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品茶滋味的技巧

如何品茶滋味的技巧

品滋味时,舌头的姿势要正确,把茶汤吸入嘴内后,舌尖顶住上层齿根,嘴唇微微张开,舌稍上抬,使茶汤摊在舌的中间部分,再以腹式呼吸用口慢慢吸入空气,使茶汤在舌上微微滚动,连吸二次气之后,辨别出滋味来,即闭上嘴,舌的姿势不变,从鼻孔排出肺内废气,吐出茶汤。

如果初感到有苦味的茶汤,应抬高舌位,把茶汤压入舌根。进一步评定苦的程度。

如果怀疑有烟味的茶汤,应把茶汤送入口后,嘴巴紧闭,舌尖顶住上颚后,用鼻孔吸气,把口腔鼓大,使空气与茶汤充分接触后,再由鼻孔把气放出。这样来回2--3次,对烟味之评定较为准确

品味茶汤的温度以40~50度为最适合,如果高于70度,味觉器官烫伤,影响评味结果;而低于40度时,味觉器官品评茶汤的敏感度将下降,在较低温度的茶汤中,溶解在热汤中的物质逐步被析出,茶汤变为不协调,失去品评的正确依据。原因是茶叶中与滋味有关的物质在热汤中溶解多而协调,但随着汤温下降,原溶解在热汤中的物质逐步被析出,汤味变得不协调。

品味茶烫时,每一口茶汤以5毫升为最适宜,过多时感觉满口是汤,在口中难以回旋辩味,过少时也觉得嘴里空旷,不利于辨别。我们说品茶,一杯茶要小口小口的喝,一杯15毫升的茶分三口来喝,才叫“品”。

品味的时间要掌握得好,一口5毫升的茶汤4秒钟在舌口中回旋两次,一杯茶品味三口即可。如果须再品其他茶,为了更精确的比较滋味,以温开水漱口,把舌苔上高浓度的粘滞物洗去后再评,才不会麻痹味觉达不到评比的目的。

在茶汤入口时,很自然的吸入,速度不能快,如果太用力吸,就会加大茶汤的流速,部分茶汤就会从牙齿的间隙进入口腔,使齿间的食物残渣被吸入口腔与茶汤混合,增加异味,不易正确的评出滋味来。

品评茶汤的滋味,包括浓淡、弱强、爽涩、鲜滞、纯异、刺激性、收敛性、活力、身骨、回味等特质。茶汤吞下之后,喉咙感觉的软甜、甘滑、回韵等,也是品味的重要项目

 

第二篇:品茶的滋味

品茶的滋味

鹤峰盛产茶叶,自幼生活在鹤峰盛产茶叶的云雾山中,自然也就想写一点有关茶的文字。

茶有千种,品有万象,因时因地因人而各有千秋。古人曰: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闲暇时节,烧上一壶滚烫的开水,高山流水似的冲泡上一杯清茶,只见氲氤之气冉冉而升,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然后再静静的观看极具灵气的茶叶在开水中缓缓舒展,不由得使人自然就想起了“春风随花去,酬我以清阳”的诗句。在这个时候,你就会感觉到,无论晨昏午夜,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有一杯热茶,便有显露不尽的盎然生机。这时候品茶,可以清六腑之热,可以滋五脏之阴,朋友小憩,共叙一番人生的沧桑,就是神仙的境界。难怪书法家赵朴初也说“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石千碣,不如吃茶去”。

有了茶,必然会派生出喝茶的场所;有了喝茶的场所,必然会繁衍出浓郁的茶文化。除了文人骚客所写的茶诗和采茶姑娘们所唱的茶歌以外,与茶的渊源较为深远的还推文人雅士在品茶场所撰写的对联。或叙事说理,或借物抒情,亦庄亦谐,寓教于乐,读来兴趣盎然,使人于无穷回味之中得到一份美的艺术享受。

记得四川成都一家茶社兼酒楼的地方曾请人撰过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力苦劳心苦苦中作乐再斟三盏酒来”。这副对联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了人生一副幽默的生活场景。茶饮一杯,酒过三盏,酒足茶饱以后,一抹嘴唇,然后悠闲自得地往靠被椅上一躺,把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人生像过电影似的一幕幕的迎来,又一幕幕的送去,自由自在地作上一会儿美梦,从那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中解脱出来,该是多么的惬意和舒心哟。

著名作家周而复为衡岳南天门的茶馆曾作过的一副楹联,“到南天门歇歇脚喝杯茶去,登祝融峰看看山携朵云来”。此联貌看好似朴实无华的俚俗口语,仔细揣摩才觉是令人回味无穷的绝妙好辞。以上联之俗,衬下联之雅。雅俗一体,一气贯通,别有一番情趣。特别是“携朵云来”是全联的神来点睛之笔,使全联褶褶生辉。

泉州“小品茶室”曾挂过一副因创作《连升三级》而闻名的王冬青先生的对联:“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作者既是写实,又略带夸张,谈古论今,以小见大,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一副茶馆聊天写生图,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广东秀水五眼桥茶亭石柱上镌刻的一副茶联,相传出自明末御史李待问的手笔:“不费一文钱过客莫嫌茶味淡,且停

双脚履劝君休语路途长”。既平铺直叙,又含意深长,富有丰富的哲理意义,耐人回味。

“回文”是汉语言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的修辞形式,与茶联相应成辉的是茶回文。据说在茶壶上题字之风始于两晋南北朝,盛于隋唐,茶回文就是人们在茶壶上题字的一种形式。早年,不少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老人,手中常握着一把把古拙的紫砂茶壶,鼓凸的壶肚上题写着“不可一日无此君”。此语看似平常,却处处蕴涵深深的机关奥妙。“不可一日无此君”可读成“一日无此君不可”,也可读成“此君不可一日无”,还可以读成“君不可一日无此”;有的茶壶上题“可以清心也”几个字,则可以读成“清心也可以”,“也可以清心”。等等,不一而足。

茶叶从茶壶里冲溢出了茶香和茶联茶回文的韵味,给人以愉悦和享受。从茶杯里咂出的茶文化,浸入心田的是一份温馨的美好,一份浓浓的亲情,和一份全新的境界。品茶,其实也就是品味人生。所以说,天地虽大,却比不得茶里乾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