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改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课改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已经经过了三年的探索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都在努力理解、践行和倡导教育的新理念,努力达到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对于我们学校来说,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改实践出现很多困惑和问题,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地实践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结合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过程。我们做了些深入的探讨总结了一些想法。

一,课程选择与开设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内容,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一第一学期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教材为广东省教育出版社的,第二学期开设了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喜好的考试的要求我们选修了《多媒体技术应用》,另外我们也自主开发了校本课程《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学生兴趣较高,很好的扩展了视野。相对来说我们西北地区的学生,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粤教版的教材对他们而言,是难度较大的,例如,最基础的office,我们的学生有的连软件都没有见过,而教材直接就开始作品的开发设计,这个梯度是较大的,学生接受的比较吃力,所以我们必须给学生打基础,再去达到创作的这个高度。同样对于选修的FLASH和PHOTOSHOP软件,就更加的明显了。

二,关于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及应考

关于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我们从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和上机实践,加强考试软件的练习以及题型和考试时间的把握。学生在逐步适应,我们也熟练地掌握了深圳卓凡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软件。在考试题方

面我们也发现,学业水平测试的难度,特别是选修模块,第一年的难度是较大的,其后的两年在考试难度上做了一些调整,这样我们也感觉稍微好一点,教学的压力小了许多。

三,对于今后教学的思考

总结这三年的经验,有了这样一些想法,总结如下,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1、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信息技术新教材的实施,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改变陈旧的备课观念、方式和方法。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备课标、备教材、备目标、备学生、备教材、备学法、备过程、备教学反思。备课时教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进行认真解读,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放手去改组教材、拓展教材、超越教材。倡导在个人钻研基础上的集体备课,人人参与,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备课方式从单纯的课前备转化为课前备、课中备、课后备三个环节。课前备要围绕三维目标,关注学生差异,预见动态课堂;课中备课要注重教学艺术,提高课堂驾驭能力;课后备课要注重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有新的思考,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勇于探索、敢于超越。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信息素养的学生。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评价的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让大家摆脱了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师们一方面重新理解并运用讲授法、演练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努力尝试自主学习、主题活动等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可根据本学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版教材,成为对新课程的有益补充,更增加了技术和方法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可采用辩论和比赛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增强。另外开展一些竞赛活动例如Photoshop图片处理比赛、PPT幻灯片制作等。其结果完全能以作品形式进行存放。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前演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这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拓展了他与同学和老师交往的渠道。

3、选修课遇挑战

选修课开设的初衷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在理想状态下,选课的多是对该课有浓厚兴趣并愿意对该领域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开课教师应该对这方面有同样的兴趣并对该课有较多的研究,因此,选修课应是个性色彩突出的课堂,同时,与必修课相比,选修课的形式应该更加活泼。信息技术选修课的开设需要付出极大的关注和热情。

3、进一步开展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只靠专家讲授,理念是难以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观念的,更无法落实到行动中。培训活动要关注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典型案例,引导教师主动、平等地参与讨论,让教师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自主构建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课程的发展在教师,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教研。积极开展和参与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集体备课、赛课、课堂教学观摩、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等。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历史相对较短,在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将继续努力,不断的更新和打补丁努力使我们的学生提高信息素养,适应未来的信息社会。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课改总结

通过认真学习《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后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根据这段时间的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 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信息技术新教材的实施,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改变陈旧的备课观念、方式和方法。

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备课标、备教材、备目标、备学生、备教材、备学法、备过程、备教学反思。备课时教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进行认真解读,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放手去改组教材、拓展教材、超越教材。倡导在个人钻研基础上的集体备课,人人参与,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备课方式从单纯的课前备转化为课前备、课中备、课后备三个环节。课前备要围绕三维目标,关注学生差异,预见动态课堂;课中备要注重教学艺术,提高课堂驾驭能力;课后备要注重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备课时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教师促进自我发展的途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有新的思考,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勇于探索、敢于超越。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信息素养的学生。

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

(1)创设情景,吸引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理解信息技术,同时把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体现信息技术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倡导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适当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3、尝试“做中学”(目前中、法合作的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做中学”的基本流程是“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分组讨论→调查和研究→得到并介绍自己的成果→结论→学生能力评定”,它与课改的思想观念是不谋而同的,其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优秀的考试成绩,而是学会如何应付未来的挑战。

新的课程标准更强调促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在这里,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就是一体化事件。教师与学生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与教学实现了整合,课程成了一系列的教学事件,而教学则成了课程的生成过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师即课程。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角色的转型。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这一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信息技术课程要跳出技术培训的束缚,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审视其技术教育本质。具体教学中,需要教师适当对技术应用方法和思想进行渗透,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乃至学会生活,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公民。

作为一名新课改时期的教师,只有勇敢面对,不能逃避,只有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教学课堂,才能是真正贯彻执行。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一起获得新生。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新课标的学习不仅只是一两次的大规模的学习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领会,并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继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深入理解其先进理念及精神实质。同时,它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前所未有、施展才华的发展空间。因为我们在新课程上看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希望,我们比任何一个学科教师更加珍惜课改的良机。因此,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抓紧机遇,知难而上,为国家的基础教育贡献应有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