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体会心得

学习心得体会 12月x日下午我参加了济南市高一数学“新授课下的思维暴露”主题教研活动,参加活动之前对于“思维暴露”这个问题比较迷惑。参加活动之后才知道这是济南教研室组织的围绕数学思维话题开展的系列活动。这次活动先出示一节高一的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课例,三位专家围绕着新授课下教材、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如何暴露三个话题进行报告。最后济南市教研员安学保老师做了“数学灵魂=数学思维”的报告。报告中,安老师从数学教师为什么要重视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什么和数学思维如何暴露三个角度对老师们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安老师特别指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在数学的工具品格和文化品格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这样数学教师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从事数学教学。专家的报告比较深奥,下面我结合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和学习谈一下几点收获。

1、数学知识生活化。

记得尝试教学法创始人邱学华老师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大意是有位老师向他抱怨有位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学习存在困难,邱老师就找这位学生让他帮老师买东西,创设了买东西的情境来学习加减法知识,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学会了这个知识。在讲座的过程中教研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数学学习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和有趣味的事情,为什么教师教的很费劲,学生学得很痛苦?厌恶学数学?是不是教师教的有问题?结合咱们学校提出的三有四段教学模式,我感觉教师要想使数学的学习有价值、有趣味、有品位,必须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创设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生活情境,在这个大情境下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知识,并用学会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将数学生活化就会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有品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自然就会体会到数学的用处,也会获得许多乐趣。

2、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些文字我们都比较熟悉,可是我们在每次考试完进行试卷分析时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个题目注重与生活相联系,考察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生出错较多”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其实每个知识点都应该分三部分进行教学,那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而我们往往重视了前两个,对于怎么用这里下的功夫不到,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弱。联想到刚开学时我讲的一节公开课“绝对值”,讲完后张校到办公室问我“为什么学习绝对值?学习绝对值有什么用?”当时我自己被问的一头雾水,解释的也语无伦次,当时因为急着上课,有一种落荒而逃的感觉。其实这说明我在课上就没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这个问题。其实生活中有好多用到绝对值相加的例子,比如出租车行程问题,向东走1千米记作+1千米,向西走2千米记作-2千米,出租车走了-2,+4,-5,+6,那么出租车一共走了多少千米?这个问题需要将绝对值相加。这样两个问题应该是我在授课之前先自己问自己的问题。老师们在上课前也要多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

这个知识?学习这个知识有什么用?”这样在备课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而在上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在练习检测的环节多渗透一些和生活紧密相连的题目,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看起来这两条和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好像联系不是很紧密,但是仔细分析,当我们的数学教学都注重联系生活,使学生在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学完知识之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就会使用数学思维来解决这样的类似问题。

3、教师要做好数学家和学生思维之间的桥梁作用。

教材都是许多专家精心研究的成果,体现了数学家的思维,我们作为教师要精心备课,理解数学家的思维,通过上课将数学家的思维传递给学生。在这里教研员提到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好多教师迷信导学案,到处寻找导学案,用导学案的素材替换教材,其实老师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材解读过程中,只有详细深入地分析教材,更深刻理解数学家思维,才能更好的将数学家的思维传递给学生。而在传递的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方法,有些知识要注意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缺陷,鼓励学生在尝试过程中遇到错误,花一段时间自悟、自救,在这种自我发现过程中,发现正确的思路,自我纠正错误。教师不要急于点明,在例题讲解时,多听听学生的“心声”;练习出错时,多听听学生的理由;学生不会时,强迫学生多“想想”。总之,备课时多分析教材、和同事多交流体会,学习数学家的思维,授课时,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起到桥梁的作用。

4、学习、总结、反思、前行。

这一点纯粹是自己的一点体会,每次学习之后感觉都很有感悟,学习到的别人的一些好的做法想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可是忙忙碌碌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就会淡化。比如这次外出学习,回来之后自己感觉很有感想,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以条条框框的形式进行记录,一直想找机会整理成稿,可总是以“忙”为借口推脱至今。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才给我这样一个进行整理的机会,在这里感谢大家。其实人要想有进步就需要不断的学习,而学习之后的总结和反思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总结别人的优秀做法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反思学习的效果,才能继续前行。来到咱们学校后,最大的感悟是每天都能学到一些知识,每天都有新的收获,这样的人生才更加幸福。

让我们在这种学、思、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共同进步。让我们将学习到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应用到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使日常的教学更加有效、优效。这是我外出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杨健健

20xx.1

 

第二篇:英语学习体会心得

英语学习体会心得

一、“四勤”

1.

勤背诵

积极记忆课本中出现的生词及词组,理解其用法,并适当运用一些正、反义词

对比,相似词对比等方式加强记忆。

2.

勤朗读

这是学好英语的法宝之一。朗读的内容一般说来只限于课本,并不以背诵为目

的,而着重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正确发音、连续语气等等。通过朗读可以熟

悉单词及其用法,体会英语的语气、语境,增强语感。每天只需半小时左右,

但须持之以恒。

3.

勤练习

虽然“题海”战术不足取,但适当做一些练习,尤其是针对自己不足之处的练

习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完形填空这种难度较大、考查综合能力的题型,平时就

应多做一些。每次做完后,认认真真地重新对照答案细细抠一遍,体会这些正

确选项究竟合理在什么地方,出题者的意图又是在考查哪些知识点等等。只有

在不断的练习、体会中,英语水平及应试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4.

勤总结

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英语的知识点相当零碎,一定要在平时的收集、整理、

总结上下功夫。平时听老师提到或是在参考书上看到的一些零碎的小知识都要

及时记录下来,以备以后复习时用。

二、“四多”

1.

多看

近年来英语试题的难度逐渐增大,试题的触角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因

此,从高一开始就应尽可能地扩大阅读面,广泛阅读,以求开阔视野,并在潜

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

2.

多听

近年的各种英语考试已逐步增加听力部分的比重。其实,多听并不仅仅是为了

应试,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听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增强语感。培养敏锐的语感将

有助于增强辨析力和判断力。

3.

多说

多说可以增强口语能力,加深记忆,使学过的知识清晰地映在脑海里,不容易

被忘记.

4.

多练

通过做大量的习题,可以增强实践经验,不至于临阵发慌,手足无措。而且,

熟能生巧,做题也能做出规律,做出语感来。

听力篇

提高听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单个音标的发音,连读,失去爆破,重音和语调。

2.

扩大听力的词汇量,熟悉英文的惯用表达

在背单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单词发音的掌握。因为音和义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最好找一本有录音磁带的单词书。这种记忆方法不仅可以通过听音帮助记忆,也可以给听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熟悉场景

跟单词的记忆一样听力也应该放在不同的场景中练习,熟悉不同场景的各种表达方式。输入 和输出是相辅相成的。例如旅馆场景,电话场景,餐馆场景,机场场景等。

4.

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精听是基础。所谓精听是指力求把录音材料上的内容完全听透彻。可以采取以下几个 步骤:首先听其大意。

第一

遍时把握主旨大意即可。第二遍要逐句听,把每句话听透。尽量不要参考录音文字材料。第三遍时在精听的基础上,将听过的信息全部写下来。这样就可以查缺补漏,真正找到自己听力的薄弱环节。泛听是保障。泛听时选取合适的材料很重要。初级水平时可以听《新概念》第二册,英语九百句等。中级水平是可以选择《新概念》第三册,走遍美国。也可以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语新闻或者VOA的慢速英语新闻。高级水平时可以听电影原声录音。 阅读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阅读理解部分共有四篇短文,每篇文章的长度大约在230—280 词之间,每篇文章5道题,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六级阅读与四级阅读的考试模式长度和难度均有所增加。 提高阅读水平建议从以下几点进行突破:

1.

精读为主,多背诵经典篇章。

选一本经典教材,比如《新概念》坚持进行精读训练。精读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首先放在语境中体会单词,词组的用法。并且记住一些重要的单词和词组。然后体会句子的结构,句 式的安排,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并且尝试翻译其中的一些句子,对经典句子进行复述和背诵。 最后对一些经典的文章应该背诵。文章背多了,英文的感悟力就会不断提高。

2.

进行泛读,扩大阅读量泛读贵在坚持。每个星期坚持读一份英文报纸,每个月坚持读一本英文杂志。坚持下来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了。泛读时应该涉猎各种类型的文章,可以先从自己熟悉话题,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泛读时主要体会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要总是局限在个别词或者词组的层面上。

3.熟悉英美文化背景影响阅读速度的因素除了单词量,词组,句法结构以外还有背景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