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总结

第一章

分析方法的分类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定性、定量分析;常量、半微量、微量分析)

第二章 要点

1、灵敏度的表达方式及其换算关系

2、空白试验和对照实验的含义及其应用

3、阳离子分析特性及其分离方案

有色离子

各组所包含的离子及其分析特性

组试剂及分离条件控制

沉淀颜色

常用分离反应及鉴定反应

特殊反应

4、阴离子分析方案

5、试验结果的合理性判断

第三章 要点

1、误差的分类、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消除方法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2、误差的表示方法(相对误差、标准偏差,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3、精确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4、有效数字的处理规则

5、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6、随机误差出现的区间概率

7、置信区间的含义及其计算

8、可疑值的取舍(G检验,Q检验)

9、显著性检验 (t检验)

第四章要点

1、滴定反应的要求及几种滴定方式

2、基准物质的要求

3、标准溶液的配置:直接法,间接法

第五章 要点

1、酸碱质子理论

2、共扼酸碱对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3、酸碱各型体的分布分数

4、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弱酸碱、两性物质)

5、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pH计算、配置、缓冲容量的含义)

6、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的选择依据

7、各种类型的滴定曲线计算、滴定突跃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

8、终点误差的估计与计算

9、酸碱滴定的准确性判断

10、混合碱分析方案

第6章要点

1、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定义及计算。

2、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变色点pMep。

3、化学计量点pMsp和pMsp’的计算及终点误差的计算。

4、单一离子M准确滴定的判别。

5、混合离子M,N分别准确滴定的判别。

6、运用掩蔽剂和滴定方式设计实验方案

7、终点误差的相关计算

第7章要点

1、了解电对的分类和区别及滴定反应类型。

2、条件电势的含义,平衡常数和条件平衡常数的表达、应用及计算。

3、会计算滴定分数0.500,0.999,1.001,2.000时的平衡电势及化学计量点电势Esp。会绘制滴定曲线和选择指示剂。

4、了解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及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的应用。

5、会设计某些试样的分析测定方案。

6、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标准溶液浓度,试验结果

第8,9章要点

1、了解沉淀重量法的测定过程;

2、掌握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3、了解沉淀的类型及沉淀条件;

4、了解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5、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的指示剂,滴定条件及应用。

6、掌握沉淀表面吸附层的吸附规律

第10章要点

1、掌握光吸收曲线、工作曲线(标准曲线)的概念及绘制方法,了解最大吸收波长的概念。

2、掌握吸光度与透射比的关系及换算,熟练运用朗伯-比尔定律求物质的浓度、吸光度、摩尔吸光系数、桑德尔灵敏度等。

3、仪器误差误差的计算:为减少仪器误差,吸光度一般控制在0.15-0.8,A=0.434时,仪器误差最小。

4、掌握吸光光度法应用及相关计算。

第十一章要点

1、 了解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实质

2、 掌握离子交换树脂对不同离子的亲和力大小变化规律

3、 了解萃取过程的实质,掌握萃取过程中相关萃取率的计算

 

第二篇:分析化学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

1

2、量子吸收由高能级到低能级是发射,由低能级到高能级是吸收。

3、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其共振发射的吸收的定量分析方法,其定量基础是朗伯-比尔定律。

核心技术:原子化技术、锐线光源技术。

4、原子发射光谱法:是基于受激原子或离子外层电子发射特征光学光谱而回到叫低能级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

核心技术:原子化及原子激发技术。

5、原子吸收光谱法: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原子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又跃迁到基态或低能态,同时发射出与原子激发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辐射。

6测系统、信号处理或读出系统。

7硅碳棒)。

8、线光源(空心阴极灯)

9、光栅的分辨率:R=Nn(N刻线数、n级次)

10、光栅和棱镜的分光原理及区别:本质都是利用不同波长的光在发生反射折射衍射等时的不同表现分光。 光栅是利用衍射与干涉的总体效果,棱镜是利用折射。

一般说来,光栅光谱更精细,分辨率更高。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1、共振线:原子中外层电子从基态被激发到激发态后,由该基态跃迁回基态所发射出来的辐射线。

第一共振线:由最低激发态(第一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所发射出的辐射线。

2、原子能级图:

n主量子数、S总自旋量子数、L总角量子数、j内量子数

3、电子跃迁遵循一定的“选择定则”:

1△n=0或任意整数; ○

2△L=±○1跃迁只允许在S项和P项,P项和S项或D项之间,D项和P项或F项之间,等;

3△S=0,即单重项只能跃迁到单重项,三重项只能跃迁到三重项,等; ○

4△J=0,±1,但当J=0时J=0的跃迁是禁阻的。 ○

4

定量关系式 I=a(I谱线强度、a常数、b自吸系数、c被测元素浓度)

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

1、产生条件:

处于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如果外界所提供特定能量(E)的光辐射恰好等于外层电子基态与某一激发态(i)之间的能量差(

△)时,核外层电子将吸收特征能量的光辐射由基态跃迁到相应激发态。

2

3、锐线光源:光源的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而发射线的半宽度小于吸收线的半宽度的光源。

理想的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

4

5、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异同:

AAS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AES是基于原子的发射现象。二者同属于光学分析法。

第九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1

2

3、生色团: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此类基团为具有不饱和键和含有孤对电子。如>C=C<,>C=O,-N=N-,-C 三C-,-C 三N-等。

4、助色团: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生色团相连,能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使其吸收强度增强的基团。如-OH、-OR、

-N

-I等。

5、红移与蓝移(紫移):向长波方向移动成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叫、-SH、-Cl、-Br、

蓝移。

6、R带:由n→n*跃迁引起的吸收带,是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如-C=O、-N=O、

-NO2、-N=N-等。

7、K带:相当于共轭双键中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

8、B带:是芳香族(包括杂芳香族)化合物π-π*跃迁的特征吸收带。

9、E带: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特征吸收带,是由苯环结构中三个乙烯的环状共轭

系统的π→π*跃迁所产生,分为E1带和E2带。

10、共轭效应:共轭不饱和键越多,红移越明显,吸收强度也越强。

11、溶剂效应:当溶剂的极性越大时,由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发生红移;由

n→π*跃迁产生吸收带发生蓝移。

第十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1

1红外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2、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能量相等;

2分子的振动必须能与红外辐射产生耦合作用。 ○

3、减震震动的理论数:

4、红外光谱看到的吸收峰比减震震动的峰少,为什么?

5、官能团区是

;指纹去是

6

十三章:电分析化学导论:

1、充电电流:电极表面双电层类似一个电容器,当向体系施加电扰动的时候,

双电层所负载的电荷会发生相应改变,从而导致电流的产生,这

部分电流叫做充电电流,为非Faraday电流。

2、Faraday电流:反应中有电荷(电子)在金属\溶液界面上转移,电子转移引

起氧化或还原反应发生。

3、非Faraday电流:由于热力学或动力学方面的原因,可能没有电荷转移反应

发生,而仅发生吸附和脱附这样一类的过程,金属\溶液界

面的结构可以从点位或溶液的组成的变化而变化。

4

5、 P354第五题。

第十四章:电位分析法:

1物电极。

2

3、PH实用定义:

pH(X)=pH(S)+(Es-Ex)F/(RTln10)

将未知pH(X)的溶液X换成标准pH(S)的溶液S,同样测量电池的

电动势Es。

第十五章:伏安法与极谱法:

1、工作电极:小面积,易极化的电极做工作电极。

2、参比电极:大面积,易极化的电极做参比电极。

3

4

5、扩散电流方程:

id= 607nDmtc D是扩散系数 (cm2/s),m是汞通过毛细管的质量流速(mg/sec),t是汞滴的寿命(s),c是被测物的浓度(mol/cm3)。其中m2/3t1/6称为毛细管常数,代表了滴汞电极的特征。 1/22/31/6

6、干扰电流哪些,怎么消除?

○1残余电流:作图法消除;

○2迁移电流:加入支持电解质(惰性电解质);

○3极谱极大:加入表面活性物质来抑制;

○4氧波:通入惰性气体或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加入硫酸钠,在强性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或铁粉来消除氧的电流干扰。

7、极谱波的类型:

据电极反应的过程分还原波和氧化波。

第十八章:色谱法导论:

1、色谱法是一个分离手段。

2、色谱法分类:

3、理论塔板数计算

4、保留时间计算

5、速率理论计算

6、分离度计算

7

第十九章:气相色谱法: 核心部件:色谱柱。

第二十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正相色谱:固定相为极性,流动相为非极性物质,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 反相色谱:流动相为极性,固定相为非极性物质,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