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将至,家长要注意考生的劳逸结合

目前,中考生还在学习新课,很快就将投入紧张忙碌的冲刺复习中。在这样快节奏的学习中,体育锻炼似乎成了无关紧要的一环。在不少父母的想法中,与其花时间练跑步,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何况天寒地冻,如果因为锻炼受伤就得不偿失了。可花时间练体育项目,真的“很亏”么?其实,在任何时候,为智力加分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两条腿走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磨刀不误砍柴功,体育锻炼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休息。考生要想保持清醒的头脑,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益无害。有的考生可能会说,每天光学习就那么紧张了,根本没时间锻炼身体。其实,学习和锻炼两者并不矛盾。运动时脑细胞的活动有所转换,管体育活动的脑细胞兴奋,管思考的脑细胞就能得到休息,有助于消除大脑疲劳。

体育锻炼可以帮助考生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眼下各种流感病毒肆意,呼吸道疾病频发,除采取防治措施外,加强体育锻炼是一种很好的预防办法。一项针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检测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逐年下降,特别是学生的爆发力、耐力素质及肺活量等指标,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在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测率持续上升。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每天锻炼不足,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得到保证也是重要原因。如果因为身体状况不佳而影响学习状态,岂不是造成无谓的损失?

即便从“唯分是图”的功利角度看,中考体育考试也占40分,分值达到化学科目的一半。而按现在的体育考试标准看,只要稍加练习,考生拿满分并不是不可能。分数是一时的,健康是一生的事,这样简单浅显的道理,不要总到一身病痛时才幡然悔悟,那可就悔之晚矣。

 

第二篇:中考前家长需注意的事项

面临升学考试,作为家长,怎么做才能更好地配合孩子的复习?

中考临近,家长们无不对自己的孩子怀着成功的期盼。如何创造一种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温馨、宽松的氛围中发挥出最佳的水平,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满怀信心,但切忌期望过高。家长关心孩子学习,就要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对孩子的学习情绪,宜鼓不宜泄,宜奖不宜罚,宜激动不宜平淡,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兴奋性和荣誉感。家长对孩子的帮助应是随机的、灵活的,又是恰如其分的、贯彻始终的。家长的帮助与孩子的学习配合好了,孩子就既不会产生厌学情绪和放弃心理,也不会产生逆反情绪和焦虑心理。家长要相信孩子能取得好成绩,对孩子有信赖感、充满信心,他就没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积极向上的心绪容易受到激发。但切忌期望过高,是形成考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有意无意地给孩子“加压”,指责说教,就会增加他的烦躁情绪,考生在复习和考试时所面临的困难和遭受失败挫折的可能性也越大,还会使家长感受失落的痛苦和更大的心理失衡。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孩子的能力短时间内已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家长不应提不切实际的要求,不妨告诉孩子:“只要尽到最大努力就行了!”对子女的期望应实事求是、合情合理。

2、营造宽松心理氛围,切忌制造紧张气氛。考前一段时期和考试过程中,家长明智的做法是,该干吗就干吗,坚决避免家庭纠纷,如:出现夫妻吵架、邻居冲突等对孩子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家长不要在考生面前争吵,互相吵闹、怒骂或斥责,会使孩子临场闷闷不乐,精力不易集中,注意力分散,记忆力被冲淡,思维被搅乱,影响正常发挥。可让他吃饭或休息时听听音乐,不要在孩子正在复习时轻手轻脚地走进他的房间,又送牛奶,又送水果,这样会加剧孩子紧张的心理,影响他的情绪。要避免使孩子产生陌生感,如变换住所、变换家具位置,购置孩子不喜欢的新家用物品。还有,不要替孩子清理书桌、书包、床头,以避免孩子为找自己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而烦躁。

减少亲友互访, 亲朋好友具有不同的知识、修养水平,有时他们的好心关怀、劝慰、担心,反而会把孩子心绪搞乱。家长这个时候营造一个平常的氛围,不要小心谨慎,不要觉得孩子要中考了什么都得注意,平常怎么样还怎么样,当然别再打牌了,别再接待客人了,电视少看一点儿,但是也不要过于渲染,过于渲染家庭的中考氛围实际上给孩子是施加压力。

初步和一些家长交流发现,妈妈紧张,爸爸不紧张,好像是大多是这样的情况。对于孩子来说,也已经习惯了这样:“妈妈紧张,她是女人嘛!就是沉不住气哦。看我老爸,才不紧张呢。”于是,每当看到妈妈紧张的样子,引起的恐慌,在爸爸那关心和松弛的目光下,有放松了。曾经听女儿说过,一个同学有天回到家,发现爸爸也开始紧张起来,弄得他那夜特别不自在:“完蛋了,爸爸也这样了,我怎么办?万一考不好,会不会挨打啊?”

3.切忌打击孩子自信心。家长对孩子要鼓励、肯定,不要动辄批评、指责。 1

4.切忌唠叨,不良的心理暗示。不要渲染考试艰难和后果,有些家长对孩子不断渲染考试的艰难,分析考不好的后果,这样会使孩子临场更恐惧、更压抑。只要孩子不慌不忙、愉快轻松、扎实努力,就是成功的预兆。不要在孩子面前反复念叨 “你要加把劲啊!”、“你一定要考好呀!”“你不要紧张”,“你说要考多少分、考什么学校”等这样的不良心理暗示的言语。如有唠叨的工夫,不如给孩子讲讲笑话,让他的神经放松一下。

考前几天,孩子复习功课方面大局已定,这时父母重点是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和身体适应,考前家长应该尽量避免给孩子施加压力,有经验的家长就是告诉孩子,中考对于他,像做了一次普通测验,学习也一样,关键是平时把功夫下到了。不要过多地叮嘱孩子,尽量让孩子完成自己的准备工作,唠叨会让人生烦,避免过分地照顾孩子,从言辞上要适度地“冷淡”孩子,从后勤保障上有意识地再帮孩子检查一下,必备物品如准考证、文具、手表等绝对不能遗漏。 每年中考的题目难易程度不同,因此每年学生考试的成绩总会出现浮动。不要给孩子定各门功课考分目标,不要求孩子非要考上哪一级学校。考试期间,不要考完一门就急着跟孩子谈结果,只要一谈,就有可能造成孩子坏的联想而情绪波动,因为孩子总有没有答对的题目。告诉孩子只要尽力就可以了,至于结果如何,不要想那么多,而且孩子一场考试下来,会有不同程度的疲倦感,需要休息,振奋精神投入下一场考试。家长不应当在考试期间,尤其是一出考场便问这问那,过多占用孩子的宝贵时间。重要的是让孩子抓紧时间去“充电”,去温习课本,而不是缠住摸底。

5.合理安排膳食,注意饮食卫生。考试前夕,孩子的身体在大脑的指挥下,神经内分泌系统处于功能上的亢奋状态。医学上称之为“应急状态”,加上用脑过度,孩子很容易出现饭吃不香、觉睡不着的现象。家长应尽量保证孩子有丰富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关心孩子饮食起居的每一个细节。但真正淡化考试的做法,就是从点滴做起,平时家庭生活规律照旧,也完全没有必要搞什么考生食谱,平时孩子喜欢吃什么,考试时照样吃什么,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感到舒适,吃什么可口就吃什么,住什么样的地方舒适就住什么地方,应当多听孩子的意见。但饮食以鸡鸭鱼肉唱主角的做法并不明智,这时在饮食选择上应本着高糖、高蛋白、低脂肪的原则。 高糖是因为大脑工作时,大脑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糖类,而非脂肪。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也高不了。所以适当提高血糖,有利于复习考试。低脂,是因为夏季过食油腻,会伤脾胃;而且因考生大部分时间是坐在书桌前,运动量少,能量消耗不掉就会积蓄,造成肥胖。那么吃什好呢?这时可以熬些薏米粥,绿豆粥、银耳莲子汤等,适量放些糖,既美味又可口,又营养丰富,清热祛暑。夏季蔬菜丰富,黄瓜、西红柿、冬瓜、茄子均可大量食用,配以鸡蛋、牛奶、瘦肉、鱼等有助于增强记忆力的食品,是理想的饮食结构??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把临考前的日子过得太“隆重”,孩子们一方面在享受着家长们自己营造的安逸的学习环境, 2

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不宜滥用滋补品。考生不必期待那些标榜提神醒脑的产品会产生“特异功能”。相反,过度服用滋补品只会伤身。甚至有些考生天真地以为喝了所谓的这“精”那“粉”,就不需要注意均衡饮食,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家长在这期间要多注意考生的三餐,合理搭配餐饮结构,同时少让孩子服用所谓的营养滋补品。

不宜滥用药物。夏季有些人易患感冒,考生吃了感冒药后,会觉得昏沉沉的,通常这是由于其中某些药品影响中枢神经所致。还有一些止咳药也会引起头昏、欲睡。所以考生生病用药,特别是临上考场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药品的不良反应。考试期间如果生了病可先请教医生,选择不会产生昏睡等副作用的药品。

让孩子学会缓解压力释放压力,对初三的学生来说,有压力是正常的,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缓解压力,释放压力。孩子的压力到什么地方释放呢?专家认为,家里最合适。因为学校是个公共场所,学生会有许多顾虑,在家里,他永远是孩子,可以在父母面前表露自己的情绪,因此,如果孩子在家偶尔表现出比较偏激的情绪,作为家长要理解他,分析其烦恼所在,尽自己所能帮助他。这期间,有的家长会特别敏感地认为孩子不听话,与自己作对,甚至与孩子发生激烈争执,在孩子面前流泪,或说一些放弃或预计考不上的话,家庭气氛很紧张。这就帮了孩子“倒忙”了。当然,家长也不要强求与孩子沟通,要相信很多时候孩子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没有特别重要或反常的情况,不要正儿八经地找孩子谈话。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听一些孩子爱听的音乐,讲一些孩子喜欢的话题缓解紧张的心情。三种常见角色孩子看来都有压力,初三的家长常常充当的是急不可待的质问者形象,或者是喋喋不休的叮咛者形象,还有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安慰者形象,其实,这三种角色都会带给学生压力。专家指出,对学生来说,最好的形象就是本色的父母形象,该干什么仍干什么。不要因为孩子中考,讲话声音很轻,电话线都拔掉,每天烧很多菜,其实每天微笑着迎接孩子回家,微笑着送孩子出门就可以了。一个窍门:如果家里的教养方式是以母亲管理为主的,就要利用好父亲在关键时候的重要作用,因为父亲的稳重、理智和豁达能稳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以榜样和鼓励作用;如果是以父亲管理为主的教养方式,那么,就要利用好母亲在关键时候的作用,因为母亲的亲切、细致能温暖孩子,给孩子以信心和鼓励。

要注意要针对孩子的特点来对待他们 ,一种是考前放松型,这种孩子越到考前越放松,复习并不紧张,热情和投入不够,像我们前面所说的丧失信心型的那类,那么对这种孩子,家长应当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多询问、多约束、多督促,尤其要关心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水准,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期望和压力。另一种是考前紧张焦虑型,家长要适当减少关注,而要表现出对孩子很有信心的样子,但是这信心不是表现为总是对孩子说:“你一定回考上的,你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等,而是临危不惧的态度和从容,即像平常一样对待孩子,不要因孩子要考试而改变自己。在这里给家张介绍一种方法:家长可以用幽默的口吻来与孩子谈论考试,如可以这 3

样说:“如果考不上,你就会经常跟爸妈在一起了,那也不错啊”,“我看读什么学校都不错,行行出状元”。

如何对待考前心情烦躁的孩子 , 有一些平时学习比较自觉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到了考前,他们可能显得很浮躁,有时候脾气比较大,可能本来很听话的孩子也开始顶撞父母了,那么对这种孩子,家长不妨这样做:

的心态。在这里要注意以下两点:A:不宜违背作息规律。生活作息不宜违背自然规律。考前生活,第一要符合自然规律。每天至少要保证6小时以上的睡眠。如果晚上温习功课的时候,眼睛发涩,困乏不堪时,尽量不要靠咖啡、茶来提神,小睡一会儿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其次是要把休息时间排入复习计划中,不要吝惜给自己休息时间。有些考生分秒必争,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也要省,其实都是不可取的。每天吃过晚饭,看看电视新闻或翻翻报纸,不仅可达到休息、放松情绪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一些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有助于中考答题。 B:不宜放弃体育锻炼。目前考生为了迎考,紧张复习,大有一刻值千金之感。可是,如果连必要的体育锻炼都停止了,对考生考取良好的成绩却是不利的。因为长时间看书、复习、做作业,会造成大脑皮层和身体某一部位的疲劳,这就需要通过适当的活动、休息来调节和恢复。从生理科学的角度来看,兴奋和抑制是大脑皮层的活动规律。譬如当你看书复习时,大脑皮层中视力、理解、记忆、听力区域的脑神经就处于兴奋的工作状态,如果复习时间过久,这一区域的脑神经就会转入消极的抑制状态,使人头晕脑胀,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如果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10至20分钟的体育锻炼,使脑神经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恢复,再进行复习,学习效率便会明显提高。

能多少分等,而是要问孩子需要什么帮助,有什么困难和难关,你可以为她做些什么等。

意以下两点:第一:不要说些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比如,孩子说总是担心考不好,你就不要说:“不要怕,考不好妈妈也不怪你,只要你尽力就行了。”孩子对你诉说压力时,并不总是意味着你马上要解决它,而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对你的信任,其实他可能知道如何解决这种压力。此时,他更需要你的理解和支持。你能做的,就是倾听。第二,要注意采取开放式的交谈方式,如当孩子说心烦时,如果你回答:“烦也解决不了问题”,就不是开放式交谈,因为孩子觉得无法再谈下去了。开放式的交谈是这样的:“我能理解你考前的心烦,你感到最担忧的是什么?”这时孩子十有八九会进一步讲到某些具体的科目或具体的问题,你们的谈话就能深入了。 可见,对于考前的孩子,你能做的就是给予信任。除了信任,你可能什么忙也帮不了。家长要作为孩子的“定心丸”,以自己的沉稳给孩子烦乱的心以安慰。 4 (1)鼓励孩子多休息和锻炼身体,告诉孩子适当休息才能保证有一个好 (2)不要笼统的询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如复习的如何了,有没有把握啊, (3)当孩子向你说困难或心中的压力时,家长要多听少说。在这里要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