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梁思成的故事》

课 题课 型课 时上课日期作者姓名单 位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主读课 年3月12日 刘 源 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梁思成的故事》 2 2013

倾听建筑学家的爱与憾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梁思成的故事》(2课时)

【文本解读】

本文是文学散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件是勘测山西应县木塔,第二件是说服美军,日本古都奈良因而免遭轰炸和破坏。作者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加以叙述和描写,而且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文章中交织着诗意的渲染、智慧的评述,包含热情,构成了一种既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这篇文章作者用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语言,赞赏了梁思成的精神思想,使读者真正领悟“建筑的灵魂”。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本文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有明显的异同。通过比较,找准比较点,体会本文的独特之处,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本文的行文脉络:全文紧扣第一句话“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用精彩的语言讲述了两件事情,从而表现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重点句: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教学设想】

1.主要学习点。

⑴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⑵比较学习本文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的异同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2.课文内容较长,提前布置预习任务,疏通表层文意。

【相关课程标准】

“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读出个人独特感受,获得有益启示,对作品(作者)情感作出评价,能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欣赏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梁思成的故事,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2.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品味文章精彩语言。

3.找准比较点,体会本文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读文章精彩语言。

难点:发现本文写法上的巧妙之处并学习运用。

【评价任务】

通过展示一组图片(梁思成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围绕“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梁思成的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梁思成的作品: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等。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的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

师:这些建筑都是梁思成的作品;的确,作为现代著名建筑学家,他孜孜以求、身体力行,测绘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他刻苦钻研、呕心沥血,将智慧化作庄严神圣的国徽、雄伟壮丽的纪念碑等著名建筑。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驰骋文字原野,深入解读梁思成。(板书课题)

2.简介梁思成及作者

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李辉:19xx年生,湖北随县人,当代作家。

二、整体感知——初识梁思成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说文章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注意捕捉相关语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多媒体展示)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本文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方法提示:1.寻找相关段落;2.提取关键词语)

(生默读课文3—5分钟)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教师及时点拨和提示:

找出事件发生的事件、地点。

找出事件的起始段。

套用格式:谁+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

师生明确:

第一件事:梁思成在60年前勘察应县木塔。

第二件事:梁思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奈良古城。

三、重点品读——走近梁思成

师:写人离不开事件,具体事件是我们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让我们深情朗读,走近梁思成,请同学们先品读第6节“梁思成堪测应县木塔”这一部分,说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梁思成。

(多媒体展示)

品读“梁思成勘测应县木塔”部分: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

1.60年前梁思成勘察应县古塔,作者没有经历,你觉得作者写得怎么样? 师生活动步骤:

①教师引导,多媒体出示:

·品味语言。

·体会内容是否真实。

·找出表达方式。

·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提示,从不同方面,各抒己见)

②小组学生共同完成问题后,小组代表发言:

·有想象的成分。

·作者虽然没有经历,可是感觉内容真实。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抒情等。

·作者采取和旅游者心情来对比。

③组间合作后,小组代表班级展示摘录:

〃“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写出了环境的险恶,条件的艰苦。我们从中读出一个敬业、无畏的梁思成。

〃“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从“第一个”“两腿悬空”“攀援”看出了一个勇敢,为了工作不顾安危的梁思成,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那时,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我从“顾不上”、“也未想”读出了一个为了事业忘我、不畏艰难的梁思成。”从“大风中”写到了环境险恶,更衬托他无畏的精神。

④师评价总结:建筑是一种艺术,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表现。这正是建筑价值所在,也是建筑生命、灵魂的体现。正是因为梁思成视建筑为生命,深刻认识到建筑的价值,所以他才能做出令世人钦佩之举。

2.我们一起研读“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也就是文章14-22节:说说你又还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同学们可以结合文中所写内容抓关键词语、句子来分析,也可以从写作方法(即怎样写)的角度来研读。

(多媒体出示)

重点研读——走近梁思成研读“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部分”: 结合文中所写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梁思成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方法提示:可以从作者所写内容(理解具体词语、关键句子)的角度研读人物形象,也可以从写作方法(即怎样写)的角度来研读。

请各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并在组内推荐代表发言。

师生总结:

梁思成对工作认真,执着,无畏,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对人类文化

的无限热爱。

3.如何理解“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首先结合具体事物理解本句话;其次联系梁思成的具体身份加以理解;再次体会这句话的弦外之音。

具体事情: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除。

具体身份:对建筑有深厚感情的建筑学家。

弦外之音:自己无可奈何、无能为力。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提示自主理解,小组间合作探究,从不同方面各抒己见) 学生: 梁思成把自己比作辽代的一块木头,写出了他对古建筑的热爱之情。同时,自己“又”像辽代的一块木头,身不由己,这是一种无奈的忧愤。

师评价明确:从表面来看这是调侃自己的顽固,实际上说出了自己的无可奈何与无能为力,也暗示着自己不妥协。

四、比较探究——感悟梁思成

互动1: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

强调:从两个方面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体会两篇文章的主题;分析全文内容(即全文以什么为主)。

不同点:了解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从而分析选材上的不同;分析写作手法、表现方法上的不同。(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最佳答案)

明确:相似之处:1.都是表现当代学者的神风貌;2.都以叙述主人公的事迹为主。

不同之处:涂元季是钱老的秘书,与钱老朝夕相处,但涂元季侧重写事情本身,少有肖像、行动描写,很少用华丽的形容来抒情。李辉与梁思成并没有多少交往,作者构思此文时,作者不可能与林梁思成有直接交往,但却写得比涂元季精彩。李辉是作家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记叙描写,而且是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文章除了诗意的抒情、饱含热情构成了一种解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

互动2:如何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探究文本内涵,多角度地解读文本,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和创意表达。】

学生自主理解,同位探究,展示摘录:

学生1:“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只能”两字,强调了梁思成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这个世纪才有,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梁思成了。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学生2:作者用抒情的、诗意的语言高度评价梁思成的地位,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学生3:这是对梁思成在20世纪作出巨大贡献的肯定,也是对梁思成以后中国古建筑、世界古建筑遭到损毁,也无他这样的人物而产生的深深遗憾。

教师评价总结明确:

·这是一种抒情的、诗意的语言。强调他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这个世纪才有, 一种情致交融的写法。

·表达了对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的肯定,对梁思成的思想精神的赞赏,对梁思成故事的时代的令人遗憾的感叹。

3.师生归纳总结:

本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多媒体出示:

①叙述、描写、议论交错进行,紧密结合。

②不时出现合理的联系和想象。

③使用限制性的语言。

五、深情感悟——回望梁思成

师:残缺的砖瓦、斑驳的墙壁、滋生的蔓草,它们在诉说人类历史的逝去,它们在诉说人类对文化漠视!怪不得作者站在历史角度这样诠释他: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此时此刻,你对梁思成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请用一两句话表达你新的认识或感悟。

(多媒体出示)深情感悟——回望梁思成

学生先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我的认识:

生1:梁思成不仅是中国人,而且是一位建筑学家,出于对建筑的热爱,出于对人类文化的历史和职业的责任感,梁思成才冷静下来,理智下来,做出了让美国军官困惑不解的“惊人之举”。

生2:梁思成冒着生命危险攀爬古塔,不是为了探险,而是源于一种来自生命的热爱,是为了传承历史,宣扬文化。古建筑是他灵魂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若是古塔有知,必把梁思成视为知己了。

我的感悟:

生1:学习本文后,从梁思成的叹息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

生2:“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同学们试想,在学习面前,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样执著的敬业精神吗?

师总结:这个世纪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梁思成!但梁思成不能只属于这个世纪,梁思成是一位前无古人的真正的建筑学家!他属于世界,属于人类,属于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愿我们秉承他的文化精神,做一个世界主义者!

板书设计:

梁思成的故事

李辉

勘察应县木塔

对建筑的认识 灵 魂 保护日本奈良 文化精神 古建筑被毁忧愤

教学反思: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把重点放在从事件中体会寓情于叙写法上。但这只是教学任务之一,这就对于如此感情深厚的文章,我们应该用心去感悟,体会主人公当时的心情,体会他们对于建筑的执着,体会主人公高尚的人格魅力。

但是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欣赏水平很难达到,所以在设计教案时,先用优美的建筑物图片让学生对主人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我始终贯穿朗读教学,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的感受人物的魅力。 不足:学生对于古建筑的感受理解不够深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