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上海课改学习总结

“取经”上海

金沙县禹谟中学 曾宪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上海市委统战部、民进上海市委为贯彻落实民进中央“同心·彩虹”精神,进一步支持和促进西部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提供经费支持的前提下,我与金沙、黔西南、黔东南的四十多名校长,有幸参加了“第一期贵州省毕节试验区西部教师培训班”,通过学习,使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不少知识,现就此次学习谈几点学习认识:

一、关于德育目标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一切学生的成长。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过传忠校长为我们作了《把爱洒向孩子心灵》的讲座。我深深感受到,目前学生情感荒漠化,性格变得怪异、自私、偏执,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抓好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改变并克服目前学生情感的荒漠化,就不能把德育活动与功利性目的连在一起,要抓住“真善美”这一核心,渗透艺术鉴赏到各学科各领域去,培养学生审美和审丑的能力,要按照美的规律,塑造感性东西,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二、关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是一间学校的生命线,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法,一直是学校研究的问题,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张人利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后茶馆”式教学-----一个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

源于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1、荣誉称号与敏感指标:没早晚自习,每天锻炼一小时等;2、“两多、两少、一改善”:多锻炼、多睡觉,少作业、少补课,师生关系改善;3、学生学业成绩;4、提高学生学业技能的空间,教师讲得多,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不注意学生的价值取向,有盲目性,表现茫然,教师对第一次教学中学生的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所以只有大量的练习和补课之外就没有其它办法。后“茶馆式”教学挑战教学弊端,就是在书中学,学中学,教学方法要灵活,不确定“读”“练”“议”“讲”“做”的时间,不拘泥于“读”。作为教师,教什么,重什么,学生学什么?教是为了不教,不学是为了学,不要教学生会了的东西,要教学生不会的东西。

“后茶馆”式教学固然好,要真正运用于我校实践,我想还需要一段时间,不管是“洋思经验”、杜廊口教学模式、育才段力佩模式如何好,都必须与我校具体情况相结合。任何生搬硬套的做法都是不足为取的,当前,我校“一三五”导学模式已经实行几年,也取得不错的效果,我们在借鉴别人的同时,要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模式。

三、关于校长管理

该做一个什么样的校长?作为管理者,是做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保姆式校长,还是做一个“让规章制度管理学校”的经理型校长,还是一个“不教而教、不管而管”的领袖型校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东方先生为我们给出了答案:校长角色的转型:从“学

校保姆”到“学校领袖”。作为一个管理者,管理就是管的有道理,就是送权给别人,让别人承担起责任,管理不是压制而是解放。保姆式校长满足于现状,很少考虑将来,缺乏应变计划,采取人治加制度治,偏于人治,在权力运用中过度管理,支配别人,让别人感觉渺小,行为缺乏变通,常常去插手一些小事,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而领袖型更强调未来,采用制度治加文化治,授权赋能,将权力向外扩散,力量来自于自愿和个人的感召力或号召力,做部下不能做的事,平易近人,具有亲和力。新生代教师是什么:他们是从知识的搬运工到知识的建构者,是从“不懂装懂”者到“懂装不懂”者,从“教者”到“学者”;新生代学生是什么?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是发展的人,是独立的个体,有差异,发展不定型。新生代师生要求我们:不能做“保姆型”校长只能做“领袖型”校长。从“学校保姆”到“学校领袖”的关键,是要做一个既感性又理性的校长:感性校长要体悟到角色的要求,要让管理者用心感受,充满换位思考,要用情,让管理者插上感情的翅膀,制度有情,运行无情,具体对待,以人为本。理性的校长,要学会反思和创新,破除定势思维,打破“囚徒困境”、走出“跳蚤人生”思维;把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做一个专家型校长。 我认为,作为管理者,不能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而是要他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校长应该管不容易管的而不是管容易管的,上海市民办进华中学作为一间名校,他们的办学理念就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提倡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德育工作强调日常养成教育,多元德育评价,课程体系构建以基础课程打造品牌,拓展课程特色发

展,抓教学科研,促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校本研修,传帮互助,内外联动提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学生。

四、关于培训实践

影子培训,我被安排到上海市闸北区新中初级中学学习,新中初级中学是一间公办学校,共四个年级(上海市初中是四年),700多人,教职工70多名,其中一线教师50名,学校占地27亩。在为期三天的影子培训期间,跟校长陶志成先生结下深厚的友谊。我们观看了校本剧《一百条裙子》,小演员们表演精彩,通过故事表现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敢于认错,使师生接受思想洗礼,通过参加他们的第二课堂数学教学周,看到了他们组织活动的程序性,一切有条不紊,预见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做好应对,通过听评课,看到了他们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治学的严谨性,参与大课间活动,看到他们良好的学习风貌,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三天虽短,接触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作。

在上海学习期间,我们还参观考察了钱学森图书馆,民办进华中学常熟素质教育基地,普陀区文化点,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地方,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感受到上海作为历史名城和东方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

五、反思

1、学校管理的高效性、系统性,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作具体分工,各行其事。

2、办学资源的差距之大。上海市师生比为1:10,而我们学校实

际是1:21,他们最大班额36人,我们最大班额78人,师资上我们就相差甚远,硬件设施上,差距就更大了。但是,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人家是发达地区,我们不能抱怨,我们只有在客观事实面前,把事情做得不是最好而是更好,不比硬件比软件!

3、在教学研讨中,他们治学的严谨,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为了一个教学中的小问题,他们会认真去研讨,去预见可能出现的一切新问题,做到胸有成竹。我们的公开课、示范课,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第二篇:数学课改学习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 ” 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 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 自身近年来参与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作以下总结。

一 、数学课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总目标。因此,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 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 学会“做 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等。

二 、新教材不是以 例题、习题形式, 而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安排的。 提供了大量的观察、 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如:“实践活动”、“数学小探究”、“做一做” 等栏目。 加强了学生生活、 社会生活的联系,在题材上引入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等内容,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 、数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 习数学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 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 、 数学课程在评价体系上,注重激励、 关注过程。这样的评价体系应做到评价目标多维性,评价主体多元性, 评价方法多样性,评价结果激励性。

五 、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在课改这一大环境下启用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构筑新课堂。力 求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呢?主要是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提出 的,教师不代劳。教师在课堂中要抓准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 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做、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数学学习生活化。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生 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 服务。

二、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

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20xx年x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