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名句

《尚书》名句赏析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儒家列入“六经”,又称《书经》。内容包括虞、夏书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涉及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时代跨度颇大,内容相当丰富。

《尚书》所载多为政府文告,主上誓言,君王命令和贵族诫词。《尚书》文字古奥,文风质直古朴,文体自成一家,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几个部分,是古代散文体式的早期形态。它的一大思想特点是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对后代深有影响。

1、诗言志,歌永言(1),声依永,律和声.(《尚书 虞书 舜典》)

【注释】(1)永:咏,意思是吟唱。

【解读】

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

按这种观点,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虞书 大禹谟》)

【解读】

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3、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夏书 五子之歌》)

【解读】

当初,大禹传位给启,启传位给太康。太康只图安乐享受,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打猎百日不归,丧德失民,怨声四起。有穷国诸候王后羿,看到人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废了太康。太康的母亲和几个弟弟聚在一起,追述皇祖大禹的训诫,于是,作了《五子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祖父大禹早有训诫,对待人民只能亲敬,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

4、德日新,万邦惟怀(1)。志自满,九族乃离(2)。(《尚书 商书 仲虺之诰》)

【注释】(1)万邦:指周边国家(2)九族:古代关于九族有两种说法,其一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二指从高祖至玄孙凡九族。

【解读】

德行日日更新,万国归附;如果骄傲自满,亲戚也会疏离。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1)(《尚书 商书 太甲中》)

【注释】(1)逭:(hu n)逃避

【解读】

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罚。亦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6、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尚书 商书 说命中》)

【解读】

做事情,就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后患。

《左传 襄公十一年》中这句话演化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安定的时候,要

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

7、不役耳目,百度惟贞(1)。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周书 旅獒》)

【注释】(1)百度,做事的标准。贞:正,适当

【解读】

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戏弄人就丧德,戏弄物就丧志。

周武王灭了商朝,安定天下,开通了周边诸国与外族的通道。西方有个叫旅的国家,向朝廷进贡了獒犬。周召公姬奭害怕武王玩物丧志,专门写了篇《旅獒》,劝诫武王要继续修德慎行,重视贤能。召公认为,有德行的人不会轻慢戏弄他人。如果轻慢戏弄了官吏,他们便不会尽心,轻慢戏弄了百姓,他们便不会尽力,至于迷恋和沉溺于所喜好的或者新奇的事物,这不但耗费精力,而且会令人丧失志向,召公称为“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8、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周书 旅獒》)

【解读】

不注重细行,终究会损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

召公的话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始有终,踏踏实实,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功可成,否则,虽然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却会因未能坚持到底而前功尽弃。

9、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周书 蔡仲之命》)

【解读】

上天对人没有亲疏之分,它只佑助德行高尚的人;民心向背没有定规,它只是归附仁爱之主。

做善事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达到安治;做恶事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走向动乱。

10、必有忍,其乃有济(1);有容,德乃大。(《尚书 周书 君陈》)

【注释】(1)济:成。

【解读】

一定要有所忍耐,那才能有成;有所宽容,德才算是大。

民族英雄林则徐送给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写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意为做人心胸要宽广,你看那大海,汇集了所有的河川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伟大,所以说做人要能够听取《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儒家列入“六经”,又称《书经》。内容包括虞、夏书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涉及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时代跨度颇大,内容相当丰富。

《尚书》所载多为政府文告,主上誓言,君王命令和贵族诫词。《尚书》文字古奥,文风质直古朴,文体自成一家,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几个部分,是古代散文体式的早期形态。它的一大思想特点是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对后代深有影响。

1、诗言志,歌永言(1),声依永,律和声.(《尚书 虞书 舜典》)

【注释】(1)永:咏,意思是吟唱。

【解读】

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

按这种观点,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

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虞书 大禹谟》)

【解读】

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3、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夏书 五子之歌》)

【解读】

当初,大禹传位给启,启传位给太康。太康只图安乐享受,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打猎百日不归,丧德失民,怨声四起。有穷国诸候王后羿,看到人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废了太康。太康的母亲和几个弟弟聚在一起,追述皇祖大禹的训诫,于是,作了《五子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祖父大禹早有训诫,对待人民只能亲敬,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

4、德日新,万邦惟怀(1)。志自满,九族乃离(2)。(《尚书 商书 仲虺之诰》)

【注释】(1)万邦:指周边国家(2)九族:古代关于九族有两种说法,其一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二指从高祖至玄孙凡九族。

【解读】

德行日日更新,万国归附;如果骄傲自满,亲戚也会疏离。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1)(《尚书 商书 太甲中》)

【注释】(1)逭:(hu n)逃避

【解读】

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罚。亦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6、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尚书 商书 说命中》)

【解读】

做事情,就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后患。

《左传 襄公十一年》中这句话演化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

7、不役耳目,百度惟贞(1)。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周书 旅獒》)

【注释】(1)百度,做事的标准。贞:正,适当

【解读】

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戏弄人就丧德,戏弄物就丧志。

周武王灭了商朝,安定天下,开通了周边诸国与外族的通道。西方有个叫旅的国家,向朝廷进贡了獒犬。周召公姬奭害怕武王玩物丧志,专门写了篇《旅獒》,劝诫武王要继续修德慎行,重视贤能。召公认为,有德行的人不会轻慢戏弄他人。如果轻慢戏弄了官吏,他们便不会尽心,轻慢戏弄了百姓,他们便不会尽力,至于迷恋和沉溺于所喜好的或者新奇的事物,这不但耗费精力,而且会令人丧失志向,召公称为“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8、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周书 旅獒》)

【解读】

不注重细行,终究会损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

召公的话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始有终,踏踏实实,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功可成,否则,虽然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却会因未能坚持到底而前功尽弃。

9、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周书 蔡仲之命》)

【解读】

上天对人没有亲疏之分,它只佑助德行高尚的人;民心向背没有定规,它只是归附仁爱之主。做善事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达到安治;做恶事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走向动乱。

10、必有忍,其乃有济(1);有容,德乃大。(《尚书 周书 君陈》)

【注释】(1)济:成。

【解读】

一定要有所忍耐,那才能有成;有所宽容,德才算是大。

民族英雄林则徐送给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写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意为做人心胸要宽广,你看那大海,汇集了所有的河川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伟大,所以说做人要能够听别人的意见,这是强者的胸襟;做人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附和别人,就像巍峨的高山,不因为花草的妩媚就去俯就他们,所以能刚强雄健,因此说人不能受别人的怂恿而没有主见,如果你能做到这点的话就可以成为一个刚强的人了。

 

第二篇:《尚书》名句赏析

?《尚书》名句赏析《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儒家列入“六经”,又称《书经》。内容包括虞、夏书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涉及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时代跨度颇大,内容相当丰富。《尚书》所载多为政府文告,主上誓言,君王命令和贵族诫词。《尚书》文字古奥,文风质直古朴,文体自成一家,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几个部分,是古代散文体式的早期形态。它的一大思想特点是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对后代深有影响。1、诗言志,歌永言(1),声依永,律和声.(《尚书 虞书 舜典》)【注释】(1)永:咏,意思是吟唱。【解读】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按这种观点,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虞书 大禹谟》)【解读】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3、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夏书 五子之歌》)【解读】当初,大禹传位给启,启传位给太康。太康只图安乐享受,不理朝政,沉迷于酒色,打猎百日不归,丧德失民,怨声四起。有穷国诸候王后羿,看到人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就废了太康。太康的母亲和几个弟弟聚在一起,追述皇祖大禹的训诫,于是,作了《五子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祖父大禹早有训诫,对待人民只能亲敬,不可怠慢,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4、德日新,万邦惟怀(1)。志自满,九族乃离(2)。(《尚书 商书 仲虺之诰》)【注释】(1)万邦:指周边国家(2)九族:古代关于九族有两种说法,其一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二指从高祖至玄孙凡九族。【解读】德行日日更新,万国归附;如果骄傲自满,亲戚也会疏离。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1)(《尚书 商书 太甲中》)【注释】(1)逭:(huan)逃避【解读】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

罚。亦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6、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尚书 商书 说命中》)【解读】做事情,就要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后患。《左传 襄公十一年》中这句话演化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7、不役耳目,百度惟贞(1)。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周书 旅獒》)【注释】(1)百度,做事的标准。贞:正,适当【解读】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戏弄人就丧德,戏弄物就丧志。周武王灭了商朝,安定天下,开通了周边诸国与外族的通道。西方有个叫旅的国家,向朝廷进贡了獒犬。周召公姬奭害怕武王玩物丧志,专门写了篇《旅獒》,劝诫武王要继续修德慎行,重视贤能。召公认为,有德行的人不会轻慢戏弄他人。如果轻慢戏弄了官吏,他们便不会尽心,轻慢戏弄了百姓,他们便不会尽力,至于迷恋和沉溺于所喜好的或者新奇的事物,这不但耗费精力,而且会令人丧失志向,召公称为“玩人丧德,玩物丧志”。8、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周书 旅獒》)【解读】不注重细行,终究会损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召公的话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始有终,踏踏实实,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功可成,否则,虽然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却会因未能坚持到底而前功尽弃。9、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周书 蔡仲之命》)【解读】上天对人没有亲疏之分,它只佑助德行高尚的人;民心向背没有定规,它只是归附仁爱之主。做善事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达到安治;做恶事方法虽然各不相同,结果都会走向动乱。10、必有忍,其乃有济(1);有容,德乃大。(《尚书 周书 君陈》)【注释】(1)济:成。【解读】一定要有所忍耐,那才能有成;有所宽容,德才算是大。民族英雄林则徐送给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写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意为做人心胸要宽广,你看那大海,汇集了所有的河川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伟大,所以说做人要能够听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