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反思 探究 求变

学习 反思 探究 求变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既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善师生关系,又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止体现在教科书上,还体现在对人的研究上,如果教师能掌握一定的新教学理念,并用来指导、引领教学,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行为,并能对课堂教学预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做科学的判断和分析,就能提高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倡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水平、研究能力、职业道德、协作精神、教学机智等等,更重要的是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研究能力。教师的角色也有了很大转变,过去多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去筛选合适的学生,现在要求教师能够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合适的教学方法。 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形势的发展?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的经验是“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

首先、要学会自我认识。能清醒的认识自己是完善人格的前提。认识自己决不是通过简单的思考,而是通过实践,尽力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常反思自己,查找自己的不足,发现别人的长处,把别人好的思想、好的东西学到了,自己就成长了。

其次,要学会自我挑战。教师渊博的知识是课堂的肥沃土壤,因此,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是做好教师的前提,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有限度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能只会执教教科书,更应该具备挑战精神,自觉地开发、挖掘教学资源,使自己的言行成为课堂的第二教科书,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机智,启迪学生思想、开启学生智力。

第三,要学会自我超越。新课程背景下,只做传递性教师是教不好书的。我们需要通过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反思,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通过不断深钻业务,拓宽视野,提高教学质量,要把授课看作是做学问一样认真谨慎,也应当把一堂课当作一种艺术享受。在教好书育好人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展现个人智慧和个人魅力,逐步使自己由反思性教师成长为研究性教师、专家型教师。这也许正是新课程的魅力所在。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特别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关系,特别强调改善学习方式,创建一种学习共同体的伙伴关系。

因此“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有意义的教学十分重要,要改变单一的接受型学习,结合体验型学习、研究型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由静态的,以分析训练为主转变为由动态的,以体验感受为主的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是从教师的如何教出发,仅为学生学习而设计教学;而应当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考虑学生如何学,让学生感受、质疑、交流、归纳、迁移,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感受了学科的美,分享学习的快乐。

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当非常了解自己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兴趣所在,会营造一个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善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之中,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知识,。

有一句名言,也许能给我们许多有意的启示:一个坏教师给学生奉献真理,

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教师怎样适应新课程,概括来说六个字:知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应变(灵活的执行力),求变(教育科研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和鼓励教师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理解和创造性发挥,教学不是忠诚的传递的接受,而是课程设计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忙无头绪时,给以启迪;没有信心时,唤起力量;能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使学生觉得老师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使学生的争论擦出智慧的火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和谐的欢快和发展的欣喜,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心领神会,让学生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帮助学生内心澄明、视野敞亮。如果只以教材为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是忠实的完成预设好的教案,过程唯一,答案统一,不重视学生的发挥,那么我们又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背景下,教科书是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但并非全部。新课程追求让课程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程。这一目标我们暂时很难达到,或者说很难全部满足学生的需求。

就拿语文这一学科来说,过去的教材是按知识构建教学单元,一单元五、六篇课文,完全可以覆盖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如今的教科书是以主题构建教学单元,这样的编排虽然有利于学生在某一阶段相对集中的思考某一问题,但是,对多数普普通通的中学生而言,仅仅依靠单元中的几篇课文,是达不到教学要求的体验、感悟的目的,也不能让学生深层次的去理解单元的主题内容,也不能满足学生阅读的欲望,。这种背景下,就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和学校优势发挥自身这一新课程资源,将已有知识、亲身经历、教学经验和对单元主题的个人理解,进行教学再开发利用。我想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有意无意使用了这个权利,今后我们应该坚持并发扬光大,更应该使之只是条理化、系统化,有意识有目的的把它作为单元教学的补充,语文教学一定会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

 

第二篇:《数学学习反思机制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数学学习反思机制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立项者:沛县栖山中学刘爱侠)

一、开题背景: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扎扎实实的培养学生的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很严峻的话题。因此要改变传统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快乐。改变传统课堂学习,让课堂在快乐民主,平等对话的气氛中进行。为了能更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国教育彻底告别应试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旨在培养能适应当今社会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接班人。从课堂入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探索交流,思考合作,实践综合中改革,让学生主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乐于学习,培养创新能力,让课堂永远精益求精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中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地、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即坚持反思性数学学习,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因此反思性数学学习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环节,但它是目前数学学习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据此, 我准备对反思性数学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找出培养学生的反思

能力的途径,达到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三、研究范围与内容

(一)、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了解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初中生不会学习,不会举一反三,教师讲过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基本上能掌握,而稍加变化或新的问题,学生往往束手无策,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收集同一知识点的各种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多思考多训练,这样的教学既苦了教师,又苦了学生,广种薄收,结果,尽管考试成绩还可以,但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疲于做题,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了。我们学校数学课题组在认真学习“走进新课程的基础上”,认识到课堂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了进一步实施我校的素质教育,我在确立《培养数学学习反思机制的探究》的课题中,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了研究。下面我就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如果想在数学的天地里自在的驰骋,数学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的实施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站在全面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获取知识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

重视新的知识结构的建立,重视知识的运用,知识就能变为能力。学生学得积极,学得充实。 首先我们就是在思想上加深认识,让每个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人。在我们的交流和探讨中

不仅提高课题组每个教师的理论素养,达成共识,而且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性特点,大部分学生在思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少能了解影响他们自身思维的因素,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这样就造成许多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知理论知识去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自觉性,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的能力,它对数学认知过程起指导、支配、决策、监控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二)备课中着重考虑培养数学学习反思意识的训练

数学教学过程中,反思历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了反思,那么他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找出解题的新方法,并且可以巩固他的知识和发展他的解题能力”。

同一年级课题组成员每周集体备课一次,统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尤其是在统一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要统一教学方法,统一由学生自习的部分,以及统一促使学生进行反思的思考题,数学书上的所有例题,一律采用反思教学,即先让学生通过例题,然后再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以这道例题给我们什么启发?是否还有别的解法?教师在学生充分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点拨、汇总、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强化能力的形成过程。

在集体备课时要加强信息交流,交流指导学生自习的方法,交流学生通过反思而出现的创新思维,交流良好的促进学生反思的思考题,交流通过反思教学取得的新成果,不过也要交流在培养学生反思习惯中遇到的挫折或困惑。总之在交流中要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学习反思特征是它的探究性,在数学学习活动探究其中的问题和答案,不断学习策略,建构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挖掘学生的探究力。

(三) 、教学应用阶段,课堂中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反思意识的培养

认真组织教学,在课堂中要不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要初中数学教学中,书上的例题大都是只提供一种解法,而事实上有许多例题的解题思路是不唯一的,例如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E 、F分别是AO , CO的中点,试说明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数学学习反思机制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此题就有多种解法。就可以组织学生先自习例题,然后进行反思,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解题?”还可以怎样解题?在学生充分反思的前提下,进行评析、交流、归纳,从而提供学生一题多解的解题技能 ,就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反思的勇气,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教材

和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四、 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我们在实践中探究数学教学反思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2、党的教育改革思想及方针路线

进入改革以来,我们的素质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改革思想等都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

3、吸收众家理论之长,吸收优秀精华

众多教育大家的思想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成果,我们可以针对现实情况,学习吸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理论指导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目标,通过调查问卷或谈话交流等,研究总结当前存在的问题,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行动研究法:在实践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等途径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不断修改和完善个人课题实施方案。

4、个案分析法。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践中个案分析、检测,将

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

六、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2008.10------2008.11)

学习有关理论,制订研究计划,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2、 研究实施阶段(2008.12-----2009.8)

(1)在课堂上进行题后反思方法的指导

(2)引导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3)提高学生对反思的认识

3、 总结阶段(2009.9-----2009.11)

通过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便更好地进行课堂模式探索,形成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是以在校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八、收获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在数学学习活动探究中,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智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在探讨过程中,我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学习,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培养了我细心观察、经常反思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我的教科研能力,这对于我以后的教学

是一个有益的促进。

总之,我很庆幸自己能有幸参加这次课题探讨,它带给了我更多的精神财富!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见识悟解都还有一定的局限等原因,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以及个人成长路途中,我会将这个好的传统继续发扬,并继续探讨我的课题。相信我前进的道路一定是宽敞明亮的!

以下八篇文章为我的主要文章!请审查!谢谢领导!

? 《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教育》

? 《教学中要使学生 “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 《数学学习反思的教学案例》

? 《把复杂数学问题简单化》

? 《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案例与反思》

? 《初中数学反思的“七要”》

? 《我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