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结尾艺术论文

数学课堂的结尾艺术

在一节课中,结尾仅占几分钟,有时甚至是几句话,但却能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增强效果,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到了“课已尽,意犹存”的良好效果。

一、总结性结尾

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归纳,给学生完整、系统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结课方式。正如苏格拉底在费得罗斯谈演讲结尾时说的:“对于演讲的结尾,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就是说总结性地将所讲过的内容再重复一遍。”课堂的结尾也需如此,有的教师能巧妙地采用归类、列表等形式,对所教内容归纳总结,有的教师则会通过学生的复述来进行归纳总结等等。虽然形式有别,但目的是一样的。

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小结时是这样提问的:“今天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家做客,你们开心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在学生自由发言后,我再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寥寥几句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及关系进行高度概括,钧立提要,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起到强化和深化的作用。

二、悬念性结尾

在教学中,有些知识块往往要分几个课时来教,而上、下节课教学内容联系又非常紧密,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学生的好奇性,在上一节课的结束时针对下一节课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用设置悬念的方法,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使学生急切地等着下一节课。这种结课方式很好地把上、下两节课联系起来,为上好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在教学《认识整时》一课时,我拿出钟面把时针指在3和4之间,分针指除十二以外的任意地方,提问“你能说出这是几时吗?”把困惑留给学生:“请同学们先回去开动脑筋想一想,明天把你们想的结果告诉老师,好吗?”通过一个不整时钟面,让学生提出问题,又让学生自主研究,去领悟时间除了整时,还有其他时刻,这样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去探索解疑。同时,对学生的预习有一定的定向作用,而且使前后两节课过渡自然,衔接巧妙,做到了讲授内容前后呼应,效果较好。

三、延伸性结尾

所教内容学完后,不是马上结束教学,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外向课内延伸、扩展,激发学生课外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使之成为联系第二课堂的纽带。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又能使学生所阅读的课外读物与本课内容密切相联,拓宽知识,扩大视野。

例如在《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一课的结尾,我作了这样的延伸:请同学们到超市去调查物品的价格,有条件的话可以拿自己的零用

钱买一、两样物品,并作好记录,计算出任意两件物品的价格和。这一课后实践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又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课内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能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生活性结尾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

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促其“数学化”。

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结尾:1. 提问:学会观察物体对我们在生活中有什么帮助?2. 课件欣赏“四不像——麋鹿”“狮身人面像”“庐山风景图”,感受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培养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学会用数字的眼光观察世界,同时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一堂课成功与否有一定的标准,但我们不能仅拘泥于标准,数学课堂教学结尾远不止这几种方式,而且往往是综合运用几种方式。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对其操作过程(导入、实施、结尾)的探索

是无止境的,教学过程的艺术不仅要求开始能引人入胜,而且要求结尾更为精彩、余味无穷,如果我们能巧妙设计课堂结尾,则会使整个教学浑然一体,富有后劲。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艺术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的艺术

【摘要】:一、课堂教学总结的意义:1.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2.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3.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4. 有助于课堂教学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

二、课堂教学总结的方法:1.游戏法2.悬念式3.激励性总结4.照应性总结5.检查性总结6.概括性总结7.发散性总结;三、课堂教学总结应注意的问题:1.要精当简洁,注意时控。2.要突出重点。3要形式新颖、方法灵活、激趣迁移。4.要巩固双基,系统整理。

5.防止形式主义,注重实效。

一节好课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课前的巧妙导入,更在于课堂总结的精心安排。如果说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那么扣人心弦的课堂总结必能达到“课虽终,思未了,情更浓”的境界。

一、课堂教学总结的意义

1.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通过归纳、总结,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浓缩成“板块”,使学生对知识有整体印象,便于记忆,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2.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在本堂课即将结束时,通过小节理清思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学重点。

3.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一节课即将结束,通过学生的复述或教师的归纳,可以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重现,进一步理清思路,由繁到简,既可以加深理解,又可以强化、巩固所学知识。

4.有助于课堂教学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此外,课堂教学的巧妙安排,使学生感到“课已尽,而意无穷”。有助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二、课堂教学总结的方法

1.游戏法。寓教于乐是学生的心理需要。课尾,学生感到疲倦,注意力也难以集中,用游戏或比赛结束,动静交替可以调节心态,使学生重振精神。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低、中年级的学生。比如开火车、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小猫钓鱼、小兔回家等,在游戏中再适当开展游戏比赛,用红花、星星之类加以奖励,更符合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好乐的心理。在高潮中结束整堂课,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而不厌、乐此不疲。 例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可以设计“找朋友,离教室”这样的结尾:

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学生顿时倍添兴趣。

(1)教师出示卡片2,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分别说出了自己座位号的倍数和约数,然后离开了教室。

(2)教师出示卡片3、5时,座位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也用同样的方式走出了教室。

(3)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座位号是1、7、11、13、19、23、29、31、37、41、43、47的学生。

师问:“你们怎么还不出去玩呢?”

生答:“因为我们的座位号都不是老师拿的卡片上数的倍数。” 师问:“那出什么数时,你们就都可以出去了呢?”

生答:“1。”

教师出示卡片“1”,在欢快的下课铃声中,同学们依次做完游戏走出教室,乘着游戏的余兴,投入了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2.悬念式。悬念式教学总结,就是对前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的课,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我们能够相加减,遇着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或相减,能不能通过一定的数学变换,最终把结果算出来?怎样算?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既复习了课堂上所学知识,又为下节课做了必要的准备。又如,学了“同分母、同分子的分数大小比较”后,总结时,提出: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我们已掌握了,那么分母、分子都不相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样的结尾收中寓展,使学生思前顾后,兴趣盎然,欲奋力再攀。

3.激励性总结。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要指责,要满

腔热情正面引导、多鼓励,使他们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灰心,增强信心。例如,在试卷分析课中,老师要帮助学生分析题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找出纠正错误的方法。总结时,语重心长地鼓励说:解题中有错误并不可怕,学习就是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前进的,克服了错误就是胜利和成功。这样的结语,感情真挚,字字暖在学生心上,句句印在学生脑中,能使他们受到极大的鼓舞。

4.照应性总结。这种总结是要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设置疑惑。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课始教师边演示边提问:如果将长方形沿对角一拉,变成什么图形?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请大家猜一猜。课尾,再回过头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高比长方形的宽变短了,所以面积变小了。刚才同学们的一团疑惑,在总结时轻松化解了。首尾照应,给了学生自己摘果子吃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使导课与结课脉络相通,体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协调与完美。

5.检查性总结。检查性总结是教师在讲授结束时,出几道紧扣讲授内容、答案简明的题目让学生自结。这种“检查性总结”能使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6.概括性总结。新知识传授后,为形成某种数学概念,或为了确定某个法则、性质,或为了讲授某种教学方法,结尾时,将新授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梳理。如教学“小数乘法”时总结时可以把计算法则浓缩成“一乘、二数、三点”。又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可总结成“小数点移动要记牢,右移扩

大左缩小。移动一位差10、100、1000??倍,位数不够0补位。”概括性总结,简明扼要,画龙点睛,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7.发散性总结。发散性总结就是对所学内容,在巩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节课,总结时出示:()<3/7<()问:“括号里可以填哪些分数?”这样的总结,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三、课堂教学总结应注意的问题

1.要精当简洁,注意时控。由于是课尾,它不可占用更多的教学时间,因此,无论哪种形式,都要紧扣重点,精心安排。形式要精当,语言要简练,切记形式拖沓、纷乱,语言笼统、烦琐,语无伦次。

2.要突出重点。结尾设计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更不能重复所讲授过的内容,而应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要形式新颖、方法灵活、激趣迁移。结尾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不断创新,努力使教材前后连贯,使之成为学生以后学习新内容的起点,激发新的求知欲的启蒙点。教师应善于在课尾给学生留下悬念,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要巩固双基,系统整理。巩固性原则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它必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梳理,使知识条理化、明确化,便于学生理解巩固,在头脑中牢固生根。

5.防止形式主义,注重实效。课堂结尾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不是为了追求表面形式而设计,因此要注重实效。不能图形式,出现哗众取宠和喧宾夺主的现象。

总之,数学课堂总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它如同一曲乐章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掷地有声、余音缭绕、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去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做到简洁明快、灵活多变、新鲜有趣、耐人寻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已尽而意无穷”。持之以恒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