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的色彩观

藏民族共同的色彩观,由于受其所处环境和心理之影响,认为白色是最神圣的颜色。比如:心灵比那雪花更纯洁,象征其善良的心底;圣洁的哈达表明真诚之心,白净之身,意味纯洁无疵,即未曾沾染五烦恼之垢;白净事业,象征慈善事业;白净之果表明一心从事善业所得之善果;白净之路,意味非往生恶趣之恶途,而是象征走向解脱和获得遍知果位的善道。此外,有肤色白净若海螺,面色洁白似秋月等许多形容方法。

黑色之意则恰恰相反,黑心肠,象征常常对人心怀恶意;黑色事业,意味危害他人之事或导致恶果之行为;黑色道路,表明往生恶趣之恶道和迷惑、罪恶之道;黑色,象征罪业和罪恶。此外,还有许多如区分黑白,(分辨是非)给白人戴黑帽(裁赃陷害)等比拟方式。

另外,黑色还象征威猛、狰狞、恐怖以及脱离光明之黑暗。常见“其身黝黑宛若乌云”;“肤色黢黑,令人生畏”;“修炼诛敌神咒的修行洞内迷漫着黑雾”;“敌头将被黑色牛毛织品所蒙蔽”等用于比喻和诅咒方法。

藏族的色彩观,深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例如:象征四方的颜色是,白色为东、黄色为南、红色为西、绿色为北;白、黄、红、绿四色亦象征四业,即白色象征息业(息灭疾病邪魔,危难之业);黄色象征增业(增益福寿财富之业);红色象征怀业(怀柔调伏神天人鬼之业);绿色象征诛业(伏业,诛灭制伏怨敌邪魔之业)。又如:龙树大师在五度母的画法时写道:“白皙肤色可平息衰败,能使诸息业均获成功”。白色还意味着慈悲和未染轮回之污垢,《观音菩萨礼赞》一书中有:“纯洁无疵身洁白,白净的肌肤亦象征慈悲的本色,诸佛菩萨之慈悲共性犹如阳光照耀雪山一般”等记载。

黄色代表诸业之增长,《集宝王》中有:“黄色能增福寿,长富禄”之说。正因为如此,藏画中夜叉王多闻天王、瞻巴拉、增禄天母等菩萨均身色金黄。《神像装藏方法》一书中记载:“为使神像之主轴和佛骨舍利之装藏合符标准后用五种彩色绫绸包裹,或者为象征增业可用黄色绫绸捆扎。”贡巴绕色大师在他的十位徒弟即将离开青海旦迪山,返回卫藏前夕,为祝愿佛教昌盛,赐给每位弟子一顶黄色僧帽。后来,尊者宗喀巴大师为了佛法兴盛,亦将原来红色通人冠改为黄色,创立了头戴黄色僧帽的格鲁派。

红色象征怀业,怀业之神马头明王、作明佛母等莲花部诸怀业之神身色皆为红色。《制服万物祈祷经》中记载:“为怀业获得成功,可将祈祷经文写于红色绫绸上,挂在户外,让其在风中飘扬。当祈祷经依次念诵观修时,自诸佛菩萨的胸间放射出一束束红色光辉,吸收万物之安乐于自己。”

绿色象征诛业,龙树关于21尊度母画法中称:“绿色身色属于诸业”;米旁大师所着《文殊羯磨集》中载:“威猛之墨绿色能制伏夜叉,战胜四方之敌”。《格萨尔风旗金刚战胜》一书中称:“促使息业、增业、怀业和诛业等四业均获成功的祈请文各印在白、黄、红、绿四种颜色之旗绦飘带上……绿色象征功业”。如此,五方佛净土佛像之颜色与上述相同。即:象征东方乐园刹土中的金刚部诸菩萨之身色普遍为白色;象征南方详瑞刹上中的珍宝部诸菩萨之身色为黄色;象征西方极乐世界刹土中的莲花部众菩萨之身色为红色;象征北方业圆满净土中的功业部诸菩萨之身色为绿色;象征中部密严刹土中的佛陀部众菩萨之身为诸种颜色。《工艺注疏灵芝云精格言之雨》中叙述制作药囊方法时讲:“作为具备五智和消除五烦恼素养之象征,以五色彩线结幡饰之”。

除白、黄、红、绿四色之外,蓝色为空性无色,却又宛若天空随处可见的颜色,法身金刚持和普贤等菩萨的身色。《珍宝羯磨集》中有:“观想为最胜之蔚蓝色之光,使万物空乐光明之大法身变得广大无边”。藏传佛教有关大圆满的典籍中的某些甚深要义的书,也与本教经典一般涂上蓝色边沿,象征凡有天空之处,就有众生;凡有众生之处,便有佛陀;遍地一切之众

生均成为佛陀的化土,最终一切众生都将真正获得佛果。学画者绘制法轮图案时,一般将车轮辐条之间的空隙处全都着上天蓝色,象征凡有天空之处,便有法轮长转。此外,据传:天、龙、人三界分别有黄、蓝、红三种不同颜色的未尼如意之宝,而仙间天蓝色的如意宝被誉为诸如意宝之冠。由此可见,不但苯教十分喜爱天蓝色,藏传佛教也同样将蓝色视为最高贵的色彩。

如果将颜料的色彩与各类种子字结合,那么,消除供品不净的火、风、水、三者的种子为“让”、“样”、“吭”三个字,火的种子为红色之“让”字,风的种子为黑色之“样”字,水的种子为白色之“吭”字。如若将“六字真言”与消除六道众生孽障之六种种子结合,白色“唵”字,可消除欲天之孽障;绿色“嘛”字,可消除非天之孽障;黄色“呢”字,可消除人之孽障;蓝色“叭”字,可消除旁生之孽障;红色“咪”字,可消除饿鬼之孽障;蓝黑“吽”字,可消除地狱之孽障。与六尊能仁结合,天之能仁为白色帝释天持琵琶;非天之能仁为绿色净心天持械;人之能仁为黄色释迦牟尼佛;旁生之能仁为蓝色持箧森格;俄鬼之能仁为为红色焰口王持宝匣;地狱之能仁为黑色阎摩法王持水火。《十相自在图》所叙述的各种种子字的颜色为,在斑莲之上呈现洁白的月轮,火红的太阳,蔚蓝的罗喉,金黄色的劫火。在四块垫子上面呈现风的种子黑色“亚”字;水的种子为白色“哇”;土的种子为黄色“拉”。稳固须弥之种子五个方位的颜色为:东方黑色、南方红色、西方黄色、北方蓝色、中部绿色,这与上述其他表示方位的颜色有所不同。欲界和班莲之种子“恰”字为绿色:顶上的半月为白色;日轮为红色;虚端为蓝色。如上所述,关于色彩之论述甚多,即便一幅画,因画理不同而有时出现多种不同的解释,此处无法一一叙述,只将带普遍性的问题作一简介。

此外,藏民族还有虽然不能亲眼所见,却铭刻于心底的诸多色彩。例如:白色的菩萨、黑色的邪魔、黄色的龙王、赤色之妖怪;善业及善果为白色,恶业和恶果为黑色等等。

关于藏族传统的颜料调色方法,黄、蓝、红和绿四色为颜料之父,白色为颜料之母,以上五种色彩为基色。将黄、蓝、红和绿四色逐一与垩土调配所产生的各浅色为子色;再配的诸多色彩为孙色;以此继续调配出的色彩为重孙色。两种或两种以上原色相配而产生的枯红色、翠绿色、茶褐色等被称之为调合色。藏画颜料的配方有一百五十八种之多,与西洋画颜料之基色为黄、蓝和红三种,白色为可与其它任何颜料相调配,并任何颜料都可以改变它的本色,故称之为无性色或无色的理论不一样。

藏画配色彩时,须区分颜料之敌友,以敌友冷暖的对比方法衬托出不同的色彩,显示美观和协调。比如:《颜料调配法》一书中称:“红黑二色是威猛色,二者相配能够显威风,能起到朋友间相互衬托之效果,用于描绘威武,忿怒形象十分适宜。白、黄二色为之死尸色,即二者相配,将变成人称死尸色的毫无生气的灰色……”。如上所述,藏民族有自成体系的色彩学。

藏族的绘画、服饰、建筑和装饰都喜爱使用鲜艳的、对比强烈的色彩,这是从古至今,始终保持的独特的审美观。形成这种审美观的原因分析:藏民族赖以生存的环境被称作雪域,大都地处高原、雪山林立、气候寒冷,每年除夏季三月之外,其余九个月难以见到绿色的树木和盛开的鲜花。由于气候因素,广袤的大地显得一派灰黄。而卫藏大都处于雪山、岩石或者沙化地带,有不少地区从色彩看,几乎难区分冬夏之差别,因而,人们对鲜艳的色彩油然产生了一种爱慕之情。另外,藏族地区地广人稀,在宽阔的草原上很难见到一位行人,一旦在宛若蓝宝石一般的草原上突然见到一位身穿红色衬衣者,必定给人一种犹如镶嵌于草原上的红宝石一般的美感,藏民族独特的审美观亦由此而形成。

正因为有了上述审美观,才使我们的藏画显得如此光彩夺目,同时历经千年的画卷,由于使用颜料和颜料的特殊加工处理能保持鲜颜如初。藏族绘制的珍贵画卷全都用矿物颜料,加之

将黄金、白银、黄铜、红铜等经过治炼、除锈、增色和抛光等运用各种决窍,制成久不退色、永不生锈的颜料。凭借矿物颜料配制的实践经验,保持色彩鲜度和对比方面,创造出了独特的色彩效果。至于质量低劣的颜料和容易褪色的植物颜料使用甚少。

总而言之,藏族的色彩观有如下特点:

1、藏民族自原始时期产生的,用白泥在身上绘制图案,用酥油、面粉以及白泥绘制表现喜庆图案的习俗,用虎豹皮镶衣领和衣边,制作帐篷和垫子等古代习俗迄今仍然保持着。

2、自雍忠苯教徒辅佐吐蕃政权时代起兴起的天蓝色装束和其象征物品,至今仍能见到许多。

3、藏传佛教修习仪轨中所产生的,象征息、增、怀、诛四业的色彩和表示方位等的色彩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藏族的审美观中受佛教影响的比重甚大。

4、“心灵白净似雪花”等将白色当作神圣之色的现象,充分体现了藏民族独特的心理和思维方式的个性特点。

5、藏民族工艺学和绘画知识中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完整的色彩学体系。

6、“洁白的天神,黢黑的魔鬼”等,虽然未曾亲眼所见,但心中却有固定的色彩区分。

7、由于藏民族所处环境的因素,他们对重彩、鲜艳夺目的色彩情有独钟。

8、藏画中常用赤金、白银、朱砂、藏石青石绿等名贵颜料,并添加诸多珍宝原料,制作佛像、佛经及佛塔等经像法物和装饰供品;在黄金、白银制作的法座上镶嵌珠宝作装饰;用珍贵材料制成的琳琅满目的供品摆设在供案上熠熠生辉。

总之,从上述色彩观的特点中可以粗略地看到:藏民族在原始时期的审美观;自分为小邦部落时期到吐蕃早期的服装和审美观;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苯、佛两种宗教在色彩的象征问题上对藏民族色彩观的影响;生存环境因素对色彩观的影响等藏

 

第二篇:藏族人的色彩观

藏民族共同的色彩观,由于受其所处环境和心理之影响,认为白色是最神圣的颜色。比如:心灵比那雪花更纯洁,象征其善良的心底;圣洁的哈达表明真诚之心,白净之身,意味纯洁无疵,即未曾沾染五烦恼之垢;白净事业,象征慈善事业;白净之果表明一心从事善业所得之善果;白净之路,意味非往生恶趣之恶途,而是象征走向解脱和获得遍知果位的善道。此外,有肤色白净若海螺,面色洁白似秋月等许多形容方法。

黑色之意则恰恰相反,黑心肠,象征常常对人心怀恶意;黑色事业,意味危害他人之事或导致恶果之行为;黑色道路,表明往生恶趣之恶道和迷惑、罪恶之道;黑色,象征罪业和罪恶。此外,还有许多如区分黑白,(分辨是非)给白人戴黑帽(裁赃陷害)等比拟方式。

另外,黑色还象征威猛、狰狞、恐怖以及脱离光明之黑暗。常见“其身黝黑宛若乌云”;“肤色黢黑,令人生畏”;“修炼诛敌神咒的修行洞内迷漫着黑雾”;“敌头将被黑色牛毛织品所蒙蔽”等用于比喻和诅咒方法。

藏族的色彩观,深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例如:象征四方的颜色是,白色为东、黄色为南、红色为西、绿色为北;白、黄、红、绿四色亦象征四业,即白色象征息业(息灭疾病邪魔,危难之业);黄色象征增业(增益福寿财富之业);红色象征怀业(怀柔调伏神天人鬼之业);绿色象征诛业(伏业,诛灭制伏怨敌邪魔之业)。又如:龙树大师在五度母的画法时写道:“白皙肤色可平息衰败,能使诸息业均获成功”。白色还意味着慈悲和未染轮回之污垢,《观音菩萨礼赞》一书中有:“纯洁无疵身洁白,白净的肌肤亦象征慈悲的本色,诸佛菩萨之慈悲共性犹如阳光照耀雪山一般”等记载。

黄色代表诸业之增长,《集宝王》中有:“黄色能增福寿,长富禄”之说。正因为如此,藏画中夜叉王多闻天王、瞻巴拉、增禄天母等菩萨均身色金黄。《神像装藏方法》一书中记载:“为使神像之主轴和佛骨舍利之装藏合符标准后用五种彩色绫绸包裹,或者为象征增业可用黄色绫绸捆扎。”贡巴绕色大师在他的十位徒弟即将离开青海旦迪山,返回卫藏前夕,为祝愿佛教昌盛,赐给每位弟子一顶黄色僧帽。后来,尊者宗喀巴大师为了佛法兴盛,亦将原来红色通人冠改为黄色,创立了头戴黄色僧帽的格鲁派。

红色象征怀业,怀业之神马头明王、作明佛母等莲花部诸怀业之神身色皆为红色。《制服万物祈祷经》中记载:“为怀业获得成功,可将祈祷经文写于红色绫绸上,挂在户外,让其在风中飘扬。当祈祷经依次念诵观修时,自诸佛菩萨的胸间放射出一束束红色光辉,吸收万物之安乐于自己。”

绿色象征诛业,龙树关于21尊度母画法中称:“绿色身色属于诸业”;米旁大师所着《文殊羯磨集》中载:“威猛之墨绿色能制伏夜叉,战胜四方之敌”。《格萨尔风旗金刚战胜》一书中称:“促使息业、增业、怀业和诛业等四业均获成功的祈请文各印在白、黄、红、绿四种颜色之旗绦飘带上……绿色象征功业”。如此,五方佛净土佛像之颜色与上述相同。即:象征东方乐园刹土中的金刚部诸菩萨之身色普遍为白色;象征南方详瑞刹上中的珍宝部诸菩萨之身色为黄色;象征西方极乐世界刹土中的莲花部众菩萨之身色为红色;象征北方业圆满净土中的功业部诸菩萨之身色为绿色;象征中部密严刹土中的佛陀部众菩萨之身为诸种颜色。《工艺注疏灵芝云精格言之雨》中叙述制作药囊方法时讲:“作为具备五智和消除五烦恼素养之象征,以五色彩线结幡饰之”。

除白、黄、红、绿四色之外,蓝色为空性无色,却又宛若天空随处可见的颜色,法身金刚持和普贤等菩萨的身色。《珍宝羯磨集》中有:“观想为最胜之蔚蓝色之光,使万物空乐光明之大法身变得广大无边”。藏传佛教有关大圆满的典籍中的某些甚深要义的书,也与本教经典一般涂上蓝色边沿,象征凡有天空之处,就有众生;凡有众生之处,便有佛陀;遍地一切之众

生均成为佛陀的化土,最终一切众生都将真正获得佛果。学画者绘制法轮图案时,一般将车轮辐条之间的空隙处全都着上天蓝色,象征凡有天空之处,便有法轮长转。此外,据传:天、龙、人三界分别有黄、蓝、红三种不同颜色的未尼如意之宝,而仙间天蓝色的如意宝被誉为诸如意宝之冠。由此可见,不但苯教十分喜爱天蓝色,藏传佛教也同样将蓝色视为最高贵的色彩。

如果将颜料的色彩与各类种子字结合,那么,消除供品不净的火、风、水、三者的种子为“让”、“样”、“吭”三个字,火的种子为红色之“让”字,风的种子为黑色之“样”字,水的种子为白色之“吭”字。如若将“六字真言”与消除六道众生孽障之六种种子结合,白色“唵”字,可消除欲天之孽障;绿色“嘛”字,可消除非天之孽障;黄色“呢”字,可消除人之孽障;蓝色“叭”字,可消除旁生之孽障;红色“咪”字,可消除饿鬼之孽障;蓝黑“吽”字,可消除地狱之孽障。与六尊能仁结合,天之能仁为白色帝释天持琵琶;非天之能仁为绿色净心天持械;人之能仁为黄色释迦牟尼佛;旁生之能仁为蓝色持箧森格;俄鬼之能仁为为红色焰口王持宝匣;地狱之能仁为黑色阎摩法王持水火。《十相自在图》所叙述的各种种子字的颜色为,在斑莲之上呈现洁白的月轮,火红的太阳,蔚蓝的罗喉,金黄色的劫火。在四块垫子上面呈现风的种子黑色“亚”字;水的种子为白色“哇”;土的种子为黄色“拉”。稳固须弥之种子五个方位的颜色为:东方黑色、南方红色、西方黄色、北方蓝色、中部绿色,这与上述其他表示方位的颜色有所不同。欲界和班莲之种子“恰”字为绿色:顶上的半月为白色;日轮为红色;虚端为蓝色。如上所述,关于色彩之论述甚多,即便一幅画,因画理不同而有时出现多种不同的解释,此处无法一一叙述,只将带普遍性的问题作一简介。

此外,藏民族还有虽然不能亲眼所见,却铭刻于心底的诸多色彩。例如:白色的菩萨、黑色的邪魔、黄色的龙王、赤色之妖怪;善业及善果为白色,恶业和恶果为黑色等等。

关于藏族传统的颜料调色方法,黄、蓝、红和绿四色为颜料之父,白色为颜料之母,以上五种色彩为基色。将黄、蓝、红和绿四色逐一与垩土调配所产生的各浅色为子色;再配的诸多色彩为孙色;以此继续调配出的色彩为重孙色。两种或两种以上原色相配而产生的枯红色、翠绿色、茶褐色等被称之为调合色。藏画颜料的配方有一百五十八种之多,与西洋画颜料之基色为黄、蓝和红三种,白色为可与其它任何颜料相调配,并任何颜料都可以改变它的本色,故称之为无性色或无色的理论不一样。

藏画配色彩时,须区分颜料之敌友,以敌友冷暖的对比方法衬托出不同的色彩,显示美观和协调。比如:《颜料调配法》一书中称:“红黑二色是威猛色,二者相配能够显威风,能起到朋友间相互衬托之效果,用于描绘威武,忿怒形象十分适宜。白、黄二色为之死尸色,即二者相配,将变成人称死尸色的毫无生气的灰色……”。如上所述,藏民族有自成体系的色彩学。

藏族的绘画、服饰、建筑和装饰都喜爱使用鲜艳的、对比强烈的色彩,这是从古至今,始终保持的独特的审美观。形成这种审美观的原因分析:藏民族赖以生存的环境被称作雪域,大都地处高原、雪山林立、气候寒冷,每年除夏季三月之外,其余九个月难以见到绿色的树木和盛开的鲜花。由于气候因素,广袤的大地显得一派灰黄。而卫藏大都处于雪山、岩石或者沙化地带,有不少地区从色彩看,几乎难区分冬夏之差别,因而,人们对鲜艳的色彩油然产生了一种爱慕之情。另外,藏族地区地广人稀,在宽阔的草原上很难见到一位行人,一旦在宛若蓝宝石一般的草原上突然见到一位身穿红色衬衣者,必定给人一种犹如镶嵌于草原上的红宝石一般的美感,藏民族独特的审美观亦由此而形成。

正因为有了上述审美观,才使我们的藏画显得如此光彩夺目,同时历经千年的画卷,由于使用颜料和颜料的特殊加工处理能保持鲜颜如初。藏族绘制的珍贵画卷全都用矿物颜料,加之

将黄金、白银、黄铜、红铜等经过治炼、除锈、增色和抛光等运用各种决窍,制成久不退色、永不生锈的颜料。凭借矿物颜料配制的实践经验,保持色彩鲜度和对比方面,创造出了独特的色彩效果。至于质量低劣的颜料和容易褪色的植物颜料使用甚少。

总而言之,藏族的色彩观有如下特点:

1、藏民族自原始时期产生的,用白泥在身上绘制图案,用酥油、面粉以及白泥绘制表现喜庆图案的习俗,用虎豹皮镶衣领和衣边,制作帐篷和垫子等古代习俗迄今仍然保持着。

2、自雍忠苯教徒辅佐吐蕃政权时代起兴起的天蓝色装束和其象征物品,至今仍能见到许多。

3、藏传佛教修习仪轨中所产生的,象征息、增、怀、诛四业的色彩和表示方位等的色彩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藏族的审美观中受佛教影响的比重甚大。

4、“心灵白净似雪花”等将白色当作神圣之色的现象,充分体现了藏民族独特的心理和思维方式的个性特点。

5、藏民族工艺学和绘画知识中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完整的色彩学体系。

6、“洁白的天神,黢黑的魔鬼”等,虽然未曾亲眼所见,但心中却有固定的色彩区分。

7、由于藏民族所处环境的因素,他们对重彩、鲜艳夺目的色彩情有独钟。

8、藏画中常用赤金、白银、朱砂、藏石青石绿等名贵颜料,并添加诸多珍宝原料,制作佛像、佛经及佛塔等经像法物和装饰供品;在黄金、白银制作的法座上镶嵌珠宝作装饰;用珍贵材料制成的琳琅满目的供品摆设在供案上熠熠生辉。

总之,从上述色彩观的特点中可以粗略地看到:藏民族在原始时期的审美观;自分为小邦部落时期到吐蕃早期的服装和审美观;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苯、佛两种宗教在色彩的象征问题上对藏民族色彩观的影响;生存环境因素对色彩观的影响等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