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之意境风格比较

造物弄人,与人间独自惆怅——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之意境风格比较(2)

摘要:一个是偏安一隅的没落国君,一个是身居华林的王公子弟。李煜与纳兰性德跨越了七百年的时空,站在历史长河的两端,以他们那不朽的词篇相映成辉。后世评论家多认为二者风格有相似之处,如梁启超认为:"纳兰小词,直追后主。" 纳兰性德继承了李煜词"哀感顽艳"的词风以及多感慨、少修饰、大胆自然等特色;但也有形成了自己的读他风格。本文就两人的意境和风格等方面,对李煜与纳兰性德的词作异同进行分析。

关键词:李煜词,纳兰性德词,意境,风格异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言"。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空间,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怨的审美特征。因此,词人在作品中所营造出的意境也是我们评价其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李煜和纳兰性德这两位著名的词人在自己的文学创造实践中,分别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或称词风。在本文中,我会从风格和意境、词作表现形式等方面对这两位词人的作品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

一、同中有异的艺术风格

李煜自幼"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工诗词、善书画、晓音律,是位多才多艺的才子,以他的性格、气质来说,更适合做一个放荡诗酒的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隐者逸士。正因生活范围的狭窄与思想追求的纯净淡泊,使得李煜的词没有受到花间派浮靡词风的影响,他的词清而不浮、艳而不淫,形成一种清丽的风格。如《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由于生活的巨变,李煜后期的词内容多追怀往事,悲伤阶下囚的不幸。作品一洗过去红绿妩媚的气氛,变得凄切悲婉。就艺术特色来看,李煜后期的词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是采取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都是他成为阶下囚后,触景生情,尽情倾泻自己昔日生活的逝去及国破家亡之感的表现,情真思深。他的抒情是善于概括、善于暗示,感染力强,造境生动,对于周围事物具有特殊的敏感,因而构成了一种清新的风格。

李煜之词出语天然,其感人之处全在性情之真、感悟之深,原无从模拟,而纳兰性德词风却也哀感顽艳、清新隽永颇近后主。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荣华富贵。然而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

于世无所芳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如此高逸旨趣与"未染汉人风气"相结合,缔造了纳兰性德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的高贵气质。在他的词作中,体现的是成熟的贵族化倾向,进入到比较自然、纯粹、本质的境地,那种冲淡、平和、自然,正是对优越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超越。"

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纳兰性德词与后主词虽有同样"凄惋"的神韵,但他不以凄写凄,以愁写愁,而是从平实出来,淡语抒尽深情,却跌宕流连,往情感深处去。与李煜词相比,正如顾贞观所评"婉丽凄凉,观其词,哀乐不知所主。"

另一处与后主不同的是,作为满人后裔,纳兰性德并不是一位只会感伤,吟风弄月的书生。韩菼说他:"上马驰者,柘弓做霹雳声,无不中。"虽然纳兰性德的豪放词为数不多,只占纳兰性德词的三分之一,但风神迥绝,深得个中三昧。如他的《相见欢》: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怎不见一丝欢?"这样的作品即使是与辛弃疾、苏轼的豪放之作放在一起也毫不逊色。纳兰性德的这种刚柔兼备的词风也正是他独特气质的反映。纳兰性德本是骁勇善战的满人后裔,却十分羡慕汉文化;他文武双全、阅世很深,既有偎红倚翠的风流,也曾铁戈金马、驰骋边塞绝域;他既有颗多愁善感的诗人之心,同时又具有坚强果敢的个性。在纳兰性德身上,流淌着柔婉和阳刚两种血液,体现在词作中别具风格。因此,陈维崧认为纳兰性德词与李煜词风格虽相近,但纳兰性德词中富有豪放、青春气息,因此长于后主。

二、异中见同的意境

意境是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主要侧重于作者的主观感受。不同的创造个体在营造自己的诗意空间时定会融入自身特点的某些因素,因此,纳兰性德词和李煜词的差异性是不言而喻的。即使是同一题材,同一风格的作品也不例外。下面,我就着重选取两人的"梦境"来进行比较。

在读《饮水词》和李煜词时,我们会发现"梦"这个意象在在两个人的作品中大量出现。纳兰性德348 首词中,"梦"字出现了120次,还有一些不带"梦"字的梦词。南唐后主李煜流传至今的词作不过三十余首,而其中涉及到"梦"的竟达到了一半左右,这在极其喜欢写梦的中国古代文人中也是非常罕见的现象。"梦"既是词人内心世界的折射,又是他们笔下丰富的题材,更是各自展现艺术魅力的舞台。所以,抓住这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和阐释,就等于是找到了一把开启两大词家之门的钥匙。纳兰性德和李煜自觉不自觉的选择梦作为他们词作的主体意象,这与他们独特的身世和人生道路有密切关系。综观二人词作之梦的母题意象的表现,大体有以下几种不同质的梦:烦恼悲伤、伤愁巨恨的怨梦,怀念家乡、追忆亲友的残梦,沉溺于饮食男女的春梦,趋向空寂、复归宁静的空无之梦。

示例如下:

两位词人的"梦"词"清新隽秀,自然超逸"。不事雕饰,天籁自鸣,运笔如行云流水,毫不沾滞,任由真纯充沛的情思自然流露笔端。经过分析,二人梦词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充分发挥想象,将虚幻的梦境与真实的情意融为一体。

第二,突出梦境的特点,强调人物活动。

第三,感情自然真率,纯任性灵。

第四,善用白描手法,形象性和艺术概括性强。

第五,语言单纯明净,不事雕琢。

李煜与纳兰性德以梦的意象为中心,建筑起他们词作的整体意象群。由于梦意象的折射和观照,使他们的词作有了梦一样的意境。而梦一样的意境又赋予他们词作梦一般的语言,不浅不露,明净含蓄,不生不涩。而由这样的语言构建的意境中,隐约可见苍凉、旷远的深邃的宇宙情节与宏大开阔广袤的情怀。仅从李煜的"梦"词中,我们不难看出"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而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并不断发展,后人对他的词作的评语:"北宋以来,一人而已","《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宋二主之遗"等就不足为奇了。

但细分析起来,二人的此类词作也不尽相同。首先,在比例上,纳兰性德笔下写得最多的是残梦,李煜写得最多的是春梦和怨梦。其次,在内容上,李煜的梦词主要涉及爱情、歌舞宴饮、思乡怀旧、岁月人生等内容。而纳兰的梦词主要涉及了爱情、悼亡、思念情人、思乡、思友、塞外风光、抒怀吊古、羁旅凄凉等内容。较之前者内容要丰富得多。杜甫曾说:"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天末怀李白》),正是两个人的不顺利、不如意的人生成就了他们的梦词。

总括起来,他们的意境可以归结以下几个共同之处:

首先,两位词人的词有似曾相识的共性之美李煜、纳兰性德两人词作所反映的便是这种人人感觉似曾相识的共性之美。他们把自身的欢欣、愁怨或不安都真率地写进词中。他们有足够的才力写人能感而不能言的心绪,概括了某些为绝大多数人能共同理解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使之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体验,令不同时代和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从中受到触发和感染。

但就词的境界而言,李煜的境界更大、更为开阔,涵概了整个人生及宇宙。他能跳出自己的一己哀愁,从而扩大到了读者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样的词作,亡国之人看了固然有所感慨,追忆往昔之人、客居他乡之人见了也会心有戚戚焉。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人生愁恨何能免?"这样的句子更富有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更能打动任何类型的读者。

再次,两人的词都具有风神超逸的感伤之美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李重光之词,神秀也。"顾贞观云:"容若天资超逸,翛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清凄,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吹,先凄惋而后喜悦。"

以上所引可知,李煜词"神秀",纳兰性德词"天资超逸",都在说他们的词作风神超逸,李煜词"清怨",纳兰性德词"婉丽清凄"都是说他们的词具有感伤之美。如"新月才堪照独愁,却又照梨花落。"

(《秋千索》)"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 (《青衫湿遍》)浸染着沉重的生命叹喟与浓郁的感伤情调。至于在他的词中还有一些常见的意象如"暮春"、"残秋"、"黄昏"、"落花"等,更是弥漫着一种无可排遣的感伤。如"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浣溪沙》) 结语:

综上所述,两位词人词风在大同之下多有小异,李煜抒写了人类一些典型性的思想感情,李煜是亡国贱俘,至微至陋,且随时都有生命之虞,他的满腔"愁恨"不得不吐,又不可写的直率露骨,于是,他巧妙的把自己封建皇帝变为"阶下囚"的具体愁恨化为人类一种抽象的人类共同的普通的"愁"情,表达在特殊境遇下人类某种共同的情绪。而纳兰性德的表现的主观情绪比较浓厚。同时,纳兰性德的艺术风格较之李煜呈现出了一种以婉约为主的多元化形式。这种风格的由繁到简也体现了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比较》宋培德《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6 年12 月

【2】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论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征》曾建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 年3 月

【4】《纳兰词笺注》.张草纫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5】周笃文.婉约词[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

 

第二篇:毕业论文-论李煜与纳兰性德词风之异同-定稿

论李煜与纳兰性德词风之异同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 03汉教一班 张画

摘要:李煜与纳兰性德,中国历史上两位才华绝代的才子。一位是偏安一隅的没落国君,一位是身居华林的贵胄子弟.不同的生活经历与相似的精神气质,铸就了两人词作中的异与同.李煜词多富贵气,多愧疚绝望之感;纳兰词多闲适之意,有雄浑壮阔之势。然而两人却又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他们的词作大多清新俊秀,哀感顽艳。

关键词:李煜,纳兰性德,异同

Abstract :Li Yu and Na lan xing de, two talents certainly generation of talented person in Chinese history. The declining monarch which is rules in one corner of the kingdom, is the body occupies Hualin the noble descent juniors . The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similar mental makings, cast on two person of words have made different and with similarities. Li Yu’s word is rich in noble gas, feels ashamed despairs; Na lan’s word is comfortable meaning, has the vigorous grand potential . However ,two people actually also have a biggest common ground, their word does mostly pretty fresh, and sadness.

Key words: Liyu, Na lan xing de,,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可见,王国维对李煜的词作赞誉极高,认为后主词传神,句句皆用心谱成,情真意切。同时,在《人间词话》里,王国维对纳兰性德的评价也是极高,称他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李后主与纳兰性德是中国词坛上颇有影响力的两位大家。认为他们相似的精神气质,致使后人常常将两位相比较。更有说纳兰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对此,本文拟以他俩的词为观照对象,探求两人词风的异与同。

一 后主词多富贵气,纳兰词多闲适之意。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他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遭遇、家庭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气派”、“风度”、从而规定并影响了他的词风。作为南唐后主,这一地位就决定了李煜的作品必定会烙上“皇家贵气”“富贵荣华”的印痕。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代国君。他是李璟的第六子。据有关资料记载:他生有奇表,天资聪颖,颇具才华。然而,因为他生就一副阔额、丰颊、骈齿、重瞳的非凡相貌,便被心胸狭隘,阴险毒辣的长兄弘冀视为项羽再世,看作是未来争夺皇位的劲敌,从而使他遭到无端的冷漠和猜忌(1)。为了免遭弘冀的杀身之祸,李煜从少年时代起,就自甘寂寞,将功名利禄视若浮云,对于国家大事,他尤其退避三舍。可见宫廷斗争及嫉贤妒能在李煜的思想上留下了阴影。此时的李煜只一心向佛,自诩钟隐、钟山隐士、钟峰隐居、钟峰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号。憧憬隐遁钟山,摆脱人世一切烦恼的世外生活。从个性心理的特征看,李煜的性格总体上是和善、内向、懦弱的。然而偏偏造物弄人,这位最无心于功名,也最不适合当皇帝的人最终却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李煜即位时,已是强敌压境,朝不保夕,然而他始终没有皇帝的豪气和统一天下的决心,终日沉迷于诵佛,书画,作文,享乐等极富情趣之事,他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糜烂生活。即使有大臣提出与他共商国事,也被他一一抑制。富贵荣华,奢侈浪漫,风花雪月的宫廷生活给李煜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所以在李煜前期的作品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的豪华,富贵,温暖,欢乐和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爱情。如《玉楼春》:

晓妆初了肌肤雪,春殿嫔娥鱼贯列。风萧声断水云闲,冲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末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月夜。

此词写出了宫廷出游宴乐及归来时的过程。“晓妆初了肌肤雪,春殿嫔娥鱼贯列。风萧声断水云闲,冲按霓裳歌遍彻。”二句从歌女的妆容,数列写出了出游宴乐队伍的气势极其浩大、隆重,让人立马可以清晰地想到此时场面是何等富贵与荣华。然而结尾“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月夜。”一句又显得清雅淡丽。再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首词将宫廷男女夜晚幽会时的那种欢喜,期盼却又小心翼翼的情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此外,在南

唐亡国之后,李煜沦为阶下囚之时,在诸多抒发亡国之痛的词篇中,也不乏很多缅怀花团锦簇的风光和富丽堂皇的宫殿。如《破阵子》中“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梦。”《浪淘沙》中“想得玉楼瑶殿影”,《望江南》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等等,无不体现出一种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的气派。我们可以看出,若不是曾有过奢华享乐经历的人,即使再怎么样才高八斗,恐怕也难创造出如此富丽满眼的词作。

王国维曾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逐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后主的词在历史上不仅地位崇高,更是影响深远。影响波及到七百年后的同样开一代词风的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满清正黄旗人,康熙朝权相纳兰明珠的长子。他一出身就被安排到了一个达官贵爵的家庭,他的一生注定是荣华富贵,繁花似锦。容若(2)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岁为诸生,十八岁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出塞(3)。然而,看到身为朝廷命官的父亲明珠与其他官员的种种做法,不管是出于他们的自愿还是无奈,总之官场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使纳兰厌恶。康熙虽然封其为侍卫,实际上是把他当成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从而消磨了他的青春,荒废了他的事业,他的才情得不到发挥,但他又摆脱不料功名富贵的拘泥压抑。虽然他和后主一样,对于功名利禄并不关心,但是与后主不同的是,他并不留恋繁花似锦的宫廷生活,而是“身在高门广厦,带有山泽鱼鸟之思”,他喜欢自由,他渴望一种“闲云野鹤”似的生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与后主所向往的“ 晓妆初了肌肤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的生活是不能企及的。容若将这些情感都融入了自己的词中,以此寄托。他的这些愿望与向往在他前期的词作中也有体现,如《采桑子(塞上咏别)》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出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潮海沙。

容若是康熙的贴身侍卫,算得上最接近皇帝的人了。人人都羡慕他蒙重皇恩,大好仕途一片,还有享用不尽的锦衣玉食,但是他却落落寡欢,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不需要物质上的富裕,他要做的不是一个让世人钦羡的“富贵花”!“冷出偏佳”,“别有根芽”表明了容若不要沾染官场,尘世的一丝纠缠,做官不是他的本意,他的理想是在另一片洁净的天地飞翔。“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潮海沙”表露了容若渴望远离尘嚣去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此词完全是借物言志,表达了作者的真实心境和向往。再如《风流子(秋郊记事)》:

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划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此词描写的是容若在京西郊猎的情景。语言大胆,直接,抒发了巡猎给作者带来的轻松自由与惬意,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容若或许是让众人称羡的宠儿:显赫的家世,皇帝的恩宠,非凡的才华。然而对容若本身来说,这在众人看来美好的一切却犹如一根枷锁将他紧紧套牢,使他想挣脱束缚,享受自由,实现理想,发挥才干去报效国家。可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得他壮志难酬,惟有将这份心境寄托与词作之中。

二.后主词有愧疚绝望之感,纳兰词有雄浑壮阔之境

“生于深宫中,长于妇人手“的李煜,自幼不懂创业艰难与民生疾苦。最终他的荒淫奢侈加速了南唐的灭亡。从皇帝沦为阶下囚,从锦衣玉食的生活到惟有铁窗寒夜相伴的孤苦,李煜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心中不觉愁肠百转千回,无尽的哀思涌上心头,他将无尽的哀思与忏悔都抒写进了自己的词作之中,如《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做烟梦。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官娥。

词的前四句从大处落笔,极力渲染了南唐前后四十年的鼎盛与繁荣。“几曾识干戈?”一句笔锋一转,表现出作者的自怨自艾,大好河山葬送在自己手里。“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两句李煜对沦为俘虏时的尴尬的写照。天堂地狱的转变使得李煜的心灵沧桑巨变,让他痛不欲生。在词中,他那巨大的悲哀与伤痛找到了一个缺口,喷薄而出,遂成千古绝唱,词风也趋于婉转哀艳。

此外,他的《乌夜啼》里“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虞美人》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

明中”,《浪淘沙令》“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等词句都深含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痛楚与愧疚。

.相比后主,纳兰词就并非一味地哀怨。他的词中也不乏雄浑,大气之势。山水所孕育出来的民族个性,使容若有粗犷,豪放的气质,十年的随从生活和几次塞外之行增长了他的见识,开阔的眼界为他的豪放词注入了新的韵味。他的出塞小令《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写出了出塞路途遥远,行军艰辛。“夜深千帐灯”一句可以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队伍晚间安营扎帐,灯火闪烁的那种阔大壮观的夜景,灯火闪亮,犹如白昼。下片“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暴风雪整夜不息,这风雪的怒吼声打碎了思乡之情,使人难以入梦,家乡哪里会有这种声音啊!此词将行军之苦与思想之情放在一起,一吐为快!

另一首出塞小令《如梦令》:

万丈穹庐人醉,星影遥遥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万丈穹庐人醉,星影遥遥欲坠”将塞外苍茫夜色下帐内旅人酣饮的情景,姿态表现的惟妙惟肖,大有“以天为盖,以地为庐”的雄浑气势。其实仔细品味一番,发现这两句与《长相思》中“夜深千帐灯”一句的情景颇为相似,都显得大气磅礴。其实,据考证,纳兰《长相思》与《如梦令》这两首词,当时康熙二十一年,二十八岁任侍卫时,随康熙东巡关外清朝发祥地时所作。纳兰随驾出巡,目睹祖国山河壮丽,军容壮盛,写下了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夜深千帐灯”,“万丈穹庐人醉,星影遥遥欲坠”等千古名句。因此,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这两首词:“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日明”,“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万丈穹庐人醉,星影遥遥欲坠”差近之(4)。”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纳兰性德自古以来被视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然而,王国维却注意到了容若词中的雄浑壮阔,豪放大气的一面,可见王国维对纳兰词的评价是比较全面的,纳兰词不仅以婉约见长,其豪放词也毫无逊色。因为两人的社会地位与生活经历不同,李煜写宫廷生活的豪华和幸福以及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这些是纳兰不可能写出来的。而纳兰所写的行军旅程的苦恼与欢乐,南天北地的明丽与壮阔,李煜即使再怎么才高八斗也不可能创作出来。

三.哀感顽艳,二人词风共同之遗

李煜是一位让人惊羡的“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典型君王代表,同时,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自古文人与美女就有着不解之缘,美女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文人创作的灵感与源泉。李煜亦是这样。后主词除了描写对宫廷生活的留恋和忏悔亡国之恨外,还有一部分香艳,柔情,悲凉的词作就有来自对周后的眷念,不舍与无奈。周后可谓是集后宫“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女子。据悉,她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5)。这样一位资质绝佳,美艳多才的女子自然使得后主对她情深义重,颇得后主欢心,也由此成为了后主作词的原动力。后主著名的《一斛珠》: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通过描写周后娇艳的风姿,高雅的气质将他对周后的迷恋,这种香闺韵事,儿女情长赤裸裸地表现出来了。

然而,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在后主二十八岁那年,周后生病了,后主整日朝夕视食,衣不解带的守护着自己心爱的女人。但最后还是没能挽回周后年轻的生命。那时的后主痛不欲生,他将对周后的爱恋和失去爱人的痛楚都写进了他的词里,以此来缅怀,追忆,铭记这位他深爱的女人。

《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一句因用弄玉吹萧乘风而去的典故表达了人去楼空,睹物思人之

情。“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写出了后主对周后的思念之情之深,意之切,可偏偏却天人两隔,只能在梦里短聚的无奈与痛苦。相爱却无法相守,后主对爱情的坚贞与无奈容入了他的词中,意境哀婉伤感,绯测动人。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春光镇在(长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等词句突出了后主对周后的思念以及哀怨的情感。

出身贵胄的纳兰性德,在他身后被喻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而他亦一个独具锐感真情,漫溢愁心的人。他一生多情却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爱情因此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这样一位风流才子,他的感情当然为人们所精精乐道。最为盛传的便是被选入宫青梅竹马的表妹,此一事虽为传说,但我们也可以从纳兰性德词中找出端倪。如《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消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桨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阕词算是纳兰性德爱情词中的代表,“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消魂。”描写的是一对天造地设的佳人,却被世事所误,便成了有情无缘的怨侣。彼此认定,却偏偏天上人间永相隔,咫尺天涯。“桨向蓝桥易乞”用的是唐人裴鉶《传奇》里的典故,裴乘船至蓝桥时,遇得云英,一见倾心,向其母提亲,其母要求以玉杵为聘礼,才能将女儿嫁与他。裴航终于寻得玉杵,于是和云英成婚。捣药百日,双双仙去(6)。纳兰用此典暗示在表妹未入宫前,两人已有密约,欲结为夫妻。最后却终是天意弄人??

而纳兰的原配夫人卢氏,亦是纳兰非常深爱的女子。她温婉动人,知书达理。却在三年后因感染风寒而亡,此番对纳兰的打击更大。卢氏离世后,纳兰词由清丽婉约转而哀怨顽艳,缠绵凄婉。尤其以直白凛切的悼亡词最为突出。如《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幽幽魂梦杳,是梦旧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显。待结个,他身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冷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前者怜的是己,后者念的是她,情之深浅便跃然纸上。自卢氏死后,他对她的思念从未曾停过。纳兰恨短短三年便天人永隔。音容笑貌尤在,欢乐却已终,而哀愁无限。三年复三年,梦杳,相会无期。

读这首词,一字一句间都透露着深深的哀婉,似乎蕴含着血泪,那么深刻的缘悭薄命的遗憾。三生石上,三生三世的约定。他生里他世里,只愿静候她的出现。而词的起头“此恨何时已”劈头一句反问,更加突出纳兰心中对卢氏无穷无尽的哀思。充分体现出纳兰与卢氏的情深意笃。一位饱有与爱人天人永隔之苦,一位少年有失恋之苦,中年有丧妻之痛,他们的感情之路可谓是坎坷崎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铸就了他们感情态度上与作词风格上的相似:纳兰的多情专一与纳兰词的凄婉哀伤,和李煜颇有神似,陈维崧称纳兰词“哀感顽艳,得南唐后主之遗”。梁启超说“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之异,在于李煜虽然贵为一国之帝,却没有皇帝的豪气,而是沉迷与风月之事和文儒之乐。习惯了富贵荣华,奢侈浪漫,风花雪月的宫廷生活,是以早期的词多以豪华,富贵,温暖,欢乐和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爱情为主。而亡国之后,内心悔愧无限,词风亦遂变。而纳兰性德虽然身为贵胄子弟,却爱广交朋友,他有满洲人的豪爽,亦有江南文人气息。他才华横溢,拥有满腔抱负,却厌烦官场的尔虞我诈,向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所以纳兰性德的词比之李煜便多了几分雄浑壮阔。

哀感顽艳,乃二人词风之所遗。两人都是多情却不滥情之人,伤情而不绝情,对自己深爱的女子,致死不渝,上穷碧落下黄泉,亦不相舍。他们都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假诗人,也没有故做假感情,而是纯任性灵,感情真挚,不吐不快,们为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作词的!他们的词作向我们展示了两个才华横溢,敏感纤弱,悲痛欲绝,凄婉缠绵的灵魂。

注:

(1)

(2)

(3)

(4)

(5)

(6) 田居俭《李煜传》,第77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始改性德,字容若。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的情意写真》,第1页,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铁男《〈人间词话〉中纳兰词评语的注释与说明》,1986.4 田居俭《李煜传》,第106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安意如大海,.cn/u/58007481010002zt 参考资料:

田居俭.李煜传[M],出版公司,2006

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M],艺出版社,2004 安意如. 当时只道是寻常[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余传棚.唐宋词流派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刘尊明.唐宋词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古诗库:李煜词全集,/gushi/liyu.htm

古诗库:纳兰性德词全集,/gushi/nalan2.htm 国学网---纳兰研究,/nl/nlyj.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