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设计经验总结论文

浅谈污水处理厂设计经验总结

摘要:为了有效解决水污染的问题,保护区域生态与自然的平衡,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国内各地区纷纷加快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在国内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污水净化与处理的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污水处理厂设计经验,进行相关问题进行总结性分析。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设计;经验

在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总体设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更为突出。但是在部分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中,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导致设计方案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与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与质量,对于后期的运行管理也具有不利的影响。为了避免在污水处理厂设计中出现类似的失误,笔者根据以往的设计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需要注意的设计问题与要点,仅供同行参考。1建设规模的确定在国内现阶段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大型化的问题,而未考虑到自身的具体情况与实际应用需求,从而导致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的浪费。在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中,建设规模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与影响因素,基本原则为保证其效益规模的最优化,即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管理难度之间必须尽量协调。污水处理厂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由污水的收集、输送、处理、排放等部分组成,设计方案中可以采取分期建设的方式,直至

达到预期建设规模。另外,在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中,还应注意厂址的选择,着眼于工程项目的长期发展,尽量远离居民区、商业区,而且要保证厂址周围有足够的扩建空间,以满足污水处理厂的改造与扩建需要。

2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随着国内污水处理厂建设经验的不断丰富,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优越性,一些设计单位片面追求污水处理工艺的创新,而未考虑到当地的处理水量、进水水质与出水用途等问题,导致污水处理厂的整体运行效益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在污水处理厂设计中,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必须考虑到达标排放的问题,准确把握各种处理工艺成熟性与先进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即一方面要适应我国污水处理工程的性质与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要尽量实现相关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性。与一般的点源治理项目相比,污水处理厂具有投资高、规模大等特点,而且关系到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生态保护等重要问题,所以,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中,必须将技术合理性置于首要位置,将工程项目的技术风险降至最低,而不是简单的提倡处理工艺的先进性。另外,在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政策规定中明确指出:“对于对在国内首次应用的污水处理新工艺,必须经过生产性试验,提供可靠的设计参数后,方可大范围应用”,即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中应特别强调其成熟性,主要控制条件包括:可用场地范围、地质条件、工程投资、环境影响、污泥出路、尾水排放、发展余地、运行费用、管理水平等。在满足污水处理厂出水水

质达标的基础上,处理工艺的选择应侧重于运行费用、管理水平的分析,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效益。

3放空管与集水坑的设计要点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厂内的生产构筑物以盛水构筑物为主,当需要进行构筑物的检修时,可能需要外排放空池内的污水,所以,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到池体放空管与集水坑的设计问题。对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而言,生物池、沉淀池等构筑物的放空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池壁下穿插放空管,底部弯至池外,这种设计方式无需设置集水坑,但是管道的埋深相对较深,对于厂区内污水管道的整体埋深具有较大的影响,而且要考虑放空管混凝土满包防护的问题;2)放空管从池壁底部直接穿出池外,池体底部结构通常设有腋角,为了防止防水套管切断钢筋的现象,放空管多设置于腋角以上部分,必然导致放空管与池壁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池内污水无法完全排净,所以,需在放空管附近设置相应容量的集水坑,使得底部污水强排出去。对于小型的污水处理厂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合理采用上述两种放空方式,但是在设计中要考虑放空管与厂内污水管道的衔接问题。对于构筑物埋深较大的污水处理厂而言,厂内的污水管道埋深难以满足自然放空的要求,在设计中应合理设置构筑物内集水坑,使得池内污水就近排放到厂区的污水管内。

4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在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过程中,由于污水类型与水质不同,经常会截流或排出一定量的沉砂、栅渣与污泥,其数量约为进水量的0.5%-1.5%。目前,在国内的污水处理厂设计中,

部分设计单位忽视了污泥处理与处置的问题,并未采取有效的工艺与技术措施,从而形成了“重水轻泥”的设计缺陷。国内部分污水处理厂将产生的污泥,经过浓缩与机械脱水等处理后直接外运,污泥并未达到基本的稳定性要求,有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因此,在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中,设计单位及相关人员应高度重视对于污泥处理与处置问题的研究,国内常用的提高污泥稳定性的方法主要有:污泥好氧消化、污泥中温消化、污泥焚烧、污泥投加石灰等,设计单位应结合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选取切实可行的处理与处置措施。当污泥处理厂达到一定的建设规模以后,污泥处理与处置措施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减少工程项目投资,降低日常运行与管理费用,也有利于污泥的综合利用。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具有投资大、规模大、牵涉部门多、工艺与技术要求高等特点,设计人员应注意设计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在污水处理厂设计前期,设计人员应加强实地调查,认真听取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建议,尤其是要深入了解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管理流程,在坚持全面分析与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加强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以保障其投资运行费用降低、处理效果明显提升,较少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从而促进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许劲.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若干问题讨论[j].给水排水,20xx,(07).

[2]周雹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优选工艺[j].中国给水排水,20xx,(10).

[3]李嘉颖.关于某污水处理厂设计中的几点体会[j].建筑与规划设计,20xx,(06).

 

第二篇:污水处理厂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近日,我公司掀起了“学习政治,学习技术,学习法律”的“三学”活动的高潮,就深入开展这项活动,并结合污水处理厂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污水处理厂作为水污染治理的骨干力量,对一个城市环境改善,招商引资,旅游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新的时期,做好污水厂运行管理工作,是提高服务水平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保护环境、清除污染、保证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下面结合“三学”对进一步搞好污水处理厂管理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污水处理厂现状

信阳市污水处理厂于XX年正式投入运行,运行经费由政府财政拨款,日处理能力为10万立方米,对当时的信阳市来说,该规模已基本接纳了市区排入管网的污水。目前正在筹措二期工程及中水回用项目,该项工程的建设,将对信阳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一手抓污水厂建设发展,一手抓内部管理成为现实情况下我厂管理工作的特点。

我厂所服务面积内污水主要以生活污水为主,大型公建项目(宾馆,饭店)及部分工业废水组成的混合污水。由于生活污水占的比重较大,不仅造成污水有较大的时不均匀性,而且污水的组成成分,如悬浮物浓度较高,有机物浓度较低,水质波动大。与一般城市污水处理厂相比,污水处理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且我厂设备大部分为进口设备,虽可靠性好,但电耗大,维修率、维修费用高,客观上也增大了污水处理成本。抓好运行管理,做好节能降耗,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坚持全面质量管理、重视生产管理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无论局部还是细节,以实现最大化节约,最优化运行,是保证全厂高效经济地运行,不断推进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上新台阶,上新水平的首要手段。

二、全面推进目标管理

管理是目标的载体,目标是管理的价值实现。没有目标的管理是盲目的,无所适从的;没有管理的目标是空洞的。只有具体目标与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管理的有效性、利益性。目标可分为阶段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为总目标服务。目标只有分解到具体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达到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污水处理厂根本目标是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分解目标具体到管理工作的各个层面,就是公司对各科室提任务、定指标,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共同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原则。目标管理根据不同专业和部门制定不同的量化标准,依费用指标形式加以考核。如:水处理单位成本计划指标;生产设备维修费用计划指标等。指标的制定根本原则是保证污水处理正常运行,强化水质达标率,强化水处理量和设备使用率,强化安全生产率,设备完好率,核定日用电量和全年用电总量,完成水处理当年下达的各项设备和维修更换工作。

目标明确,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才能有动力,才能激发起每个职工的工作热情。经济责任和各项费用实行死基数,超额浪费处罚,节约奖励,加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有利推动全厂经济效益的提高。

目标管理在于及时、正确的引导,不断推陈出新。要经常把我厂的运行管理水平与全国兄弟单位相比较,找差距,赶先进,全厂大力整治,努力降低水处理成本,规范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要在公司全体员工中树立目标管理的意识,并在各项具体工作中一一落实,奖惩兑现

三、加强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治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的更有效配置等方面的细节式管理。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方法的提出和实施,或能提高生产效率,或能节约自然资源,或能使人际关系协调,或能更好激励员工等。这些都将有助于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达到预定目标。

管理创新是主动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否则,只有被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所淘汰。由于多年形成的弊端及人们的承受能力,污水处理厂管理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只有逐步适应,加快适应。建立管理创新体系,以管理促效益,以管理促效益,向管理要发展是我厂运行管理模式的基石。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结合厂情,我厂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健全公司、科室、班组,层层监督机制,使目标管理有章可循,有制而遵。二是以管理制度为基础,建立完善三级考核制度。中层干部和班组长实行每半年考核一次,职工岗位工资考核每月一次,并建立考核档案。考核结果作为职务聘任,岗位流动及效益工资等级的依据。三级管理及考核制度的实施,目的是使干部有压力了,对自己要求严格了,使职工的自觉性加强了,积极性提高了。从而提高了整体工作的效率。

管理是生产力,人力资源的管理是管理创新的根本。劳动力作为管理的重要要素,是生产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生产力是否先进,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是管理创新不断追求的目标。在配置人力资源中实行动态组合最有效的是实现“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随着我厂污水收集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污水处理工艺的完备,污水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为此,我厂每年要适时组织污水处理工,化验工,污泥工,维修工等工种人员集中培训,力争每位职工持多种上岗证,各工种之间能互相串换;要求每个职工熟悉本厂的各个生产环节,能适应各个岗位的工作。通过动态优化组合,逐步形成了流动的,竞争的用人机制,真正做到一专多能,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干,从而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节约人工费,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以适应改制后,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以管理促进技术进步

现代经济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污水处理业的发展过程,一直是依靠科学技术在向前推进,如何花最少的钱提高处理质量,始终是水处理部门行业研究的目的。从污水处理的工艺来看,由传统活性污泥法到现在的几十种各类处理工艺,都是人们在不断探求,针对不同的污水性质,用最少的能耗取得最佳的处理效果的结果。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技术领域的因素外,管理效率及方式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技术进步及创新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样也是一个管理问题。管理可以降低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

管理过程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解决有些可通过人员调整,提高人员素质实现,但有些只能靠技术进步实现。例如:我厂建厂早,水处理工艺中预处理设备粗格栅及管网截污条件等诸多因素,造成浮渣大量进入集水井甚至氧化沟,影响后续处理工艺。问题的出现给日常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只有技术改造整改粗格栅的挡板,并加强管网的清渣力度,才能实现氧化沟无渣的目的。技术的进步带动传统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管理向智能化,技术化方向发展,无需质疑技术进步反作用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管理的难易程度影响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决定技术发展方向。卡鲁塞尔技术在污水处理中操作简单,稳定性高,对运行人员来说比较便利;同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污水处理的进步,使得卡鲁塞尔工艺操作、维护、管理方便易行,在污水处理行业中仍有相当长时间的使用价值。

五、结束语

进一步深化开展“三学”活动,加强管理工作,探索污水处理厂管理的新方式,新思路是一项长期任务。让我们携起手来,把管理与节能降耗改造结合起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确保污水处理厂运行质量,使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