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班组精细化管理》的体会1

浅谈学习《班组精细化管理》的体会

班组的精细化管理是个长期和持续性的工作。在争创学习型班组的活动中,我们对《班组精细化管理》这本书进行了再次的研读。这次学习不但改变了我们的工作作风和价值取向,更是一个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的过程。让我们再次认识到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凭经验做事,没有钻研精神以及不主动学习等问题。同时通过学习还修正了我们对错误这个词的认知偏差。以前的我们总认为只有出了问题发生了事故才叫犯错,却不知道当我们不按照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时就已经错了。

为了更好的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我们借中心“学南化见行动”的东风,从休息室的改造和生活用品的规范摆放入手,再扩及至整个实验室管理的其它方面,这样既保持了环境的整洁和美观,也使大家逐步养成了条理清晰的工作习惯。组员们也从刚开始的有所抵触到现在的逐步接受和理解。另外,对化学试剂和分析器皿的管理我们站建立了危险品管理信息档案,并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谁使用谁签名确认,真正做到有据可查。此外,我们班开展了一系列的“帮、传、带、教”以及“一专多能”的活动,鼓励员工在熟练掌握本岗位技能的前提下多学习其他的岗位知识,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将组员学习情况的好坏与本人及带教师傅的利益和班组的整体考分挂钩,为他们能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除了上帝,只相信数据”!这句话对我们而言,再恰当不

过。作为分析工的我们,对数据的敏感异于常人。数据于我们而言,是分析技能好坏的评判标准,是生产是否正常的体现。为了达到近似于“0”的分析偏差,我们班积极开展各项技术练兵活动和考核。比如丁苯转化率以及含水量测试的练兵等。前阶段,我们班的两位年轻职工就在为站组开展的ETE技术比武刻苦练习,他们从配制标准样、绘制曲线开始一步步按照规则要求认真操练,碰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请教,一旦出现差错就重新再来,一遍一遍。不厌其烦,不怕辛苦,就为了达到他们心里那个近似“0”的分析偏差!青工郑蕾还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了站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此外,为了提升职工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增强员工的工作执行力,对班里出现的闪光点和各类信息我们也及时通报和宣传,对工作出色的人员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迄今为止,班里被表扬过的组员已占了大部分,这些宣传和肯定不但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还为组员们树立了工作和行为示范标杆。真正把班组精细化工作由点到面的全面展开。

当然,通过对该书的学习,我们也在工作中改进了很多。在技能培训方面,为了让技术培训取得实效不留于形式,我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最近的一次班长课堂中我们就推陈出新,改变了师傅教徒弟学的传统模式,让年青员工主讲培训内容,老员工进行解疑释惑并做必要的补充。新老员工通过对培训内容热烈探讨都受益颇丰。此外,我们还准备让班里的技术能手把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和体会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并编成小册子。这样,

当有人碰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有所借鉴。而且也可以作为以后技术培训的编外教材。

在交接班方面我们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众所周知,漕泾远离市区,班车误点情况时有发生,过去对交接班的管理也有所松懈。通过学习也使我们再次认识到搞好交接班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到位的交接班预检可以控制和消除很多管理死角和盲点。为此,我们重拾对交接班制度的规范管理,规定各岗位人员必须在到岗后的第一时间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设备和试剂使用记录等进行检查,并签字确认。发现问题的要及时反映或上报。对于检查不力或敷衍了事的人员会给予相应的考核,这就避免了因责任不清而相互扯皮,也尽可能把各种问题消灭在了萌芽之中。

班组工作就是一盘棋,在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进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发挥组员们的特长,才能使班组精细化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分析三站二班 童健)

 

第二篇:学习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

学习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 在现代管理学中,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层次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作为第二个层次源于20世纪xx年代日本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于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现代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是“五精四细”。五精是指:精华(文化、技术、智慧)、精髓(管理的精髓、掌握管理精髓的管理者)、精品(质量、品牌)、精通(专家型管理者和员工)、精密(各种管理、生产关系连接有序、精准);四细是指: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人们常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精,日常工作必做于细”。细节决定成败。由此可见,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管理就是一种先进的管理。

在学校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绝不是完全照搬或等同于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而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进行学习借鉴,并不断有所创新,其核心内容在于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鸣,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文化和管理方式。

学校管理也有三重境界,首先是规范化其次是精细化最后才是个性化。随着学校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学校各方面的管理逐渐完善和规范,基本做到了规范管理。但精细化管理无论对学校还是对具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挑战,首先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涉及到的管理知识并不多,大多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也都是日积月累自己摸索出来的,虽然有效但不一定科学,始终认为学校的管理最重要的还是规范、科学的管理,再次基础上关注细节,把工作做精致、做细化、做到位。如果我们的管理不足够规范,尤其是不够科学,那么最终的效果也不会太好。

班级管理的民主与科学是魏书生自己教育思想的总结和升华,他提到管理科学有三个最重要的系统组成,分别是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和总结反馈系统,计划系统让人明确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什么人做什么事情。监督检查系统是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把定了的事情、规矩、制度、计划落到实处、执行到位。总结反馈系统是指制定的规矩、制度、

计划随着时间、空间、条件变化进行补充、修改、删除,这三个系统像三个轮子,三个轮子一起转,管理就进入到了一个自动运行的封闭的轨道,把管理者最大限度的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观察与思考,而观察与思考是把管理水平提升到精细化的一个重要前提。

其次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具有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因为没有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就不可能有精细化的眼光与标准,也就谈不上精细化管理,而要具有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就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把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做到最好状态的决心和行动,有对不断提升自我要求的认识和行动。成为一名能够正视现实,踏实敬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工作的管理者。

精细化管理要求我们思考的要多一些,做的要更多一些,只有不断的思考,然后身体力行的去做,精细化管理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