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摘记卡

教师读书摘记卡

教师读书摘记卡

教师读书摘记卡

教师读书摘记卡

教师读书摘记卡

姓名:刘杰文 所教年级: 五年级

教师读书摘记卡

教师读书摘记卡

教师读书摘记卡

教师读书摘记卡

教师读书摘记卡

教师读书摘记卡

教师读书摘记卡

教师读书摘记卡

教师读书摘记卡

教育者应有“理想与信念” ——读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我相信,在每一个欲有作为的教育工作者心中,总深藏着一幅蓝

图,并且希冀能在现实工作中寻找到最适当的切入口,实现教育理想,完成毕生的心愿。于是往往在思索、探究。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的教育随笔《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作者十年来理性的思索、诗性的探究的结果,它告诉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有“理想与信念”。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本富有“诗性”色彩的教育随笔。从全书的标题来看,我们就能看出许多诗意,如《与经典为友》、《教育的灵魂》、《真诚的言说》等。是一本泛着人文关怀意味、现实关怀的随笔,处处体现着对美的追求和趋从,以美的言辞言述心中之语,堪为诗情。在其自序《直抵内心的言说》中写道:“得其真味的也许就在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是的,作者俨然一位世外高人,在达到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地之处,静静地让内心的那些抒语直淌出来,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快餐文化品,是十年成就六十篇的劳思苦虑的精华。这便是他所说的:“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漫不经心,亲切自然。”以温情与与所有希冀为教育这块净土做一点事情的人交流,以纤细陈述个己对教育领地的看法,以耐人寻味让人读后深感愉悦。这应当是作者怀着一种诗意之美言论的效果吧。

书中涉及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大至教育的真义、价值,教育与社会、与生活,小至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往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一片落叶知晓秋天。在其广泛的题材中,也许可以大概归纳为作者这样一些思索及探究:

第一,把教育作为一种理想而奋斗为之之事,于是作者以十分亲切的“关怀”来思索现实及未来的教育境况。《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一文中有一段十分优美的话,且引共赏:

大自然的奇妙景观,不仅给人们以美的陶冶,也给予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即使是普普通通的一片树叶,平平淡淡的一方晴

空,一场罕见的瑞雪,一次壮观的海潮,

都能给予我们以绵密的哲学理趣、迷人的

艺术灵光。让孩子们领略到大自然的

无限风光,领略到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

并由此产生惊异感,从而增进人与自然

之间的亲和与交融,这是完美教育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与其说这是教育理论,不如说是精美散文,其间泛着点滴美的艺术灵光。它不是说教式的讲理、贯彻,难得可贵的是作者超越了作为一名教育家的位置,简直成了禅悟万物的圣者。一壶酒,一曲歌,语数片,目送秋波,思随千里。在这种既能引起人们重视、反省的主题中又渲染着作者无限的情感因素,读之为雅文,思之为至理,妙哉。

也有非常直接的言述,点到要害,意至即收,如《审视教育目标》中说:“如果一定要说什么素质最为重要,那我只能说这样的素质:批判性的思考力,创新的能力,开拓新生活的能力,选择与合作的能力。”仿佛是作者随口而出,却又无不至理全面,显然又非随意而作。“随”者,不过为日常思想的灵光在某一片刻出现,收集而成就一片光芒罢已。

作者的教育理想显然是十分完美的,在他的思想内,希冀建构一种和谐、有效、成功的教育理论,以至用于现实教育,并且坚持自己的这一信念。《闲适》中有一句这样的话:“理性的顿悟,灵性的升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野的敞亮,叶需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轻松的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中一展风采。”看是随思而下的文字,其实这正是作者在以什么心态施展教育的露绽。于此我姑且为其起一名:闲适教育。我是这样理解其意图的:与其费心机地试图通过怎样的形式来更好教育,不如用‘心’来教育,以‘情’教育,闲适而处之,不仅教育者如是,受教育者亦然,有老子的‘无为而为之’的态度。当然,这不是作者思想的全部,要开展好的教育,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技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花俏,情感为主导。这自然引出其教育的思想第二点:现实问题是严峻的问题,如何改善以求完美是正在探索的问题。

《与经典为友》中写道:“现在,人们动辄就用‘根本变革’、‘全新的理念’、‘截然不同’来描述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或举措,这多少有些夸大其词, 不切实际,甚至是耸人听闻?”接着又说:“现在,

人们普遍迷信所谓的‘新’——‘新理论’、‘新概念’、

‘新方法’、‘新模式’、‘新技术’,于是对于‘新’

的鼓噪充斥于我们的空间。我并不拒斥‘新’,但问题是,

如果穿新鞋,走老路,如果‘新’没有旧的根茎,缺乏对历

史的接续。所谓的‘新’,恐怕只是障眼的烟云,而非货

真价实的创新。”诚然,教育的本质是不可能改变的:教

之育之,使之成才。然而赶时髦似的教育界在这点上令人

失望,教育领导者拿受教育者作试验品,在手术刀下东切西割

到头来总结出一句:此教育理论有待探究或此教育经验值推广,却不惜牺牲一代青少年的教育成才。如此代价可不小!另一面,在教育理论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极短时间内有时推出几套教育方案,婆说婆有理,没个准,跟随者像无头苍蝇不知所向。实际上很多问题的病根在于缺乏深入的考察,过于果断定论,缺乏全面思考,有时某些小片成功的范例在大片上行不通

再如《负担过重何以导致肤浅》一文中写道:“负担过重有可能使学生从小就养成急功近利、眼光短浅的毛病,而不利于学生理智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不倦的探究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批判的精神、怀疑的精神的培养,不利于不唯书、不唯上、不轻信、不盲从的独立人格的形成。”这是教育上一直存在的问题,并且愈演愈激烈。现在多数独生子女生活在物质条件比较好的家庭里,大人以大人的目光强迫孩子做远超出其承受能力的事情,最明显的例子是,在本来就竞争激烈、压力大的重点学校就读的学生,回到家还必须接受长时间的家庭辅导。很多时候这样培养出来的更是考试人才而非知识人才。他们的好奇心被压制了,批判精神被压制了,甚至在人格上也独立不起来。有时想起贫穷年代放学之后便与山水相伴、与群伴同处的孩子们,不知如今的孩子是幸运还是不幸。

在具体问题上,作者用灵敏的目光看到一些问题。如《由<</FONT>聪明的麻烦>想到的》提到这样的现象:“受到过多的表扬的学生,会有一种‘表扬依赖症’,会渐渐在表扬声中丧失自主的意识和能力,被表扬牵着鼻子走。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有形和无形的控制中,对于表扬的依赖,实质上是生活在他人无形的控制中。”总的来说,现代教育的弊端在作者眼中、心里久久地注意着,思考着,总希望能找到一种唤起所有目光的声音,这声音有时是低沉的,有时又是激昂的,真正的教育良知的呼唤。

正因为现实不是一个完美的整体,作者才希望找到“完美的教育”方式,“完整地理解学习”,才“更多地关注农村教育”,关心弱势群体,“让公正的观念深入人心”,“反思道德教育”,从中悟出“情感教育之所以必要”??作者的思路清如石上泉,既看到眼前的残缺,更憧憬自己理念中的灵光发挥作用,将现实变成一个自己想要的,合理的,温适的教育现实。不可否认,作者是带着翱翔的翅膀来完成这些文字的,心灵情感的翅膀。他希冀飞到每一个角落,用他充满诗意,充满温情,充满期待的个体感召万物,并祝愿万物普照灵光,得到公平的、合理的、良好的教育待遇。这也许正是作者最真诚的理想吧。

“思想家不是时代进步的动力,也不是时代进步的征兆,他们是时代进步的代言人。”这是西方思想家柏林说的名言。说《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凝固着这个时代关于教育的思想不过分。希望这个“理想”的实现不会太久。

 

第二篇:读书摘录卡

读书摘录卡

班级:( ) 姓名:( )

你喜欢哪一本书或哪一篇课文?

它的作者是: 让你感动的句或段落是: 让你感动的原因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