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数学作业写评语

给数学作业写评语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说的真不错。在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充当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积极地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是让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数学作业的批改作为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能在批改后的作业中让学生接收到有益自己身心发展的信息,利于帮助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等级制,但我逐渐发现等第中的“优”仅仅反映学生的作业答案是全对的,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那么,如何进一步改革批阅学生的数学作业呢?可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肯定成绩,给孩子一碗滋补心灵的鸡汤。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从儿童来校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身上所有的东西。”是的,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的肯定,希望别人的赞扬,小学生更是这样。平时一贯的只是用“优”

来肯定学生的成绩,久而久之,也就觉得乏味,觉得没有了在别人面前炫耀的价值,那么“优”也就失去了它对学生表扬激励的作用。这时候,评语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哇噻!!你真棒!!!,老师发现你每次作业都是“优+”’;还可以加上各种评语展开竟赛.如“你的作业是全班最好的,我浏览你的作业简直是在欣赏一件精美的艺术作品。”“你的作业是全班进步最大的!要继续加油啊!”学生看了,我准保他偷乐一整天,还要拿回家里在家长面前炫耀。学生充满了兴趣,然而又会对下一次的评语十分的期待“今天老师会不会再表扬我呢?又会说什么呢?”,于是下一次的作业一定更加的努力认真。 在“一题多解”的数学扩展性问题中,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从而从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你真厉害!竟然用了别人想不到的方法!!”如解答“李师傅每天做一批零件,要5天完成,张师傅做这批零件只要 4 天,如果张师傅每天做 480 个零件,求张师傅每天比李师傅多做多少个零件?”

一般解法,先求出李师傅每天做的个数( 480 × 4 ÷ 5 ), 再求出张师傅每天比李师傅多做的个数: 480 - 480 × 4 ÷ 5=96 (个)。

有一个学生这样解答:因为张师傅和李师傅做的零件总数相等, 假设张师傅做 5 天,则比李师傅多做 480 个,平均每天多做 480 ÷ 5 = 96 (个)。对这一位学生的解法,我即在题边加上批语:“解

法巧妙!”,这住学生看了之后非常高兴,课后还把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总结出来给我看。用这个评语加上口头上的鼓励,可以使很多学生养成喜欢动脑,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并且每逢题目能多解的,没要求时也会用多种方法。

正确引导,给孩子一块擦掉败笔的橡皮。有的学生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 老师可在错误的地方做上某种提示符号,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也可用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自查,写上“再想想”、“运算顺序对吗”、“读读法则再做”等。“你后悔吗?认真一点就满分了!”“我们班的同学都说:不喜欢粗心大意的同学!” “数量关系式怎样?你不会忘记吧?”、“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好吗?” 这样的评语往往能让学生在失败中看到希望,在失落时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暖暖的关怀。战胜困难的勇气也就大增,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

数学作业批改中恰当地使用评语,能改变单一的百分制或等级制量分方法的呆板与片面。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作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让学生的素质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二篇:如何在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

如何在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

石嘴山市锦林小学 樊月珍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是的,只要是来自于老师的,哪怕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则善意的批评,学生阅读后,激起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因,获得的是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教师要让评语走上学生的数学作业本,让教师的话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获得一种自我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批改数学作业的机会和学生沟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适当地写下简洁、灵活、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的评语,以激发学生情感,开拓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而利用评

语能弥补这些不足。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存在的优缺点,同时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指导方法,激发兴趣,强化动机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思考的路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 “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了劳动。” “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错或对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成功和失败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特别让学生从容的对待失败,树立必胜的信心,明确“失败乃成功之母”。

二、积极引导,拓宽思路,自主创新

评语,不仅要反映学生解题的正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而且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积极引导,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独特见解的学生。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应用;使他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实验。

三、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不仅判断正误、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算理过程要严格把关。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的加以改正。例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简便方法!”等。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

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再细心一些,准行!”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志治学态度。

学生作业做得又对又好,除了打上“优☆”外,还加上各种评语展开竞赛。如“你好棒!”“太妙了!”对字写的好,作业正确率高,解题最有创意的学生,打上“best!”(最好的、最佳的)对于这些陌生而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得使其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了顺势迁移。当然,写评语时要本身要简洁、明了、自然、亲切、实事求是,充满希望、富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可以弥补“√”“×”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评估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评估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