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系本科毕业论文范本

药学系本科毕业论文范本

封面:

学号:(宋体,小4号)

福建中医学院 届 药学系本科生

毕业论文(宋体,4号,居中)

中文题目(宋体,小2号,居中) 英文题目(宋体,小2号,居中)

专业: (宋体,4号) 学生: (宋体,4号) 指导老师: (宋体,4号) 指导老师职称:(宋体,4号) 实习单位: (宋体,4号)

年月日中国·福州

目 录(宋体,小4号,居中)

中文摘要 …………………………………………………………………页码 英文摘要 …………………………………………………………………页码 正 文 …………………………………………………………………页码 前 言 …………………………………………………………………页码 1 仪器与试剂 …………………………………………………………………页码 2 方法与结果 …………………………………………………………………页码 3 讨论 …………………………………………………………………页码 参考文献 …………………………………………………………………页码 致谢 …………………………………………………………………页码 附录 …………………………………………………………………页码

正文

中文题目(宋体,加粗,小4号,居中)

学生: (福建中医学院药学系 级,福州,350108)(宋体,小4号,居中) 指导老师: (单位, 城市, 邮编 ) (宋体,小4号,居中)

摘要 (宋体,小4号) 关键词 (宋体,小4号)

英文题目(宋体,加粗,小4号,居中)

ABSTRACT. (宋体,小4号) KEY WORDS (宋体,小4号)

前言: (宋体,小4号)

1仪器与试药(宋体,小4号,行距1.5倍) 1.1 仪器 1.1.1 1.2 试药 1.2.1

2 方法与结果: 2.1 2.1.1 2.2 2.2.1 3 讨论 3.1

参考文献(宋体,5号,行距1.5倍) 1. 文献为期刊者,格式为:

作者,作者等.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 文献为图书者,格式为:

作者,作者等.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年份.起止页码

致 谢(宋体,加粗,4号,居中)

内容(宋体,小4号,行距1.5倍)

个 人 简 历(宋体,加粗,4号,居中)

个人资料(宋体,小4号,行距1.5倍) 教育背景(宋体,小4号,行距1.5倍) 外语水平(宋体,小4号,行距1.5倍) 计算机水平(宋体,小4号,行距1.5倍) 个人荣誉(宋体,小4号,行距1.5倍) 社会工作(宋体,小4号,行距1.5倍) 自我评价(宋体,小4号,行距1.5倍)

 

第二篇:本科毕业论文范本

忻州师范学院政治历史系

20xx届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方案

论文题目: 晚清以来晋东南沁县山曲庙会的兴衰

姓名:李宏平 班级:1002 指导教师:张力

一、论文提纲

一、山曲庙会的起源介绍

1、山曲庙会地理概况

2、山曲庙会人文概况

3、山曲庙会神灵传说介绍

二、山曲庙会的兴衰过程

1、兴盛期:晚清以来至全面抗战爆发前

2、衰落期:19xx年至新中国建立前

3、低迷期: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

4、恢复前:改革开放后至今

三、山曲庙会兴衰原因分析

1、政治环境角度方面

2、经济发展水平方面

3、村民文化程度角度

4、医疗卫生水平方面

5、乡村精英人物的推动

6、村民文化生活的发展

7、外来宗教的冲击

二、研究阶段和进度安排

1、20xx年x月—10月,初步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并进行选题调研。

2、20xx年x月—20xx年x月,完成毕业论文选题、开题。

3、20xx年x月—4月上旬 ,进一步搜集材料,提炼观点。

4、20xx年x月上旬—6月上旬,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集中撰写与修改论文,5月上旬交初稿,6月中旬定稿。

5、20xx年x月中旬,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三、文献综述

庙会这一传统民俗文化与草根社会民众的信仰、娱乐、贸易、交往息息相关,是村民日常社会生活的重要事件。目前,有不少专著与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传统庙会进行了研究。

在庙会文化的功能方面,有高有鹏、孟芳的《简论庙会文化的基本功能与基本特征》(《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xx年第6期),他们在文中将描绘的文化功能总结成了三点: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播,其次是经济功能,第三是社会管理、组织功能。另外,李永菊在《庙会的文化功能分析》(《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xx年第6期)一文中将庙会的文化功能分成正隐功能和反隐功能。刘慧、秦燕则在她们的《转型时期农村庙会文化功能的变化—以榆林地区为例》(《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xx年第2期)一文中将庙会文化的传统功能总结为祭祀神灵、娱乐人民、贸易交流,又将庙会文化在转型时期的文化功能的新变化概括为调动区域群众参与、表达社会需求、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和观光旅游。

在庙会与民众精神生活的研究方面,赵世喻在其《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中国社会科学》,19xx年第1期)一文中考察了我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并对这种精神的特征及功能了探究。谢永栋在《近代华北庙会与乡村社会精神生活—以山西平鲁为个案》(《史林》,20xx年第6期)一文中则从民众在各种庙会上祭祀不同神灵的现象中探索总结了庙会与民众精神生活之间的关系。岳谦厚、郝正春在《传统庙会与乡民休闲—以明清以来山西庙会为中心的考察》(《山西大学学报》,20xx年第1期)一文中还就宗教信仰和身心娱乐这两种民众精神生活与庙会休闲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

在庙会与地方经济的研究方面,吴孟显在其《清至民国晋南庙会市场研究》(《山西师大学报》,20xx年第3期)一文中就农业耕作制度和寺庙宗教活动对晋南庙会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赵新平教授则在《庙会与乡村经济发展—以晋北大白水村为例》(《晋阳学刊》20xx年第3期)一文中从庙会的传统祭祀活动、商品贸易活动、休闲娱乐活动对乡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秦永红则在《庙会的文化经济特色及其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展望》(《宗教学研究》19xx年第4期)一文中就庙会文化经济形成、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探索。

在庙会与地方社会的构建研究方面,杜俊芳在《乡村庙会传说与地方社会的构建—以明清时期襄汾黄崖村华佗庙为中心》(《沧桑》,20xx年第1期)一文中从地方庙会传说对建构当地乡村生存空间的影响进行了论证。刘铁梁在其文章《作为公共生活的乡村庙会》(《民间文化》20xx年第1期)中从庙会仪式对村落空间的再造和等级权威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赵世喻在其《庙会与明清以来的城乡关系》(《清

史研究》,19xx年第4期)一文中则从庙会形式的差异中探索了城乡在经济和政治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本文将结合以上文章著作的角度和观点,从历史学、民俗学等方面对山曲庙会的历史演变及原因进行探索,力争在教师指导下较好的完成本篇论文。

四、参考文献

[1]沁县史志办编.沁州志[M].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1987.

[2]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明清社会[M].北京:三联书店,20xx.

[3]乔润令.山西民俗与山西人[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

[4]梁肇唐,李政行.山西庙会[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

[5]高有鹏.庙会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6]谢永栋,何建国.近代华北庙会与乡村民众的社会交往——以山西平鲁大河堡为中心的考察[J].兰州学刊,20xx(3).

[7]李永菊.庙会的文化功能分析[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xx(6).

[8]岳谦厚,郝征春.传统庙会与乡民休闲——以明清以来山西庙会为中心的考察

[J].山西大学学报,20xx(1).

[9]谢永栋.近代华北庙会与乡村社会精神生活——以山西平鲁为个例[J].史

林,20xx(6).

[10]高有鹏,孟芳.简论庙会文化的基本功能与基本特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

报,1995(6).

[11]刘慧,秦燕.转型时期农村庙会文化功能的变化——以榆林地区为例.[J].西北工

业大学学报,20xx(2).

[12]赵世瑜.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1996(1)

[13]吴孟显.清至民国晋南庙会市场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20xx(3).

[14]赵新平.庙会与乡村经济发展—以晋北大白水村为例[J].晋阳学刊,20xx(3).

[15]侯文宜,卫才华.民间传说遗存: 地方性知识与民间记忆——晋东南米山小地域

文化遗存考论之三[J].沧桑,20xx(3).

[16]杜俊芳.乡村庙会传说与地方社会的构建——以明清时期襄汾黄崖村华佗庙为中

心[J].沧桑,20xx(1).

[17]李零.梁侯寺考——兼说涅河两岸的石窟和寺庙[J].中国历史文物,20xx(3).

[18]赵世瑜.庙会与明清以来的城乡关系[J].清史研究,1997(4).

[19]乔南.浅析清代山西农村集市及庙会[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xx(3).

[20]韩晓莉.抗日根据地的戏剧运动与社会改造——以山西为中心的考察[J].抗日

战争研究,20xx(3).

[21]王钧林,近代乡村文化的衰落[J].学术月刊,1995(10).

[22]王亮.晋东南明清迎神赛社祭仪及其音乐戏剧[J].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xx(3).

[23]孟万忠,赵景波,王尚义.山西清代霜雪灾害的特点与周期规律研究[J].自然灾害

学报,20xx(4).

[24]李仁和.上党地理环境探源[J].长治学院学报.20xx(6).

[25]郭赟林.战争中的乡村戏剧舞台——以1937~19xx年的晋察冀为例[J].沧桑,

20xx(5).

[26]于少波.试论乡村寺庙对清代乡村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以广西玉林为例[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xx(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