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成功是失败之母

警惕成功是失败之母

---方正(香港)董事局主席王选谈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实力还不够雄厚的企业而言,一次重大失败往往就没有财力东山再起,失败有时很难成为本企业的成功之母,最多只能供其他单位借鉴吸取教训而已。对于正处于兴旺时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则要警惕“成功是失败之母”,因为今天的巨大成功中常常隐藏着潜在危机,也即未来的失败之母。

一、成功中隐藏着潜在危机

从小时候起,我们就受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教育。 典型的例子是孙中山领导推翻清封建王朝的革命,六次武装起义失败而不气馁,最后夺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科技发展方面的榜样是爱迪生,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试验并失败了1000多次,锲而不舍终于发明了钨丝灯泡。探索科学原理和从事重大技术突破始终是充满风险的,“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至理名言可以激励我们百折不回、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但是对于一个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一两个重大错误就会导致企业的严重滑坡甚至破产;加上技术发展太快,机遇一旦失去就很难弥补。

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有一家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把多年积累的利润开发小巨型机。这一方向没有错,但采用的总体设计方案却是过时的,尽管在局部可能有所创新,但总的技术路线是错误的。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完成的机器很难有市场。按照中国的惯例,这一项目有隆重的鉴定会,得到了“国内首创、填补空白、国际水平”之类的评语,当然还有电视台的突出报道和报章杂志的宣传(现在科技界都知道,假如完全相信众多的鉴定会评语和宣传报道的话,中国早就是一个科技超级大国了)。这一项目假如是国家拨款的攻关项目,也许还能申报奖励,主要研制人员还可以因此而提职称,甚至得到某些荣誉。但倒霉的是这一项目是企业投的钱,不能进入市场,钱就收不回来,企业外面名声很大,但已经亏损和面临危机。再加上其它的严重问题,这一曾经辉煌的企业就此一蹶不振。

对于靠吃皇粮的单位,投资和决策错误往往可以用“付学费”之类的借口轻易的搪塞过去,好像谁都没有责任。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实力还不够雄厚的企业而言,一次重大失败往往就没有财力东山再起,失败有时很难成为本企业的成功之母,最多只能供其他企业借鉴吸取教训而已。对于正处于兴旺时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则要警惕“成功是失败之母”,因为今天的巨大成功中常常隐藏着潜在危机,也即未来的“失败之母”。

二、成功后得意忘形,独断专行

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福特一世可称作“成功是失败之母”的一个例子。他16岁闯天下,依靠杰出的管理专家和机械专家,使福特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但老福特面对成功后的荣誉忘乎所以,以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逐渐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一批英才纷纷离去,使公司每况愈下,濒临破产。19xx年福特二世上任,接过老福特的烂摊子,礼贤下士,励精图治,聘请了一批管理精英,重整旗鼓,起死回生,达到了新的高峰。但小福特重蹈覆辙,独断专行,把自己看作公司内至高无上的皇帝,搞得公司内人人自危。80年代初福特二世不得不交出大权,并被公司除名。

苹果公司两位创始人之一的史蒂夫.乔不斯也有类似之处。他并不是一位真正的技术专家,但以敏锐的眼光预见了个人电脑的巨大市场,依靠几个技术天才和投资商的支持,加上自己不遗余力的推动,取得了成功。19xx年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成为美国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称乔布斯是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这位“硅谷狂夫”跟各方面的关系都未处理好,据说他把真正的设计者藏在“背后”,好处与荣耀都归在自己名下。加上其他一系列的过错,最后董事会忍无可忍,19xx年不得不把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创始人乔布斯赶出了苹果公司。当年31岁的乔布斯卖掉了

苹果公司的股票创建了NeXT公司,从事新型计算机、尤其是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开发和销售,为此请了一批优秀的专家加盟NeXT。但机遇不会永远偏爱他,两年前NeXT宣布放弃硬件开发和生产,其操作系统完全无法与Windows抗衡。

三、迷失了方向

在技术和市场发展的转折关头,往往有一批企业跟不上形势而严重滑坡。80年代个人电脑的新时代开始到来,计算机产业由垂直型模式逐步往水平型模式过渡,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过渡。在老的垂直封闭型模式中,一家大企业从芯片、电路板、整机到系统软件等都自己研制和生产,当时的IBM、DEC、王安等都如此,赚取了高额利润,是潜在的竞争者望而却步。60年代王安实验室以电子计算器发家,70年代王安审时度势,毅然放弃电子计算器领域,开发了专用的文字处理机,风靡全世界。进入80年代,面对开放的个人电脑时代,王安仍坚持老路,拒绝生产与IBM兼容的电脑,力图推广与别人都不兼容的主机、操作系统和王安网络,失去了市场机会而终于破产。王安这些错误并非偶然,王安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认为它的成功程度上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从儒家文化中吸取了一些优秀的传统,例如行为节制、处事耐心、全面权衡和决策简要等。他宽待下属,并要求下数以“忠诚”回报。这些做法在创业时却曾起过增加凝聚力的好作用。80年代的王安已经60多岁了,面对迅猛发展的电脑技术已经很难把握技术与市场的发展方向,而儒家文化中的封建意识和违背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不良因素此时起了消极作用。王安培植家族势力,相信“虎夫无犬子”,不顾董事会的反对,执意让其能力并不强的长子任公司总裁,引起股东们联名控告,最后被迫撤换总裁,但已大伤元气。

在出版系统的发展转折关头,也有一些企业败下阵来。19xx年前的电脑排版系统全是专用的封闭系统,70年代西方报业大量流行的是ATEX系统,而在亚洲,则是日本系统的天下,80年代中期写研照排系统垄断了日本大部分市场,而日本森则系统则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华文地区大量流行。19xx年后日本写研公司力图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中国印刷界谈起中文电脑排版也是“言必陈写研”。80年代中期以后桌面出版系统还是流行,这种系统采用个人电脑和国际标准页面描述语言PostSeript,在黑白照排领域逐步取代专业封闭系统;90年代以后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又以开放、灵活、功能强、使用方便和便于升级等优点,时使传统的电子分色机无法抗衡。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厂商没有跟上这一新形势,在市场上败下阵来。19xx年北京大学开创的中文照排技术已在国内大量推广,占报业排版系统的99%和书刊照排的99%,当时这一系统采用的是我们自己的页面描述语言,与国外并不兼容,因而并非开放系统。尽管已有很大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但我们决定紧跟开放的大潮,支持当时刚刚宣布的页面描述语言PostSeript Level2。19xx年后开放的方正系统成为国内研制的第一个PostSeript照排系统,不仅扩大了国内市场占有率,而且开括了一大片海外华文市场,方正系统在香港、台湾和马来西亚等地取代了日本写研和森泽的设备。假如19xx年我们满足于已有的成功,丧失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洞察力,今天就完全是另一个局面了。

从科研项目的总体构思到具备竞争能力的商品,进而占领市场的过程是十分艰苦的,是“九死一生”的。中国如此,国外也大体类似,美国90%的高薪技术公司维持不了五年就得关门。即使在市场上站住了脚,要维持长期兴旺也是很难的,这里将面临第二个“九死一生”。分析国外几十年保持兴旺而没有垮台的企业,可以发现下述共同点:

1、不断创新而不墨守成规;

2、不满足已有成就,时刻充满危机感;

3、和谐、团结的气氛;

4、科学决策而不是独断专行;

5、培养一代代充满活力和新思想的年轻骨干,尤其是将才和帅才。

永远保存危机感是极为重要的。Intel总裁葛洛夫是犹太人,来自匈牙利,他的忧患意识特别重,他有句名言常常挂在嘴边:“唯具有忧患意识,才能永远长存。”既然占全球80% CPU芯片市场的Intel还充满危机感,中国的企业难道还能高枕无忧!

四、创业和守业

创业与守业哪个难?这一问题古时就有过议论,当然指的是帝王之业。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的第十二年(贞观十二年),就问大臣们:“草创与守成孰难?”房玄龄认为打天下难,魏征则认为守天下难。唐太宗比较了两种意见,总结说:“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和大臣们再次讨论“守天下难易”问题。魏征针对当时“安乐宽怠”的思想情绪,指出“安而能惧,岂不畏难?”

上述议论对今天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和发展仍有借鉴作用,一个创新的、有明显技术优势并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就能使一个企业发家并完成创业阶段,而要保持长盛不衰则要经历一个又一个转折关头的考验和挑战,任何“安乐宽怠”都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北大激光照排的草创时期是1975-1985这十年,从提出初步方案到系统在新华社投入实用,中间经历了方案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和经费下达(19xx年9月),以及19xx年和1984-19xx年两次照排系统引进高潮的冲击。19xx年北大新技术公司(北大方正前身)成立,那一年国产照排系统开始小批量生产和初步推广;19xx年初国家经委同意北大新技术公司介入系统的生产和销售,同年国产照排系统成为成熟商品,开始批量生产和大面积推广。

1986-19xx年北大方正创业时期,19xx年北大方正集团成立,那时省级报社和主要的书刊印刷厂已经普及激光照排,潍坊计算机公司和北大方正也由于照排系统而获得了高额利润。19xx年起北大方正进入了持续发展阶段,一方面我们打入了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上又面临开放潮流和国外大公司的激烈竞争,危机四伏。

1、 成功产品共同特点

根据我们20多年的实践,一个成功的产品要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A、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B、有用户特别需求的创新;能使用户感到耳目一新,是产品与众不同的“卖点”;

C、贴近用户;

D、稳定可靠;

E、研发进度得到控制,产品按时上市,从而能抓到机遇。

2、 领先的脆弱性

高新技术企业往往靠一项技术领先的产品起家,国外DEC和APPLE如此,北大方正也走了这样一条发家之路。但领先往往是脆弱的,技术领先的ALPHA芯片和POWER PC并为带来市场的成功;技术和市场双领先、开发投入很大且始终居安思危的INTEL,也在低价PC的CPU领域让AMD夺走了半壁江山。

3、 用开放潮流打出国门

国外厂商利用开放潮流纷纷打入中国市场,我们也应利用这一基于进入海外市场。19xx年后正是利用了PostScript的开放性,方正出版系统进入港、澳、台、北美和东南亚中文报业市场,取代了封闭式的日本写研和森泽系统。基于PostScript2的远程传版,首先是在香港和台湾的方正的报社用户中实现,然后再在国内推广。19xx年方正日文出版系统在日本的一些用户中开始使用,其重要原因也是利用了开放性,日文字模和输出设备在日本市场上购买。支持OLE2.0的飞腾日文版可以把MicroSoft EXCEL的结果与飞腾软件排版结果在同一屏幕显示和修改,这一功能在《京都经济日

刊》每天的股票行情版的上得到充分利用,在日本报业系统中算是第一家。假如没有WINDOWS在日本的普及,以及TrueType和Type1字库的通用性,方正日文出版系统要打入日本市场是没有可能的。

4、 守业的困难之处

依靠一个出奇制胜的产品就能实现创业。方正创业时三大产品的每一项都是少数人完成的,先后参加者均未超过10人,因而管理比较简单。负责人的奋斗拼搏和对细节的把握就能带动合作者共同努力,较快地完成开发和实现商品化。不仅方正如此,四通打字机、联想汉卡和WPS创业史的研发人员都很少,这大概是80年代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史的共同特点,一旦抓住机遇就能很快上去,管理问题并不十分突出。创业是碰到的最大问题是缺资金、缺人才和得不到用户的认可。在创业阶段企业知名度和经济实力不够,难以吸引一批优秀人才。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是由于在国家的支持下,北大一批中年教师和潍坊计算机公司等协作单位的骨干齐心合力奋斗,不为当前的名利所诱惑,渡过了19xx年前最困难的草创时期。方正创业成功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抓住了中文和中国国情的特点,80年代外国公司不大懂中文专业排版,也不大了解汉字字型信息量的困难,使我们有机可乘。中关村一条街上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家的一些企业大多利用了中文特点和中国国情。除四通、联想和金山外,用友的崛起也是利用了财务制度的国情差别。今天形势大变,外国大公司看好中国大市场的潜力,纷纷在中国设立机构,除销售外,还从事产品本地化的开发工作,有的甚至把重要的研究部门设在中国,以充分利用中国优质、廉价(相对于美国本土而言)的智力资源。这样给中国企业的创业和守业带来新的挑战。

守业阶段碰到的问题与创业是有所不同。企业业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凝聚了一批经营和研发的骨干,积累了不少资金,靠信誉获得贷款也比较容易,若股票上市则可以集资和实现认股权,这些都十分有利于招聘和稳定优秀人才;市场占有率是个宝,企业创业阶段获得的市场份额为以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有这些都是已经完成创业的企业更能经受风险和挫折,但是守业也有很多难处。封建帝王的守业主要是保住江山,往往几代的荒淫无道或无能才会改朝换代;而高新技术企业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技术发展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管理不善或若干重大决策失误很快就会陷入灭顶之灾。另外,只有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创新,不断开拓进取,才能真正守业。根据北大方正的实践,守业阶段会碰到下面一系列的问题。

(1)、发家产品的市场萎缩

淘汰铅字的高潮是1988-19xx年,这几年也是方正人均利润最高的时期。在占领市场后我们从用户处吸取营养,研究新技术和新产品,然后进一步引导和造就新市场。彩色照排(19xx年)、远程传版(19xx年)、广告管理和制作(19xx年)、新闻采编(19xx年)、和发行管理(19xx年)等这些新开辟的领域,以及原有产品的不断大规模更新换代,使方正在报业和出版领域内始终保持兴旺达11年之久。估计今后还有几年的繁荣期,但是专业出版领域的国内市场毕竟不够大,用户使用的系统更新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放慢更新速度和缩小更新的规模,而企业的开发投入却不能减少,这些都是潜在的危机。

(2)、用户对维护收费缺乏足够的认同

国外企业在占领市场后的很大一笔收入是系统(包括软硬件)的维修费用,尤其是人工费用,这笔收入占IBM财源的很大比例(40%左右)。但是中国用户只认可备件的费用、而不重视熟练的维护人员的智力劳动价值。正如中国的医院,医生检查和治疗的人工费用很低,却靠卖药赚钱,从而造成很多弊病。这些都是观念上的错误,但矫正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3)、拓展新领域的困难

19xx年,当时四通公司的总经理万润南来北大作报告,正值四通中英文打字机风靡全国,供不应求,财源滚滚之时。万润南在会上说,四通今后每一年都要出一个像中英文打字机这样的拳头产品。赚大钱的拳头产品谈何容易,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估计过分乐观。北大方正11年来主要的利

润来源还是出版系统。

(4)、开发代价升高,管理难度增大

方正创业时,出版系统三个主打产品的开发人员总数约20人,今天RIP和主版软件的程序量约为当时产品的515倍,而且面对的是国外该领域前几名的大公司竞争。为扩大方正在报业市场的占有率,需要对报业的所有应用作全方位的投入,并实现高度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同时还要维护老的系统。所有这些都使开发代价显著升高,由于项目增多,人员增加,深感缺乏一批将才,即有管理能力的技术带头人。

(5)、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需要很大投入

中国的软件企业要有大的作为就必须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日本的印刷市场是中国的10倍,对北大方正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我们软件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但是发达国家的市场开拓必须有很大投入;在研发方面,除了要面对国家一流厂商竞争外,还要做艰苦努力以满足特殊市场的各种苛刻的要求;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办公用房、广告和展览等费用都很高。这些因素将导致市场开拓的头三五年内有很难有明显的利润。

(6)、老员工的奋斗精神下降

这里的老员工指的是在一个企业工作了五年以上、已经有了两室一厅或三室一厅住房、有的还买了私车、30岁出头的员工。这些员工曾经努力奋斗过,做出过贡献,今天仍然还比较认真负责,经验也比较丰富,但是缺乏工作激情,缺乏一种勇于接受新挑战和再次创业的强烈欲望,而满足于每天八小时工作,某种程度上“安居而不够乐业”。这种现象,国外企业也同样存在。一定要建立一种激励机制,使还有很大潜力的年轻“老员工”继续拼搏,使他(她)们感到,继续奋斗还会得到不少,而满足于“上班来下班去”的安逸生活将会被淘汰,将会失去很多。

(7)、依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才能真正守业

国外公司都是靠出色的管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实现真正的守业,可见现代化管理无疑是企业的头等大事。19xx年CISCO的起家,靠的是斯坦福大学教授Leonard Bosck和Sandy Lerner夫妇在网络产品路由器方面的发明创造,但这两位教授并不善于经营企业,所以于19xx年以2亿美元的价格卖掉了CISCO,从事自己更擅长的工作去了。CISCO公司90年代的大发展(即真正的守业),则是由管理专家John Chambers(MBA出身)领导下实现的。IBM内不乏大量技术尖子,但19xx年亏损100亿美元,计算机专家郭士纳上任IBM总裁后,大刀阔斧改革,重振雄风,现在年盈利100亿美元。由此可见,守业阶段,管理比技术更重要。

中国企业与外国著名企业相比,在技术上有不少的差距,但更大的差距在管理方面。我们应全面学习国外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一整套制度和措施,并与自己企业特点相结合。19xx年,方正技术研究院在肖建国常务副院长和技术办公室的领导下积极实施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强化了软件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密切了开发与销售部门的联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9xx年还将推行更加规范化的管理和内部激励机制。我相信,在年轻一代的领导下,方正将逐步向国际化的现代企业这一目标迈进。

----摘自钟林组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总裁原声带》一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