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门常用公文写作(9)--公文写作应总体把握的几个问题

组织部门常用公文写作(9)

--组织部门公文写作应总体把握的几个问题

前面讲了七种常用公文的写作要领,那么组织部门公文写作应总体把握那些要求呢?

下面我要讲的“七个写出来”,就是对公文写作的总体要求。

如果你出手的文章达到了这个要求,哪保证是“精品”;

如果你出手的每一篇文章都达到了这个要求,那么你就是机关的“大笔杆”了。

这“七个写出来”分别为 :一是写出思想水平来。二是写出层次结构来。三是写出大量信息来。四是写出特色风格来。五是写出系统语言来。六是写出真情实感来。 l七是写出精品佳作来。

第一,写出思想水平来。

古人讲:“文以载道”。意味着写文章、写材料重在表达思想、占据制高点。所谓思想,亦称“观点”,即理性认识。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并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也可以这样理解,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我们筹划思考问题、研究指导工作和阐明政策规定所表述的鲜明立场和深刻见解,也是决定其成功与价值的关键所在。

体现文字写作的思想性,源于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理性思考、归纳总结和综合分析。

具体地讲,就是善于把零碎的东西系统化、表面的东西深层化、上边的精神实际化、具体的东西政治化、传统的内容时代化、别人的观念自己化。

比如,起草领导讲话材料,核心的思想不仅是讲决策、部署和要求是什么,重要的是阐述确定这些决策、部署和要求的背景意图、基本依据、基本思想、基本道理;重要的是以非常深刻、准确、独到的见解来阐述问题。

再比如,撰写情况反映、工作总结、调研报告、课题研究论证等材料,应坚持以理统篇、主旨明确,力求抓住那些最主要、最带普遍性、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最具说服力、最能引发共鸣的东西,使人心明眼亮,从中领悟主题思想和深刻道理。

第二、写出层次结构来。

写文章如同盖房子一样,关键看如何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一篇文章怎样开头、如何展开、分几层几段,以及怎么过渡、照应,最后怎样结束等,都属于“布局”或“构架”的范畴。文章有了清晰的脉络、合理的布局,才能思有所依、纲举目张,充分表达说明问题,不会出现重复阐述和逻辑混乱。

机关文字材料谋篇布局,主要是通过层次分明、前后连贯的纲目或段落来分别陈述问题,以便让他人快速浏览、掌握要义、把握重点。常用的几种结构方式是:

一是以时间顺序来划分,对归纳反映某一较长时间的情况,可先研究回顾历史,再总结分析现状,尔后再展望未来、提出努力方向。

二是以性质类别来划分,在工作总结、调查研究、情况反映等材料中,可以问题大小、性质区分、内容主次、轻重缓急等相互关系来拟制结构、安排次序,体现来龙去脉。

三是以递进深化关系来划分,按照人们思考问题的逻辑顺序,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尔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此外,领导讲话类型的材料,一般以“条状结构”来布局,以问题为序考虑安排结构,有多少问题讲多少问题,七条、八条都可以;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类型的材料,一般以“块状结构”来布局,以时间和空间为序组织结构,便于就其中一个问题展开集中论述。

第三,写出大量信息来。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明确指出:“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在文学作品中,信息称之为素材、题材,在机关文字写作中,则称之为用来说明问题的具体数据、事实、案例等,它是表现文章生命力的血与肉。

一份高质量的文字材料,应该是内容实、文不空,言之有物、寓事于理。没有丰富信息素材做支撑,再好的观点主张也无法令人信服。

在信息占有上,应关注全局,注意收集相关重要动向、突发事件、单位举措、工作成绩、经验做法,特别是遇到的倾向性矛盾问题等;

在信息鉴别上,要善于比较取舍、去伪存真、有根有据,多用一手情况,少用间接材料,尤其是要紧紧抓住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体现主题思想、最能深化认识问题、最有代表影响的典型素材;

在信息运用上,要详略得当、真实贴切,善于进行感性与理性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经验与教训分析。

比如,课题研究论证、授课提纲中,可以列举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地方的、军队的,宏观的、局部的、相关的有益做法,增强材料的纵深感;

还要注意借鉴一些鲜为人知的小知识、小故事、小细节,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强化主题效果。

第四,写出特色风格来。

文无定法,行云流水。这是说文章如行云流水一样总在交错、运动、变化之中,应该体现多姿多彩、独步创新的风格,而不是千篇一律、模式化、程式化的东西。

现实中有的文章显得“空、偏、平”,甚至模仿的痕迹很重,常常从中看到一些体例制式似乎相同或表达内容似曾相识的东西,根本原因在于照搬照抄、枯燥无味,缺少应有的创意和特色。

机关文字要写出特色风格,重要在于打破习惯思维,摆脱固定模式,在推陈出新上下功夫。

首先,要紧紧抓住特征特点,善于用新视觉、新思路看问题,充分体现政治性、复杂性、开拓性和历史性的背景,体现单位和个人一些特色化、个性化的内容要素,从最新发展变化中求异。

其次,要具有问题意识,善于抓住着眼点、切入点、关键点,抓住那些已经过时需要作出调整改革的制度,抓住那些正在执行但始终落实不好的规定,抓住那些零散性的、局部性的、前沿性的问题,从中发现新的东西。

再次,要注重开拓创新,勇于突破、敢于超越、革故鼎新,坚持在紧跟变化中创新、在继承发展中创新、在上下结合中创新、在重点突破中创新、在攻坚克

难中创新,使研究提出的观念、主办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五,写出系统语言来。

语言是文字写作中最基本、最直观的单元和载体。韩愈讲:“辞不足不可以成文”。托尔斯泰也说过:“语言艺术家的技巧就在于寻找唯一需要的词和唯一需要的位置”。

文章不仅需要正确的观点、完整的结构、充实的内容,还需要精美恰当的语言。机关文字写作虽不同于文学创作,但语言表达同样重要,应该得体、贴切、规范、庄重、平实、精练、生动。

一是用语要得当。比如,领导讲话材料, 既要准确庄重,还要通俗易懂,充分体现领导同志的话语习惯和个性要求,才能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 二是用语要平实。乔冠华讲:“一句话,要写得短些再短些,写出来要像话,不要不像话。”陈老总指出:“长句硬如铁,念稿要出血。”用深入浅出、直白朴实、简洁明快的群众性语言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才能把思想性和可操作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是用语要新颖。掌握和运用一些新观念、新思想、新论断、新概括和新词汇,充分体现时代发展的新鲜精美语言。

四是用语要规范。应尽量运用规范性语言、定向性语言、专业性语言和政策性语言,尽量与法律法规和上级指示精神保持一致,防止有失偏颇,出现疑义。 第六,写出真情实感来。

“言为心声”,做人做事是这样,写文章同样如此。黑格尔曾经说过,“文章写得好,一方面求助于常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要求助于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的情感。”一篇文章有情有理有义,才能抓住人、打动人、感染人,甚至震撼人。 有一句话讲“笔耕之乐”,意思是说文字写作就是一股激动、冲动、涌动之情,急于通过笔下文章,来充分流露或表达出我们的所思所想、感觉感情和心路心迹。

如何才能使文章有感而发、激情满怀?

一是搞好调查研究。善于从实践中、从群众中,抓住那些感人肺腑的事例和生动活泼的语言,不能“闭门造车”或凭“传闻”、“想像”来信口开河。

二是坚持正确导向。对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有明确的态度和情感,不能含糊其辞、随心所欲。

三是注意倾注感情。用自己的感知感受来说话,真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不是书本上、文件上和别人用过的现成“零部件”来组合材料。

四是进行辩证分析。坚持实事求是,全面、联系、发展地看待事物,区分轻重、大小、多少,不以偏概全、滥用修饰,不把问题当成经验、支流当成主流,这样的文章才能可信可亲。

第七,写作精品佳作来。

精品佳作是每名从事文字的期盼,怎样才能做到出手的每个材料都是精品佳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抱着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千锤百炼,反复推敲,不断修改,才能写出好文章,才能出精品,才能留佳作。

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引用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并接着补充说:“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删改,然后发表。”

因此,公文材料在草拟完成后,要对其进行认真修改,从主题思想到标点符

号都要反复推敲,千万不能心浮气躁,急于交稿。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修改完善:

一是关于主题的修改。看主题思想是否准确,主题的论述是否集中,主题挖掘得是否深刻。

二是关于观点的修改。修改时要考虑材料的观点是否正确,表述有无问题。凡属看法不够全面,提法不够妥当,概念含混模糊以及推理论证不合逻辑的地方,都要进行修改。

三是关于材料的修改。材料是公文的基础,有了正确的观点,还要通过恰当的材料表现出来。如果公文只有观点而无素材,或有素材而不能说明观点,或举例过多而淹没了观点,都要进行适当的修改。简言之,就是既要有骨头也要有肉。 四是关于结构的修改。包括材料总体结构的修正,起承转合的调整,层次位置的改变,以及详略得当等等。就是说材料一定要层次清楚,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不要前后重复,逻辑紊乱。

五是关于语言的修改。主要是修改不通顺的字句、不规范的用词以及不恰当的标点符号等。公文材料语言一定要平实,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尽量不用倒装句,千万不造生僻字,更不要撰写八股文。

另外,在撰写公文材料时,对大小标题一定要花费时间,认真推敲提炼,使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同时,要注意克服急于求成,一次成稿的浮躁情绪,树立精品意识,对所写的材料要字斟句酌,千锤百炼,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第二篇:组织部门常用公文写作(5)--关于工作总结的写作

组织部门常用公文写作(5)--关于工作总结的写作

总结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事务性应用文。

总结就是对已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思考,主要是回顾过去做过什么,如何做的,做得怎样。

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总结要以计划为依据,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1、工作总结的结构形式及内容

年终总结(包括综合性总结)或专题总结,其标题通常采用两种写法,一种是单位名称+时间+文种,如“××单位××年工作总结”;另一种是采用新闻标题的形式,如××县委组织部的专题总结:“我们是如何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 正文一般分以下三大部分表述:

第一部分:情况概述,这是总结的开头部分,简要介绍工作的目的、背景、内容、主要成绩和经验,并点明总结的主旨,总领全文,为正文的写作做好铺垫,读者对全文有个概括的印象。这部分文字篇幅不宜过长,只作概括说明,不展开分析。

第二部分:主要经验或者是解决的主要问题,这部分是总结的主体,在第一部分概述情况之后展开分述,应占主要篇幅,集中阐述主要经验,具体做法和体会。有的用小标题分别阐明成绩与问题、做法与体会或者成绩与缺点。专题性的总结,也可提炼出几条经验。

第三部分:今后打算。这是总结的结尾部分,主要是根据已取得的成绩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今后的设想和打算。内容包括应如何发扬成绩、克服存在的问题及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可以展望未来,提出新的奋斗目标。

2、工作总结的写作要求

一要精选材料。我们平时做过的事情比较多,动笔之前,要大量收集整理材料,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巧妇”有米可炊。材料收集整理完毕之后,要对原材料进行取舍、加工和概括,做到去粗存精,把主要的能够反映主题的材料留下来,去掉与工作无关紧要的“枝叶”。

二要抓住重点。有了材料之后,要理清头绪,找出重点。不能主次轻重不分、面面俱到。总结要做到工作中的重点方面要详写,次要的略写,与主题无关的不写。总结中引用的事例要典型,数据要精确,语言要简练,凡能用一句话或一个事例说明的问题,就不要再用其他的事例来补充。要紧紧围绕总结区间的中心工作来写,做到一条主线贯穿到底,这样就会给人一种清晰、明白的感觉,让人一目了然。

三要写出特色。特色,是区别其他事物的属性,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开展工作时都有自己一套不同于别人的方法,经验体会也各有不同。因此,写总结时我们要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分析比较,找出突出特点,不要停留在一般化的文字上。

四要实事求是。工作总结要全面深入地回顾、检查、总结前一时期或某一项工作,找出成绩与缺点、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既不夸大成绩,也不缩小缺点,更不能回避矛盾和问题,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端正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作出评判,使大家认识统一,思想一致。这样的总结,才能让群众心服口服。同时,通过总结,把成绩、经验、问题和今后打

算等向领导汇报,还可以引起领导的重视,争取领导的支持、指导,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

五要条理清楚。写好总结要抓住典型事例和材料,用正确的理论进行阐述,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做到思路敏捷,概念清楚。既突出重点,又安排好章节。 一个问题说清了,再叙述另一方面。这样就可以抓住事物本质,揭示事物规律,有的放矢,切中时弊,使人一目了然。

六要语言流畅。在总结写作中,不能出现一串串漫无边际的套话、空话。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优美、流畅、活泼,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看起来赏心悦目。在问题的提法上、内容的安排上、段落的衔接上,观点和材料的配合上,都要尽可能作到出彩出新,使读者、听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还要注意语言形象化和修辞方法的适当选用,特别是对一些拔高性的评价用语,要慎重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