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行为文化实验方案

阅读行为文化实验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书香校园创建为依托,着力培养基础扎实、习惯良好、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学生。落实“关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关注每一位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功”的理念,使整个校园成为师生共同阅读的家园,共同成长的乐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验内容

以经典阅读为切入点,倡导“晨诵、午读、暮省”回归朴素的阅读生活方式,积极营造“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书香校园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学生”的评比活动,提高阅读意识,能主动在读与悟、读与思、读与创中提升理念,优化内涵,采用积极评价,让书香溢满校园。

三、实验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落实阅读教育

1.巧安排,阅读时间有保证

一方面我们借助课程的经典诵读一课时,作为专门的阅读教育课;另一方面我们大力提倡“午读”,中午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师生共读,晚上通过亲子阅读,让更多的学生能进行自由阅读。

2.定书目,图书漂流或跳蚤市场足书源

根据要求,精选古今中外名著作为阅读课程内容,并详细列出了各年级共读书目,然后通过图书漂流或跳蚤市场解决共读书目的来源。除此之外,班级内部,小组之间、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飘流,这样的方式极大的丰富和节省了资源。

3.早准备,阅读指导、摘录、交流保实效

学生不是没有可读的书,而是阅读的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这是教师阅读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依托校本教研对阅读指导课进行专题研究,提高教师的阅读教育水平。

学期初形成阅读指导意见,上好阅读指导课。制定各年级的具体的阅读目标。借助校园文化墙壁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上好批注摘录课和成果交流汇报课。

4.小喜报,激励学生乐读书

对于阅读的评价,为避免功利化,学校以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每读完一本书,教师颁发一张“小喜报”以示激励,获得三张“小喜报”可进入“阅读之星”侯选资格。学期结束学校评选“阅读之星”对学生进行激励。

5.让所有的教室都成为阅览室,教室里设置“读书角”,采取学生自筹与学校配备相结合的形式筹集图书,并将图书角取上“快乐书吧”、“书海拾贝”,“读书台”等生动的名字,各班专门配备两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鼓励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图书漂流”活动。

(二)活动推进,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学生的阅读热情需要在活动的舞台上得以生长,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促进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活动分三个层面:

一是班级层面。开展我与经典对话五个一活动。

1、“我与经典对话”之一:古诗考核

时间:晨读

形式:学生读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古诗考核

2、“我与经典对话”之二:朗读考核

时间:晨读、午读

形式:学生朗读---品读理解---感情投入---朗读考核

3、“我与经典对话”之三:阅读交流

时间;阅读课、午读、

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品读---感悟体验---汇报交流

4、“我与经典对话”之四:亲子阅读

时间:晚读

形式:亲子共读---亲子交流---亲子辩论---求同存异

5、“我与经典对话”之五:师生共读

时间:教育教学

形式:师生同读---师生交流---师生检测---师生展演

二是年级层面。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向全年级展示,保证学生的参与广度,提高更多学生的积极性。

三是学校层面。组织学生每日一诗、每周一文、每月一书、每期一展、每期一评。组织“图书跳蚤市场活动”、“批注阅读展示会”、“小小朗诵家比赛” 、举行“经典诗文诵读竞赛”、“班级诵读比赛”、“诗词配画”、“古诗文知识竞答”、“师生对诗”、“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四月份组织“读书节”。借助六一节、教师节、元旦节,大力展示师生阅读成果。开展推荐“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和“我最感动的一篇文章”活动,组织阅读有经验的学生介绍读书的方法, 组织学生读书笔记的评比和展览、班级与班级之间进行“好书中转站”、读书主题班会等活动,鼓励学生向校刊或其他刊物投稿。

(三)教师阅读,丰厚底蕴

1.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每天阅读教育类刊物、教育著作、或文学作品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教师每年阅读2-3本文学名著。

2.拓宽阅读渠道,丰富阅读资源

鼓励老师做好“四个一”:要有一位自己崇拜的教育家,系统地学习他的教育思想;要有一本专家的教育专著,精心研读,做到常读常新;要有一份高质量的教育期刊,博采众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如《人民教育》、《山东教育》、《教师博览》、《班主任》、《教学论坛》、《山东教育导报》、《中国教育报》等;要有一个经常浏览的教育网站,及时了解最新教育信息。

3.积极撰写随笔

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教师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写教育随笔不仅是练笔,也不仅仅是“心灵的对话”,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我,反思自我,促进师生超越自我。在坚持写随笔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读书、实践、反思”的习惯。

四、实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组织筹备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制定实验方案》,成立实验领导小组,做好实验的各项基础工作。开展各种培训活动,让师生了解实验,认识实验。

第二阶段:实验启动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组建实验工作小组。

2.工作室设在教研活动室。

3.组织召开工作小组会议,明确流程和岗位职责。

第三阶段:实验实施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开展实验研究,注重积累日常材料。

2.开展学生展评活动、经典诵读活动。

3.开展教师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展评活动。

第四阶段:总结规范阶段(20xx年x月)

全面总结实验的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推进实验,形成特色。

五、预期研究成果

1.增加师生文化底蕴。

2.提高师生阅读效果。形成教师论文、案例、反思集录,形成学生作品集录。

3.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保障,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管理制度保障,建立相应的日常检查制度、考核制度,使新教育实验工作管理走向规范化。

3、评价机制保障,学校把实验的实施成果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要给予表彰、奖励,并组织推荐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将师生获奖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

日照市五莲县许孟镇中心小学

 

第二篇:阅读习惯的实施方案

关于《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研究的实施方案

下亮子中心校 孙晓丰

一、选题的理论依据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程理论为依据,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契机,渗透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阅读的思想,引领学生 进入“因读而悦”、“因悦而读”的境界,使阅读成为学生心目中最自然的生活和学习状态,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其作用更加明显。尤其是全国的各级各类读书活动方兴未艾,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语言的介入使阅读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阅读能力也正向“快速高效”的方面发展。在语文教学方面,阅读作为从文字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一向居于语文四大能力之首。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阅读途径,学会在课外“无师自通”,达到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阅读是一种习惯,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它主要包括:

(1)热爱阅读喜欢阅读的习惯。(2)坚持阅读终身阅读的习惯。(3)广泛阅读大量阅读的习惯。(4)正确的读书姿势、恰当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思考想象、不动笔墨不读书、精心选择课外读物、预、复习课文、读书质疑解疑、读书做笔记等习惯。这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越早养成越好。若孩子的家庭和学校不能强化读书的乐趣,他们是不会突

然在某一天奇迹般地喜欢起读书来的。因此必须为孩子创造读书的好时机,帮助他们养成这种最重要的习惯。阅读的习惯需要在实践中培养,这就和其他习惯一样。实践证明,阅读习惯的养成要以兴趣为突破口,孩子一旦有了兴趣,自己就会不断阅读,因此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也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1、改变目前小学生“做题多、读书少、兴趣淡、能力差”的状况,逐步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引导小学生学会自主选择有意义的材料进行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使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伴侣,使学生养成终身热爱阅读坚持阅读的习惯。

3、探索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实践活动的策略和途径。

4、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的活动模式。

5、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1)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2)小学生阅读内容的研究。

(3)小学生阅读途径的研究。

(4)小学生阅读方法的研究。

(5)小学生阅读与语文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

(6)小学生该培养哪些阅读习惯的研究。

(7)适合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途径等的研究。

(8)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研究

(9)学生读书时间的研究。

四、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四个班为实验班。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阅读积极性,阅读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评估。

3、查阅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方法。

4、行动研究法::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动态发展的、自然的、开放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探索有效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途径。

5、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五、预设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为基础研究阶段。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

2、做好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

3、理论准备。广泛搜集有关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方法指导。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开展研究探讨,商讨阅读策略,做好理论的积累。

4、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整理、座谈会等手段,掌握全校一至五年级的学生读书现状及心理状态,由此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筛选、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以此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根据学生的建议及普遍兴趣点精选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引起和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初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为课题初步实施阶段。

1、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低、中、高)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

2、指导读书方法开设读书指导课。

3、开拓读书空间开设读物推荐课。

第三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为课题实施阶段。

以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重点探索和研究开展课外读书指导、探讨有效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1、提高读书品位开设 阅读欣赏课。

2、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图书的理解,能将图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拓展知识面,培养多方面能力。

召开课题研讨阶段展示会、交流会,进行阶段总结推动课题深入有效的开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享受读书乐趣开设读书汇报课。

第四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经验总结阶段。

1.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基本掌握适用的读阅读策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上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为广泛、自主的读书。

3.每学期对班级中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4.汇报总结提炼经验,撰写论文,并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六、预设成果和研究价值

(一)预设成果

1、优秀阅读活动设计集锦

2、优秀研究论文,如《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

的培养策略》等。

3、课题研究报告。

(二)研究价值

1、创新意义。

初步摸索一套提高小学生阅读效率的实施模式,以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积累语文课外知识,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和展现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促使他们运用积累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切实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本课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课题。

2.理论意义:

此课题的研究,将会丰富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

3、应用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将会改变带动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改变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促使语文教师对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激发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有着很强的应用价值。

相关推荐