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取义的张老实——龙王寻仇故事会

从前,有个辛村,村西边有个大坑。早先那里是个酒馆,掌柜的叫张老实,五十多岁,煎炒烹炸样样拿手。

这天,张老实封完火,刚想休息,只见走进来一个老头儿,圆脸秃脑壳,背着一个包袱,进门就嚷饿坏了。张老实告诉他封火了,劝他到别处看看。老头儿央求说:“行行好吧,我又渴又饿,连腿都迈不开了!”

出门在外谁都备不住遇到难处,何况这么大岁数的人,怎么也不能让他撅着大嘴出门去呀。张老实问他干什么的,从哪来儿到哪儿去。老头儿说他姓袁,是个管家,办差来了。

京城的财主在县城开了几个大买卖,张老实估计老头是到那里查货对账的,便捅开炉子炒菜。炒好菜倒一壶酒,端了过去。袁老头儿一尝,觉得很对口味,不由得夸奖起来。张老实很高兴,又烙了张千层饼。袁老头儿吃得满心欢喜,临出门拿出一大锭银子放到桌上,走了。张老实慌忙追出去说:“俩小钱就够,哪用得了这么多呀!”

袁老头儿笑呵呵地说:“收着吧,赶明儿我还到你这吃饭喝酒来!”

从那天起,袁老头儿天天来,一连来了好多天。

这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袁老头儿突然又来了。张老实赶忙把他让进屋,端上刚煮好的狗肉,烫了壶酒,让他暖暖身子。袁老头儿越吃越香,越喝瘾越大,最后推开碗筷,趴桌子上睡着了。这时客人都走光了,张老实恐怕他着凉,便拿皮袄给他盖上,转身收拾东西去了。

等忙完了回来一看,袁老头儿还在睡。张老实怕误事,忙叫他起来,可是连叫几声都没应。张老实过去想看看他怎么了。不料掀开皮袄一看,袁老头儿不见了,只有个大王八,吓得张老实“妈呀”一声蹦了起来。

袁老头儿激灵一下醒了,慌忙恢复人形,哀求说:“求你了,别声张。我是河里的鳖精,替龙王办事来了。贪酒现形会误大事,龙王知道要处罚我的。”张老实慌忙发誓,至死都不跟别人说。张老实问他到底是干什么来的,袁老头儿小声说是找龙王的九儿子来了。

龙王的九儿子失踪了,龙王派人找了好久也没找到。袁老头儿道法高深,机智多谋,一下找到了这里来。张老实听了,吓得头发根直发炸。辛村有很多打鱼的,尤其有几个汉子,四六不懂,天地不怕,九太子是不是他们害的呀?

袁老头儿说:“实不相瞒,九太子就是那几个人害的!”

那天,九太子刚到这里,就被他们用渔网扣住了。村里打鱼的都有规矩,遇到奇异的鱼鳖谁都必须放掉。可是那几个人把九太子开膛破肚,刷锅点火煮熟吃了。袁老头儿说:“龙王一听就晕过去了,发誓非要把辛村毁掉给儿子报仇雪恨!”

张老实听了,忙倒了两杯酒说:“哥呀!咱俩也相识好些日子了,你就陪我喝杯送行酒吧!”

袁老头儿正色说:“谁死我也不能叫你死呀!我这次是专门为救你来的。” 张老实万分感激,忙问怎么办。袁老头儿告诉他,若在酒馆四周插上龙宫令旗,就可以保住全家人性命。说完打开包袱,从里面拿出四面小黄旗,交到张老实手里。

张老实求他大发慈悲,救救其他乡亲。袁老头儿摇摇头:“龙王命令已下,你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来大祸。”人家冒着风险救自己来了,哪能再添麻烦!张老实点点头,答应了。

袁老头儿走远以后,张老实赶紧把小黄旗插在辛村四角。张老实想好了,宁可把全家人的性命搭上,也得救乡亲。刚把旗子插好,洪水像猛兽一样朝酒馆冲来。水浪山头一样,不停地冲刷。乡亲平安无事,村庄毫发无伤。可是,张老实

的酒馆和家人全没了。洪水过后,那里就只剩下一个大坑。

 

第二篇: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孟子和孟子的思想;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3、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提升自身的道德判断水平和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兼得”和“舍生取义”二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生命是非常可贵的,因为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的机会。一个人如果连生命也无法再拥有了,那么他将再也不可能做别的事情。但有的时候,有些人却宁愿为了一些别的东西而舍弃至高无上的生命,比如我们熟知的刘胡兰的故事、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还有岳飞的忠精报国,为什么这些人能把生命置之脑后呢?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这种精神其实是与两千多年前孟子的“舍身取义”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甚至可以说是受了他的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能影响两千多年,而且成为人们尊崇的道德准则,可见它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语录》之““舍身取义”。

二、孟子介绍(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孟母三迁的故事讲的就是孟子,有没有同学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著作有《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大师,史称“亚圣”。

三、学习新知:

1、师范读课文。 2、生自读课文。齐读。3、结合译文理解内容

四、理解字义,文意,试不看课文注解翻译。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一书共收入七篇文章,每篇又分“上篇”和“下篇”。

先讲解字、词

所:不译。欲:想要得到。也:句末加强判断的语气词,不译。亦:也。可:能。得兼:应为“兼得”的倒装,同时得到。舍:舍弃。者也:连用时,加强判断语气。生:生命,也可以理解为“活着”。义:可以理解为最高尚的思想、行为、道德(真理、信仰、正义等)。

译文:

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择义。

全文共四句话,有两层意思。第

一层是一个设喻,用“鱼”和“熊掌”两种事物来假设比喻,让作者对二者做的一个取舍,结论是舍鱼取熊掌,突出了熊掌的重要性。这样,自然引出“生”和“义”及对二者的取舍,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舍生取义。选择了“义”,也就是选择了真理,正义信仰,有益于大众的思想和行为,表明了孟子的高尚情操。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在内容上基本接近,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道德标准之一。这种思想道德在近、当代革命过程中激发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今天,对于学生的道德建设来说,

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孟子是讲道理的高手,能用通俗、形象、生动的比喻,阐述深奥的哲学道理,这样便于读者的理解。这种写法也为同学们今后写议论文提供了经验。

五、学生思考:“舍生取义”这个成语的意思?

(指为了真理和正义,宁可舍弃生命,了不做不义的事。)

六、试背课文

七、想想,你知道哪些舍身取义的事迹?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没有践行舍身取义的事,谈谈自己的看法,如一些背叛国家和民族的人叫千古罪人)

八、小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孟子语录的学习,知道了儒学大师孟子的重要观点即虽然生命和正义都是他所热爱的,但如果二者发生冲突时宁愿舍弃生命以求大义,也就是会“舍生取义”,他的这一思想一直影响到了现在,让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同时我们还要知道也有比生命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义".舍义取生那是苟且偷生,“舍生取义”则能让你的脊梁挺立.

九、积累(都要求掌握):

(1)列举一些你所知道的舍身取义的人物事迹;

(2)孟子的其它名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

侧隐之心,人皆有之。(推崇人性本善的观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论语》四则,知道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包括为人的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态度等),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典型代表——孟子,看看孟子又有怎样的思想影响着我们?

板书:舍生取义 孟子

基础知识:1.生字

孟 mèng ①指农历一季的第一个月。②旧时在兄弟的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③姓。

2.解词:

欲:喜欢,想要。 义:正义。 得兼:兼得。(古人为何要说“得兼”?古汉语的特殊现象——倒装句)

取:求取 。 舍:放弃。 生:生命。问一下:也与者也的区别?语气词后者比前者预期更重一些。

过程:1、同学们谁知道孟子?简单谈一下(同学回答)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一部书,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 “四书”。《孟子》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著。其文气势磅礴,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又长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

2、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孟子,了解了《孟子》一书,接着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孟子的这篇文章——舍生取义。我知道许多同学都已经读得很熟啦,也都能背诵啦,默写也不成问题,但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你是孟子,你又会用怎样的语气、感情来读呢?谁能试着读一下?(把自己想象成孟子)

3、再请大家默读一遍,思考孟子说了几层意思?孟子到底要告诉我们些什么?

两层,(一是对鱼和熊掌的舍与取,二是对生与义的舍与取。让学生先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舍生取义)

板书:鱼和熊掌——舍鱼取熊掌

生和义——舍生取义

4、请同学再读文章 孟子的这番话倒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用一个成语来回答。舍弃鱼而取熊掌是因为熊掌更贵重更稀有,而孟子为什么要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违背道义呢?

5、孟子的舍生取义让我们看出孟子是一个十分热爱生命的人。

请同学们想想生活中或者古今中外有没有像孟子这样舍生取义的人?

答: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项羽为有愧于山东父老自刎于乌江之畔,宁肯站着死也不肯跪着死:稽康为义决然与山巨源绝交,并留下了最后一曲广陵散。在民族大义与气节面前,他们舍生取义,成为一代代不朽的佳话,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了气节,将永世受到人们的敬仰.但是人死如灯灭,他们起码保留了自己的浩浩之白。一得一失之间啊!

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屈原,看着楚国的大好河山一点点的被吞啮,看着那一群奸佞小人为了一己荣华谄媚楚王,至国家于不顾。此情何堪?他决不愿同流合污,最后在绝望之中毅然决然的投入汨罗江。我理解此时的屈原,他是带着对楚国的无限眷恋,带着对楚国人民无限的爱离开了这个他曾热恋过的世界。他知道与其卑躬屈膝的活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是的,屈原的躯体是随着滔滔的江水流逝了,可他的浩然正气却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物,却用相同的行动追寻孟子先贤,做出了人生的正确抉择,把好的思想流传千古的同时,也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切正是缘于他们不同的选择。莎士比亚曾说过:“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但耻辱的生命更为可恨。”巴金也说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同学们假如你们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你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希望大家也都能像孟子那样做舍生取义的人。

一、导入新课:

当地震、洪水、冰雪、海啸等灾难到来的时候,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当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意外的时候,我们到底该怎样面对?生与死,义与利是自古以来人们议论的人生课题。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前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看名人名言: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人生自古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学生回答: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孟子的《鱼我所欲也》。

二、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在人性方面,因袭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性善。

三、听教师课文范读,提示学生注意断句、正音。

《舍生取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写“孟”字,在读文中揣摩感受虚词“也”“者也”的用法。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并初步掌握、运用学习古文的方法。

3、在读文中学会提问、思考,并联系资料,感悟“舍生取义”的真谛

教学重点: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

教学准备:PPT课件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了解作者,学法引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先哲语录”这个单元,继续感受中华文化里文言文的特殊魅力,感受孟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板书“孟子”指导“孟”的写法)

通过课前预习你查到了哪些孟子的资料,你眼中的孟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组织学生交流) 以之前的学习中,同学们都掌握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组织交流、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处理,以“你眼中的孟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来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同时复习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以备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深化认识。

二、检查预习,相机指导

运用这些方法,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呢?(组织学生交流自学成果)

预设指导重点:

朗读方面:1、字音“亦”“欲”

2、指导学生把握节奏,画出断句、重音

3、读出层次

理解大意方面:1、“也”、“者也”——语气词

2、二者不可得兼——指代几种人或几件事

可能产生的问题:为什么要舍生取义?

设计意图:结合学习的预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力求体现“以学论教”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深化。

三、深入悟文,感受真谛

针对上面的问题进行指导:

1、引导学生查查工具书

2、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再提问,进行交流

3、引导学生运用手中的资料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在指导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舍生取义”的含义,并以手中的资料来丰富学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四、诵读抒情,总结升华

1、引导学生进行背诵

2、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在课上背诵下来,提高课堂效率。

板书设计: 舍生取义

鱼 熊掌

生 义

国家利益

人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