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与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学与问》(生齐读课题),进一步去探讨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二、读文,初悟学与问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围绕“学与问”一开始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2、课文还有一处也说明了作者的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板书:勤学好问)

过渡: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啊,文中列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请一位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是啊,哥白尼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侯的学习好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进哥白尼的故事,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好问”)

3、师: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作批注,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俗话说:“默读便于思索”。

4、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交流: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5、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关键词:经常、缠(学生表演,再现人物都问题的“不懈追求”,相机理解词语:懈:松懈。)、省略号(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这里的省略表示什么?)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相机指导理解词语: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6、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齐读)

7、其实啊,古今中外像哥白尼这样勤学好问的故事很多很多,你们能再举出一些吗?

(生交流: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8、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到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俗话说:“人不学无以知,人不问无以明”“学无涯而问不止,问无休而学有成” 。

9、师:我想大家对这段话肯定有了自己更深刻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时期的大科学家沈括就是这样去做的,让我们一起回到沈括的童年时代吧!请大家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出示练习:

(1)这段话中的中心句是( )。

(2)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3)(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 )?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 )发现了:原来( )。

2、交流上述问题。

3、文中说,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沈括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4、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5、(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光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光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所以我们要把——(生接答第一句话)课文中列举沈括的事例就是为了说明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句话,生齐读)(板书:观察思考)

6、过渡: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去做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认真听老师读,思考:文中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新奇,我们有疑惑,那么,同学们,当你们生活中有了问题,你怎么解决?你都向谁请教过?——(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

3、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齐读。)

4、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指名说意思,齐读)

5、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你们有过这样的体会吗?(生交流)

6、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别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六、课堂总结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懂得了,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读一:“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引读二:要想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引读三:要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 5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每事问》

3、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学好问、观察思考)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完成板书:勤学好问+观察思考=学习的主人)

七、拓展延伸

过渡:最后认真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请你写一段话来说服他。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八、作业建议(可选做其中的一题)

1、拣一句自己喜欢的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也可以是课文中的句子,抄在语文书的扉页。记住它,用它来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

2 、选择一个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先讲给别人听,再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23 学与问

勤学+好问+观察思考=学习的主人

 

第二篇:《学与问》教学设计

《学与问》教学设计

东关小学 郭志英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

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学与问》,记得文中说到:人们常

把有知识说成是“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那么,你能用课文中

的一句话告诉我知识是怎么得来的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

的。)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

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1.指读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是否读正确了

2.再指读 提出要求:请在座的同学边听边想,对于这句话,你

读懂了什么?

2.齐读

3.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学生交流)

三、教学第二自然段

语言过渡:看来啊,学习的时候,“多问”真的很重要。课文中

的小哥白尼就是一个非常爱问的人。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哥白尼吧!

1.你们了解哥白尼吗?

学生交流(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学生交流了课外的知识,教师相机渗透学习方法:你搜集的资料

真有价值,学习语文,就要这样。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我们还要

补充课外知识。学习搜集课外资料,这也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知识的方

法。

鼓励学生接着交流。(谁再来补充?多会补充阿!)

2.你想过吗?哥白尼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和他小时候的习惯分不

开的,那就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

3、出示第一句话。指读 师:请其他同学仔细听,他读的怎么样?

把非常喜欢问的语气,读出来

4.谁再来读?其他同学思考,哥白尼小时候是怎么问的?

(经常、缠)

师:从这两个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语言过渡:是啊,缠字我们可以看出小哥白尼喜欢刨根问底,有着不懈探求的精神。小哥白尼,你愿意缠一缠么?

(出示小哥白尼的问题)学生缠了以后,相机表扬:你真会缠!你很会缠!

5.师:你有没有发现,小哥白尼的问题有什么特点吗?

生: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问题

学生找到规律以后,继续追问:小哥白尼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谁再来缠一缠?(通过换位思考和情境,让学生理解课文上的省略号) 相机表扬缠得好的学生:你缠得真棒!

同时渗透学法:你看,一个省略号,就能引发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读书,就是要抓住字、词、句、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也是学习语文的好办法!

6、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经常问,才能取得成功)

7、师:通过小哥白尼的好问,你们第二次读这句话的时候,相信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指读

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好?(应该突出“问”字)师:小哥白尼这么的好问,难怪你这个问读得这么重呢!再读,谈体会。

生:知识不仅是学来的,更是问来的。

生:知识不但是学来的,而且是问来的。

四、教学第三自然段

师:是啊,小哥白尼的知识不仅是学来的,更是问来的。可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遇到问题又该怎么做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学第三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笔圈划出关键的字、词、句。静思默想2-3分钟的时间,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

谁来谈谈?你先读一读你自己划出的字、词、句,再谈谈你的感受,好么?

相机指点。主要的知识点:

(1) “能者为师”学生交流字典上的解释。可以让学生在课文的这段话中,找到什么叫能者为师。

相机渗透学习方法:同学们,理解一个词语,我们除了请教字典这位老师外,我们还可以在课文中找到词语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解释词语的方法。

(2)由“能者为师”你想到了哪些句子?

生:三人行,必有我师

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师:你现在明白了能者为师的道理,请你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想一想 谈谈体会

五、教学第四自然段

语言过渡: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那我们再看看沈括是怎么学知识的?

(1)指名读。

(2)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找一找有什么疑问?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

1. 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理解

师:大伙想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指点:问。问谁呢?——能者为师。

交流:抓住“始”和“尽”这两个词语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然后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四月间山下已是百花凋落,而山上桃花才刚刚盛开)

2.了解《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3. 山上的温度为什么比山下的低? 学生交流网上查到的知识 相机表扬,渗透学法:真棒!同学们,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当别人也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可以上网,拜电脑为师,这也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4. 兴许不明白 对于妈妈的回答沈括有没有满意?他是怎么做的?再读课文,理解自己上山观察后得到了答案。

渗透学法:哎呀,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当你无法判断答案是否准确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在实践中考察,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师:同学们,你们看沈括学习的时候有了疑问,多观察,多思考,后来才成为著名的科学家。这时候,你们对这句话有什么更深的体会?(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齐读 再谈体会。

六、教学第五自然段

1、是啊,同学们,你们看,无论是哥白尼小时候的好问,还是沈括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这些都是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这样啊,更能够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确实,学问学问,

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课文最后一节总结了“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自读。指名读。

指点:把红色标出的词语读得更好些。

练读。指名读。齐读。

七、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想你们一把金钥匙。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老师出示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指名读名言。

2、有谁想送给大家名言与故事,加上你对大家的祝福。希望它永远伴随你,激励你学习,成为你的座右铭。

3、你们也可以自己做,如果要送给你的朋友,学了今天的课文,你想写些什么呢?学生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话 。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还要注意将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八、布置作业(可选做其中的一题)

1、拣一句自己喜欢的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也可以是课文中的句子,抄在语文书的扉页。记住它,用它来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

2、选择一个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先讲给别人听,再写下来。(生或摘抄或写故事。)

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学与问》教学反思

东关小学 郭志英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此课时,我从谈话导入。从“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句话入手,接着通过两个事例,和能者为师的意思让学生层层深入,理解“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句话的意思。

在教学哥白尼的例子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通过对哥白尼事迹的简介(《天体运行论》、“日心说”),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我们现在要不要多问呢?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对3、4两段的学习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接着教学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勤学好问和观察实践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最后通过送名言,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本节课,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两个地方值得肯定:其一是教师始终在利用教材引领孩子去理解和运用“学”与“问”的方法,在掌握

“学”与“问”方法的同时不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而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正是学生学习方法巩固的过程,这样做较好地体现了文本价值与学科特性;其二是适时抓住文中的具体语句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学到的方法,切实体现了做学问要边学边问的思想,与课文的主旨一脉相承;其三是对课文语言的内化运用,学生在运用课文语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体验了学与问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阅读课中语言的交际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能者为师”做文章——让学生当自己的老师,充分地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其四是教师诱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当作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把课堂变为学生精神生命自由生长的乐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