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许新萌doc

考察报告

这次考察是我们班第后一次集体出动,对于我们来说,感受大自然,接触新事物是件很重要的事,让我们的眼界不会局限在学校我们仅仅看到的东西,而是让我们更多的去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谢专业老师与学校领导给予我们这次外出写生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学到很多知识。

第一站:郑州博物馆

郑州市博物馆现在的正式名称为郑州博物馆。郑州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博物馆,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它集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配备有先进电脑网络系统、多媒体触摸屏系统、数码式语音导览系统,及同声翻译的多功能厅,可接待多层次的学术会议和多语种的参观团体。

建筑造型

郑州博物馆主展馆以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方鼎为造型的原始基础,配以圆形碟状屋顶,取“天圆地方、鼎立中原”之寓意,融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独具特色。主展馆包括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整体建筑风格取鼎器粗犷与精美相统一的神韵,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感。建筑上方的圆形碟状屋顶,出檐深远,隐喻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念。

整座建筑造型沉稳、凝重,取鼎之意,而超越简单的形似,既令人感受到历史文化名城绵延悠久历史的博大精深,又具有时代建筑的独特形象和崭新魅力,将成为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的重要成果。馆内陈列展览厅配备有现代化的电脑网络系统,触摸屏参与系统、数妈语音导览系统及多功能的文物演示报告厅。这使新馆具备有完善的陈列展览、收藏保管、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化休闲、外事接持、信息交流、标志性文化建筑等多种功能。

郑州博物馆展厅总面积4720平方米,原基本陈列面积约为20xx平方米,由三大部分八个展厅组成:旧石器时代陈列、新石器时代陈列、夏都阳城陈列、郑州商都陈列、郑韩古都陈列、古代陶瓷艺术陈列、古代石刻艺术陈列。 第二站:开封博物馆

开封是我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地上地下文物资源丰富,是文物博物事业赖以发展的坚实基础,开封博物馆属于社会历史与艺术性博物馆,几十年来为国家征集收藏了大批珍贵文物,该馆馆藏文物2万多件,一级品23件,石刻有1000多件,大部分是起自北魏止于明代的墓志。其中北魏《元怀志》,字体秀润,尚存有隶书笔意;唐代《泉男生志》,出自欧阳通的手笔,和西安的道因法师碑,同是欧阳通仅存的手迹;宋代《王尚恭志》,是司马光所书,全志一笔不苟,端庄凝重,所记耆英会史料,为史学界所重视。 该馆以《宋代文物陈列》为基本陈列。其中“东京开封府”部分,展出的《北宋东京图》是该馆的科研成果,已被《中国通史》等书所采用。

陈展大楼一楼大厅正面装饰有大型黄杨木雕——《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部分,反映了北宋东京的繁华盛况。馆内有《宋代石刻艺术》、《宋代历史》、《古代和近代史》、《开封革命史》、《明清工艺品》、《馆藏文物》、《古代开封犹太人》七个展厅。珍藏不同时期的文物2万余件,历史、专业图书3万余册,是历史研究和参观游览的重要场所。闻名中外的“9.18大案”即发生在这里,该案的破获,使众多文物珍品失而复得。 一楼南展厅是《开封革命史陈列》,展览再现古都开封近现代革命斗争的伟大业绩。其中,李大钊、王若飞、萧楚女等卓越革命家,在开封的活动事迹及其故居照片等,多达400余件。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人至深,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楼南展厅是《宋代历史陈列》,也是开封博物馆最

具代表性的断代史陈列。开封是北宋旧都,外地来汴,以一睹宋都旧貌为快。在文物较少,全国断代史陈展尚嫌不足情况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举办了此展览。展览将宋代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系统形象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第三站:安阳殷墟遗址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景区就建在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 A级旅游景区、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首批全国旅游景区级青年文明号,属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xx年以前这里发掘的53座建筑基址,是殷墟宫殿宗庙区的主体和殷王都全盘规划、布局结构的重心所在,被考古学者划分为甲、乙、丙三组基址。甲组建筑基址共发现15座,是宫殿宗庙区内建设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被认为是商王室的宫室、寝居之所。乙组建筑共发现21座,多数结构繁复,面积巨大,互相连属。这些建筑被认为是殷王室的宗庙建筑。丙组共发现17座,被认为是商王室的祭坛建筑。目前,在宫殿宗庙区已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80余座。这些建筑基址形制阔大、气势恢宏、布局严整,按照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宫殿区为中心的范围内。

文物遗址

中国出土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二个王朝,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古国相比较,殷墟的青铜文化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以青铜礼器为基础,发展成为一套以等级为核心的礼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这在世界青铜文明中是绝无仅有的,体现出独特的东方色彩。殷墟出土青铜器种类繁多,器形厚重,纹饰繁缛,铸造工艺高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尤以王陵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鼎最负盛名,大鼎高达133厘米,器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它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原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通体以雷纹为底纹,饕餮纹、夔纹为主体装饰,给人以稳重、庄严而又神秘的感觉,是古代科技与艺术、雕塑与绘画的完美结合,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54号凹形遗址

54号基址发现于20世纪xx年代初。该基址濒临洹水西岸,整体呈凹字形,缺口向东。包括南、北、西三组基址,这些房基构成半封闭状的建筑群,面积达5000平方米,结构严谨,构思精巧,已具备了中国“四合院”的雏形。该基址也是20世纪xx年代以来宫殿宗庙区内发现的最重要的建筑基址。

中国最早的车马遗迹——殷墟车马坑

自19xx年殷墟发掘以来,曾多次发现过商代车马坑。但由于受当时发掘技术的限制,都未能将坑中的木质车架清出。19xx年在殷墟首次成功清理出商代车子的残迹,搞清了车子的大体结构及部分构件的尺寸。殷墟发现并清理的多座车马坑以及道路遗存,展示了我国古代道路交通的基本雏形,对研究商代社会的阶级、等级关系、亲族制度、埋葬习俗及工艺水平等,都是极重要的研究资料。华夏幅员广袤,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古文献中说夏代就发明了车,但是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由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文明

古国之一。殷代车马坑不仅展示了上古畜力车制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它是国人最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标志着已进入了成熟阶段。阴虚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中国古代甲骨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墟时期则是占卜最盛行的时期,商王和贵族几乎每事必卜,占卜成为商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甲骨的纳贡、收贮、整治、钻凿及占卜方法、程序和卜辞的语法、辞例等形成一套严格而有系统的制度。据甲骨文记载,殷代已有专门掌管占卜和纪录的贞人,见于卜辞的贞人约有上百人。占卜涉及内容包括祭祀、天象、年成、征伐、王事等,甚至于商王游猎、疾病、做梦、生子等。商代以后,甲骨占卜逐渐失去了其显赫地位。殷虚甲骨文的发现,见证了已经消逝的商代占卜制度,为研究中国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目前殷墟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甲骨文已具备了现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其书体虽然又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书体的演变,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下来,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甲骨文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由甲骨文演变发展而来的汉字,在传播华夏文化、促成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妇好墓

著名的妇好墓是19xx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0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墓室有殉人16人,并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并出土海贝6800枚。随葬品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而且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堪称国之瑰宝,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根据该墓的地层关系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考古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

YH127甲骨窖穴

殷墟宫殿宗庙区还分布着为数众多的甲骨窖穴。自19世纪末甲骨文发现以来,这里共出土甲骨约150000片,震惊了世界。最著名的有YH127甲骨窖穴、小屯南地甲骨窖穴、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窖穴。YH127甲骨窖穴发现于19xx年,位于宫殿宗庙区中部偏西,共出土刻辞甲骨17000余片。这些甲骨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祭祀、田猎、农业、天文、军事等,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甲骨文和商代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

殷墟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博物馆,该馆严格按照科学、环保、安全、符合遗址保护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尽可能地与殷墟遗址景观相协调。从平面上看,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字,这是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文明中的重要作用。馆内展出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自建国以来在殷墟发掘出土的一系列文物精品,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及甲骨文等国宝级文物共500多件,展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乙二十仿殷大殿

乙二十仿殷大殿是在乙组基址上复原的其中一座,它东西长51米,由于东侧的20米地下尚未发掘,所以只复原了西侧的31米,是宫殿宗庙区主要建筑之一,该建筑以黄土、木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坐落于厚实高大的夯土台基上,房基置柱础,房架用木柱支撑,墙用夯土版筑,屋顶覆以茅草,正如《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茅茨土阶、四阿重屋”式的建筑风格,造型庄严肃穆、质朴典雅,具有浓郁的中国宫殿建筑特色。整座建筑规模巨大、左右对称,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均衡感、秩序感和审美意趣,集中体现了殷商时期的宫殿建设格局、建筑艺术、建筑方法、建筑技术,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的先进水平。 乙七基址

殷墟时期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制突出表现在丧葬和祭祀制度中,在营造宫室宗庙等建筑时,要举行一系列非常血腥的祭祀仪式,借以除妖避邪,镇宅安居。殷墟发现的大量的人祭和人殉的遗迹,为商代晚期大规模的人祭、人殉现象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乙七基址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该基址为商代宗庙建筑遗址,规模宏大,推想其地面的建筑也定为不凡。宗庙建筑一般要经过奠基、置础、安门、落成四个步骤。(1)、奠基:地基夯成后,在基址挖坑埋狗,重要的建筑兼埋儿童,这是奠基仪式;(2)、置础:在夯实的地基上放柱础石,起到加固柱子和防止腐烂的作用,这是要埋入牛、羊、狗三牲,有时也加用人牲。然后填土夯实。这是置础仪式;(3)、安门:在门槛前后左右挖方坑,分别埋置看门的侍卫1——3人,皆跪仆相向,手执铜戈、盾牌,防卫目的异常明显,这是安门仪式;(4)、落成:整个建筑完成后,要举行隆重的落成仪式,这时的用牲种类多,规模大,有时要杀掉上百人,连同牲畜,车辆,整整齐齐埋在建筑物旁。在乙七基址之南曾发现成行的密集小葬坑和车马坑遗迹,有北、中、南三组,仅在中组80座祭祀坑中,就发现人牲390余人。由此看来,中国古代早期大量地使用“人祭”与“人殉”的野蛮残酷的祭祀和殉葬方式,在殷墟时期达到了极致。 完成了最后一次考察,使我非常怀念以前考察的日子,更使我受益匪浅!

 

第二篇:工作报告.doc

工作总结

7月份很快的过去了,在这短暂的一个月时间内,也很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还有很多工作欠缺的地方,不足的方面需要加以改正。平时也一定要注意一下自己的心态,聊天技巧方面也要注意,全面分析患者的心理,让他们相信我们。多看看其他人的聊天对话 听听录音 取长补短,认真分析每一条对话,看一下流失的原因。避免下次在出现类似的错误.

1. 患者很多问路线的地方 还是不是很明确

2. 对患者频繁提问的一些细节不够耐心

3. 不爱打回访,很多患者都是在这方面导致流失

4. 工作不够耐心,有些情绪化

5. 很多预约患者 跟单不及时导致了1。2个患者忘记了预

约时间

6. 给自己的工作压力太大,导致每天上班有些情绪

7. 有时候还是太过于较真。导致患者也生气

这个月来也分析了自己的业绩的情况,还是要加强对待患者的态度,耐心,更要及时回访,对待工作还缺少了心态,跟其他同事比一比,还是心态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很努力的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中 多学习,避免咨询中出错误,思考每个聊天记录,对话结束后看看自己的聊天记录,多向其他同事学习,找到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8月份好好努力 给自己一定空间 不要给自己太多压

改正不足。认识到自己缺点 及时跟踪回访 不要浪费单子。

要及时统计患者的每一个问题,不懂得地方要及时问,及时跟踪 引导来院 提醒医托一系列的问题 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出现

这个月总共43个患者 流失了也有几个 很多都是费用还有效果的原因 还得听录音找出不足 下次注意相同的事情再次发生。

7月份总结完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