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说课稿

敦煌壁画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品读语言,享受文化大餐;抓住文章特点,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理解文章内容,加深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认识。这篇阅读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石窟中艳丽多姿的壁画。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作者按照“总起引入—具体分析—概括总结”的思路来安排课文内容。此外,课文编排了三幅插图,一副是敦煌石窟的外观远景图(照片),另一副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局部),再一副是敦煌壁画中的九色鹿故事图(局部)。

(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敦煌石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技能目标:抓住文章特点,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敦煌石窟中壁画的艳丽多姿,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段,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段以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 说教法、学法

在课堂上,我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学生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敦煌壁画的绚丽多彩,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在紧扣朗读的同时,遵循情感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诱发、发展、升华”三个阶段,使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实、完善起来,以激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呜,使其受到深刻的情感熏染。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说、品的方法进行主动学习。

三、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四大石窟

(二) 学习新知

2.谈话:“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 3.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4.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二、自读感知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哪些情况?(注意生字读音。) 三、交流领悟

1.学习生词。齐读,说说词语意思,在文中指什么? (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 2.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交流。 (1)敦煌壁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三个特点。第二自然段讲第一个特点:规模宏大,风格各异。第3、4自然段讲第二个特点: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点面结合地先介绍了壁画的种类,后介绍了壁画的内容。第5自然段讲第三个特点:巧夺天工,技艺精湛。) 引导学生读书: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为什么?

【允许学生选择喜欢的内容深入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才能够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2)画师们是怎样创造、传承敦煌壁画的?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张大千的话,展开想象:当年的画师在创作时的苦与乐。) 【“想象”,总是学生喜欢的的一项训练。在想象中,人物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接近学生??】

(三) 拓展延伸

1.为敦煌壁画写一个简短的宣传词。 2.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

(四) 总结升华

正是一代代伟大艺术家凭着自己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毅力,创造了这人间的奇迹和瑰宝——敦煌壁画。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永远散发迷人的魅力!

四、 说板书设计

地址:西北部荒漠中

规模宏大、风格各异 说明方法 特点 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23、敦煌壁画 巧夺天工、技艺精湛 列数字 画师:卓越才能、顽强意志 举例子 作对比 价值:瑰宝、象征

《编钟》教案设计

日期:2012-11-26 作者:raoxue

栏目:

语文版S六年级教案 说课稿 试题

编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了解编钟的知识,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赞美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抓住编钟的主要特点体会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学准备:

查阅编钟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乐器入手,分别给学生出示现代和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缶、古筝,让学生听音观形,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读通读顺的要求,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解决疑难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汇报

这一次仍然采用朗读地方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并把读懂的关于编钟的知识画出来,进行简单的汇报。

四、创设情境分析领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0xx年世界邮展要在洛阳举行,会迎来中外许多游客。假如有外国人看到了东周王城博物馆内陈列的编钟,他最想知道什么?

2、转换角色,设问采访

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让学生站在一名不了解编钟和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的角度说出最想知道的,趁机让学生以此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问题1、编钟是干什么用的?

问题2、编钟是用什么铸造的?它完整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问题3、编钟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问题4、编钟演奏的音乐好听吗?能不能听一下?

……

3、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让学生针对问题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为了满足外宾想听一听编钟演奏的愿望,让学生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制作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包括音乐会时间和宣传词,从中升华感情。

5、播放编钟演奏的音乐,然后让学生站在外宾、国人等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心中的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赞美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先进的工艺。

五、拓展延伸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的其他乐器,选择一种抓住其特点完成一篇小练笔,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全班汇报。

设计特点

1、“思念”引路,情感升华

文章起笔舒缓,情景交融,事例典型,手法细腻,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发现文本的美,自主唤醒与文本的共鸣,我避开了熟套的人物品质特点分析,对于这样一篇情感真挚的文章,如果以“你觉得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来建构话题,也许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感觉乏味,此文的作者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升华情,让学生融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这份浓浓的“思念”之情,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形象也就水到渠成。

2、品悟细节,突破难点

苏叔阳的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浸透着浓浓的思念之情,但若是仅仅为感悟“思念”的情意,那阅读将会是一片泛情,不仅削弱了文本的魅力,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思想启迪、也是毫无益处。七至九自然段中的三个“亲自”是文本最为深情,最含蓄,也是学生最难发现的细节,而这恰恰是理解刘老师究竟怎样热爱生活的核心。我想,在教学时,当孩子们在几经寻找、思考后,肯定会发现从亲自制作到亲自放飞再到亲自追线,同学们在三个“亲自”的品悟中感受到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因而在接下来的配乐朗读、理解课题含义都是水到渠成,本课教学的难点也就不攻自破。

3、有效拓展,学以致用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很高,因此我在课后进行拓展,深化主题,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关于自强不息的名人名言或者名人故事。如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和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等来扩充课外阅读量。同时,在布置学生作业中小结文章的写作方法,要求学生模仿苏叔阳写他的老师一样写一写自己的老师,给自己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使学生将这种运用典型事例、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学以致用。

 

第二篇:敦煌壁画说课稿

敦煌壁画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品读语言,享受文化大餐;抓住文章特点,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理解文章内容,加深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认识。这篇阅读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石窟中艳丽多姿的壁画。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作者按照“总起引入—具体分析—概括总结”的思路来安排课文内容。此外,课文编排了三幅插图,一副是敦煌石窟的外观远景图(照片),另一副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局部),再一副是敦煌壁画中的九色鹿故事图(局部)。

(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敦煌石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技能目标:抓住文章特点,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敦煌石窟中壁画的艳丽多姿,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段,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段以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 说教法、学法

在课堂上,我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学生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敦煌壁画的绚丽多彩,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在紧扣朗读的同时,遵循情感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诱发、发展、升华”三个阶段,使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实、完善起来,以激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呜,使其受到深刻的情感熏染。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说、品的方法进行主动学习。

三、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四大石窟

(二) 学习新知

2.谈话:“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 3.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4.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二、自读感知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哪些情况?(注意生字读音。) 三、交流领悟

1.学习生词。齐读,说说词语意思,在文中指什么? (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 2.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交流。 (1)敦煌壁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三个特点。第二自然段讲第一个特点:规模宏大,风格各异。第3、4自然段讲第二个特点: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点面结合地先介绍了壁画的种类,后介绍了壁画的内容。第5自然段讲第三个特点:巧夺天工,技艺精湛。) 引导学生读书: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为什么?

【允许学生选择喜欢的内容深入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才能够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2)画师们是怎样创造、传承敦煌壁画的?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张大千的话,展开想象:当年的画师在创作时的苦与乐。) 【“想象”,总是学生喜欢的的一项训练。在想象中,人物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接近学生??】

(三) 拓展延伸

1.为敦煌壁画写一个简短的宣传词。 2.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

(四) 总结升华

正是一代代伟大艺术家凭着自己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毅力,创造了这人间的奇迹和瑰宝——敦煌壁画。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永远散发迷人的魅力!

四、 说板书设计

地址:西北部荒漠中

规模宏大、风格各异 说明方法 特点 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23、敦煌壁画 巧夺天工、技艺精湛 列数字 画师:卓越才能、顽强意志 举例子 作对比 价值:瑰宝、象征

《编钟》教案设计

日期:2012-11-26 作者:raoxue

栏目:

语文版S六年级教案 说课稿 试题

编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了解编钟的知识,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赞美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抓住编钟的主要特点体会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学准备:

查阅编钟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乐器入手,分别给学生出示现代和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缶、古筝,让学生听音观形,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读通读顺的要求,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解决疑难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汇报

这一次仍然采用朗读地方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并把读懂的关于编钟的知识画出来,进行简单的汇报。

四、创设情境分析领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0xx年世界邮展要在洛阳举行,会迎来中外许多游客。假如有外国人看到了东周王城博物馆内陈列的编钟,他最想知道什么?

2、转换角色,设问采访

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让学生站在一名不了解编钟和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的角度说出最想知道的,趁机让学生以此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问题1、编钟是干什么用的?

问题2、编钟是用什么铸造的?它完整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问题3、编钟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问题4、编钟演奏的音乐好听吗?能不能听一下?

……

3、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让学生针对问题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为了满足外宾想听一听编钟演奏的愿望,让学生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制作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包括音乐会时间和宣传词,从中升华感情。

5、播放编钟演奏的音乐,然后让学生站在外宾、国人等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心中的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赞美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先进的工艺。

五、拓展延伸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的其他乐器,选择一种抓住其特点完成一篇小练笔,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全班汇报。

设计特点

1、“思念”引路,情感升华

文章起笔舒缓,情景交融,事例典型,手法细腻,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发现文本的美,自主唤醒与文本的共鸣,我避开了熟套的人物品质特点分析,对于这样一篇情感真挚的文章,如果以“你觉得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来建构话题,也许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感觉乏味,此文的作者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升华情,让学生融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这份浓浓的“思念”之情,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形象也就水到渠成。

2、品悟细节,突破难点

苏叔阳的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浸透着浓浓的思念之情,但若是仅仅为感悟“思念”的情意,那阅读将会是一片泛情,不仅削弱了文本的魅力,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思想启迪、也是毫无益处。七至九自然段中的三个“亲自”是文本最为深情,最含蓄,也是学生最难发现的细节,而这恰恰是理解刘老师究竟怎样热爱生活的核心。我想,在教学时,当孩子们在几经寻找、思考后,肯定会发现从亲自制作到亲自放飞再到亲自追线,同学们在三个“亲自”的品悟中感受到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因而在接下来的配乐朗读、理解课题含义都是水到渠成,本课教学的难点也就不攻自破。

3、有效拓展,学以致用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很高,因此我在课后进行拓展,深化主题,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关于自强不息的名人名言或者名人故事。如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和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等来扩充课外阅读量。同时,在布置学生作业中小结文章的写作方法,要求学生模仿苏叔阳写他的老师一样写一写自己的老师,给自己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使学生将这种运用典型事例、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学以致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