吉祥花纹的碗里盛满甘露汁,上面以白绵羊毛及牦乳牛的黄酥油为装饰,口念祈祷吉祥的祝词,这外大地和情器世间的上面,做圆满的装饰。它表示具有上天寿神般的寿份,具有空间厉妖般地能引来福禄,能像地下龙王般的招远,具有印度王的教福,具有汉地国王似的财富,具有格萨尔主一样的英豪。势、财、富裕三者俱全的福禄常在……"

同时每人割一点肉,到场院点燃的火堆上去烧。既要泼撒,又要吃一点,表示祭祀诸神和不忘祖先。

接着东家热情招待客人,向宾客敬酒,一人唱"扎西"(吉祥祝福歌):

姑娘、婆家和舅父,/姑娘依靠婆家住,/舅父不坐要返回,/祝返回的舅父吉祥来。

此时,喜客唱道:

我客人不住要返回,/我起身留下几粒白青稞,/离不开青稞呀,吉祥来。

当客人们拥着新娘起身后,东家在门口向客人敬酒,所有的人都出来送行。客人上马后,东家连连敬酒,这时,客人们放马奔驰,有的唱酒曲,主人家连呼:"中布桑,赛拉肖"(意为客人们请回来),客人们一听呼叫,勒转马头,又急驰返回,接受敬酒。这样反复三次,叫"勒马三回"这个酒叫"达强"(上马酒)。

如此之,在歌声中的一个个合乎古俗的细节,一个个叠起的高潮构成了一部喜气盈盈的婚礼交响曲,一部爱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