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方法推介(一)

简易三百读经法

王财贵

自从20xx年元月,正式向社会推广读经教育,六年来,我本人以及各处热心的读经教师所作的宣导演讲累计有数千场,由全国电子专卖店及各方捐印流通的说明手册及理念简介合计超过八十余万本,推广中心的读经通讯发行了二十一期,全世界已有数百万儿童正接受着读经教育,听闻“读经”观念的人不下千万人。“读经”,已如预测地成为一种广大的文化运动,长久以来我们所期盼的一股社会清流,正隐然成型。

有人惊疑何以读经推广的成效如此之大,我认为这并不是任何人的功劳,而是因为读经教育本身,其内容合乎人性,其方法合乎自然。凡合乎人性合乎自然的,必为人所乐于接受。另外,还有一个促使流行的外在因素是:在宣导推广时,很少给予一定标准,我们总是认为“有读就好”,“多少皆可见”,所以很多家长老师就容易上路了。

不过,也因为这样,读经教育的成效就相对的不大稳定。虽然所发行的宣导资料是一样的,所演讲的内容也是一样的,但读者听者的感受郄系大有不同。总之,凡是对读经理念了解愈透澈的人,信心就愈强,就教得愈积极,其效果也就愈显著;而凡是疑惑不定期信心薄弱的人,就教得若有若无,其成效也就若有若无了。令人担忧的是:这样若有若无下去,一拖两拖,号称「读经」,而没有收到应有的成效,把一个儿童拖过十三岁,就可惜了。所以在这里,我以多年来的经验,想建议一种简便的读经教学观念,或许可让积极的老师更加积极,让原本消极的老师,也可以把柄在手一改旧习欣然转型!

这个观念,我称之为“三百读经教学法”。所谓“三百”,乃是三个“一百”,即:每天进度平均约“一百字”,每一百字至少念“一百遍”,每天让每一个读经的孩子都得“一百分”!这样就真有点“读经”的味道了。兹稍作说明如下:

首先,“每天进度一百个字”:“一百字”,大概如论语的前三章 ( 含标题及序号计有九十八个字 ),或老子的第一第二两章 ( 含标目计一百五十三字 ),或唐诗前两首 ( 含标题作者计一百零三字 ),或论语一章配老子一章 ( 计一百零三字 ) 等等。如果怕初学者一时背不来,从五十个字开始也可以,视其能力逐次增加。但是千万不要低估了儿童的能力,千万不要因为大人自已背不来,就想当然尔地认为儿童也不行,于是平白地浪费了他的大好时光。请静心计算一下,每天一百个字,一年若只算三百天,只要一年功夫,即有三万个经典文字在生命里,一辈子也就很够用了。何况读个20xx年,人才尽自此中出矣!

其次,“念一百遍”:一百个字左右的经文,中等资质的儿童大约反复五十遍就会背。( 上等资质过目不忘者不列入一般考虑 ) 而一般人正常念书的速度是每分钟两百个字,一百个字的功课,一分钟可以念两遍,( 念熟后每分钟甚至可以达到四五遍之多 ),念一百遍最大需求是五十分钟。加上每天最好把前五天的五百字连起来复习,复习一次约两分钟,用十分钟复习五次,逐次前进,就可以终身不忘。所以家长或老师的教学责任,便是想办法让他有大约六十分钟的读经时间。而这六十分钟并不需要整段连续,用零碎时间,效果一样好。家长可以安排上学前、放学后、饭前、饭后、睡前等各十几分钟。学校级任老师更容易挪出各种小时间,如早自习十五分钟、每节打上课铃后五分钟,合计己将近四五十分钟,课后作业再指派念十五分钟 ,即超过需求了。

再说,“每天每人都得一百分”:“读经”本是可喜可悦的事。如果儿童读经读得不喜悦,便是老师教坏了。好的读经老师不仅应让儿童喜悦,而且要让他有双重喜悦:第一重是让他有学习的成就感,第二重是给他精神奖励。老师如照以上所说办法让他念一百遍而会背了,他自已就有了成就的喜悦,如果再因为会背,而给他“一百分”,更是给他最好的奖励。不过,如果有少数资质稍差的儿童,念了一百遍,居然还不会背,老师应该只看在他用了功的份上,也给他“一百分”,他将可能因得到鼓励而有所长进。又如果有怠惰异常,根本不想念的儿童,不会背,其实也无所谓,因为只要他听了别人念一百遍,某种文化教养的功能都已深深打入他的生命中了,老师只要象征性的叫他来补念三十遍,也给他“一百分”吧!反正每人都“一百分”,非“一百分不可”!小朋友受益,老师也绝不会吃亏的。

最后,有人会问:如果每天花一个小时在读经上,岂不妨碍了其它功课的学习?这里,我们必需再讨论另一个教育问题:是不是一切科目的学习效果都是机械地相等的?其实,从理论上及实验中,我们都发现有些学习是可以做为其它学习的基础的,亦即有些学习具有开发潜能的效用,学了这科,智能提升了,其它功课自然显得容易。“读经”,便是具有强大的潜能开发之功效的功课,如果一天真能花一个小时读经,则其它功课不仅不会退步,一个学期之后,不论国语、社会、还是自然、数学,几乎不用学习就自然会了。台中县大里市崇光国小朱安邦老师每天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作读经教学,他所带的三年级新班,开学二十天,班级管理就上轨道了(去年x月x日开学,二十一日大地震,校舍全毁,这一班的学生在帐篷中复学后,立即正常化),经过一个学期,所有秩序、功课一概不用老师家长操心,此种教育成效可供教育当局参考。读经,是如此的轻松、有味、自然、简单、有效,何乐而不为呢?切记:有读就有,没有读就没有。

经典诵读方法推介(二)

经典教育八原则

为了避免和减少儿童经典导读出现偏差与失误,我们依据经典论述、参酌历史经验,结合现在教学实践,特拈出以下八条读诵经典原则,供儿童经典导读操作者与推广者对照参考。

一、道(引导)而弗牵。

语出《礼记?学记》,此为儿童读诵经典入门应持之原则。孩子读诵经典成败关键在于培养并保持其对经典的兴趣。初接触读诵经典的孩子,皆有一段或长或短的适应熟悉过程,此时父母与老师务必有耐心,逐渐引导其入门。

二、强而弗抑。

语出《礼记?学记》,此为儿童读诵经典家长老师态度应持之原则。要让孩子心情愉悦,千万不能刻意一味逼迫孩子读诵经典,万万不能因背不下来而打骂体罚,以免挫伤孩子读诵经典之兴趣。请各位家长和老师要以赏识的目光和心态,多多鼓励孩子,背得好固然很好,背得慢些也没关系,只要孩子肯读,就值得肯定。

三、开而弗达(明白)。

语出《礼记?学记》,此为关于经典解释应持之原则。先不给他讲解,主要考虑到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解释多了他吃不消,因为小孩子理解力弱,现在只要求多念多读,正是开发他的记忆力,保护他的理解力,该记忆的时候,要求他记忆,该理解的时候,才能要求他理解。

这才完全合乎现代教育心理学原理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否则就是强人所难。因此,现在是以经典读诵为主,至于讲解、理解等并不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经典不像数学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因为经典是活句,诗无达诂,经无定解,如果我们现在给出的一种解释,甚至会使孩子误以为经典浅显,会障碍他将来立体化多层次理解原文。前人有言:塞人悟门,罪莫大焉;再一方面,我们也不要小看小孩子的悟性,背会的东西放在肚子里,他也会或多或少慢慢自我消化,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比较明智的办法是,等孩子大了(至少过13岁之后)再开讲,但也不要讲得太多,再让他去读白话解释,非常轻松,再结合现实生活,自然就心有所悟,随机应用了。小时候背书相当于老牛吃草,相当于蚕吃桑叶;大了去理解类似于反刍,类似于吐丝结茧。

四、教之道、贵以专。

语出《三字经》,此为经典选择应持之原则。最好每次只选择一本,一本一本背,尽量不要夹杂。《弟子规》说:“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在读书期间务必保持专心,不得作任何与其无关之事,若一有分心,为师长者应立即加以暗示或轻声提醒。

五、凡道字、重且舒;勿疾急、勿模糊。

语出《弟子规》,此为经典读诵过程应持之原则。在读诵经典时,对多音、变音、通假字一定要咬准。语速、语调要平缓。儿童背书慢如泉壶滴漏,快如瓶水外泻。

六、学而时习之。

语出《论语》,此为经典反复过程应持之原则。学习学习,学完了新课要趁热打铁去温习,对旧课还要及时巩固复习,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经典需要、值得成百上千遍的反复。可以说,在经典学习过程中,“习”比“学”占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显得更为重要。须知读诵经典是需要长期熏习才能奏效的。《中庸》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七、首孝弟,次见闻。

语出《三字经》,此为儿童读诵经典与现实落实应持之原则。《大学》里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首孝悌”是教育根本,是教育开始,也就是注重从实际日常行为加强习性养成,做到知行合一,从经典的落实中得到受用。作人第一,作文第二。

八、非圣书,屏勿视。

语出《弟子规》,此为处理经典与课外杂书关系应持之原则。在儿童背书的年龄,建议不要让孩子大量看课外杂书。应该让儿童在心灵纯净的时期,先读经书,等孩子大了,有分辨是非能力后才去涉猎杂书,否则,容易被杂书引入歧途。杂书不是不能看,而是看的时间要靠后。经书和杂书应从时间上分开读,不能同时读。经史子集的排序指出了读书的先后,极有道理。儒家讲格物而后知致,佛家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现代脑科学研究揭示出:儿童不经理解直接背书,主要是利用儿童强大的直觉右脑,这符合儿童脑生理要求,也符合儿童整体吸收性的心理。如果书读杂了,势必会使儿童分析理解过多,这是过早利用左脑,从而抑制了右脑潜能的开发,以后不易形成全脑思维。所以王财贵教授讲“千万不要过早引发儿童的聪明”,正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增长见闻固然也很重要,但在儿童背书阶段来谈是极为不适宜的,所以应该放在13岁之后再说。

上述皆为儿童经典导读应该遵循的大原则,细枝末节的方法可变,大的基本原则还是不要变。敬请三思。

 

第二篇:经典诵读

永红九年一贯制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实 施 方 案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这就要求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要将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与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机整合。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将活动的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娱乐性、创新性融为一体,让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浸润学生的心灵,不断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

一、目的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了识字词汇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学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等丰富的知识,激发了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青少年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与圣人同行,与国学经典携手,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潜移默化地塑造了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人格素养。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从而更好地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实施原则

一是潜移默化,扎实持久。要着眼于素质教育温润推进,重在潜移默化,贵在扎实持久,要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国学教育自身的规律,不急于求成,防止形式主义,这是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二是去粗取精,不断完善。要着眼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现代意识,去粗取精,确定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这是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

三是加强培训,适应教学。要抓住教师培训这个关键,尽快建立适应国学教育需要的优秀教师队伍,教师既要提高自身国学素养,也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这是开展好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关键。

四是把握规律,分段施教。要遵循教育规律,分阶段实施国学教育,特别注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养成教育,让孩子们不但能诵读经典,而且能践行经典,在培养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行合一,这是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落脚点。

三、实施目标

(一)总目标

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一代新人。

2、以培养"知行合一、知书识礼、刚毅果敢、忠恕任事"的未来接班人为目标,铸造"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精神。通过在全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使青少年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在道德、文化的修养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培养爱祖国、爱家乡,面向未来的接班人。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渐渐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学生的一生提供营养。培养学生以宽广的胸怀和文化视野,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为和谐的人生奠定基础。

4、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小学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中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通过游戏化、故事化的诵读,习得道德修养与规范:习礼仪、重学习、勤劳动。

2、全文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并过初A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1、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习得道德修养与规范:守诚信、睦乡邻、亲自然。

2、全文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过中B级,并组织诵唱比赛。

第三学段(5—6年级)

1、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习得道德修养与规范: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

2、全文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优秀古诗词30首,过中A级,并组织诵唱比赛和古典国学节律操比赛活动。

第四学段(7—9年级)

1、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习得道德修养与规范:惜生命、贵宽容、尚勇敢、别善恶。

2、全文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大学》,优秀古诗词50首,过高A级。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可过特级。

四、活动内容

遵照学生“诵读经典诵读时间越早越好,文本推荐与自选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国学经典诵读教育的内容。

包括《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大学》及优秀古诗词。 五:活动实施

1、组织领导

组 长:陈远武

副 组 长:杨洪成 郭承强

组 员:邓阳全 邓邦勤 全体语文、音乐、体育教师 各班班主任

常务组成员:全体领导 邓阳全 邓邦勤

2、职责: 组长负责全校经典诵读的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诵读活动的开展与日常管理、检查;组员负责协调经典诵读工作的开展和本班学生的诵读活动,以及活动安排与落实。

3、活动时间及方式 (1)每周一周会教师指导集体诵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每周班会课作为国学经典阅读课时间,每天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语文老师到班辅导,班主任组织管理。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社会活动时间,每天坚持学习、诵读国学经典三十分钟。

(2)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对于一些典故的理解和字的读音,教师要做适当指导。

(3)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创造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已经申报了《中小学生校本经典阅读实施途径与策略研究》子课题。因此,经典活动的开展要与课题的研究相结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材料。此外,充分利用儿童节、校园读书节、经典诵读比赛以及德育系列活动,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4)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亲子诵读”,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4、活动展示

(1)大型集体诵读:以年级为单位整体展示,并辅以队形变换、伴奏、伴舞等艺术表现形式。

(2)小型集体诵读展演:以班级为单位整体展示,并辅以队形变换、伴奏、伴舞等艺术表现形式。

(3)小型诵读展演:以情景剧表演、经典朗诵会、亲子诵读活动、朗诵擂台赛等形式,展示教师、家长、学生在参与诵读经典上获得的喜悦与成绩。 (4)读书笔记展示:主要以学生习作为载体,展示读书心得,彰显人文教育。

5、考评方式。

(1)学校组织考级活动,统一颁发考级证书,没拿到证书的孩子,背熟后,可以申请再次测试。考级设定如下:

初级B等: 《弟子规》 初级A等:加《三字经》、

中级B等:加《千字文》 中级A等:加古诗词30首(课本外) 高级B等: 加《笠翁对韵》 高级A等:加《论语》

特级: 加《大学》

(2)举行丰富多彩的诵读演出活动,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在过级时给予加分奖励。 注:

(1)各班在90%的学生背熟后可向学校申请过级考核,学校组织考评组教师对该班进行过级考评。考评合格后发放等级证书。

(2)过级考评组成员:全体领导、邓阳全 邓邦勤 张柏林 何长青 敬仕聪 张仕钊,幸斌君、张胜、杜文刚、蒲忠明、张敏

本学期、下学期具体实施办法:

诵读内容:通过熟读、诵读《弟子规》以及简单的讲解使学生达到熟能成诵的程度。《弟子规》文字浅显易懂,言简意赅,琅琅上口,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具体的行为规范,很适合小学生们学习。

具体要求:一、二年级熟读成诵 ,三、四年级熟读成诵领会大致含义 ,五、六年级熟读成诵并能理解文意。期末组织考级活动,颁发等级证书,没拿到证书的孩子,背熟后,可以申请再次测试。

进度安排:《弟子规》全文约为1100字,分为七个部分,三字一句,四句为一个意思,根据时间安排,每天背诵四句即可,大致时间安排如下: 十六至十九周:(12.23—1.18) 总叙 入则孝

二至三周:(3.8 —3.25) 出则悌

四至六周: (3.26 —4.8 ) 谨

六至八周: (4.9 —4.22) 信

九至十周: (4.23 —5.8) 泛爱众

十一周至十四周:(5.10 —6.5 ) 亲仁、余力学文

十五周:颁发考级证书

注意:

1. 各班级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诵读计划,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每天注意复习前面内容.

2. 注意给学生明确的阶段目标,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如发特定的”小红花” 、”奖券”等.

3. 鼓励学生快背、多背,提前考级,获取相应等级证书,并进入下一个等级的诵读。

附周会集体诵读安排表

周次 指导教师 内容

16—19 邓阳全 总叙 入则孝 2—3 张仕钊 出则悌 4—6 幸斌君 谨 6—8 何长青 信

9—10 张敏 泛爱众 11—14 敬仕聪 亲仁、余力学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