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绩效考核评价

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的思考

一、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作用与意义

所谓绩效评价就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国有企业来说,由于其特定的治理结构,国资监管部门作为国有出资人代表,为很好地履行大股东职责,一般每年都要对所监管的重点国有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其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为:

(一)有利于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经营成果,便于考察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保持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二)有利于引导企业经营行为,促进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有利于企业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奖惩的公平性。

(四)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差距,规避风险,适时调整经营战略。

(五)为考核企业经营者业绩提供依据。

二、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

目前,国资监管部门对重点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主要是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评价依据主要是《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4号)和《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国资发评价20xx157号)。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业务,需要国资监管部门、企业、事务所等多方的大力配合,共同完成。从几年实践看,绩效评价在帮助企业及时发现不足,适时调整经营战略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绩效评价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

这里的"准备工作"主要指国资监管部门对事务所的选择以及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目标设定,国资监管部门、事务所与企业间的相互沟通、企业对相关资料的准备等。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充分,将直接影响绩效评价的效果。如果企业基础数据资料不准确或不完整(因为绩效评价需要最近连续三个会计期间的资料),将会导致一些数据无法产生或使得某些数据不准确,直接影响评价结果。事务所的选择尤其是直接从事绩效评价工作的人员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绩效评价属于综合性业务,除通过计算机软件完成基本指标的核算外,最主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透过指标发现实质性问题,并结合行业特点和当前国内外形势对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完成这些工作要求操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财务分析能力和广泛的企业管理知识,而且要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因操作人员水

平能力问题而导致一些企业的绩效评价报告不够深入细致的问题时有发生。另外,对评价流程、时限要求和评价报告的内容要求等都应事先确定好,一般不应有太大和多次变动,避免影响评价质量。

(二)评价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技能还需提高

确定行业标准值和评价指标是进行绩效评价的首要条件。如果选择的行业标准与实际情况偏离较大,可能会对企业的评价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当一个企业集团的经营业态比较复杂,各业态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相差不大时,应按《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国资发评价20xx157号)中的相关规定,利用加权平均法确定行业标准值。但在实际操作中,评价人员有时为简化手续,没能认真执行上述操作规程,导致评价结果偏离企业实际。

由于国有企业除具有一定的经济职能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如果完全将它纳入市场化企业的评价体系中,必定会与实际产生一定的不符。因此,评价过程中,应对一些非客观因素影响的主要项目,如为支持政府的"援建项目"的各项支出等项目进行必要调整,使各指标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定性评议指标应抓住企业特点和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设定,设定的指标太笼统或千篇一律,操作起来容易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实际情况。

(三)评价体系本身还存在一些待完善的地方

目前对企业的绩效评价仍侧重在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等静态指标上,而对企业价值和现金流量等动态指标的考虑较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无论股东还是债权人越来越关注企业价值和现金流情况,而目前评价体系并没有涉及对企业价值的评价,对现金流的评价也只是在修正指标中反映。

另外,选择行业评价标准时主要考虑行业类型和企业规模两个方面,对企业所处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并没过多关注。实际上,各项指标的权重与企业所处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比如,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与成熟期的企业所关注的指标是不同的,成长期的企业对销售收入的增长、资金的筹集更为关注,但成熟企业由于市场已打开,销售比较稳定,资金比较充裕,此时它更注重管理效益的提高。因此,销售增长率和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在两家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两个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也应不同。

三、如何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无论是作为国家出资人代表的国资监管部门,还是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为保障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都很关心企业综合实力。因此,如何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对企业综合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对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的认识

1. 明确评价目的,将绩效评价工作落到实处

不同的评价主体对评价的要求也不一样。国资监管部门对国有企业进行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加客观的了解监管企业经营状况、经营者业绩以及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而企业内部开展的绩效评价,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价,明确责任,完善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评价目的不同其所运用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明确评价目的和范围,是顺利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前提。

2. 重视绩效评价工作,正确对待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经营者业绩,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引导作用。但由于目前评价体系本身、评价人员操作技能等各方面原因所限,很难做到评价结果的完全真实、可靠,如果完全以此评价结果来衡量企业的真实绩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积极性和评价的公正性。因此,如何正确对待评价结果是很重要的。既要尊重和学习其他企业的优点,又要正确看待和弥补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由于每个企业既有同行业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采用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全面认识企业。企业间的横向比较,容易发现差距;企业自身的纵向比较,便于掌握企业发展进程和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科学认识和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是做好绩效评价工作的关键。

(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1. 进一步规范行业评价标准,发挥绩效评价的导向作用

选择合适的行业评价标准是客观评价一个企业绩效的前提。在《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国资发评价20xx157号)中对此已有较详细的规定,但笔者认为细则中有些地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对于存在多个主业板块但没有突出主业的集团型企业,在选择行业评价标准时,一般比较复杂。在《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国资发评价20xx157号)中对上述主业不突出的企业集团在选择行业标准值时,列举了三种方法,其中,后两种方法都提到以"资产总额比例"为权重的加权平均计算相关指标的问题。以"资产总额"为比例基础,体现了资产的重要性。资产是企业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但资产量与其获利能力有时并非成正比,现实中经常存在资产量很大,但创利能力却很低的企业,为更好地体现企业资产质量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建议将此处"资产总额比例"为权重,改为"以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或"净利润比例"为权重,(此处"以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是指各下属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集团的总收入的比例,此处"净利润比例"是指各下属企业净利润占企业集团净利总额的比例。)这样会促进企业不断重视资产管理,引导企业向高效集约化的经济模式转化。

2. 根据市场经济对企业管理的需要,逐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业务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对企业的关注点不再局限于利润、收入或净资产收益率等静态指标上,投资风险、回报、企业价值和现金流量和非财务信息等内容也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如何在评价体系中完善这方面内容呢?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设想:

(1)加强对企业现金流量的评价

在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中,将"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由修正指标调整为基本指标,该指标是反映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和企业净利润(包括少数股东损益)的比值。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的企业账面利润很大,而实际现金流却严重不足的情况。通过该指标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净收益质量,为全面了解企业财务情况提供帮助。

在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中,将"现金流动负债比"由修正指标调整为基本指标,"现金流动负债比"是反映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此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现金保障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现金流状况。

(2)重视并逐步开展对企业经济价值的评价

在反映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中,增设"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基本指标,用以反映企业经济价值的变化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展,收入和利润类静态指标无法满足从们对一个企业的全面了解,而经济增加值是从动态角度反映企业价值的变化情况,它可以弥补静态指标的不足,有利于对企业绩效的全面评价。经济增加值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后营业净利润(NOPAT)与投入企业资本成本的差额。其计算公式:EVA=NOPAT―KW·NA;其中:KW是企业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其中,债务资本包括所有应付利息的长短期贷款,不包括无息流动负债;股权资本是投资者投入企业中的资本。NA是企业期初的经济价值。如果EVA>0,表明企业获取的收益高于投入的资本成本,企业经济价值增加;如果EVA=0,企业经济价值既没增加也没减少;如果EVA<0,表明企业没有创造新价值,股东财富在减少。通过EVA值可以帮助我们从动态的角度了解企业价值的变化情况,为全面综合评价企业绩效提供更可靠依据。

(3)全面评价企业的投资业务

在反映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中,增加 "投资收益率"和"投资收益所占净利比"两项指标,"投资收益率"是反映企业投资获利情况的指标,通过它可以了解企业投资质量,"投资收益所占净利比"是指企业投资收益所占企业净利的比重。通过投资类指标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结构和盈利风险,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营者对市场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便于主管部门对企业经营情况的更深了解。

(4)重视非财务性指标对全面评价企业绩效的重要性

非财务指标可以从内、外部环境和影响企业发展的多个方面对企业情况进行反映,并能有效克服财务指标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的时滞性和片面性。因此,其在绩效评价方面的作用也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所以在选取非财务性指标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选择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具有重大影响的指标,如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等;(2)选择对企业的发展潜力具有一定影响的指标,如企业的创新能力;(3)选择能够反映企业一定基础管理水平的指标,如售后服务满意率等;(4)选择能够体现员工素质的指标,如员工年培训率、员工素质等。为充分发挥非财务性指标对企业情况的全面反映,增强可操作性,非财务性指标应尽可能量化忌太笼统化。

(三)建立统一的绩效评价体系

目前,由国资监管部门组织实施的绩效评价体系通常是对企业集团整体绩效进行评价,侧重对企业的横向比较。而企业集团内部绩效评价通常是按层级逐级开展的,它的评价有很强的目标性―主要是对上级所分配任务的完成情况的评价。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即:企业集团整体评价―>发现问题(差距)―>查找原因(制定目标)―>落实责任(制定措施)―>层层落实(任务完成),使对企业的绩效评价工作形成有机的统一体,会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把绩效评价与业绩考核工作结合起来

目前,有些区域的绩效评价工作还没有与业绩考核紧密联系起来,企业对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由于绩效评价工作要花费较大的人力和财力(中介费),因此,无论是国资监管部门还是企业内部开展的效绩评价工作最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利用评价信息,促进企业发展。通过与经营者业绩考核挂钩,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便于奖优罚劣,积极推动企业发展和人才的合理流动。

随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工作在促进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调动员工积极性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第二篇:国企绩效考核

现代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应该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考核的重要性,并且在绩效考核的工作上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但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如何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是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实施绩效考核时,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能够清楚地知道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及时准确地组合适当的方法和技术事实上,企业的绩效考核所面临的人性弱点,一般是很难克服的。从理论上讲,中国企业内部存在的“大锅饭”体制有很多弊病,早就应该革除。几乎人人都会从理论上得出这个结论。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说中国企业的“大锅饭”体制,花了xx年的时间持续改进,还没有彻底改掉。不过进入20xx年以后,中国企业的“大锅饭”体制,在银行、电信、电力等极端保守的部门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进展,但是要根治这些问题,还需要一段时间。

一般来说,企业中的不良文化和习惯,实际上是体系内一大群人心理弱点或者人性弱点的集合。企业的这种文化一旦形成,要想再优化是很难的。无论衡量体系的方法,有多么先进,有多么好的结果,在旧体制面前,也是没有用的。

同样的问题是,企业得过且过的思想也是难以克服的。企业强化绩效考核,主要目的是驱除员工得过且过的思想,驱除员工的懒惰行为。许多优秀的企业,因为给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设置了经营指标,像海尔提倡“人人有指标”,通过硬化考核,使每一个人意识到;“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当然,企业需要通过绩效考核,通过合理的激励和分配任务,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形成较竞争对手更为有力的竞争优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