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三年省质检语文作文质量分析

20xx年高三年省质检语文作文质量分析

作文题材料: 一年有365个日子。有的人过了365天;有的人只过1天,重复365次。

一、题意简析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是总起,交代一种事实;第二句话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与方式并列——第一类人生活丰富,有变化,求新异;第二类人生活单一,守恒,无变化。 对两类生活内容与方式不应简单的肯定或否定。 就第一类人来说,将365个日子过得每一天都不一样,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充实而精彩,是一种积极生活态度的表现;但是新异的如果只是生活的形式而不是生活的质量与心境的话,在生活之流中一味地求新求异,人也会因缺乏恒常的坚守而迷失。 就第二类人来说,将365个日子过得像一天一样,没有变化,色调单一,可能是因为缺乏对生活的积极心态、缺乏热爱与投入的情怀所致;但是换一个角度,这种重复单调的生活,或许正可以看出一个人对梦想的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韧,因为重复的只是生活的形式,而精彩的则是生活的质量与心境。

写作时的几种策略选择:

1.对两类人的生活方式或内容加以取舍 (1)肯定第一类,否定第二类,抓住“丰富与单一”的矛盾立意:生活要丰富,不要单调/生活的每一天都很新鲜/珍惜眼前生活/活在当下/生活的精彩源自热爱?? (2)否定第一类,肯定第二类,抓住“新异与恒常”的矛盾立意:不要一味求新异,应有所坚守/生活的重复中也有精彩/一生做好一件事??

2.对生活内容与方式选择在材料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看法 每一天怎么过?可以追求新异,也可以坚持单一,还可以有其他选择。

二、考场作文情况反馈

(一)考场作文标题举例 《追寻生命的无限》 《形式可如故,吾心必常新》 《用执守点燃生命》 《精彩垒成生命的高度》 《让重复为人性浮华松绑》 《改变,从心开始》 《追求生命的精彩》 《提高生命的密度》

(二)考场作文开头摘抄

1.同样是365天,有的人穷极可能,活出了不一样的365天;有的人执守如一,活出了看似相同的365次。不同的活法是否真有高下之分?

2.周国平曾说:生命的意义不在其长度,而在其密度。有的人机械重复,枯燥而沉闷;有的人鲜活多彩,充实而深刻。

3.365天,每天追求不同,自然可以体味生命百态。然而,每天过一样的生活,却能在不断重复中提升自我。

4.于自然之景色中,人们常常折服于层峦叠嶂、参差变化之美,却忽视了水滴石穿、凝神坚持之景。一如人们往往只看见生活摇曳多变之美,却忘记了执守如一之可贵。

(三)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

1.审题问题

(1)能抓住中心信息,如“过了365天”“只过1天”“重复”等,但无法从这些信息生发出内在的丰富内涵,为下文的立论提供清晰又饱满的思考准备。 (2)部分考生引述材料后,不加分析过程,直接套入一个似是而非的论题,如:“创新”“坚守”等,行文中更是完全不顾材料背景,通篇就以套入的论题为立足点写作。

2.行文论证问题

(1)论证语言口语化。如:这样乱七八糟的生活也叫做每天不同,真是笑死人了? (2)论证过程同质化。如:多变的生活让人对生活充满热情;多变的生活让人乐观积极;多变的生活让人始终精神饱满。 (3)滥用道理论据。部分考生背诵了大量的名人名言,但没有真正理解其中思想内涵,行文论证中,强行套入,给人莫名其妙之感。如:“谷川俊太郎曾说:我生命的意义,就是用剩下的时日静静的等待死亡。生命重复的意义从中可见一斑。”读完之后,

给人一种云里雾里之感。面对这样一个素质本优良的孩子,却为迎合当下写作流弊而扭曲至此,呜呼哀哉,我心伤悲。 (4)以讲故事的形式引用事例论据,从而造成论证无力,甚至问题不明。(5)论证分析过程空洞无物,以贴标签的形式将事例内容与观点强行相连,无法说服读者。

三、教学建议

1.高考冲刺阶段,教师要带领同学对各种不同材料内容的作文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各种形式作文制定最科学的审题方式,力求能完全正确地提出观点。 2.引导每个学生对自身的行文特点进行总结,要定下大致的行文论证格式。 3.引导学生对已经掌握的论按照论题内涵进行归类,强化记忆。

四、考场类文选

⑴重复昨日,挣脱旧我

目今个性自由、人生体验的呼声越来越高,更多的人们开始追问:要怎样才能把每一天过得不一样? 康德曾说:“我的人生要穷尽一切可能。”许多人误解了这句话,在对简单重复生活的恐惧中,选择了对现实的逃离。于是网络上“说走就走的旅行”备受追捧。然而真正付诸行动的人,也多未能找到自己追寻的答案。更有甚者,由此陷入游戏人生的怪圈中不可自拔。 究其本源,他们的谬误在于未能准确把握住“不一样”的真正内涵。康德所言不假。然而推衍至今,职场的束缚与生活的安稳皆不许人躲避重复的日程,去追寻以日为单位迭代的人生体验。这就意味着人无可避免要重复昨日,而为了“不一样”,我们只能挣脱旧我。 何谓“挣脱旧我”?《世说新语》中殷浩的淡然对答犹新:“我与我周旋良久,宁作我。”这便是不甘于单调生活的自我在重重外在羁锁下选择蜕变。每一日都于学识、于德行有所进益,便每一日都达成了一次成长,体验了新的人生。 曼德拉在狱中的生活无疑比你我更为枯燥,千篇一律。但在铁窗之中,他未曾停止与自我的对话,每日每夜地追问与自省,终由一个激进的暴力主义者涅磐为一个谦和的伟大领袖。 这便是重复昨日但又不同于昨日的最佳明证,也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现世中我们唯一的选择,即挣脱旧我,以新的面目迎接每一天。 然而知易行难。纵使深味了这个道理,许多人仍在与旧我苦苦缠斗,大抵是惰

性与未知的恐惧作祟。 挣脱旧我,往往等价于抓住新的机遇,在人生旅途中开辟未有过的一片天地。开源总是需要汗水甚至泪水的。于是人们将此视为畏途,留恋于已知世界的安逸。然而如弃医从文的鲁迅,弃航空工程而习哲学的维特根斯坦,他们正是克服了根植于己的惰性,才发现了新的沃土,有所成就。 至于对未知的恐惧,更是大可不必。铭记艾略特的箴言:“探索的终点将是开始时的起点。”每一天对新的可能、新的自我的探求,必将让我们带着“又是不一样的一天”的满足开启新的一天。探究未知并无坏处,何况未知本身不也正是我们所苦寻的“不一样”吗? 弘一法师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我们当认清生活的真正奥义,不拒绝重复昨日,而避免重复自己。

⑵理性对待重复与变化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然而,我们是选择固定不变的舞步,还是每天换一个花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挑的好,皆值得肯定。 为什么有的人喜爱每天不同的生活?而又为什么有的人偏好日复一日的重复?追本溯源,无论是重复还是变化。皆由内心指引。富于变化的生活能充实内心,扩展阅历,使得人生加入跌宕的元素,而貌似单调的背后,重复的生活亦能够增厚精神的河床,使得人生多一份辛勤的沉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于何时何地选择何种合适的方式,当众生幡然醒悟之际,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将会为我们洞开一扇光明的大门。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诚然,我们拥有选择生活的自由,在生活之中却屡受限制。如果这限制禁锢了自己追求梦想的脚步,使得我们的生命在日复一日的庸常中消磨殆尽,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打破枷锁,去追求丰富的人生?三毛旅行于撒哈拉,在每天都不一样的生活中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纪德苦于单调乏味的生活,在远行之后发觉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有些人的人生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他们拥有锐意进取的勇气,使得那些甘于被束缚而得过且过者自惭形秽。 可值得一提的是,选择丰富的生活并不意味着非得每天尝试新花样,有些人于重复之中亦能使得人生得以丰富。泰勒斯于每日一针一线的缝补之中体悟到人生的哲学,西西弗斯更是在每天不断推动巨石的过程中领略了生活的真谛。一如维特根斯坦所言:“我不愿在云端跳舞,我只愿贴着地面步行。”在脚踏实

地之中,将一件事情努力做到最好,亦能为人生之大厦添砖加瓦,使得心灵拔节成长。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人们在重复于变化中找不到平衡点,甚至偏出了人情理法的基准线。整天游荡不务正业者有之,不思进取机械度日者有之,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思考,成为了精神的奴隶。要避免这些人的出现,我们理应在理性方面做加法,在盲目方面做减法,把握好重复和变化的加减辩证法。在庸常中选择变化,于我们追求的生活中选择重复。以变化的思想解决问题,以重复的心态将本业精益求精,亦非大乐哉? 在重复与变化的支点上,愿我们能够理性看待,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⑶让每一天都不同

上天让每个人都平等的拥有了等价的财富——时间,但是不同的人活出了不同的价值,或是单调重复,或是各有不同,诚如三毛所言,我要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我们唯有在相同的时空中找准自己的坐标,不断进去,让每天都不同,才能让人生精彩纷呈。 也许有人认为,每天都一样的过并没有错,你看释迦牟尼佛每日在菩提树下坐禅,仍能等到灵光一现的顿悟。柏拉图听信苏格拉底,日日重复回首动作,最终成为一代哲学大师。是的,每日重复的思索,看似单调无聊,实则是对内心敬畏之情的维护,一种信仰的坚持,对于内心追求的不离不弃,不是盲目追寻表面的苟同,而是维护内心最遥远的梦想。 然而纵使每一天的重复会使你熟能生巧,但重复并非不加思考的机械化重复。人们说,超人尼采一生都在思考,难道他会一生只追问一个问题?卖油翁技艺娴熟,难道他每日也仅仅是为了应付工作而敷衍了事?中国美术中早有“无画史纵横习气”一说,纵然顾恺之阎立本技艺再超群,但是一味的描摹场景,只会遮蔽心灵,使得他们在绘画艺术上难以建立直视心灵的美的次序,只是画匠而难成画师,难以突破自我,提升境界。 因而,我们需要在百态人生中寻找突破,让美丽人生充满不尽相同的精彩。爱因斯坦和普朗克作为二十世纪杰出科学大师,却能从繁琐的科学实验中享受音乐魅力,让人生的标签不被科学事业限制。褚时健86岁还在规划人生新鲜事。纵然生活“飘风不终日,骤雨不终朝”老人仍能在对世界的好奇中,体味百态人生。 然而让每一日都不同的呼吁,并不是邯郸学步般的盲目,诚如香港媒体人梁文道所言,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反观当下,大学生一毕业便处

处跳槽,满脑风险评估,处世鸵鸟哲学。盲目的跟随时代,而守不住内心的灯塔,只会让年轻人于俗世的裹挟中,失去定见,扰乱思维,成为每日疲于奔命的机器人。为他人的想法捆绑,最后抱怨一生惨淡了无生意。 故而,人生的精彩需要我们在相同的重复中思考进去,在不同的行事中追求梦想,同样一个民族的生长需要如康德,一边仰望星空,一边坚守道德律,在世俗面前重申信仰,在时代进步中寻求突破,如此,人生方能拥有不同的质量,民族才能有独立的脊梁。

⑷重寻生活之美

晴明海日,有人看到波澜不惊的无聊,有人陶醉于潮生日落的壮阔,心境的不同,取决于观赏者是否有寻找美的主动。人生亦然。现实或许一地鸡毛,日日都如电影回放般的活于意料之中,用审美的眼光端详,或许能在最绝望的等待中,邂逅最美丽的惊喜。 如米兰昆德拉所说,若生命的每一秒钟都在机械的重复,那么我们便如耶稣被钉于十字架。然而,谁年轻的时候不曾渴望最遥远的梦想,对远方充满憧憬?之所以在岁月的淘洗中,有的人演绎出一年365种精彩,有的人沦为一年的重复,便在于后者在现实中逐渐输掉了天寒地冻路远马亡的坚持,于是,在困难面前,雄心淡忘于岁月,梦想相忘于江湖,人生沦为平庸,再无审美可言。高觉新对未来的美好蓝图便在封建礼教的淫威面前一败涂地,从此按部就班地走向傀儡的人生。 因此,为了重寻生活之美,我们首先需要的是一种从温水煮青蛙的现实中突围的勇气。毛姆笔下的查尔斯,在满地六便士的裹挟中,毅然选择了奔赴远方,绘画追梦。他逃离了厨师生活给他带来的无谓重复,他的人生在这一刻开启了转调之后的新篇章。可以看到,突围是找寻自己过去的执着,逃离是为了给审美找一个出发点。固然,没有一点追求和期待的人生,何以侈谈精彩?无独有偶,梭罗重新定义人生,在天地辽阔的地平线旁找到物我合一的真谛。张爱玲远走海外,在除却喧闹后重拾生命的华美和孤独。审美的人生,以梦想为奠基,以自我为底色。 现代人或许不能彻底与现实决裂,也不能跳脱尘世超然物外,然而,重寻生命之美,也不是不可能。我们需要的是发现之眼,宁静之心,与现实拉开一定距离,再以高蹈出尘的目光来端详,今日雨夜,谁还有一份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悠然自得,而非埋头于手机电脑逼仄的屏幕?今日书信,

谁还能舍弃即时通信的便利,品味尺素背后鸿雁长飞光不度的幽怨温情?我们一边感叹现代科技的势如破竹,却不知是我们自己拱手让出生命之美,让一年的365天如晶体堆叠般的机械,索然无味。 重寻生活之美,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皆是风光,留心生活,在某个呼吸从容的瞬间,澄澈新生便永恒降临。

 

第二篇:石家庄高三质检1作文分析

石家庄市高三质检一作文试题及例文分析

我校高三年级寒假前期末考试用的是石家庄质检一,年后开学用唐山市期末考试试卷做了一次检测。两份试卷作文试题都采用材料作文。今天高二开学第一天就赶上语文连排课,所以就要求我们学生也试着写了这两篇文章,普通班写石家庄试卷作文,两个重点班写唐山试题的作文。

石家庄试题作文如下:

在一篇介绍“相声百年”的文章中,作者提到了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的一段往事。他在排演相声《关公战秦琼》时,特地请教了京剧艺术家:关公那个代表性的亮相姿势,究竟是左手捋髯,右手背在身后,还是右手捋髯,左手背在身后?对大师的这种做法,人们无不感慨,你有何感受?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唐山试题作文如下: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知识,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理论之后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同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次考试旨在检测一轮复习的成效,所以试题侧重基础,包括作文试题,采用的是最近三年高考作文的基本形式,即新材料作文。说其新,当然是因为这类作文的要求有别于传统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这种要求吸纳了话题作文自由度高的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对开阔的写作空间,相对自由的写作形式,相对宽泛的立意角度。

但是,既然属于材料作文,它与传统的材料作文本质意义还是相同的,比如,无论所给材料是某种社会想象,某位名人的轶事,还是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材料本身只是在列举一种现象,交代某种情况。比如无论是20xx年的“乌鸦抓小羊”、20xx年的漫画《出事了吧》、20xx年汶川地震,还是候宝林先生学艺、青蛙与哲学教授的对话,都能够体现这一特点。事实上也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考生绝对不能仅仅从字面上抓一两个词汇就认为是抓住了某个角度。所谓可以选择某个侧面、角度是以整个材料的中心意思为基础的,所以审题过程中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准确分析材料的整体含义。在此基础上才可谈得到准确立意。比如候宝林先生的例子,材料只是列举出侯先生向京剧艺术家讨教,那么,他为什么讨教?显然是为了准确表演,准确表演又是为什么?是为了追求艺术的卓越境界,那么,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反映出什么问题?反应侯先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说到底,这则材料在谈态度问题,而一丝不苟、严谨、注重细节、追求卓越只是态度的表现形式。明确了这一点,作文立意也就不难把握。

唐山试题的审题难度明显要超过石家庄试题,这则材料的主题思想比较难把握,首先涉及到的情节多,对话多,“人物”多,环节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哲学家:

A 语言:

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同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当然!井底之蛙!

B 神态举止:

瞄了青蛙一眼 哑口无言

从教授的语言来看,“任何”、“都”、“必须”几个词反映出其认识表达的绝对化,从其神态举止来看,对青蛙有着很强的蔑视态度。共同点在于教授的盲目自信。其哑口无言也是对困准在认识、思想上准备不足的表现,同样属于盲目自信。 青蛙:

A 语言:

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

B 神态心理:听得不耐烦 反击

从中可以看出青蛙也颇为自信,不畏惧权威,敢于反驳,因为他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且不管这位青蛙先生是否真的生活在水水井中)

其他动物:

语言: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其他动物明显是站在青蛙这一边,因为他们从青蛙所举的实例中认识到了问题,同时对教授对待青蛙的轻视态度大为不满。

以上是分述,站在整体的角度来看,从深层次分析,教授的理论与青蛙的实践产生了分歧和矛盾,因而产生了争论,理论不堪一击。事实胜于雄辩,实际战胜理论。因此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提炼出“要全面的看问题”,“理论要同实践相结合”,“事实胜于雄辩”等观点。从双方态度的角度来看,可提炼“要尊重事实”“看到别人的长处,尊重他人的意见”等观点。

从哲学教授的角度思考,可以有如下立意:“理论不能脱离实践而存在”、“要看到别人的长处”、“看待事物不能绝对化”等。

从青蛙的角度立意,可以有如下观点:“事物存在特殊性”、“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质疑”

从其他动物角度立意可以有“尊重真理”等观点。

其他问题如石家庄命题有不严谨之处,唐山试题材料表述不精练,审题难度大,学生难以准确把握,难出精品等问题。不在本文探讨之列,不再一一展开。 石家庄试题作文例文点评:

不可差之毫厘

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在排演《关公战秦琼》时,为了一个手势的细节而特地请教京剧艺术家。他对待艺术的严谨态度令我们肃然起敬,也许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就在于他抓住了这不可差之毫厘的细节,避免了普通人可能谬以千里的差错。

从艺术方面来讲,如今的演艺界、文艺圈恰恰缺少这种精神,伊能静的“羽扇纶巾”,刘德华的“刽子手”都唱出了白字,而在一首歌的多人经手才出炉的过程中,竟没有一个人肯翻一下字典来指正,以至于在传唱的过程中,像毒气一样

扩散开来的白字在不明就里的头脑中变得根深蒂固。在某些大制作的影片中也频频出现邻人啼笑皆非的低级错误看似不值一提的毫厘之差,却像热带雨林扇动翅膀的蝴蝶一样,掀起了热带风暴,误导了成千上万的观众。现代的艺术家们,的确应该在这不可差的毫厘上锱铢必较一番,以免黯淡了艺术的光环。

“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后,“神舟七号”首次搭载着我们的航天员实现了太空漫步,这关键的几部凝结着数千数万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程序,每一个零件,每一分钟的飞行,轨道的制动,落地点的选择都不能有任何差错,否则将会产生不可控制的局面。科学更是一个处处要求严谨的领域,有时成与败的天壤之别就在于那不可差的毫厘之间。

多少年过去了,华丽的泰坦尼克号那撞击冰山的轰隆声,上千人绝望的哀号声犹在耳畔,而酿成这一餐具的重要原因竟是某船员离船时一时疏忽忘记留下一把钥匙,而这把钥匙偏偏就是开启观测冰山的望远镜的箱子的钥匙,它没有打开重要的箱子,却打开了地狱之门。思想上的松懈态度,工作中的微忽失误断送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人的成名与否,往往就在那反复雕琢的两句诗上,一两个字的差异或许就决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决定了他的诗句是流产千古还是深埋泥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绝美的诗让后人永远记住了林逋,字词的毫厘之差,会使意境相去甚远。精益求精,关注细节,造就了不朽。

那不可差的毫厘,是你制胜的法宝,而毫厘乃是细节。

(评分:内容15 表达16 发展等级16 总分15+16+16=47分) 严谨态度铸就成功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各行各业都有精英。这些精英都有共同的特点:严谨和一丝不苟。就像相声大师侯宝林,他对待艺术的这种细心认真的态度,使他无愧“大师”称号。

一个人要想进步,要想在这个激烈竞争的世界中占有优势,就必须具备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因为这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成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前途。

一代文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可以说是治学严谨的典范。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他从未因自己特殊的身份而在教学方面有所懈怠,他总是潜心研究各个领域的学问,《牛棚杂记》是他比较得意的作品,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修改了多少次,纠正了多少回,大到整句整篇,小到一词一句。《古文观止》这部书季羡林也曾经批注了无数遍,为了力求完美,每次都会比上一次认真细致。

我们对大师充满了无限的敬仰,但他们超越于我们的往往就是他们追求精致的境界,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我们在钦敬赞美之余,需要做的应该是见贤思齐,使其高贵品质为我所用,这才更有现实意义。

令人倍感痛心的是,在当今这个浮躁且急功近利的时代,钻研精神,谨慎态度似乎不再是社会的主流,而哗众取宠,捞取名利,备受青睐。科学领域的论文抄袭、欺骗已经完全背离了科学发展的精神,科学被嘲弄,技术被玩耍。时下愈演愈烈的肥皂剧风潮已成为对艺术的无情亵渎。

我们唯有采取大师们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来洗涤我们内心世界的污垢,才能使这个社会真正得以进步,社会真正得以和谐。“嫦娥”何以飞天?“神舟”何以漫游?太空行走何以完美?北京奥运何以完美?这是我们无数具有追求卓越、严谨负责、一丝不苟态度的科学家、艺术家、普通工作者通力

协作的结果。

在历史的发展的浪潮中,一个人要想名垂青史,一个民族要想求得生存,一个国家要想发展,不需要在启程的航船上带着太多行李,只需一颗严谨的心,一种敬畏的态度,成功必定在不远处“等着我”。

(评分:内容16 表达15 发展等级15 总分16+15+15=46) 唐山试题作文例文点评:(此为高二学生作文)

“凡是”中有“但是”

哲学教授说:“凡是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建起。”青蛙却说:“但是打井不是应该从顶层开始吗?”简单的一问一答,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对待身边的事物,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当你讲到“凡是”的时候,最好想一想“但是”。如此才可以不搞绝对化、一刀切。

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人类历史上无疑属于闪光的一笔。但在当时有很多人对他冷嘲热讽。作为反驳的方式,哥伦布提出有人能否把鸡蛋竖直立在桌子上,很多人不假思索就加以否认。但哥伦布把鸡蛋的一段敲出一个小洞,轻而易举完成了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事。他的这一举动告诉我们:别急着下绝对化的结论结论,那其中可能存在特例。破了一个小洞的鸡蛋就是特例,而特例就战胜了绝对化。

亚里士多德曾经不容置疑地说:“凡是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个结论看似理所当然,但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的实验证明它是一个谬误。看来我们这位可爱的高傲的哲学教授再重复亚里士多德的思维误区。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都存在着许多这种看似不容置疑式的误区,思维中、认识上绝对化阻碍了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所谓真理转眼成谬误的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说,当我们想说“凡是”的时候,要先敲敲脑袋,思考一下是否存在“但是”的可能性。否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笑话会重现。

皇帝赤裸裸地行走在大街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大声说:“皇帝的新装真美呀!”唯有一个稚嫩的声音道破天机:“他并没有穿衣服啊!”正是这句纯真的话才是人们恍然大悟:“凡是所有不诚实的人都看不见这美丽的衣服”这句谎言只是骗子的手段。拉大旗作虎皮式的扯出一句“凡是如何如何”是树立不起自己的权威的,它不过是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呻吟。对待事物绝对化的认知方式只会让我们制造笑话,遭人讥讽。

太多太多的“但是”在不断的击碎“凡是”的谎言,历史和科学无数次证实“凡是”的荒谬。莫为浮云遮望眼,在我们个人的奋斗路程上,不断的追问是否存在“但是”可以让我们不断走向成熟,敢于探索未知领域,创造超人成就。我们的国家民族避免再次出现“凡是”的误区会如大鹏展翅,勇敢地自由地翱翔于无垠的天际。

(评分:内容16 语言17 发展等级16 总分16+17+16=49分) 精彩开头示例:

让自己的思想飞翔

井底之蛙没有一味听信哲学教授的观点,也没有在意教授蔑视的目光,它勇敢地表达出而来自己的思想,敢于让自己的思想自由飞翔。

小狗不要因为大狗在面前就不敢汪汪,井底之蛙不要因为哲学教授的权威就放弃思考。那么,我们如果有自己的思想,就为其插上一对翅膀,让它自由飞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