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名句 制造亮点

引用诗文名句 制造作文亮点

学生平常作文,经常感到语言贫乏,句不达意 、言不尽意,或整篇文章言之无物,枯燥空洞。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语言材料的贫乏。要想写作时文思泉涌,必须靠平时的材料积累;要想作文“出彩”,更应灵活引用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诗词名句。特别是在高考作文中,更应引用名句,使语段增辉,文章增色。因此,我提倡学生在高考写作时,在文章的不同部分引用恰当的诗文名句,既让文章呈现出光彩夺目的活力,更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这不仅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还能显示你知识的渊博。

高考作文中的亮点一般出现在标题、首段和尾段中,这些地方最能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

〈一〉 标题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从题目中可见你的文学功底或文化素养,题目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透过它可以领会到文章的精气神。许多高分作文,往往是通过醒目的标题把阅卷老师已经疲劳的神经刺激得兴奋起来,进而引导他们去认真阅读。如果大胆引用名句做标题,定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别人的眼球。如:

以“实践”为话题,标题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样的标题 ,既紧扣话题,又意味无穷,谁都不想错过欣赏好文章的机会,阅卷老师见了你的文题,定会迫不及待地往下读的。也可以标题为《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样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就不至于落入窠臼。

还有以“远见”为话题,标题为《不畏浮云遮望眼》;以“志气”为话题,标题为《少年心事如拿云》;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标题为《得失寸心知》等都能给人全新的感受。

〈二〉 首段(开篇)

古人把好的开头叫“凤头”,即起要美丽。正如清人李渔所言:“开卷之初,当以奇为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菊花困难重重,好象音乐里的调子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我们采用“首句标其目”方式,或用格言俗语,或以诗文名句,先声夺人,这样可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有访古探幽和开宗明义之效。如:

以“发现”为话题,其开篇为“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这样开门见山直击话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如,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有同学的开篇是这样的:“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和石头一齐并吞下肚,但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作者引用别人的话说明了幸福是丰富多彩的,开篇离奇的语言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另一同学的开篇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是一问问千古。”

1

这样的开篇好象未入题,但看作者的构思与布局就知晓了。作者每段开头是“西施说:

爱情是工具??”、“昭君说:爱情是手段??”、“貂禅说:爱情是计谋??”、“杨玉环

说:爱就是恨??”。这样,自然回答了开篇引用的问题,开篇的名句也成了统领全篇

的纲。

〈三〉文中

人们用“猪肚”来比喻文章的中间部分,要求流畅自然,丰满充实,即中要浩荡。

大家非常熟悉的《琐忆》就是靠文中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

全文25个自然段有机地贯穿起来的。这里不再赘述。

〈四〉文尾

古人用“豹尾”的雄健有力来比喻诗文的结尾,即结要响亮。俗话说,编筐编篓,

重在收口。只有收尾收得好,才算是一篇完整的好文章。总的来说,收尾要有利于揭示

文章的主旨,优化文章的结构,尽量做到辞虽尽而意无穷,就象一首绝妙的乐章,一曲

终了,还“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如:

以“家”为话题,结尾是“‘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不管我们以什么样的身份

去诠释家的内涵,我们都应该知道家中有等待,家中有爱。”。这样的结尾,画龙点睛,

又韵味无穷,留给了读者思考的余地。

又如:

《月光曲》一文的结尾“轻轻舒口气,我默默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该

祝福谁呢?也许是一切有情有义的人吧,也许是正在追求幸福的人吧”,读后让人沉醉

在美妙的朦胧的月光中,陶醉在追求幸福的意境中。

还如:

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结尾为“心灵的选择在‘天生我才必有用’中永生,在‘舍

生取义’中发展,在‘守拙归园田’的闲适中成熟,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的千古绝唱中升华”,引用名句构成排比句式,气势恢弘,振起全篇。 我们欣赏了引用名句“出彩”的片段,感受到了重点部分标题、首段、结尾处

运用名句的妙处。但应注意,运用名句不是东拼西凑,“积薪而录”,而是水到渠成,信

手拈来。正如王充在《论衡》中所说:“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这样,作文时就

会根据内容的需要来闪现“要素”,而不根据“要素”的需要来组织内容。

当然,要在作文中灵活引用名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多练笔。这样,功到自然成,才不致于在写作时兴叹

“书到用时方恨少”,才不致于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迫境地。

2

 

第二篇:引用名句

《保持本真》

木心说:“大动乱年代,颓垣断壁间桃花盛开,雨后的刑场上蒲公英星星点点,家家户户忙于栽花种草,休沐时盘桓于绿水青山间??”

《慢慢走,欣赏啊!》

朱光潜写道:“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忙疾驰而过,无暇回首留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独立自我》

马寅初先生曾言:“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所欲言,就不太容易了;言人之不敢言,那就更难了” 《改变自己和改变世界》

《肖申克的救赎》:“有些鸟儿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鲁迅说:“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而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在黑暗沉默,那世界完全属于我自己” 《走丢的关怀》

林清玄说:“人生最大的悲情,在于没有人关怀你,因为河流如此湍急。”

王尔德说:虽然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德不孤,必有邻》

陈道明曾说:“一个人的品德不在心平气和时,而在心浮气躁时;一个人的理性不在风平浪静时,而在众生喧哗时;一个人的慈悲不在居高临下时,而在人微言轻时。”

《温情长在》

纪德说,我们的无力感,并非来自人世的拥挤,而来自灵魂之间的疏离。

熊培云说:”这个社会的悲剧不在于道德能力的缺失,而在于人们不再相信道德。”

《以欣赏之眼对待别人的光芒》

舒婷说:“心境,心态的差异,犹如不同程度的光,折射在山水上,衍出千变万化的景观来。”

约瑟夫曾说:“当水流经管道时,管道是什么形状,水就是什么形状,当生命之泉流经你时,你的思想是什么形状,你的生命就是什么形状。”

余秋雨就曾说道:“世间真正和煦的美色,熨帖着大地,潜藏在深谷。”

张爱玲道:“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周国平说,老天给了每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置好,即是圆满。

引用名句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鲁迅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鲁迅

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鲁迅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而那成功的背后,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冰心如是说。

海子说:“人要有朴素的生活和坚定的信念,即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周国平说:“安静是生命的王冠。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三毛说:“读一本书,你自己尚无知觉,行行字字间已改变你的人生与容颜。”

周国平曾言:“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米兰?昆德拉说:“我内心已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议论,我已无暇顾及,我要向前走。” 赫尔曼.黑塞却说:“人生的正面和负面都要去尝,在自己未经历未体验之前,书本和他人的经验为零。”

莱蒙特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刘亮程有言:“苦痛是一种精神姿势,能突破心灵的界限,显示了一代人的精神信仰与文化品性。”

钱钟书有言:“信仰是与上帝交谈,借此集聚天上的财富,这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交谈,这种交谈是在坚守自我中实现的。”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